摘 要:随着我国加入WTO,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基于国际游资流动不确定性,我国现实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银行多年积累的巨额不良贷款和我国公众信心失衡等诸多潜在因素的共同作用,都可能金融危机论文诱发我国在相关制度不完善的条件下发生金融危机。因此我国急切需要构造我国金融体系危机防范体系,从“量”上监控,从“质”上改善,达到从根源上切断或降低诱发因素的作用,重塑我国金融防范体系,保障经济政治社会正常运行。
关键词:金融危机 防范 体系
一、诱发我国金融危机的潜在因素
(一)金融自由化后国际流动资金不确定性的影响20世纪以来的几次金融危机表明,金融危机的爆发总是与国际资本的大规模、无序流动有密切的联系,国际资本流动已成为新型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的外部条件。我国没有遭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主要原因在于资本项目受到管制,目前我国已正式加入WTO,金融国际化后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金融的冲击力比国内金融风险具有更大的不可预测性,国际资本对我国的不断渗透产生的影响不可轻视。北大经济研究中心的陈建瑜得出结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相比较,中国的资本流动的自由化程度不高,但是随着国内经济金融自由化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资本管制的有效性呈现出下降趋势。
从银行的角度,国际资本流入可以使银行获得大量可用于增加贷款的资金来源而且降低了银行负债约束,在金融监管体系不健全和利益机制的驱动下,银行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在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价格不断攀升时,为了获取较高的收益,会将资金投入股市、房地产或生产过剩的企业。国际资本通过银行业大量流入高风险行业,在一国经济泡沫破裂,经常项目出现持续逆差等情况下,必然引起银行不良资产大幅增加,同时货币贬值压力加大,最终引起国内严重的通货膨胀,结果国际资本尤其是短线的国际资本就出现大量外逃,导致危机的发生。从证券市场的角度,国际资本流入证券市场,而后推高股价形成非理性的泡沫经济,当投资者预期资产价格将缩水时,大量资本逆转抽逃,导致金融危机。从外汇市场角度,国际资本通过外汇市场在一定的汇率制度下因国际收支的变化而使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出现变化,进而使一国货币对外价值发生变化,导致资本外逃,而资本外逃又加剧货币的贬值。
当国际资本流动达到一定规模时,就会成为金融危机爆发的推动因素,甚至直接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二)我国宏观经济结构存在缺陷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对金融稳健经营具有决定意义。在一个宏观经济的总量与结构都比较协调的经济体中,市场通过价格信号起到对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作用,经济运行的效率较高,金融生存的环境良好,因此也相对稳健。反之,如果经济运行效率低、结构不合理和体系不完善,极易诱发危机的发生。#p#分页标题#e#
从我国经济的宏观总量来看,由于目前我国经济中的高速增长大多是由于高投入得以实现而不是通过劳动生产率提高实现,这样的投入难以持续。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过较大的结构调整和借助外国的产业转移,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不是建立在自主的技术创新和深刻的结构变迁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模仿、移植和学习的基础上的,由于没有自主创新,经济增长只能依靠在传统需求以及与其相应的产业的投入。由于没有根本的结构调整,于是出现结构雷同,随着市场的饱和,国内发生价格战,国外通过削价竞销,产业利润下降,使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出现下滑。
(三)融系统中国有银行比重过大,缺乏竞争机制,易引发大量不良贷款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中国银行业已成为国民收入分配的主要渠道,但由于银行和财政关系未理顺、企业资本积累机制不健全,受旧观念和旧体制的影响,造成大量国有银行信贷资金财政化。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对银行的行政干预,也会导致不良贷款的形成。地方政府作为当地利益的代表者,当银行利益和地方利益无法同时兼顾时,往往维护地方利益,使银行利益受损。地方政府为加快发展本地区经济,突出其政绩,地方政府总是采取各种办法对银行经营进行行政干预,鼓励企业上项目争投资,支持企业搞大而全和小而全。
结果使一些企业脱离实际盲目上基建、搞技改,但对项目的布局是否合理,市场潜力和未来效益等缺乏科学的论证,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企业通过政府能够获得大量贷款,关系贷款使一些企业几乎不必经过银行的可行性研究和经济效益分析便直接可以从国家拿到,由于资金来得容易,企业往往偏重于外延扩张,迅速扩张其规模,技术创新能力并不强,从而促成了许多国有企业亏损的局面。
(四)公众信心失衡是金融危机形成的隐患尽管我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重较高,但目前我国公众心理状况看,公众心理状态还是基本平稳。这种信心的稳定与我国存款人的风险较低有着一定的关系,也与存款人对国家隐性保护银行业的预期有一定关系。由于长期以来国家对银行业的保护政策,我国存款人的总体金融风险意识不强,我国公民心理状况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我国经济改革不断深入政府和银行关系的必定最终脱离,国有银行巨额不良贷款产生风险的可能性将逐步加大,另一方面加入WTO背景下国际流动资金不确定性的影响,外国游资外逃潜在隐患,我国公民防范意识也在不断加强。
