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银企关系对中小企业贷款融资的影响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81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701142035387966
  • 日期:2017-01-09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Ayyagari 等(2003)对全球 76 个国家(或地区)的跨国研究结果显示,小型企业对一国(或地区)就业总体水平的贡献率随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显著提升,其贡献率在低收入经济体中为 17.56%(中位数值,下同),在高收入经济体中为 57.24%;小企业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也有类似的增长趋势,其贡献率在低收入经济体中为 15.56%,在高收入经济体中平均为 51.45%。据中国国家工商总局课题组的研究,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由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达到六成,而国家税收总额的一半由中小企业缴纳。②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例,截止 2013 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的数量 343135 家,占比达到 97.33%;中小企业的资产规模达到 442657.52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资产规模的 52.04%;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为 619277.16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0.17%;实现利润总额为 38154.78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 60.73%(参见表 1-1)。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在吸纳就业方面的贡献尤其突出。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宣传办公室在 2011 年的报告指出,美国私营部门中大约一半的雇员由小企业雇佣,并且 1993-2009 年间净新增工作岗位中有 65%由小企业创造;全美国的高技术工作者(科学家、工程师、计算机程序员及其他)中有 43%是小企业雇佣的,平均每位小企业雇员所创造的发明专利数量比那些申请专利的大公司高出 16.5 倍。① 在我国,全国 70%以上的新增就业人口和再就业人口由小微企业吸纳。小微企业作为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绝对数值上看,目前我国70%的城镇居民和 80%以上的农民工都在小微企业就业。根据《划型标准》和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微型企业从业人员(其中包括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占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部法人企业从业人员的 38.7%。也就是说,在解决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就业和城镇就业的问题上,小微企业是当之无愧的主渠道。其次,从人均指标(人均占有的资产净值)上看,在小型微型企业中,就业容量指标(每单位投资所吸纳的劳动力)和就业弹性指标(每单位产值所使用的劳动力)都显著优于大型中型企业的相应指标。换言之,在投入等值资本的前提下,小型微型企业的就业岗位所创造的单位产出最高。具体讲,在资金投入相同的情形下,平均而言,小型微型企业可吸纳的就业人口的数量是大型中型企业的 5~6 倍。最后,从容纳就业人数的潜力上来看,大型企业扩大就业的能力与资本的增长呈反比例的变化。随着大企业技术构成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企业的优化重组,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能够提供的新的就业岗位将越来越有限,劳动密集型的特征正在迅速淡化,集中在轻工业和服务业的小型微型企业,成为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主要承担者。
.........
 
1.2  研究意义 
目前关于银企关系和中小企业信贷可获得性的分析已有不少,但是相关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第一,其分析基础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居多,其分析结论是否适用于作为发展中经济的我国实践还有待检验;第二,国内的相关分析要么以某个城市或省份的地区性数据为基础,样本容量较小,要么以已经上市的企业为样本,所得结论对于大多数缺乏股权融资渠道的中小企业而言,得出的结论参考价值有限;第三,已有的研究较少关注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的借款者这一群体,特别是银企关系对中小企业申请贷款的意愿有何影响。 相对于已有的关于中小企业信贷可获得性和银企关系的研究,本文将中小企业融资划分为一个包含三个阶段的有序过程,并对中小企业进行更加合理的细分,从而将有融资需求但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的企业纳入到分析中,并采用双重样本选择模型进行实证,从而克服了从属截尾(incidental truncation)所造成的参数估计的样本选择性偏误。具体而言,本文利用世界银行对中国所开展的一项全国性调查得出的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分析银企关系的测度指标在中小企业贷款融资的不同阶段所产生的影响。这不仅可以验证银企关系型融资理论是否对发展中经济体具有较好的解释力,还有助于银行改进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时贷款流程和贷款技术,改善中小企业在贷款融资的不同阶段的金融服务体验,从而具有良好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 
 
