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双支柱调控框架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探讨——基于我国102家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32522
  • 论文编号:
  • 日期:2023-12-22
  • 来源:上海论文网

金融论文哪里有?本文首先从理论方面将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传导效应归纳为两类,一类传导效应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带来银行风险承担增加,另一类传导效应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会降低银行风险承担。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文献综述

一、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研究

(一)以金融稳定为目标的货币政策渠道

传统的货币政策以价格稳定、产出稳定为目标,通过影响价格和可贷资金量等中介目标来实现最终目标。而2008年金融危机表明价格稳定不等于金融稳定,在通胀水平保持较好、产出稳定时依旧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以金融稳定为目标的货币政策渠道引起学者关注。张强(2013)将货币政策渠道归纳成传统渠道和新渠道两类。他所提出的传统渠道就是以利率、银行可贷资金等指标为中间目标的政策传导方式。而新渠道就是指风险承担渠道。张强认为新旧渠道的关键不同点在于新渠道关注银行的风险态度。盛雯雯(2019)则提出了以金融稳定为目标的货币政策渠道有三个,分别是资产价格渠道、风险承担渠道和汇率渠道。她将新凯恩斯主义所提出的信贷理论看作是研究货币政策影响金融风险的理论基础。新凯恩斯主义信贷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信贷市场上不仅存在着利率机制,还存在着信贷配给机制,而此机制就强调了信贷双方主观风险偏好会影响其行为。此理论发生的条件延承新凯恩斯主义经典假设即信息不完全。在包含了行为主体主观风险偏好的信贷配给机制的作用下,信贷市场处于非出清状态。

金融论文怎么写

第三章理论分析及模型构建

第一节理论分析

一、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

货币政策运行正常并且物价稳定时仍旧会发生严重金融危机,在各国学者及经济组织积极寻求新的解决方法。从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角度考虑,如果存在以金融稳定为目标的传导渠道,那么就意味着现有货币政策能对金融稳定起到一定作用,只要更加重视此传导渠道的中间环节,有针对性地实施货币政策,就能发挥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的作用。根据文献综述可知,以金融稳定为目标的货币政策新渠道可以按照不同主体划分为三种,其中之一是风险承担渠道。最初提出该渠道的学者就一语中的地指出此渠道关注了银行的风险偏好,将银行主观风险感受当作重点变量。风险承担渠道就是指货币政策会通过改变银行对风险的感知和容忍度来影响银行的信贷和投资决策(例如主动追求高风险资产),最终影响总产出和金融稳定。所以,银行风险承担提高客观上会增加银行风险的发生。但是在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时是否会导致银行风险承担的上升目前有多种争论,此争论具体体现在该渠道具体的传导效应中。

可以将传导效应归纳为四条,并且按照传导效果不同可以将这四条分为两类,第一类传导效应解释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导致银行风险承担增加;第二类传导效应解释了宽松货币政策会导致银行风险承担降低,也被称为“风险转移效应”。具体来说,第一类传导效应主要有以下三条:1.收入与估值效应:当利率降低时,资产的价值、现金流、收入等会提高。其一,这使得企业财务状况改善、估值上升,企业容易违约而银行不易察觉;其二,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也有所增长,杠杆率有所降低,银行有更大动机追求高风险资产。2.逐利效应;当政策利率降低时,银行贷款方的资产收益下降,由于目标收益率具有粘性,银行基于营利性的要求,会增大高风险资产投资的动机。

第四章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样本的完整性,本文选取我国2008-2019年102家商业银行(包括5家国有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61家城市和农村商业银行、24家其他商业银行)的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商业银行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宏观审慎政策指数数据来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aPP数据库。同时,对所有连续变量进行了上下1%分位的缩尾处理。