一旦发生个别银行倒闭,由于公众缺乏防范的心理准备同时防范手段单一加之行为上的盲从性,我国公民行为可能产生羊群效应,极易引发银行危机进而带来股市危机和货币危机,将对我国金融体系形成重创。#p#分页标题#e#
因此应高度重视公民心理失衡的监测和调整措施,防范公民信心崩溃。
(五)金融审慎性监管法规缺失和监管存在严重缺陷我国金融监管缺陷表现在审慎性法规缺失或执行不力、金融部门的立法者、监管者缺乏自主性、审慎性监管制度不能跟上金融业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国有银行普遍存在的关系人贷款、贷款的集中程度,交叉担保和外币币种的不匹配等方面的问题还没有明确法规加以限制和杜绝。同时由于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关系相当密切,政府对银行的资产质量承担了责任,对银行负债提供了隐含的担保。另一方面政府通过政策性贷款和向一些公司提供担保来促进投资的传统行为,使监管部门当银行出现呆账贷款而欲处罚银行时,显得力不从心处于两难境地,监管者经常放弃执行规定的限制标准,造成金融监管的严重缺陷。
(六)资本市场体系不健全从证券市场看,我国证券市场还没有走上健康、良性发展的轨道,资源配置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导致上市公司质量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证券市场上违规操作颇多,市场价格泡沫过多,表现在市盈率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成熟资本市场。随着我国资本项目的逐渐开放,如果资本市场的开放度把握不好,就极易引发金融危机。据有关数据表明由于中国股市市值相当于发达国家和地区股市市值的3%,加入WTO后,外资尤其是一些大型的投机性基金都有可能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我国的A股市场。其成熟的投资理念在给我国证券市场带来巨大影响的同时,也将对我国不健全的证券市场造成极大的压力,一旦外资对脆弱的证券市场发起攻击,由于国际游资的数量膨胀较快,中国股市将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七)银行和企业的信息披露的缺陷目前,我国银行和企业的会计披露不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随着我国资本项目的开放,巨额的外资将注入我国,资金通常以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股票申购方式流向债务人,而银行和资本市场却不按照严格的效率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进行经营,形成无效使用资金。这种的现象对外国投资者来说从帐面并不明显,投资者更多看到的是预期的高回报,而未察觉会计报表并不完整且有错报的事实。由于银行和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的不透明,投资者会由于会计报告中存在的披露缺陷,导致投资决策失误,促使国际投资者和债权人在发现问题后,从这些地区抽出资金,继而引起金融危机发生。
二、我国金融危机的防范体系研究
鉴于目前金融危机给各国经济、政治带来的严重影响。我国应该“防范于未然”,不断的健全我国银行、政府、企业、公民防范体系加强自身的防卸能力和切断危机的诱因避免危机的发生。#p#分页标题#e#
(一)银行业的风险防范1、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内部组织结构的重组,建立科学的内控和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的商业银行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内控机制,则可以在一定程度监督和阻止不良行为和债务的增加。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各级政府(包括地方政府)应及时转变观念,放弃过去那种直接行政干预的做法,让包括银行在内的经济实体按照规则独立自主开展经营活动,法人经营自主权应受法律保护,国家财政投资转以基础建设、支柱产业、环保、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为主,并且财政投资应不留缺口。
2、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健全银行信用法规新成立的企业无论是国有还是私有,都必须严格按公司法的要求,缴足自有资本后方可开业,银行作为独立法人实体,也要严格按贷款原则办事,确保银行信贷资金能够循环周转,以便创造良好社会信用环境。
创造良好社会信用环境的一个前提就是依法明确企业产权,明确由法人所有权所规定的偿债义务,企业不能因产权国有就可以“吃银行大锅饭”。国家立法机关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中国的商法体系,实现银行信用的契约化、规范化和严肃化,确保银行和企业间的信用履行关系能够得到法律的充分保护,必要时,可由强制执行来实现银行债权。对有意不履约或逃废债务的行为应制定严格的法律处罚规定(包括追究个人责任)。
3、通过外资银行的引入,提高我国银行运营效率随着我国加入WTO,尽管外资银行的进入会对我国银行的经营形成相当的压力,但外资银行与我国银行的市场定位不同,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也存在差异。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是渐次推进的,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市场定位不同,双方存在广泛的合作空间,外资银行的进入不易引发银行危机或者金融危机。
通过外资银行的引入,可以提高我国银行运营效率。
外资银行的进入当然会导致部分优质客户的流失,外资银行为外资企业等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所促进优质企业的成长,能够带动总体的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外资银行的灵活进出和高度竞争,实际上推动了银行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从香港银行业看,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也是有限的而不是支配性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不同的银行有不同的市场定位和自身的盈利空间,共同促进金融体系的发展。