2.1 信贷配给理论 
平均而言,中小企业的信息不透明程度要比大型企业更高,并且外部融资者收集企业的私人信息(例如中小企业借款者的信息类型)的成本更加高昂(Ang,1991),内部者与外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的不完全就成为了中小企业受到融资约束的主要原因(Berger 和 Udell,1998)。因此,作为中小企业最普遍的外部融资提供者,银行在面对不对称信息时,要么实施信贷配给(Freimer 和 Gordon,1965;Keeton,1979;Stiglitz 和 Weiss,1981),要么提供一份包含多种合约的备选清单,以发挥自主选择机制的功效,从而把资质好的借款者和资质差的借款者区别开来(Bester,1985)。 信贷配给问题是研究中小企业融资的国内外文献普遍关注的一个主题。Jaffee 和Stiglitz(1990①)指出,有关信贷配给的文献,可以很方便地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于贷款市场的各种不完全性进行研究的较早期的文献;基于不完全信息基础上的当代文献。Akerlof(1970)、Rothschild 和 Stiglitz(1971)认为,不完全信息是贷款市场中的一个因素,而 Jaffee 和 Russell(1976)则是首篇将该因素应用到一个信贷配给模型中的文献。根据已有文献的相关性,首先概要介绍较早期的信贷配给文献,而后重点讨论以不完全信息为基础的现代信贷配给文献。 此外,近来的研究表明还存在一种新的信贷配给类型,可称作是企业自我选择的信贷配给(self-selected credit rationing)。这种类型的信贷配给与 Kon 和 Storey(2003)所提出的关于“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的借款者”(Discouraged Borrowers)的理论密切相关。因为人们发现,在不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条件下,一些中小企业并没有申请贷款,即使它们需要资本时也是如此。这就是所谓的“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的借款者”。Kon 和Storey(2003)将其定义为:由于担心自己的申请将会遭到银行拒绝而没有向银行正式提出贷款申请的资质好的借款者(企业)。
.......
 
2.2  关系型融资理论
由于银行持续地为客户提供一系列服务,它可以获得有关客户财务需求的大量信息。银行可以利用这些信息与客户建立密切的关系。反过来,这种密切的关系为银企双方都带来效益。正如大通曼哈顿银行的公司口号①所揭示的,银行家们意识到,建立牢固的客户关系是他们所提供服务的核心要素(Ongena 和 Smith,2000)。 按其最基本的形式,银行是以发放贷款并从公众那里吸收存款为主要活动的机构。作为那些想要存款和那些需要借款的个体之间的中介,银行(在功能上)类似于证券市场。银行创造并且交易金融合约以便利资金在储蓄者和借款者之间的运动。从历史的角度讲,银行还是提供从证券市场无法获得的流动性和安全性的机构。正如 Carey(1817)这位 19 世纪美国银行业实践改进的倡导者所言,“在(企业处于)财务困境的时候,在贸易和商业活动萧条、停滞的时期,政策以及仁慈之心会要求延长(对企业的)贷款并阻止银行向其债务人施加压力,当然,是最专横(急迫、迫切)的态度。” 在企业处于财务困境的时期,银行被期望“逆势而为”(lean against the wind)。这样的灵活性在一个匿名的证券市场上是无法获得的。为了确保银行作为储蓄机构的可信度,银行也被要求快速满足存款者的提款需求。Rajan(1996、1998)由此认为,这种向借款者和储蓄者双方持续提供流动性的能力使得银行区别于“保持距离型”(arm's length)的证券市场。 
...........
 
