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金融学地理视角下的长三角地区金融成长差异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85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510251143186977
  • 日期:2015-10-22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随着我国金融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资源的流动也愈加趋向逐利,大量资金涌向发达地区和效益突出的产业,欠发达地区的金融业发展则相对不足;而就发达地区而言,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金融服务体系存在差异,金融资源在空间上同样分布不均,且追随着资本和利润进行自由流动,使得我国金融发展呈现出多元性、地域性特点,而这种地域差异也会进一步对地区间的资金流动和资源配置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经济总体发展。由此,研究者不仅需要从整体范围、某一行业、某一城市来进行宏观或微观的探讨,还应该从中观角度入手,对一个区域的金融发展状况及外在环境进行具体阐述,即张军洲在 1995 年所提出的:“一个国家金融机构和运行的空间分布状态,通常被定义为区域金融。”它和以往的研究不同,主要针对区域内的金融数据、地域差异以及和当地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相对于区域经济学以及研究金融概况的一般理论,区域金融发展研究尚未形成一个逻辑严密、独立完整的学科体系,尤其是从空间角度出发对区域金融进行的探索就更加缺乏。近些年来,以地理学为视角对一定区域内经济联系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也为各地方政府和企业机构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明晰经济增长任务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而相对的,针对区域内金融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金融地理学范畴。它是一门新兴的地理学和金融学交叉学科,自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一些研究者开始关注区域间或区域内的金融差异,将传统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结合区域中的社会政策、消费文化、相关产业、金融集聚等内容进行综合考虑,较以往而言更加强调人文因素的影响,围绕区域差异、发生过程和相互作用对金融资源的分布与流动进行阐释,对地方而言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义。
……….


1.2 文献综述
金融地理学家 Leyshon 指出,《资本的局限》是经济地理学分支学科产生的催化剂,金融地理学是由经济地理学分化而来。在 20 世纪 80 年代早期,学者们开始真正关注金融地理学,其原因主要有:第一,David Harvey 的《资本的局限》将货币、金融和信用作为中心章节进行集中阐述;第二,20 世纪 80 年代,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在世界范围内动态扩张;第三,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周期性的债务和破产危机,金融繁荣的负面效应理应受到重视;第四,货币与金融制度的地理研究成为经济结构的更加显著的组成部分,构成覆盖全球的富有影响力的网络形式。到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金融地理学涌现了大量著作。1994 年,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地理教授 Nigel Thrift(1994)联合世界各地的 16 位地理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编著了《Money,Power and Space》。该书强调现代货币制度具有空间属性,并就货币地缘政治学、不同国家的货币空间结构、货币和市场的政治性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还有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地理教授Andrew Leyshon 上发表的三篇关于金融货币地理学的综述、瑞典哥德堡经济与商业学院金融学教授 RistoLaulajainen 根据金融功能分类对银行、证券业等金融行业的地理特征进行的分析、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经济学教授Benjamin J.Cohen 出版的《The Geography of Money》等论述。至此,金融地理学正式成为一个学科分支。
…………


第二章 金融地理学与区域金融学理论


2.1 金融地理学
金融地理学产生于 20 世纪 50 年代,是金融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属于经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相对于地理学中的“新经济地理学”,经济学中的“新经济地理学”更多地强调建立数据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来探讨区域内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以及区域间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而前者则倾向于探讨政策方针、社会文化、人文意志等社会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同样的,金融地理学也是着重于建立模型体系,分析区域内金融运作情况和区域间金融成长的相互作用,为研究一定区域的金融现象,解决特定的金融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在一定区域内,金融往往会聚集成一个金融中心,而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体现了区域内金融地理的分布和变化趋势。因此,在对货币地理学进行阐释的过程中,也会对其中的金融集聚现象进行解读,从而建构以历时和共时为轴、丰富立体的区域金融模型。在金融地理学最初兴起时,研究者主要针对城市间货币流动以及城市抵押金融服务两方面进行探讨。到 80 年代之后,金融地理学的研究思路和角度逐渐拓宽。虽然其理论体系仍称不上成熟完整,但已经涉及到区域空间中政治、社会、文化等影响因素,区域内金融与经济的作用关系、金融系统的空间结构、风险资本与区域发展等多方面内容。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金融系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主要体现在:一是作为金融载体的货币存在明显的时间和空间特性;二是资本流动过程中的边界嵌入以及金融在全球化和本地化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三是强调信息在时空上的差异。
………..


