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当今中国,特别是在 2001 年 11 月加入 WTO(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其经济体对外开放程度已经越来越高①。从我国加入 WTO 之后的开放时间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②:第一个阶段是在 2001 年—2006 年。在这个时间段中,我国各项市场指标都在一个逐步开放和逐步适应的过程当中。其中对于我国的银行业来说各项指标都在逐年放开:比如,在加入 WTO 五年内全部取消外资银行在国内对人民币业务经营的地域限制;在加入 WTO 五年内,全部放开人民币的零售业务等。第二个阶段为 2007 年——2015 年。在这一阶段中,我国将会对外资实行完全开放,并且取消关税。 在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在不断地探究和深化之中。2015 年 3 月,我国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除了对存款利率上限的限制之外,贷款利率下限和货币、债券市场以及境内外币存贷款利率已实现全面市场化。2015 年 6 月,央行推出了大额存单,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只剩下“临门一脚”。一般而言,理论准备与理论探讨对于一国的政策制定与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在我国,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体的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国内利率市场化也即将实现的这样一种大趋势下,对于全球利率市场的总体特征和关联结构的研究和探索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而对于一个开放的经济体来说,由于该经济体自身与外部经济体之间存在较高的相互依赖性,所以其对于国际宏观变量的变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外部经济变量变动对该经济体的相关变量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使其具有一定的联动性。在国内外的研究当中,对于国际利率市场的关联性一般是描述在资本可以跨国际流动的条件之下,当一国或地区的利率市场上的指标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某种市场传导途径来影响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利率市场指标的一种现象。经典的利率市场理论对于这种现象是从两方面上来给予其解释的:由“利息平价”理论,我们知道当利率被当作是一种资本价格时,各国利率市场之间的关联性可以通过汇率,也即是资本市场上的资本流动来实现。而当利率在国内被用作是一种货币政策工具时,其主要是通过利率政策的目标来实现各国利率市场之间的关联性。
........
1.2 文献综述
关于利率市场的理论,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也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完备的理论体系。对于各个利率市场间相关性的研究,大部分是集中在以“利率平价理论”以及利率与汇率联动相结合的基础上展开的。本文在文献梳理的过程之中,主要侧重于三大方面:①利率市场联动的理论基础和金融市场联动的理论基础发展;②研究利率市场联动性所使用的实证研究方法和其不足之处;③复杂网络理论的提出与其应用的发展。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以及资本流动与技术交流越来越频繁的背景下,利率市场的融合程度也必定是越来越高。同时对于利率市场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马克思在其《资本论》的第三卷[1]中指出:“由单一国家的生产条件变化而对世界市场的利息率产生的影响,要比其对世界市场的生产率的影响大的多。”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①单一国家的生产状况和条件的变化是与外部世界所联系起来,而不是孤立存在的;②这种联系是通过某种经济变量——利息率所体现出来的。马克思的利息理论是把利息与资本相互联系起来,当货币作为资本而进行让渡(借贷)时,利息便是其使用价值的衡量和体现。
.........
二、金融市场理论基础
对于当今世界经济体来说,利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反映宏观经济变化的指标:一方面,利率可以反映出本国的经济状况和经济动态,同时利率也可以作为一国重要的宏观经济调节工具,是反应宏观经济状态的“指示器”。另一方面,利率通过对国际资本流动和各国汇率的影响,可以直接反映出各个经济体之间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是国际资本投资与流动的“风向标”。本章针对利率市场的联动性研究,专注于本文所要研究内容来对利率市场的重点理论以及金融市场关联性理论进行阐述。
2.1 利率市场理论
2.1.1 利率平价理论
凯恩斯在 1923 年所著的《货币改革论》中提出了利率平价理论的基本思想,这也奠定了国际利率关联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利率平价理论(Interest Rate Parity)是指当用同一种货币来计算持有的国内资产与国外资产预期收益率一致时,使得外汇市场达到均衡的条件。当今世界经济体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一国居民在持有本国资产的同时也能持有外国资产。在国际资本充分流动的基础上,不同投资者之间存在一致的套利行为会使得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产价格趋于一致。换句话说:套利资本在国际市场上自由流动是一价定律⑧成立的前提。
...........
2.2 金融市场理论
市场联动性一般表现在市场与市场之间的价格、指数等经济变量之间的同方向或同趋势的运动。对于联动(co-movement)一词的最早提出者是卢卡斯(Lucas,1977),他将其定义为是在经济周期或者商业周期下各个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具有共同变动的一种趋势。利率作为反映国民经济的重要指标,对其研究意义也正在于此。而在复杂网络关联结构理论当中,定义同向运动的两个变量之间是正向关联(反之是负向关联),其波动系数的乘积就会变大,从而使得节点之间存在边。在这一点上关联结构和联动性的含义异曲同工。在传统经济学理论当中,在衡量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一般从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两个方面考虑。在经济学中对联动性的定义更趋于因果关系⑨。换句话说,经济学上对联动性的表现更加看重变化的结果。这一点也为本文之后的实证设计的过程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本文所要研究的全球利率市场关联效应,归根结底就是要反映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特征,或者说是要看到这种经济一体化的结果。巴拉萨(Baiassa,1961)对于全球经济一体化提出了定义。他认为,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一种消除了各个经济体之间的差别待遇的状态。一般对于经济一体化的定义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以优化资源配置为目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伴随着资本,贸易的流动以及各个地区间经济指标的相互反映。
............