二、变量选择及定义

(一)被解释变量

本文选用风险加权资产与总资产的比率衡量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马勇和姚驰,2021;黄继承等,2020)。查阅大量研究银行风险承担的实证研究后,对所使用的代理变量进行对比,发现由于目前我国信用评级系统相对不足,所以不适宜用预期违约率。并且在银行业竞争压力加剧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为了躲避监管同时保持盈利性,纷纷选择扩大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而Z score关注的是表内的风险情况,无法完整捕捉到银行的风险偏好。结合上文理论分析可知,银行风险承担本质是对银行风险偏好的关注,风险加权资产比率更能全面测度银行风险偏好的变化。

(二)解释变量

1.货币政策代理变量

本文实证中选用一年期存款利率(整存整取)作为价格型货币政策代理变量。同时选用M2增速及存款准备金率作为数量型货币政策代理变量。理论模型中刻画货币政策的变量是政策利率,为保证实证检验与理论分析的一致性,首选无风险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代理变量。同时,由于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效应存在不确定性,所以对两种类型的货币政策都进行验证,也符合当下经济发展现实。存款利率降低、M2增速增大以及存款准备金率降低都意味着实施宽松货币政策。

第二节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效应分析

二、基准回归结果

基准回归结果见表4.7。模型1的货币政策代理变量DR用一年期存款利率(整存整取)表示,模型2使用了M2增速作为货币政策代理变量。可以看到系数均显著,说明我国存在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进一步分析,模型1DR系数为负说明政策利率与银行风险承担成反向变动。表明在我国宽松的政策利率会导致银行风险承担增加。结合前文理论分析部分,此结果与第一类传导效应相吻合,即我国商业银行可能存在收入与估值效应、逐利效应与沟通效应。当政策利率降低时,银行资产端的收益降低,在营利性的要求下逐利效应导致银行会追逐更高收益的资产导致银行风险承担增加。并且在我国长期处于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沟通效应导致商业银行放松了警惕,增加了银行风险承担行为。模型2中M2增速系数符号为负,说明货币供给增速与银行风险承担成反向变动,增速越大,银行风险承担越低。结合前文理论分析部分,此结果与第二类传导效应相吻合。这可能是由于存在风险转移效应所导致,政策利率变动主要会对我国银行作为资金的负债方造成影响。当政策利率降低时,银行的存款利率便随之降低,银行作为负债方的成本减少,导致银行利润增加,所以削弱了银行追逐高风险资产的主动性,从而银行风险承担降低。此结果说明理论分析中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两种作用方向的效应在我国均有体现,具体体现在不同类型货币政策工具引起的效应不同。

金融论文参考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第二节政策建议

第一,监管当局应重视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中的主观风险偏好影响,严防风险承担渠道带来的不利影响。从中国银行业的实际数据角度来看,我国的货币政策也存在着对银行风险感知的影响。并且实证研究表明风险承担渠道两类效应在我国均存在,第一类效应意味着宽松的政策利率可能带来银行风险承担上升。同时,银行可能会有将风险转移到其他机构的行为,因为风险转移效应只是商业银行自身风险承担降低,但可能存在风险在别处累积。在目前我国流动性充裕,货币政策偏向宽松的背景下,要时刻提防风险承担渠道带来的不利影响。宽松的政策利率导致银行的风险偏好上升,会引起其在投资行为中主动追求高风险资产,这将会影响总产出和金融稳定。因此,建议我国有关监管部门要强化对银行风险资产的监管,重视银行风险偏好。

第二,充分发挥宏观审慎政策在风险承担渠道中对金融稳定的积极作用,重点关注银行贷款占比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在风险承担渠道方面,宏观审慎政策可以通过合理控制银行贷款规模等方式,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管控。特别是贷款占比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因此,在实施宏观审慎政策时,应特别关注银行贷款占比。充分发挥宏观审慎政策在风险承担渠道中的积极作用,重点关注银行贷款占比的中介作用,对于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已有个别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监督到银行贷款占比指标,未来希望可以灵活运用更多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充分发挥该指标的重要机制作用。研究机构要继续丰富对宏观审慎政策在不同传导渠道中的作用研究。在我国长期实行偏宽松的货币政策背景下,有关政府部门要利用好宏观审慎降低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