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融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使全球资本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另一方面又引发金融危机,诱使金融危机全球化。探讨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发生的金融危机的特征与成因,从中获得启示并提高我国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金融全球化 金融危机 启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从生产与贸易全球化发展到科技和金融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它的不断发展以及资本跨国界流动的增加,使有限的资本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更合理的分配。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金融的全球化还推动了它们在金融领域的发展和创新,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过去的经验也证明,金融全球化(金融市场开放、货币自由兑换出入、汇率自由浮动、国际金融资本快速流动、外国金融机构自由来往、证券股票交易直线上升……)是一把双刃剑,它也有负面效应:引发金融危机并使金融危机全球化。
一、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危机
货币和资本是一对孪生兄弟,货币和资本经济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土壤。20世纪,发展到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凭借其垄断地位积累了大量货币资本,出现了资本输出。资本输出加快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加速了资本国际化。20世纪90年代,由于世界各国对金融管制的放松、国际资本的大量增加(尤其是国际“游资”的急剧增加)、国际金融运作的高新技术化,再加上国际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约束机制等等,于是发生金融危机。
(一) 1992年9月的“英国英镑危机”
1992年9月,一向秩序井然的欧洲货币体制的汇率机制突然陷入其成立13年来最严重的危机之中,该汇率机制中的“软弱”货币突然受到了外汇市场的全面冲击。首先是芬兰马克经不住货币市场的重大压力而于9月8日宣布芬兰马克汇率自财会论文代写由浮动并大跌。
紧接着, 9月14日,意大利里拉被迫宣布贬值7%,并被迫宣布暂时退出汇率机制。9月18日,法国法郎、丹麦克朗、爱尔兰镑、瑞典克朗、西班牙比塞也受到市场力量冲击均跌至其在汇率机制内汇率波幅的下限,而其中受到最大冲击的是英国英镑。9月17日英镑受到大量抛售,尽管英国政府一天之内两次提高利率,并动用了800亿美元储备,仍未止住抛售英镑狂潮,而最终不得不于9月19日宣布暂时退出欧洲汇率机制。此次金融危机英国英镑受到的创伤最深重、损失最惨重、影响最深远。
(二) 1994年底的“墨西哥比索危机”
1994年12月19日,墨西哥政府于午夜突然宣布:为扭转墨西哥货币汇率过高、外贸连年巨额逆差、资金大量外流、国家储备急剧下降的局面,决定中央银行不再干预外汇市场,并决定从12月20日起墨西哥比索贬值15%,比索与美元的汇率实现自由浮动。这一消息震惊了墨西哥,震惊了世界。20日一早,比索与美元的汇率立即出现大幅下跌。21日,比索继续贬值,与两天前的19日相比比索贬值幅度达40%以上,由于在决定实施自由浮动的前一天已宣布贬值15%,因此在短短几天内比索实际贬值了50%。墨西哥比索的急剧贬值引起资金大量外逃,并引起美国、加拿大货币市场波动和汇率下降。为防止墨西哥货币危机的冲击和制止墨西哥比索的进一步下跌,西方大国和国际金融机构迅速提供了180亿美元,美国也提供了5·5亿美元,企图托起比索汇率。#p#分页标题#e#
然而,比索跌势不但未被止住,反而继续下滑,并引发了席卷整个北、南美洲且波及到欧亚地区的股市暴跌。紧急之际,美国再拨250-400亿美元的贷款担保,加上许多国家、国际金融机构的艰苦努力,墨西哥比索危机才得于1995年的1月12日稍稍平静。这场金融危机使墨西哥的经济遭受了沉重的打击,近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基本耗尽,上百亿美元外流,外债高达1788亿美元,物价上涨30%……这场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拉美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墨西哥比索贬值后,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等国的股票指数分别下跌2%-3%,而美国投资者在这场危机中损失100亿美元……(三) 1997年7月的“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7月,世界又一场更大的金融危机发生在亚洲的东南部—东南亚地区。7月2日上午,在国际金融投机家的“狙击”下和被自己脆弱的金融体制及焦头烂额的金融困境搞得走投无路的泰国中央银行终于突然宣布:泰国将放弃固定汇率,实施有管制的浮动汇率。一公布消息,当天泰铢便狂泻20%,泰国人一夜之间便丧失了1/5的国际购买力。紧接着,东南亚其他一些国家的货币在外汇市场上也相继贬值,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新加坡等国货币就像高台跳水般疯狂下跌。尽管各国纷纷采取一切措施并竭力寻求国际援助,但一切无济于事。一场来势凶猛的货币危机横扫东南亚,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里,泰国的泰铢贬值40%,菲律宾的比索贬值20%,印度尼西亚的盾贬值25%,马来西亚的林吉特贬值20%,新加坡的新加坡元贬值6·7%……这场金融危机还波及香港股市,给韩国、日本和俄罗斯带来了程度不同的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是战后以来世界上最严重、波及面和影响力最大的一次金融危机,也是给国际社会教训最惨痛、反思最深刻的一次金融危机。
二、世界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
随着全球资本经济和金融事业的发展,世界金融危机的风暴屡屡肆虐世界金融市场,给发生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给整个世界经济造成了剧烈震荡和深重的灾难。透过已发生的金融危机的表面现象和共同特征,可以探索到世界金融危机频频发生的原因:
(一)金融自由与金融约束的矛盾关于经济体制转型和金融制度创新,尽管经济学中的“快车道”定理和弗里德曼的“狗尾巴”理论都支持一步到位,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严重的“金融抑制”决定了其金融自由化的进程只能是渐进的。为了与日本及本地区邻国竞争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为了更好地吸引外资,东南亚国家与地区过早地实现了自由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泰国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1990年5月,泰国正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的有关规定,取消了经常项目国际收支的外汇限制; 1991年开始减少对资本项目交易的外汇限制; 1992年又对外资开放,允许国内投资者直接通过曼谷国际银行获得低息外汇资金; 1994年进一步放宽了限制,允许持有泰国离岸银行执照的外国银行在泰国各个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东南亚国家金融自由化的另一个表现在于证券市场的国际化。马来西亚于1988年1月开设了股票二级市场, 1995年11月开设了吉隆坡金融期货交易所。金融自由化本来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但是,在推进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必要的金融约束,那么金融风险的产生乃至金融危机的发生将成为必然。#p#分页标题#e#
