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我国社会融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214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609231531197783
  • 日期:2016-09-17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迅猛,融资结构日趋多元化,银行作为社会融资主渠道的作用逐渐下降。我国以广义货币 M2 和新增人民币贷款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调控面临着巨大挑战。我国经济结构正处于转型升级时期,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金融宏观调控部门创新性地提出衡量我国实体经济社会融资总额的指标——社会融资规模,见于官方文件时间较短、研究较少。这些因素决定了社会融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社会融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有助于深刻认识我国社会融资总量和结构变化;有助于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认识社会融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有助于为扩大社会融资总量提供理论依据。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加快推进,我国金融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近年来,我国新型金融机构不断涌现,金融市场多元化发展,金融产品和融资工具不断创新。银行作为社会融资主渠道的作用逐渐下降,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比重持续上升,其他金融机构在社会融资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现。我国融资结构的发展变化导致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变得复杂,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逐渐下降,货币政策调控的最终效果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使得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大大增加。我国以广义货币M2和新增人民币贷款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调控面临着巨大挑战。 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转型升级、发展动力调整的“新常态”阶段,消费和第三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不断提高,现代农业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协同推进,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创业浪潮开始兴起。从目前形势来看,我国市场空间广阔,经济增长潜力巨大,抗风险能力较强,社会资金需要旺盛。我国实体经济是社会创造财富的基础,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我国超过95%的实体经济仍属于中小企业,而如今中小企业面临最大现实问题就是“融资难”、“融资贵”,这是当前制约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社会融资规模是我国金融宏观调控部门创新性地提出的衡量我国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资金总额的指标,见于官方文件时间较短,因此学者在全面研究我国社会融资方面的文献相对较少。社会融资规模指标数据的公布为社会融资的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
 
1.2   研究框架、方法与创新
首先,提出问题。在阐述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的基础上,对核心概念进行辨析,并对社会融资规模、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等相关理论与文献进行梳理,提出本文研究的主题和侧重点,即社会融资资金在传导过程中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然后,分析问题。结合社会融资规模和结构变化的现实状况,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并根据社会融资资金的流动过程,从社会融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分别进行细致的分析。对社会融资的供给进行分析,从社会融资供给的基本原理入手,分别对我国社会融资供给的主体、社会融资的供给渠道以及社会融资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我国社会融资供给在宏观层面上受到的影响,并构建社会融资供给的数量模型进行数理分析。对社会融资的需求进行分析,从社会融资需求的基本原理入手,分别对我国社会融资的需求主体、社会融资的融资方式、每种融资方式在融资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随后,构建社会融资需求的数学模型进行数理分析。在对社会融资供给与需求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行了社会融资均衡分析,提出社会融资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机理,即社会融资如何使资金在传导过程中促进经济增长,并通过实证分析加以证明。根据供求关系,当社会融资供求达到均衡时对经济增长发挥的作用最大,因此结合社会融资供给与需求模型,建立社会融资均衡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相应变量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分析社会融资不均衡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 最后,解决问题。根据在整个分析过程中提出的相关问题,如利率尚未市场化,直接融资不足,社会融资的统计存在缺口,社会融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未充分发挥,社会融资规模的可控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金融监管可能存在漏洞等,给出提高社会融资规模监测水平、促进直接融资快速增长、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和提高金融监管水平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
 
第 2 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社会融资虽然是社会融资规模指标提出后才被广泛关注,但它有着非常深厚的经济理论基础。1社会融资总量与结构的变化与一国的金融结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本章主要对社会融资与金融结构等方面的相关理论与文献进行梳理,提出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现状。 
 