第 3 章   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分析  .... 35 
3.1  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概述  ......... 35 
3.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 37 
3.3  中小企业融资偏好银行信贷的原因分析  ............ 40 
3.4  本章小结  .......... 52 
第 4 章   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分析  .... 53 
4.1 逆向选择所引致的信贷配给  ...... 53 
4.2  道德风险所引致的信贷配给  ..... 59 
4.3  企业的自我信贷配给  ........ 62 
#p#分页标题#e#
4.4  本章小结  .......... 69 
第 5 章   关系型贷款融资的价值与代价  ..... 71
5.1  关系型银行的信息优势  .... 71 
5.2  关系型贷款益处一:促进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交换  .......... 74 
5.3  关系型贷款益处二:具有福利改进性的合约属性  ..... 89 
5.4  关系型贷款融资益处三:提高信息敏感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  ............ 92 
5.5  关系型贷款行融资的潜在代价  .......... 97 
5.6  本章小结  ........ 100 
 
第6章  实证分析:银企关系在中小企业贷款融资中的效应
 
6.1  引言
在前面的章节中,笔者侧重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出发,在理论层面论证中小企业所面对的信贷配给、关系型融资对于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所具有的潜在优势和不足。本章利用一个来自世界银行的企业层面的全国性调查数据,在一个有序的三阶段模型中来实证分析银企关系(指标)对于中小企业信贷融资过程中不同决策阶段所发挥的影响。 Cole(2010)指出,在研究银行信贷的传统文献中,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的借款者在以往很少受到关注,并且涉及这类借款者的文献常常将其混入可能不适合获得信贷的群体中(可参见:Gropp 等,1997;Berkowitz 和 White,2004;Berger、Cerqueiro 和 Penas,2011)。实际上,在分析信贷的可获得性或者信贷成本时,任何忽略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的借款者的做法都可能造成对参数的估计是有偏的,因为贷款申请者的自主抉择可能引发贷款者采取不同的筛选规则,而不是在这些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的借款者有申请贷款的打算的情形下原本普遍采用的甄别规则(Jappelli,1990;Chakravarty 和 Xiang,2010)。 因此,在本章的实证分析中,笔者对中小企业做出更加合理的划分。首先根据中小企业是否提出过贷款申请将企业划分为:未申请贷款者和申请贷款者。其次,笔者根据中小企业没有提出贷款申请的原因,将未申请贷款者进一步细分为:无贷款需求的中小企业和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的中小企业;而对于提出贷款申请的中小企业,笔者根据银行对其贷款申请的审批结果,将其进一步细分为:贷款申请遭拒者和贷款申请获批者。在这四个的细分群体中,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的中小企业、贷款申请遭到拒绝的中小企业和贷款申请获得批准的中小企业共同构成了渴望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从而将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的借款者这个以往遭到忽视或被不恰当归类为贷款申请遭到拒绝的中小企业群体纳入到分析中(参见图 6-1)。 
...........
 
总结
 
以信息不对称范式下的金融中介理论为基础,本文的理论分析的结果表明,关系型贷款融资具有监督成本和甄别技术上的优势,这使得关系型贷款融资技术拥有多方面的理论益处: 第一,关系型融资有助于银行和借款者之间具有帕累托改进性的信息交换。与交易导向的业务往来相比,借款者在关系型融资中可能倾向于披露更多的信息,而作为贷款者的商业银行就能有更强的动机在信息生产方面进行投资。 第二,关系型贷款技术所具有的福利改进性的合约属性:关系型贷款在合约中为灵活性和相机抉择性留有空间,这就使那些细微的、不能在合约中反映的信息得以利用,因而有助于隐含的长期合约的订立;此外,关系型贷款会包含大量的有约束力的约定从而能够更好地控制利益冲突。 第三,对于信息敏感性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关系型贷款技术能够在大大提高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的同时,避免企业的敏感性信息外泄,从而有助于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从企业所受到的融资约束(或称为信贷配给)角度看,理论分析的结果是关系型融资有助于减缓中小企业所受到的强式信贷配给和自我信贷配给,提高企业的贷款可获得性。不过,由于信息的事后垄断性,关系型贷款融资也可能带来预算软约束和企业被套牢这样的潜在问题。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