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基于供应链金融视角的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56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707152321448200
  • 日期:2017-07-08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产的发展使得现代企业联系日益紧密,分工模式由企业内部转变为企业之间,由此引出了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涉及到对供应链中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等内容的管理,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对供应链上的资金流进行优化控制是其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在供应链的实践发展过程之中,这一部分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有效管理。直至 20 世纪末,随着供应链的生产模式的发展,人们关注到企业之间合作时发生的整体融资成本已经部分抵消了分工合作所产生的效率优势与节约成本。在这种发展背景下,企业人士与研究者的注意力由之前过度集中于物流管理与信息流管理而扩散至对供应链资金流的管理,自此,供应链金融得以提出并被广泛研究,国内外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逐渐兴起与发展。 在国外,供应链金融的起源较早,业务实践发展水平也较高,很多不同国家地区都已经开展了供应链金融业务,金融产品与服务的种类也较为丰富。例如,墨西哥国家金融开发银行在业务发展里为处于供应链上的中小供应商提供了供应链金融的保理业务产品,使得处于融资困境的中小型供应商能够凭借其对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进行融资申请,将核心企业的低违约风险替代了中小型供应商的高违约风险,从而有效解决了供应链上中小企业面对的融资难题。而摩根大通银行直接收购物流企业,基于银行自身在全球美元清算业务中的既有优势,提供了专门针对供应链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将实体供应链与金融供应链进行结合。在国外,进行供应链金融实践的金融机构在开始阶段就将着眼点放在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给核心企业所在的产业供应链以及与之开展真实业务交易的中小企业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授信支持。由于供应链金融业务自有的特殊性,与传统贷款业务相比较而言,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开展供应链金融相关业务时就承担了更高的业务风险,因此其业务收费也相对较好,盈利空间较大。加之,提供这一信贷业务能够拓展银行的利润空间,也增强了银行与所拥有的客户群体发展而成的业务关系,巩固了与客户群体的联系,所以,在国外,很多银行积极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不断创新此项业务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西方国家很早之前就有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基础性产品,开始了早期的实践探索。例如,1916 年的美国《仓储法案》为制定系统的仓单质押规则提供了依据。类似地,早在 1905 年俄国沙皇时期,也在农业方面出现了货物质押贷款业务。然而,直至 20 世纪末,供应链生产模式下出现的整体融资成本过高现象与局部节点存在的现金流瓶颈问题才得到业界与研究学者的关注,自此,现代意义上的供应链金融概念才开始出现。 在供应链金融的内涵理论方面,国外学者 Sutkowski(1963)、Wessman(1990)等研究学者分析了在早期的业务实践中融资企业凭借拥有的商品、在产品等动产来获得授信支持的业务[1][2];Hartley(1998)构思了在采购过程中如何提供授信支持,进行了理论探讨  [3]。Meynell  (2003)比较笼统的界定了金融供应链,认为它是一种跟随业务流程的进展情况而进行的财务管理工作  [4]。Walters (2004)提出此新型业务增加了供应链管理的效益,可以加速现金的流通速度  [5]  。Tower Group[6]认为这一金融产品可以化解业务领域中供应商存在的资金困境,带来利润。Allen N Berger(2004)探讨设计了为中小企业提供授信支持的业务流程模式,认为金融供应链是一种有效的业务工具  [7]。Leora Klapper(2005)研究了申请授信的客户群体将动产质押来获得贷款带来的意义  [8]。Hofmann E (2005)认为供应链金融有三大作用,可以帮助实现动态掌握现金流的循环状态,并加以运用  [9]。Michael Lamoureux(2008)在整理已有的研究理论之后,重新界定了供应链金融,指出供应链金融是将核心企业作为着眼点,对其所处的企业生态圈开展资金流优化的工作[10]。Basu(2012)研究了预付账款融资模式,认为这一模式可以有效解决采购环节完成后企业所面临的物流滞后问题,同时通过构建随机动态规划模型探讨了授信的可行性与效益[11]。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供应链金融的相关理论
国内的许多研究学者探究了如何界定供应链金融。闫俊宏(2007)认为供应链金融是给供应链上的一个或者多个市场主体所提供的周到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帮助开展协作生产,促进实体经济高效运转的目标。通过搭建起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的沟通合作桥梁,供应链金融实现了多方共赢。刘士宁(2007)指出商业银行提供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可以帮助供应链上的企业更好的开展业务往来,实现共同发展,能够为整个产业链增加价值。弯红地(2008)从整体角度出发,认为通过为产业链给予整体授信,供应链金融促进了链上企业的协同发展,提升了整条产业链的竞争力。冯瑶(2008)更加明确地将供应链金融界定为从供应链管理出发,为供应链的供产销等多个节点服务,帮助中小企业优化信用,获得授信的金融产品及其组合[33]。白布少(2009)提出供应链金融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基于产业链上的真实业务情况以及业务发展中的核心企业的资质而给予中小企业一定授信支持的融资业务,这一业务的还款渠道是真实贸易完成后所产生的资金流。芮婧(2010)认为供应链金融提供了缩小银行严格的信贷审核标准与中小企业固有的资产特征之间悬殊差距的新思路,通过把握供应链中的贸易运作方式,将核心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等纳入到风险管控体系之中,从而可以使得银行在为中小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的授信支持时降低风险[34]。范黎波(2011)认为供应链融资是基于产业供应链的运作流程特征而开发出的给予链上中小企业授信支持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通过纳入核心企业的良好资质与担保物等,可以定制化地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障碍[35]。 
.........
 
