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供给侧结构改革下商业银行金融信贷结构优化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66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801182056098352
  • 日期:2017-11-23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向“新常态”转变,处于缓慢的复苏状态。从国内的形势看,供需失衡、结构性产能过剩、企业成本加大、老龄化趋势明显、自然资源日趋减少、环境污染严重,我国逐渐失去了作为“世界加工厂”的天然优势,导致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乏力,落后产能过剩,粗放型发展的企业不再适应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要求,靠创新集约驱动的经济结构转型迫在眉睫。近几年,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国际市场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国内市场步入经济新常态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经营难度加大促使贷款违约风险增加,不良贷款资产持续上升。就目前形势来说,我国经济不可能实现触底反弹,会呈现 L 型增长趋势。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困难的情况下,党和政府深谋远虑,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改革,短期内做到“三去一降一补”,长期则是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目标,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商业银行作为经济支柱之一,应当清醒地判断当前自身的历史使命。然而商业银行大量贷款资产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房地产等传统行业,导致国内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不匹配,产能严重过剩,新兴产业得不到有效的资金支持,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作为社会生产的资金主要供给方的商业银行,基于自身的信贷结构问题,该不该为我国目前的经济下行,出现产能过剩、金融市场货币供需不均衡等问题买单呢?在供给侧改革下,商业银行又该如何抓住机遇,优化自身的信贷结构,这势必成为一个扭转经济形势的关键点,这正是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方向。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在信贷结构的研究方面,外国的学者对信贷配给理论研究的偏多,这也为信贷理论的发展开辟了全新的领域。亚当.斯密在 18 世纪对高利贷最高数额的论述中,最先提出了信贷配给。这为后来的商业信贷配给理论提供了方向[1]。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其 1930 年《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的著作中指出,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除了价格方法外,银行的现实经济活动还采用了其他方法,不会根据借款人的真实资金需求来配置信贷资源[2]。约瑟夫·熊彼特也在他的代表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经济创新是不可逆转的,是需要社会金融资产的支持,从而说明了信贷对社会新兴产业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为新的技术、方法、模式的运用提供了资金支持[3]。Rosa,信贷理论的奠基人,在 1951 年发表的《资金可得性学说》中阐述,通过信贷政策的变化对实际支出产生作用,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其中还提出的信用可获得性理论更是引起了相关领域的轰动,他指出信贷配给长时间的不均衡是某种约束导致的。许多学者开始对 Rosa 的理论进行研究,试图找到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信贷配给的非均衡状态现象的发生。信贷配给理论也在这段时期内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4]。到了六十年代,大部分学者开始转向研究不完全市场,代表学者D.Hodgman,认为不论利率如何变化,商业银行的资金供给量是有最高限制的。假如社会的资金需求大于供给最高额的话,就会产生信贷配给现象。3.信息经济学发展产生了现代配给理论[5]。到了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信息经济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而带动着信贷配给理论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当前的信贷配给理论。
..........
 
2 信贷结构的基本理论
 
2.1 信贷结构的基本内涵
信贷结构(credit structure)表面上是指信贷金融资产在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以及不同期限上的配置与配比。而在内涵上它不仅反映着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和发展战略,而且还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信贷结构可以分为质和量两方面,一是质的方面,它表示为指各个因素在信贷资产的分布状态,如集中度、资本占用、风险敞口、收益回报等,这种状态在经济发展中是不断地变化的,要素各自发挥着作用且又有一定的内在结构关系;二是量的方面,根据横向的对比,各个维度在信贷资产中的占比,包括行业、客户、期限结构等。信贷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经营原则和分险偏好,有选择的对资金需求者进行投放,并按约定还款付息的一种经济行为。业务类型主要分为公司信贷和个人信贷。公司类信贷主要针对企事业单位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个人信贷主要包括而个人信贷下面又可以区分为个人住房贷款、个人商用房贷款、个人汽车贷款,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个人质押贷款以及个人经营贷款。我国银行的信贷业务流程主要有申请受理、调查评价、审查审批、信贷发放和贷后管理,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规则和监督。目前我国的信贷管理体系包括:统一授信、集中授权、分级审批、审贷分离和贷款管理责任制。只有将这五种模式配合使用,才能有效防范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在国际上,“贷款五级分类法”最被各家商业银行所认可。它把正常贷款区分为正常或关注,不良贷款区分为次级、可疑和损失。但是随着国际金融发展,部分银行已经将这五级做了进一步的细分,使信贷质量区分的更加明显。
..........
 
