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我国农村金融转移中的主体行为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202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509061224566835
  • 日期:2015-08-25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1绪论


1.1研究背景
自从进入21世纪,政府愈发意识到“三农”问题在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我国存在着明显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目前来看,我国农业利润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以致于农民增收缓慢,显著低于城市水平,出现了一系列的“三农”问题。可见我国农村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束缚,阻碍了它的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深化改革开放,缩小城乡差距,“三农”问题亟待解决。造成“三农”现状的原因有多种,如基本国情、历史因素、国家早期战略、金融与财政体制等。其中农村金融体制是尤其重要的一个因素,完善的农村金融体制可以培育和完善农村市场经济要素,为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包括农村金融要素的发展,不容忽视。在我国农村,可以通过高效率、低成本、科学的方法对农村的金融资源进行有效配置,这样做不但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信贷资源成本,以便为农村资金需求者提供易获得的低成本的资金融通,而且可以将农村经营管理中的多种风险有效进行分散,通过这样做可以使农村经济发展更加平稳,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增加抗风险能力,所以它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农村金融业的健康成长对于改善农村困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在我国的农村金融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农村金融转移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在过去,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不单单表现为为农村的农户以及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和储蓄服务,而在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中发挥着吸收资金和储蓄,为国家重工业等事业提供资金和资源的角色。改革开放后,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驱动下,农村金融机构依旧获取农村金融剩余,不但加速吸收农村存款,而且很少对农村投放贷款,造成农村资金净流出的局面。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数据可以看出:只有20%左右的农民和农户可以从正规农村金融机构处取得资金,而且获得的资金额度也很小,普遍在5000多元左右,获得10000元、20000元以上贷款的情况较少⑴。统计到2013年初,我国金融机构对农村地区的贷款余额为14.5万亿,仅仅占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二成多;其中农户共贷款3.6万亿元,仅占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5.4%[。
………


1.2研究意义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政府更加意识到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不足,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和政策研究部门对我国农村金融进行研究,有很多学者关注着我国农村金融存在供给不足的现象,但很少有学者从金融转移过程中研究这个问题。然而,这种供给不足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受农村金融转移现象影响,农村金融转移具有再分配效应,政府以及金融机构可以控制资源,将其转移并配置至特定的利益主体,这种农村金融转移现象在我国农村及县域以多种形式存在,造成农村金融资源流出,对农村经济发展不利。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如果对农村金融转移中的参与主体的行为研究,就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对农村金融制度进行剖析。因此,结合博弈论的方法,对在农村金融转移过程中的利益相关主体的行为进行分析并研究出影响各主体行为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以及一方的行动策略如何对另一方的策略产生影响,从而从农村金融转移过程中研究农村供给需求矛盾问题,这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


2研究的理论基础


2.1概念界定
农村金融转移是一种资源转移形式,指政府和金融机构通过某种机制将金融资源从某主体转移至另一主体,同时也伴随着利益在不同主体之间的转移,农村金融转移主要体现为农村金融中的收入再分配功能。这种农村金融转移具有较强的再分配效应。农村金融转移有着不同的层次划分:一是转移农村金融资源至城市及企业,地方政府通过控制农村金融机构实现资金用于发展地方经济,以及政府通过银行系统将农村金融资源向城市的转移等,造成的资源输入与输出不对称,并且导致农村资金净流出,这个层次的农村金融转移实质是由金融部门向非金融部门的转移,对农村金融造成不利的影响,是一种负向的农村金融转移,这种农村金融转移应该被控制;二是政府和金融机构通过财政政策、资本监管、费用补贴和农业保险等形式转移社会资源至农村及农村机构,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增加农村金融机构可配置资源,激励农村金融机构,以促使农村金融生态改善,促进农村金融深化,这个层次的农村金融转移的实质是非金融部门对金融部门的转移,对农村金融造成良好的影响,是正向的农村金融转移。
……….


2.2农村金融转移相关理论
金融发展理论是一类理论的总称,它们是研究一定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作用的理论。依托这套理论,政府可以结合国家及地区的具体情况,建立合理的金融制度,制定符合国情的金融政策以促进经济稳定增长。金融发展理论从诞生以来不断扩充其内容,从金融抑制论到金融深化论,又扩充了金融约束论。它们越来越完善,随着在现实中的应用,它们的效用也得到了证实。麦金农对传统货币理论和凯恩斯理论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总结,得出结论: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是相辅相成并且相互制约的关系。麦金农分析并研究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以及它们国内金融发展的特点,发现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率被人为操纵,导致国内实际利率很低,储蓄严重短缺,使国内经济发展受到阻碍的事实,得出了金融抑制论的理论观点[33]。金融抑制论的观点认为金融系统由于政府过多对金融活动进行插手而阻碍了其发展,与此同时发展受到阻碍的金融系统又对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晌,这样的过程就会产生金融抑制,这种金融抑制和经济发展阻碍不断重复,导致经济愈发落后。麦金农认为,正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对金融系统施加了太多干预,使利率和汇率无法市场化,严格的干预也会使它们发生扭曲,无法真实的体现为外汇和资金供求关系,长此以往会造成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局面。
………