2.2 信用风险的相关理论
信用风险是一种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它是由于契约关系中的一方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或者无力而使得应尽的合同义务未能得到履行由此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在实践情况中,商业银行为申请融资的企业主体给予贷款支持时,与融资企业就形成了一种契约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融资企业的还款意愿与还款能力就会显著影响违约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如果企业经营不善,业绩不佳,那么其还款能力就会降低,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就会加大。即使企业发展较好,但若不愿还款,故意拖欠,那么银行也同样有可能无法收回贷款本金与利息。所以,在银行的业务领域中,信用风险是其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38]。与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其他风险相比较,信用风险自身有其显著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信息不对称显著影响交易过程[39]。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业务时常常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申请融资的一方明确知道自身的财务状况等交易相关信息,而商业银行却不能够全面掌握借款人的真实信息,交易双方拥有的信息来源与所掌握的信息程度悬殊,所以在实践中,银行会根据业务对象的具体信用状况来制定相应的区别利率开展信贷业务,最终会导致违约风险的较高的客户成为银行的业务对象。于是,在与信用低劣的授信人签订协议之后,银行就承担了较高的信用风险。 2.风险具有显著的非系统性特征。与系统性风险会导致行业整体出现损失的状况不同,非系统性风险是由于个体自身因素而造成亏损的情况。信用风险就具有明显的非系统性。在信贷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借款方在协议到期时能够如期履行应尽的还款义务主要依据是其本身的偿还意愿与偿还能力。不可否认,申请融资一方的还款能力会部分地收到整体经济发展状况等宏观因素的影响,然而,在具体的信贷业务中,信用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仍是与借款方自身紧密联系的非系统因素。因此,非系统性成为了信用风险的一大特点,使其明显区别于市场风险、汇率风险等。 
.........
 
第三章  基于供应链金融视角的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设立 ....... 25 
3.1 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设立原则.... 25 
3.2 信用风险评估指标维度的选取.... 26 
3.3 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 27 
第四章  基于供应链金融视角的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 30 
4.1 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 30 
4.2 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30 #p#分页标题#e#
4.3 模型构建........ 31
4.3.1 因子分析..... 31 
4.3.2 回归分析..... 36 
4.3 模型检验........ 37
4.4 模型的应用算例.... 39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42 
5.1 研究结论........ 42
5.2 研究局限与展望.... 43 
 
第四章  基于供应链金融视角的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 
 
4.1 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
在信用风险的管理工作中,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需要考虑进行综合考虑。一方面,要注意应用评估方法后最终构建出的评估模型是否能够有在稳定性与准确性方面优化评估结果,使商业银行能够更加客观地度量授信企业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要注意评估方法的使用前提假设,将其与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作对比,尽量选择符合研究实际情况或者通过一些改进算法可以满足运用要求的评估方法。现有的研究领域积极探索了有效开展针对这一金融业务的违约概率量化分析的研究工作,包括层次分析法(AHP)、Logistic 回归方法、神经网络方法、微粒群算法等,这些方法在前提假设、稳定性与准确度方面存在差别。结合我国经济发展较快,但是金融体制尚不完善,企业信息数据库未全面建立等实际发展情况,本文在选择信用风险的评估方法时,一要满足评估方法的应用前提,二要在确保评估模型稳定性的基础上再提高模型评估的精确度。 Logistic 回归模型估计的假设条件有:第一,数据来源于随机样本;第二,因变量被假设为是多个自变量的函数;第三,Logistic 回归的因变量是二分变量,这个变量的取值只能为 0 或 1;第四,Logistic 回归自变量可以是连续变量或者离散变量,甚至是虚拟变量,而且变量之间也没有存在多元正态分布的要求。与其他评估方法相比较而言,虽然 Logistic 回归等线性评估方法在准确度方面略有减小,但是它的使用假设不受样本数据需要满足正态分布的局限,而对解释变量独立性的要求也可以通过因子分析等方法来满足,再加之其稳定性较高,能够在对研究样本之外的检测样本进行更加稳定、客观的评估,因此本文在综合衡量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最终选择 Logistic 回归方法。 
..........
 
结论 
 
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分析产业供应链内部交易体系的基础上,将融资企业——通常为中小企业纳入其所处的供应链进行考虑,把供应链中的与之存在真实贸易合作的核心企业、供应链的营运能力等因素添加为评估融资主体信用风险的新的评估指标,通过保兑仓融资模式、融通仓融资模式以及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等业务为申请融资的中小企业在采购物资、生产加工及销售产品等关键环节提供授信的一种新型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与传统的融资业务模式相比较,供应链金融为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提供了解决发难,有效的化解了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障碍,降低了产业供应链的整体融资成本,促进供应链的稳定持续发展。同时,这一金融支持与服务也使商业银行在传统利润空间——利差不断缩小的情况下,找到了新的业务空间,成为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争相开展的业务产品,符合其发展需求。 本文研究了在这一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下的融资主体的信用风险评估主题开展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在理论研究方,本文在梳理归纳现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述了供应链金融的产生背景,对其基本理论内容如概念、特点、融资模式等进行的系统论述。然后在阐述了信用风险的相关研究理论的基础上,整理分析了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理论,将信用风险的致险因素分为内在与外在两大类,并对其中包括的具体因素进行了细致地分析,同时总结归纳了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的演化发展。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对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企业信用风险来源进行探索并加以论述,然后在已经开展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设计并研究授信主体申请贷款时面对的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收集的 148 家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提取 10 个解释因子,带入回归模型求出参数,确定评估模型,并对其进行显著性检验等,为商业银行在业务实践中有效地评估授信企业的信用风险提供了指导。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