4、加强银行人力资本的积累,不断提高我国银行的竞争实力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本相对于物质资本的重要性凸现,高级人才对银行的业务组合、金融衍生物的更新、执行效率都具有优势,拥有好的人才,给银行带来新型的经营理念、业务创新,能更好的带动银行重视人才观念的改变,激发员工工作潜能,培养员工主人翁的责任感,进一步加强工作信念,全面推动我国银行的竞争实力的提升。加强银行人力资本的积累,首要的是改变目前银行用人机制,全面实行以岗定人,社会择优录取的机制,从社会吸取高级人才,通过实施高薪、高职的措施带动银行业人才的积累。同时加强对原有员工定岗再培训,加强员工服务意识提高、业务综合能力增强和不断完善自我的理念建设,提高银行原有人才的人力资本。#p#分页标题#e#
(二)证券市场的风险防范我国目前发展资本市场的难点在于真正符合上市条件的绩优企业较少。根据有效市场理论,若证券价格能充分、及时反映相关信息,则市场就是有效率的。
在资本市场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由政府加快推进证券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在法律框架下保护合法操作者的权益,严惩违规操作人员,加大检查的频度和力度,抑制不良行为的发生。由政府从政策上加快国有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使更多的国有企业达到准入的标准,有助于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量和质,可以吸引外资同时又避免资金外逃,稳定市场信心问题。等我国证券市场不断的完善起来后,国有股可以实现减持,政府的隐性担保就将不复存在。
(三)人民币汇率体系的构建从危机发生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有效管理程度不断降低,资本开放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导致货币危机的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采用了钉住汇率制度。由于在这种汇率制度下,当一国遭受冲击时,不能适时进行调整,再加上外币的自由兑换,必然最终耗尽外汇储备,导致金融体系崩溃。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迅猛发展、各种衍生金融产品层出不穷的今天,从可持续性和危机预防的角度,重新研究国际资本高度流动条件下汇率安排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结构不合理,银行不良贷款比重过大,经济发展前景还不容乐观的前提下,不应该实行浮动汇率制,因为相对稳定的汇率制,有利于我国经济良性发展。但严格的汇率制也不是最佳选择。在金融开放环境下,采用这一制度意味着放弃汇率和金融政策这两个主要的宏观经济调整手段。这意味着在价格、工资调整刚性的情况下,外部经济冲击的不利影响只能通过经济紧缩来加以吸收。因此,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采用固定汇率制实际上是用汇率稳定来换取经济的不稳定。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和制度因素,笔者认为中国应该继续维持有管理的汇率制度,保持汇率和利率的一致性,对资本流出、入境加以管制,防范国际流动资金的攻击。
(四)调整和提高我国产业结构,促进高科技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同国企经济状况日益恶化相比是我国民营的迅速发展。民营企业已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近2/3,已成为国家税源增量的主要来源,并且成为我国农村和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当然,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许多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是通过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积蓄资本发展起来的,在今后的发展,仍将面临技术落后、经营管理落后、融资困难、国民待遇不平等等方面问题。民营企业重视产品的品牌、企业文化、高技术战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参与和国企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对改变我国民营企业的总体水平,提升我国经济水平和调整经济结构有着重要的作用。#p#分页标题#e#
(五)构建我国公民风险防范体系从新的国际金融危机的特征来看,公民的信心对危机的发生和影响程度具有较强的影响。构建公民危机防范教育体系,有助于降低公民的信心失衡和增强公民对风险的防范意识,有效控制公民信心失衡。如何加强公民的防范意识,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建立公民危机防范教育体系,将公民危机防范教育体系纳入我们学生日常教学中,从教学课程中融入金融学的相关知识金融危机论文,使公民从小就建立理财的观念,能够合理安排自由资金,理性化投资和组合,适度消费,对经济现象有自己的观点不盲从和跟风,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公民危机防范教育体系的建立有助于今后银行、企业、政府人员观念的到位,促进我国银行、企业、政府体系的完善,因此这项工作是长期的和艰巨的,但对我国经济的长足进步是有积极作用的。
参考文献:
[1]王洛林.金融结构和金融危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2]李梅.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防范金融危机[J].甘肃金融,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