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我国商业银行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效果的检验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58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606032250237492
  • 日期:2016-05-19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21 世纪初,随着美国抵押贷款的风险浮出水面,金融市场各指数迅速出现下跌,投资银行遭受重创,被公认为全球最成功的金融服务机构之一的花旗银行亦是损失惨重,金融危机一触即发并迅速蔓延至更广的国际范围。这场危机对整个银行体系乃至于经济实体造成了巨大影响,并由此触发各类专家学者对现有理论的争辩,相应地,也掀起了一股金融监管的改革热潮。随着金融全球化的逐渐深入,金融系统脆弱性不断加剧,顺周期性的危害亦不断凸显,过去的微观审慎监管理念和机制开始无法跟上金融市场发展的脚步。在这样的情况下,构建一个逆周期性的金融监管体系已成为当前众多国家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中所面临的主要难题,逆周期监管理念由此聚焦了各界目光。众多国际性的研究对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进行了探讨,总结了其来源,并追溯了它与危机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并根据分析研究结果做出了一系列减缓这一特性的意见与建议,这些都引起了银行监管范畴的改革。2009 年 11 月,巴塞尔委员会成立了宏观变量工作小组,开始了对商业银行监管的变革讨论。2010年 12 月,顶着未来国际银行系统标杆式监管标准之一光环的第三版巴塞尔协议正式颁布。它不单从微观方面提高了对于银行部门的风险管理,还从更高的宏观方向提出了审慎监管的思想,将逆周期这一新提法融入到监管理念之中,形成从上到下的监管框架。它首次给出了两项新的逆周期政策工具,分别是留存资本缓冲和逆周期资本缓冲,尝试以硬性要求的形式督促银行机构在经济增长阶段计提部分资本用作缓冲,缓冲主要用于经济萧条时覆盖损失。这样不单能够提高独立经营的银行机构的安全性,帮助其减少在不利冲击中受到的伤害,更在一定范围内削弱银行的周期性行为,从而将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最小化。未来 5-10 年内,如何深入贯彻巴塞尔协议 III 的监管理念,切实推进商业银行改革步伐,完善金融市场,都将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中国是国际经济合作论坛 G20 及金融稳定理事会 FSB 的成员国之一,同时也是巴塞尔委员会的重要成员。在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相关讨论中,我国做出了积极贡献。随后,在“十二五”规划中,我国明确提出了要“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
............
 
1.2 研究框架和方法
 
1.2.1 总体框架与内容
本文通过对历年来的各项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总结逆周期资本缓冲在我国的适用效果,并尝试提出一些提高我国逆周期资本缓冲效应的政策建议。本文共分 7 章,框架为图 1-1 所示: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绪论。这一章总述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交代本文的框架结构和研究方法,并简要指出文章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第二章是相关文献综述。这一章中将关于商业银行资本监管中的顺周期性以及逆周期缓冲机制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梳理,范围既包括国内亦涵盖国外。对顺周期性的综述主要包括顺周期性的涵义、客观存在性、形成机理以及顺周期性造成的影响。对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综述主要包括巴塞尔协议 III 中有关逆周期资本监管的内容、国内外关于逆周期的理论及实证综述等。第三章将从 3 个 W 入手,说明为什么(WHY)要设立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怎样(HOW)构建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以及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实施原则(WHAT)。在为什么要构建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一节中,主要说明我国金融系统顺周期性的存在性。由于这一存在性已由大量学者研究论证过,故本文不再做实证检验。第二节怎样构建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中,主要介绍第三版巴塞尔协议中提出的留存资本缓冲和逆周期资本缓冲等。第三节重点阐述缓冲机制落实过程中的要点。
..........
 