2.1   理论基础 
马克思在其《资本论》中就已经清晰地阐述了社会融资得以发生的基础,即货币具有转化为资本实现增殖的职能。他也阐述了社会融资的作用,即流通中的货币可以使商品进行周转,刺激生产和贸易的增加。货币供给理论的演进见证了货币形式的发展变化,《拉德克利夫报告》的流动性理论强调了其他金融中介机构的产生大大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就论证了货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即货币的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又提出,“货币除了作为货币具有的使用价值以外,又取得了一种追加的使用价值,即作为资本来执行职能的使用价值。在这里,它的使用价值正在于它转化为资本而生产的利润。”这说明货币可以实现增殖,行使资本的职能。货币的性质的转化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的。货币本身不是资本,货币的本质是物的外壳掩盖下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促使了货币向资本的转化。“货币的使用价值是创造价值,创造一个比它本身所包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货币本身在可能性上已经是会自行增殖,并且作为这样的价值被贷放,而贷放就是这种独特商品的出售形式。创造价值,提供利息,成了货币的属性,就像梨树的属性是结梨一样。贷款人也是把他的货币作为这种可以生息的东西来出售的”。
......
 
2.2   文献综述 
自1969年戈德史密斯在《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一书中对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之后,国内外众多学者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对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进行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相关的文献也很多。King和Levine(1993)1较早地研究了这一问题,他认为金融发展不是伴随着经济增长的因素,而是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Zheng等(2010)2通过实证分析了1979-2008年中国的情况,得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相互作用关系。付卫艳(2014)3也明确指出长期内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就金融如何促进经济增长,Xu,Z(2000)4认为金融发展对投资和产出有正效应,金融发展促进产出增加,因此,他拒绝了金融发展的需求跟随型假说,进而支持供给导向型假说。Vuthipadadorm(2003)5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大部分国家的金融发展在促进投资和经济增长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学者从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角度阐述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Levine和Zervos(1998)6关注了股票市场的发展,认为股票市场发展和银行发展对长期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谈儒勇(1999)7的研究发现,金融中介机构对经济增长有正效应,金融中介机构与股票市场发展也具有正相关关系。张军等(2005)8认为中国金融中介的深化对生产率的提高有较强的正向促进效应。李月(2014)9也认为,金融中介的规模与效率对经济规模增长和质量提高有重要影响。卢峰等(2004)10提出了中国金融中介机构的“漏损”效应,是指金融资源从国有部门向私人部门流动的过程。这一效应有利于私人部门获得更多的金融资源,从而推动经济增长。罗文波,张祖国(2010)11也认为金融中介机构对私人部门的信贷对促进一国经济增长有显著效果,中国现阶段应关注金融中介机构信贷配置与市场化手段之间的动态平衡。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从制度与环境的角度阐述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Roubini和Sala-i-Martin(1992)12认为一国的金融抑制会阻碍经济增长,若要促进金融发展需要消除金融管制。Demetriades(1997)13的研究也表明韩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金融的自由化进程能够促进韩国的经济增长。Levine(1998)14强调法治环境与银行发展存在着紧密的相关关系,改善法治环境能促进金融发展。 
......#p#分页标题#e#
 
第 3 章  我国社会融资的发展与现状 .......... 27 
3.1  我国社会融资规模迅猛增长 .......... 27 
3.2  我国社会融资结构日趋多元化 ........ 29 
3.3  我国社会融资发展变化的原因 ........ 31 
3.4  我国社会融资资金的流动过程 ........ 34 
3.5  本章小结 ..... 35 
第 4 章  我国社会融资的供给分析 ..... 37 
4.1  社会融资供给的基本原理 ..... 37 
4.2  我国社会融资的供给主体 ..... 39 
4.3  我国社会融资的供给渠道 ..... 39 
4.4  我国社会融资供给的影响因素 ........ 51 
4.5  我国社会融资供给的模型建立 ........ 60 
4.6  本章小结 ..... 64 
第 5 章  我国社会融资的需求分析 ..... 65 
5.1  社会融资需求的基本原理 ..... 65 
5.2  我国社会融资的需求主体 ..... 67 
5.3  我国社会融资的融资方式 ..... 70 
5.4  我国社会融资需求的模型建立 ........ 77
5.5  本章小结 ..... 82  
 