2.2 区域金融学
区域金融是指宏观金融体系在一定空间上的运行与分布,具体表现为拥有不同形态、不同层次和金融活动相对集中的若干金融区域。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性,使得各区域之间的金融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近几年来,“珠三角战略”、“长三角圆桌论坛”等区域性金融合作不断涌现,对区域金融研究的需求也逐渐增强。国内的区域金融研究围绕区域金融差异、区域金融资源流动、区域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三个方面展开研究。1995 年,曾康霖在文章《要注意研究区域金融》中指出,我国特殊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现实决定了各地区经济的不同状态和发展趋势,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进行针对性的专项研究;同年,唐旭提出我国存在资金流动和配置在地区间分布不平衡的现象,应制定差别化的区域金融政策;2002 年,周立和胡鞍钢通过对中国各区域 20 年金融相关比率和指标的测算,认为中国各地的金融发展差异有着先减小后增大的特征,且这一差异往往大于各区域的财政和经济差距;陆文喜通过对中国 1985 年以来的金融体制变革过程中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性进行实证分析,进而提出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存在着收敛性和阶段性的特点;2004 年,门洪亮和李舒利用计量模型对资本流动对当地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与政策倾斜方向和资本流动方向是高度一致的;2006 年,刘桂荣对长三角地区的金融和经济发展关系进行研究,实证分析得出,两者呈高度正相关且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2007 年,韩大海将区域内金融资源分布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相关联,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金融资源的集聚和高度发展。
………..


第三章 长三角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分析........13
3.1 指标选取 ........ 13
第四章 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37
4.1 长三角地区金融集聚效应的实证分析........ 37
4.2 长三角地区金融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43
4.2.1 金融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 43
4.2.2 金融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 43
4.2.3 长三角地区金融竞争力主成分分析 ..... 45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49
5.1 研究结论 ........ 49
5.2 建议 .......... 50


第四章 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


4.1 长三角地区金融集聚效应的实证分析
自 2010 年 5 月我国正式批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提出把长三角经济圈建成“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中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城市群”以来,大量的国际金融资本和资源不断涌入长三角经济区。由于这里聚集了大批优秀人才、充裕资本和先进技术,经济圈内部的一体化速度逐渐加快,金融资源地自由流动也越来越频繁,随之而来的,就是经济圈内的金融产业集聚现象日益明显。比如上海的陆家嘴金融产业集聚,其发挥的辐射效应能够带动整个经济更均衡、稳定地发展。1974 年,Kindle 从功能角度对金融中心进行界定,最先提出它是资本高度流动和集聚的结果,可以将金融资本由存款人转移至投资者,从而进行自由地资源配置与平衡,进一步带来企业跨地区支付效率的提高。而国内学者对金融中心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王步芳在 2006 年提出的“金融产业集群是指金融产业的企业和机构根据专业化分工和竞争合作关系,大量聚集于某一特定地区而形成的具有集聚规模经济的产业组织,金融中心是金融产业集群的外在表现形式”;梁颖在 2006 年提出:“金融中心的选址主要取决于区域地理位置、市场供求、路径依赖政策推动四个因素”。#p#分页标题#e#

……….


结论


基于金融地理学的视角,从空间的角度,对长三角地区的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进行了研究。通过以上统计与计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长三角地区具有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这主要得益于长三角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良好的政策支持。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持续稳步上升,经济结构合理,居民储蓄及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长三角地区的金融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政府的政策支持使得长三角地区拥有较高的开放程度和极强的吸引外资的能力,为长三角地区的金融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同时,长三角区域内两省一市的金融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金融成长结构、金融成长效率、金融成长质量三个方面。在金融成长结构方面,上海市银行金融机构数虽然最少,但资产总量最高,竞争力最强;在证券业中,长三角地区的债券市场发展是并不均衡的,江苏省的债券筹资规模高出上海与浙江的总和;在保险业中,上海市的保险业发展水平优于其他两省,江苏浙江两省的保险业相对滞后,其中浙江省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而江苏省则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金融成长效率方面,上海市的储蓄金额和 GDP 都低于其他两省,但最终的收入比却远高于其他两省,这不仅反映了上海市金融体系较强的筹资能力。从金融相关比率也可以看出,上海的金融发展水平仍高于其他两省。在金融成长质量方面,上海市金融成长质量最高,浙江省最低,受国家政策影响,不良贷款率攀升过快,这为金融发展带来极大风险。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