三、网络模型阐述 .... 18
3.1 网络的基本概念 ........ 18
3.2 网络的基本模型 ........ 20
3.3 网络的社团结构 ........ 23
四、全球利率市场关联网络结构和拓扑性质 .... 26
4.1 复杂网络的构建过程 ........ 26
4.2 网络的拓扑性质和结构特征 .... 30
4.3 本章小结 .... 37
五、网络的社团结构特征和相关检验 ........ 38
5.1 网络聚类结构分析 .... 38
5.2 相关现象的检验 ........ 43
5.3 本章小结 .... 46
五、网络的社团结构特征和相关检验
5.1 网络聚类结构分析
上一章我们得到了利率市场网络的结构模型和拓扑性质。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进一步挖掘了其内在的结构信息——聚类特征。 对于一个网络来说,其自身包含了许多的聚类结构,如“派系(clique)”、“群(group)”等。对于利率关联网络的聚类特征分析,可以帮我们发现利率市场联动的一些相关因素,找到这些因素之后再进行与利率关联结构的进一步检验。本章的内容是对上一章内容的进一步深入和探索,也是本文从整体和宏观的角度下进一步拓展到局部和微观的研究探索。在研究利率市场关联网络的聚类特征时,我们用到了派系(clique)这一指标。派系定义为在无向关系网络中,至少包含了三个节点的最大完备子图(全联通)。一个特定派系中的所有节点对都是互惠(有连边)的,且该派系不能被其它派系所包含。在第二章所介绍的网络社团算法中,我们初步阐述了分裂算法与凝聚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其一般所用的算法。这两类算法的基本假设前提是所计算的网络连边较为稀疏,在这个前提下其所得到的社团结构是较为清晰的。但是由于在大部分的现实网络结构当中,内部的社团结构都会有相互重叠和覆盖的特征。例如我们所要研究的利率市场关联网络。所以我们用派系过滤算法来观察其内部的聚类特征。 在派系过滤算法当中,其所定义的 k ?派系中的 k 表示为派系当中的节点个数。其算法的思想是将网络中所有不同节点 k 的派系全部找出来,构建出派系的重叠矩阵(clique-clique overlap matrix)。然后用二值法的思想去找到任意的 k派系社团。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这种方法无法体现出具体的节点特征。我们需要观察到各个节点在整体网络中的统计特征,也即是节点所代表国家的关系。所以,我们引入了建立在可达性(reachability)基础上的凝聚子群概念—— n派系。可达性是指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距离,其含义表示某个派系中节点间的最大距离。在某个可达性值的基础上寻找派系结构也即设定了一个距离的阈值,节点之间的距离只有小于或等于该阈值(不包括 0)才能被称为派系。在这里,n 即为可达性值。#p#分页标题#e#
..........
总结
本文基于两类数据:全球 143 个国家(地区)从 2003 年至 2012 年实际利率的年数据以及全球 32 个国家(地区)从 2005 年至 2015 年隔夜拆借利率日数据。第四章中,我们利用复杂网络理论,推导并创建了数据处理以及原始数据标准化过程和对阈值的计算过程。运用静态阈值法,构建了全球利率市场复杂网络模型,同时也提出和计算了动态阈值及其相关的拓扑特征量。进一步,我们计算了全球利率市场复杂网络拓扑特征量,并比较了两类数据的网络平均度的时间效应趋势,发现了两类利率市场之间具有分形特征。最后研究了其网络模型结构特征,发现其具有小世界网络模型特征。第五章中,我们进一步挖掘了网络的社团聚类性质特征,发现利率市场联动性的地域分布特征和派系成分组成特征。根据所得到的现象我们设计了相应的相关性检验:利用网络分析的 QAP 相关性检验法,我们对于地理空间区域性与经济空间距离这两类变量与利率联动性之间进行了检验。通过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实证研究,我们得到的具体结论有: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正在不断加深,各国之间资本流动,贸易往来不断增加,全球利率市场联动程度也越来越高。我们得到的全球实际利率市场网络结构特征中,具有较短的平均路径长度和较大的集聚系数。这与小世界网络模型特征相符。同时,其网络的度分布特征也符合小世界网络模型的泊松分布形态。在这一点上,我们验证了现实世界中大多数网络模型为小世界网络的已有研究结论。全球利率市场并非独立于其它的金融市场而存在。从马克思的利息理论,凯恩斯的利率平价理论,发展到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和格鲁格曼的“三元悖论”得出:国际之间利率的传导与影响是通过资本流动,汇率波动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动,其前提条件是开放的经济体和市场。利率的作用在这里也就显得十分重要:其体现在国内时反映了一国货币的内在价值,即作为货币资本的价格直接体现了该国货币资本的供求关系;其体现在国际市场上更多的是通过汇率,即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来显示出一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情况和该国资本市场流动情况。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