3我国农村金融转移过程与主体行为分析......... 15
3.1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15
3.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变迁........ 15
3.1.2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不足........ 16
3.2我国农村金融转移表现形式........ 18
3.3我国农村金融转移过程分析........   21
3.4我国农村金融转移的主体行为分析........ 24
3.4.1农村金融转移中的政府行为 ........24
3.4.2农村金融转移中的金融机构行为........ 27
3.4.3农村金融转移屮的资金需求方行为........ 29
4我国农村金融转移中的主体行为博弈分析........ 31
4.1中国农村金融供需路径选择博弈 ........31
4.2农村金融转移中的主体行为博弈........ 35
5结论与政策建议 ........40
5.1研究结论........ 40
5.2政策建议........ 40


4我国农村金融转移中的主体行为博弈分析


4.1中国农村金融供需路径选择博奔
我国农村金融是二元结构,农户有借款需求时,可以向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组织借款。上文己经论述过,我国正规金融机构如农村信用社对向农户贷款意愿不高,更多的是在农村吸收储蓄,并将吸收的金融资源转移至大中城市或大型企业中,农村资金不能回流到农村,造成负向农村金融转移。同时由于农户对生产资金的刚性需求,农户只能向非正规金融组织融资,但向非正规金融组织借款成本较高。所以出于扭转负向农村金融转移的考虑,农户最优的贷款途径是正规金融渠道,既减轻了成本压力,又避免了负向的农村金融转移的不利影响,那么此供需路径能否自发形成?这需要在博弃中分析各利益主体的行为。在这个层次博弈中,参与主体主要是如下几方:资金需求方,本节主要是农户和需求资金的农村小企业为代表;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主要是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有能力对农村资金需求者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农村非正规金融,主要是指民间借贷、典当等金融形式,它们主要的特点是可以以较高的价格为需求者提供贷款,虽然对解决资金需求者的资金需求有帮助,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造成金融体系的混乱;政府,政府既包括地方政府也包括中央政府,政府的目标在不断的转变当中,最初阶段,政府意愿是吸取农村资金支持全国工业,而近年来,政府逐渐意识到了 “三农”问题的重要地位,己经开始不断采取政策支持农村金融建设,妥善解决农村金融问题。所以,这个博弈过程的参与主体主要由以上四个层次构成。
#p#分页标题#e#
………


结论


论文针对我国长期存在的农村金融转移现象,在分析农村金融供给需求矛盾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村金融转移中涉及的利益主体的行为进行理论和博弈分析,以期扭转我国农村金融转移现象的负效应,即其造成的农村金融资源外流导致的农村金融抑制,以及进一步的引起对农村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通过博弈过程以及引入其中的政府干预,使博弈达到均衡,并从博弈过程中得到启示,并以此为基础,对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消除农村金融转移提出建议。论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国外的研究经验,并且介绍农村金融相关概念和农村金融转移相关理论以及博弈论等相关理论,说明了这些理论对本文的适用性,成为论文的理论依据。其次,立足农村金融供需矛盾,对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历程进行了回顾,分析我国农村金融中的供给和需求特点及二者矛盾,从中归纳出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不足,还总结出我国农村金融转移的两个层次:一方面是政府对农村金融的正向资源转移,政府为使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农村,对其采取一定的转移措施;另一方面是农村金融资源对屮央和地方的负向转移,在这种转移中,农村金融机构一边吸收农村储蓄,一边按政府意图或者自身利益最大化动机将本应投放至农村的金融资源转移至大中城市和企业中发展地方经济或追求自身盈利,规避风险。这样的金融转移过程长期持续下去会造成农村金融资源净流出,农村面临金融供给不足的局面。再次,根据我国农村金融现实构建了两个博弈模型,以使它们达到均衡。通过农户、正规农村金融、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博弈,得出若要发挥正规农村金融渠道借贷的优势,需要政府参与给予正规金融机构适当的鼓励的结论;通过农户,正规金融机构的博弈,得出在现实中缺乏担保物的情形下,若要扭转农村金融转移现象,增强农村金融机构贷款的意愿,政府可以考虑对农户和金融机构安排一定的奖惩制度的结论。最后,针对分析得出的金融转移的成因及博弈得出的启示,为克服农村金融转移提出建议。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