(二)国家宏观经济失衡、结构不良和“泡沫”
过大的原因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失衡、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中存在大量“泡沫”成分,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又一重要原因。“英镑危机”爆发前欧共体各国的国内经济状况就严重不稳定。由于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经济的不景气,西欧各国出现了最为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巨大的就业压力、缓慢增长的经济迫使各国国内不得不用放松银根的办法来刺激需求增长。同时,西欧各国的财政和经济状况也在不断恶化,欧共体各国政府纯借款总额占其GDP的比例1992年达到5·4%,贸易逆差占其GDP的0·25%左右,经常性收支赤字徘徊在0·75%-1%之间……这些都是经济衰退的迹象。在这次危机中损失最为严重的英国,它的经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景气,经济增长缓慢,失业增加。危机爆发前的1992年9月前,它的经济仍“处于一种恶化状况,是一种典型的‘泡沫经济’”。
(三)金融体系脆弱,金融监管不力无论是英国的英镑危机还是墨西哥的比索危机,或是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及俄罗斯等国的货币危机,都是以危机爆发前的经济繁荣景象掩盖着其金融体系管理不严、内外资金结构失衡(如墨西哥等过多引进的外资)、投资趋向于过于集中非生产性产业(如泰国等国家的房地产业)、银行大量坏账(如泰国银行的坏账为20%,韩国为16%,日本更高)等潜在危机现象……当经济出现波折,金融业无力应付众多剧烈变数时,问题的严重性才凸现出来。因此,上述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这些国家的金融体系过于脆弱的结果,而缺乏行之有效的金融监管则是金融体系脆弱的重要原因,它表现在许多国家的金融管理机关没有对金融业(包括外资)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也没有对银行的信贷政策加以必要的制约,对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也缺乏有效的监督,出现金融问题后又没有应急措施……其结果只能是或早或迟地陷入金融危机的泥潭。一旦受到国际投机资金的侵袭和周边经济波动的影响,国家和地区的整个经济就会剧烈震荡,股市和汇市将受到直接冲击,金融危机随之爆发。
三、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在世界经济日益国际化、全球化和一体化,尤其是国际金融市场的整合趋势日益显著的今天,任何地区金融危机都可能触发连锁反应。这表明,在今天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金融领域同样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威胁,一个国家的问题往往同时也是另一个国家的问题。频频发生的金融危机给金融全球化带来了惨痛的教训,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一)加快建立完善的国家金融体制为了摆脱金融危机对金融体系的威胁和冲击,就我国金融风险的潜在因素看,我国目前并不存在泰国金融危机成因中资本项目过早开放的问题。若我国将来发生金融危机的话,恐怕可能缘于内因,即现行的金融制度、银行体制及其大量的不良债权等等,这同韩国的金融制度有更多相似之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占银行资产的90%,而其中大部分资产是投向国有企业。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80%,其中70%以上是银行贷款。由于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同属于一个产权主体,他们之间的产权关系不明确,产权界限模糊,导致银行债权约束软化,使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拖欠了大量银行贷款。导致银行呆滞账增加,资产质量下降,这已成为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潜在因素。因此,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金融体制、增强其他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已是当务之急。#p#分页标题#e#
(二)经济结构要合理,外贸、外资、外债、外汇之间的关系要协调金融稳定是以经济稳定为基础的,经济稳定又是以经济结构的合理为基础的,从防范金融危机的角度看,经济结构中又以外贸、外资、外债、外汇之间的关系最为重要。理想的状况是:充分利用本国比较优势建立的出口产品结构使外贸保持顺差,外资呈现净流入状态并且直接投资和长期投资占较高的比重,外债规模适度并且还款期限比较分散,外汇储备保持在合理水平并且汇率制度富有弹性。
(三)建立金融危机预警系统,确保国家经济安全虽然在世界经济正在加速一体化和世界金融体系尚待完善的今天,金融危机作为国际金融自由化发展的副(负)产品在世界经济运行中有其发生的必然性,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预测和防范金融危机财会论文代写的发生是完全可能的, 199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建立了金融市场预警系统,并要求182个成员国提供重要指标。从金融运行规律分析,可以对一些与金融危机有关的经济指标(如实际利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国际国内利率差、国际国内利率差变化、实际利率、国内储蓄率、国际贸易收支、国际经常项目收支和外国组合投资与外商直接投资比例等)和与金融危机有关的经济规律进行观察,通过从中所观察到的一些异常现象和变化来分析和预测是否将有可能发生危机,增强对金融市场的发展规律和态势的了解,及时获得信息,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督,从而增强对金融危机的预警抵御能力。不过,光有预警指标的设计没有建立相应的组织、制度体系,便难以对金融运行实行有效的监督。
参考文献:
[1] 胡坚著·亚洲:金融风暴后的再崛起[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2] 查灿长·当代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M]·北京:
新华出版社,2002·[3] 陈继勇·跨世纪的世界经济与中国[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