第二章 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文献综述
 
本章中将关于商业银行资本监管中的顺周期性以及逆周期缓冲机制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梳理,范围既包括国内亦涵盖国外。对顺周期性的综述主要包括顺周期性的涵义、客观存在性、形成机理以及影响。对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综述主要包括巴塞尔协议 III 中有关逆周期资本监管的内容、国内外关于逆周期的理论及实证综述等。
2.1 商业银行资本监管中顺周期性的研究综述
 
2.1.1 商业银行顺周期行为研究综述
大量的研究表明,金融系统确实具备顺周期性,而作为金融系统最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的这一特性也不容小觑。这种特性使得商业银行乃至整个金融系统的行为呈现出与经济周期同向波动的状态,强化了经济的震荡,有碍于经济金融体系的安全发展。国内外的学者从多中切入点切入,探讨了顺周期性的产生源头,并回顾总结了经济危机的发生过程,列出了一些缓解顺周期性的办法。由此可见,商业银行,或者说上升到整个金融系统,顺周期性成为了金融稳定的一块巨大的绊脚石,甚至有碍于整个经济体系的安全。但这种特性仅仅依靠商业银行自身并不能够获得根源性的解决或改善,这是因为这一特性的存在较大程度上也是受到了外部因素的影响。要解决这个问题,尽可能地削弱商业银行以及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性,监督管理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觑,逆周期机制的实行尤为必要。监管当局通过制定适当的逆周期监管政策,构建完备的监管框架,就有望从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现状。
.......
 
2.2 商业银行资本监管下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研究综述
2010 年 12 月 16 日,《第三版巴塞尔协议》和《各国监管当局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指引》正式颁布。在《协议》和《指引》中,巴塞尔委员会要求各国监管部门以此为依据,结合本国实际构建逆周期资本缓冲政策的监管框架,并鞭策本国银行在因地制宜的原则上及时计提逆周期资本缓冲[20]。巴曙松(2010)总结了巴塞尔协议修订和改进的主要领域和框架[21]。巴塞尔委员会指出,逆周期资本监管的头号任务,是增强银行系统消化亏缺的水平,并提高其自身在经济周期冲击中稳步发展的能力,尽可能地避免大额信贷增量给银行业带来系统性风险。并由此造成亏损。调控或平滑经济周期不是逆周期资本监管的目标,同理,它的目标也不是直接干预信贷或者限制某家具体银行的信贷增长步伐。虽然这一缓冲的付诸实践能够在相当水平上平滑、调整信贷周期,但这只是该政策工具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连带作用,并非其主要目标[22]。对此,巴塞尔委员会也特别指出,逆周期资本这一工具不应当用来干预经济正常的规律性运行,更不该用来控制资产的买卖价格。要实现对经济周期的控制,更为恰当的应是采用宏观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不能随心所欲地从审慎角度出发展开调控。基于这一认知,巴塞尔委员会在探讨逆周期资本框架的构建设计时,采用的切入点是如何判断系统性风险累积的实时波动,所选取的关联变量也均是能够恰当反映系统性风险变化的,以这样的指标变量为媒介从而给出明确的逆周期资本监管要求,而不是直接将逆周期资本与经济周期挂钩[23]。
.........
 
第三章 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理论分析........18
3.1 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必要性..........18
3.1.1 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定义..........18
3.1.2 商业银行的顺周期性......18
3.1.3 顺周期性催生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19
3.2 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构建.......19
3.2.1 巴塞尔协议 III 的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19
3.2.2 巴塞尔协议 III 的逆周期资本缓冲计提方法......20
3.2.3 巴塞尔协议 III 的逆周期资本计提方法的缺陷..........21
3.3 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实施原则......22
第四章 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效果的实证分析........24
4.1 模型介绍与指标选择..........24
4.1.1 Prescott 模型.........24
4.1.2 回归分析模型..........25
4.2 基于 Prescott 模型的实证........26
4.3 基于回归分析模型的实证..........35
4.4 本章小结......40
第五章 逆周期资本监管框架下的风险指标体系构建........41
5.1 指标体系构建......41
5.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权重设置......43
5.3 数据来源及说明..........45
5.4 结果与分析..........46
 
第五章 逆周期资本监管框架下的风险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
 
宏观系统性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与传统研究中金融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存在异曲同工的地方,对比来说,后者一般以一把抓的形式,加入尽可能多的指标做数据分析,因此并不直接适用于逆周期资本计提。而逆周期机制的出现是为了监管整个经济金融体系的信用水平,平滑信贷和经济波动规律,重点更加偏向于整个宏观体系的信用杠杆能力、货币流通程度、经济规律波动以及杠杆风险等宏观稳健性指标上。#p#分页标题#e#
 