2.2 信贷结构的基础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从迈克尔斯·彭斯的商品交易理论、乔治·阿克尔洛夫的劳动力理论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的金融市场理论中得出的。虽然三人早期的研究方向不同,但是最终都得出了我们所熟知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它的本质含义就是在市场经济中,各个市场主体对信息的掌握是不一样的,这就会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现象的发生,掌握信息充分的参与者就会处于一个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匮乏的参与者就会处于劣势。回到信贷上来讲,以固定收入分布为前提,信贷的规模越大,借款方拖欠贷款的几率也会随之增加,二者呈现正相关关系。对于利率来说,这种推理同样成立,贷款利率越大,反而银行的收益就减少,市场出现了逆向选择效应。Joseph Eugene Stiglitz 和韦斯指出,因为银行与借款人的利益的不对等性,如果银行不能严格有效的做好贷后审查,就会造成信贷资金流向高风险的项目,一旦风险爆发,投资的损失会由银行和借款人共同承担。这也就说明了,在银行的预期收益增加时,借款人的预期收益会减少,二者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信贷配给理论可以理解为在信贷业务中,银行使用价格以外的其他方法来配置金融资源,只满足符合其条件的借款人需求的一种市场行为。该理论包含两个有关的假说,其一就是贷前的信息不对称,指在银行和借款人的信贷合同成立之初,借款人掌握要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风险大小等信息比银行多;其二就是贷后的信息不对称,银行对由贷款资金所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情况,不如借款人掌握的信息明确。传统的经济学中认为,这种市场失衡是暂时的,只是被一些外部因素所干扰。
.........
 
3 供给侧结构改革下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 14
3.1 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提出背景及战略意义......15
3.1.1 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含义.........15
3.1.2 供给侧结构改革提出的背景.....16
3.1.3 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战略意义.....20
3.2 供给侧结构改革下商业银行的机遇..........22
3.3 供给侧结构改革下商业银行的挑战..........26
3.3.1 信贷风险爆发的压力 ....26
3.3.2 短期内利润增长面临压力.......27
3.3.3 信贷产品和业务创新能力挑战..........28
3.3.4 同业竞争激烈..........29
4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现状及效应分析.......... 31
4.1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现状分析.........31
4.1.1 信贷客户的集中度分析.........31
4.1.2 信贷期限的集中度分析.........32
4.1.3 信贷行业的集中度分析.........33
4.2 商业银行信贷集中的效应分析.......34
4.2.1 信贷集中的收益分析....35
4.2.2 信贷集中的风险分析....35
4.3 本章小结....36
5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集中度实证分析....... 37
5.1 经营指标的选取.....37
5.2 实证分析....40
5.3 实证结论....50
 
5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集中度实证分析
 
本章选取 10 家商业银行信贷结构信贷数据作为样本,采用金融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PAIFI 来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对供给侧结构改革下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结构的实证分析,来分析供给侧改革下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与信贷投放结构的相关性。本章首先对几种评价经营绩效的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再建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选取样本时,根据对各个商业银行各年公布的年报进行统计,决定选取 10 家商业银行 2011 年到 2015 年的信贷数据。所有样本数据均是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年报整理得出。本章先确定四个指标,分别是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ONE)、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TEN)、贷存比(DCB)、贷款规模(SUM),然后根据供给侧结构改革,因为产能过剩的传统行业的信贷一般是中长期贷款,而新兴产业一般是短期贷款,所以本文将短期贷款占比(SHORT)和中长期贷款占比(LONG)这两因素考虑进去,最后用这六个指标对银行经营绩效(Y)进行回归。#p#分页标题#e#
 
5.1 经营指标的选取
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对经营绩效也没有具体的定义,考虑到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只是把它想象为一种对经济投入产出比的描述。考虑到商业银行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支撑整个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不能仅仅考虑它的盈利性,还要考虑安全性、流动性等因素。纵观国内外文献,关于经营绩效衡量的说法有很多,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流派:Tobin’s Q 衡量法这是西方国家流行的一种用于衡量经营绩效与信贷结构关系的方法,然而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我国商业银行,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我国资本市场存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而且流通股占的比重较小,造成我国商业银行的股票价格与实际价值偏离过大;另一方面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不完善,这也导致了上市公司市场定价存在一定的的主观性;以上两方面的因素也导致Tobin’s Q 衡量方法的准确性。
..........
 
结论
 
加强信贷资源流量管理,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第一,针对那些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或不符合产业政策及落后产能,坚决压缩并退出相关贷款,支持化解过剩产能。第二,集中精力加快过剩产能企业的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工作,通过债转股、不良贷款重组、以物抵债、呆账核销等手段加快处置不良贷款。第三,严格进行风险把控,锁定风险客户或潜在风险客户,要逐户制定化解预案,逐步压缩退出,化解整体风险。第四,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释放流动性,降低运营风险,加大了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同时也提高资产证券化业务实践水平,实现不良资产的流量管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去库存、去杠杆、去产能以及市场利率化趋势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性,加强其内部监管,可以减小信贷配置调整过程中出现的贷款损失风险,有助于商业银行信贷调整优化。因此,商业银行在信贷配置的过程中,一方面在根源上应控制好信贷的结构,对信贷申请进行严格的核查与把控,从根本上避免信贷过度集中和不良贷款率偏高的现象;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引导下,布局新领域,拓展新市场,同时也要应对因涉足新领域而可能产生的各类新风险。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