第 8 章   政策建议 
 
我国社会融资对经济增长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这一促进作用能否正常发挥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实体经济的发展与壮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了我国社会融资的供给与需求、社会融资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基础上,发现我国社会融资在供给和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首先,社会融资的供给与需求分析表明社会融资的供给与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非常敏感。通过社会融资均衡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可以发现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在社会融资过程中缺乏定价权,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融资的不均衡。其次,在社会融资供给和社会融资均衡分析中都能看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缓慢,直接融资不足。再次,从社会融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中可以看出,社会融资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是从社会融资的统计口径可以看出社会融资统计信息还存在缺口,这会降低货币当局执行货币政策的效果,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会大打折扣。然后,社会融资的需求分析、均衡分析以及社会融资均衡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都表明我国实体经济存在融资难题,社会融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还未充分发挥。最后,从均衡条件下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可以看出,货币政策有时不能有效地调节社会融资的不均衡,表明社会融资规模的可控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金融统计信息缺口的存在也表明金融监管可能存在一定的漏洞。 为促进社会融资增加供给,提高社会融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保障金融体系稳健运行,货币政策效果及时显现,社会融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在经过认真的思考和充分的调研后,本人认为提高金融宏观部门对社会融资规模的监测水平有助于金融宏观调控政策更好地发挥对社会融资供给与需求的协调作用,促进社会融资的实现,使社会融资规模在正常的金融监管下合理增长,提高对实体经济支持的能力,从而实现社会融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提出了关于提高社会融资规模监测水平、促进直接融资快速增长、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和提高金融监管水平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
 
总结 
 
本文首先阐述了选题背景和意义,并对研究内容的核心概念进行辨析。随后,对社会融资与金融结构等方面的相关理论与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提出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现状。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我国社会融资的发展与现状、社会融资的供给与需求以及社会融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我国社会融资的发展变化是我国金融脱媒的发展趋势、金融创新的根本动力和实体经济的内在需求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发展变化适应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符合经济金融发展的规律和内在要求。 二是我国社会融资资金的流动过程是企业和个人将闲置资金通过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向实体经济中的个人和企业传递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涉及金融和实体经济两个不同的领域。金融领域由个人、企业、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组成,个人和企业是社会融资的供给主体,通过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渠道实现社会融资的供给,金融机构在其中是渠道主体。实体经济领域则由企业和个人组成,个人和企业是社会融资的融资主体,实体经济是需求主体,融资主体将融资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中,满足实体经济的内在资金需求。 三是以马克思的货币流通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货币的供给,货币供给并不是指中央银行发行出来的全部货币,而是指进入流通领域被用来进行购买、用来对商品和劳务构成实际需求的货币。社会融资规模统计的是流通领域中的货币。 四是我国社会融资供给主要受到来自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渠道主体等方面的影响。其中社会融资的渠道主体对社会融资供给在微观层面上产生重要影响,但渠道主体的行为及影响社会融资供给的相关规定受制于金融调控,因此,社会融资供给主要受宏观金融调控的影响,此外一定程度上受到金融环境和融资结构变化的影响。 五是社会融资供给与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财政支出比率、不良贷款率和证券化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社会融资供给与贷款利率、不良贷款率成反比,贷款利率影响较为显著;社会融资供给与存款准备金率、财政支出比率、证券化率成正比,财政支出比率影响较为显著。从脉冲响应函数来看,贷款利率的变动将给社会融资供给带来长期稳定的反向影响;存款准备金率对社会融资供给的反向影响在短期内能够显现,长期消失;财政支出的变动会给社会融资供给带来一定的正面影响;不良贷款率的变动对社会融资供给的反向影响会滞后显现并逐渐减弱;证券化率的变动会使社会融资供给延迟反映,但表现为持续稳定的正向影响。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