5.1 指标体系构建
逆周期资本监管的提出对实现银行业审慎监管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然而如何准确地判断经济周期、辨析宏观系统性风险区别于其他风险的特性要点和波动走向,以及如何掌控逆周期资本计提的时机和数值,这些都是牵绊该项监管发挥最大效用的石子。巴塞尔协议 III 虽说提出了参考办法,但这一计算方法仍存在一些缺陷。如上文总结,该方法的衡量指标比较单一,对实施效果存在影响。因此,需要从我国银行业和宏观金融风险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宏观系统性风险度量指标框架,剥离开单一指标分析法造成的误导性影响因素。在吸取国内外各学者现有的学术结论的研究成果上,本文希望能够做出一个逆周期资本监管的监测指标体系,选择指标的过程主要依赖以下三个原则,一是侧重整体衡量经济金融周期,包括实际 GDP 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二是能够衡量社会整体信用融资水平,包括信贷增速,信贷余额/GDP,存贷比等;三是所选的指标自身会在银行资本监管的传导渠道中发挥作用,如银行资本监管能够影响银行信贷方式、风险承受能力和资产配置方式,从而影响产出、货币流动性、信贷规模和杠杆率等。因此,本文从宏观经济风险、货币流动性风险、信贷扩张风险和金融杠杆风险四个层面构建我国的宏观系统性风险指标体系,每个子层次下面再分支出一些测量指标。该指标体系共三个层次,分别是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目标层即所需达到的目标,为宏观系统性风险指标体系,准则层包括宏观经济风险、货币流动性风险、信贷扩张风险和金融杠杆风险四个方面,每个准则层下再囊括有不同的具体指标,共计 13 个。整体指标体系建立情况如图 5-1 所示。
..........
 
结论
 
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带来了金融系统脆弱性的加剧。随着巴塞尔协议 III(简称巴 III)的正式颁布,留存资本缓冲和逆周期资本缓冲两项新的逆周期政策工具进入人们视野。作为未来全球银行业最重要的监管标准之一,它不单从微观方面提高了对于银行部门的风险管理,还从更高的宏观方向提出了审慎监管的思想,将逆周期这一新提法融入到监管理念之中,形成从上到下的监管框架,这不单能够提高独立经营的银行机构的安全性,帮助其减少在不利冲击中受到的伤害,更在一定范围内削弱银行的周期性行为,从而将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最小化。作为巴塞尔委员会的正式成员,我国也积极推进“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并全面引入了巴 III 的最新监管标准,引导商业银行逐步加强资本缓冲的管理。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在我国的使用效果究竟如何?指标的选择能否更贴合实际?这一机制在我国又该如何进行完善并提高操作性及可行性?还需要哪些方面的配合?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文献的阅读与整理,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在我国的使用效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并大胆构建了一个针对我国商业银行逆周期资本监管的宏观方向的风险指标体系,以此用来判断经济周期,从而更好地确定逆周期资本缓冲的计提时点与数量,使逆周期缓冲机制的效果最大化。本文的主要结论有:
第一,巴塞尔协议 III 提出的关于逆周期资本监管的设计思路与计算方法是合理可行的。本文根据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逆周期缓冲机制的计算方法,收集并整理了我国 1992 年第四季度到 2015 年第三季度的相关数据,分别对信贷余额/GDP、社会融资规模/GDP 对各自长期趋势的偏离值两个指标做了实证计算与分析,得出了我国逆周期缓冲资本的计提区间和计提数量,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其结论与我国的经济实况较吻合,验证了该机制的合理性。
第二,本文认为巴塞尔协议 III 给出的逆周期缓冲机制的指标过于单一。它只采纳了信贷余额/GDP 对长期趋势的偏离值作为衡量宏观系统性风险的唯一指标,而没能考虑更广范围的信息,不免在指标选择上陷入不够全面的陷阱中去,使得计算结果并不具有稳健性。这一点本文通过 Logistic 回归分析实证予以了证实。而本文选取的社会融资规模/GDP 对长期趋势的偏离值作为另一补充指标在经过数据分析后被证实是有实际意义的,这更进一步表明巴塞尔协议 III提出的关于逆周期资本缓冲计提方法的指标确实存在补充扩展的空间。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