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论文哪里有?本文以农村金融理论、农业现代化理论和农村金融支农机理为指导,基于宏观经济数据、实地调研数据和具体的实践事例,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文献综述
金融与财政资金协同支农有助于弥补农业信贷资金缺口、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支持农产品价格、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根据选题,本部分从国内外有关农村金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研究动态,以及农村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三方面梳理研究动态,为全文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参考依据和方法指导。
一、国内外有关农村金融的研究动态
(一)有关农村金融供给主体的研究
一般而言,农村金融供给主体由政策性和市场性金融机构组成,Hoff,Stiglitz(1990)、Yaron J(1997)等学者指出,传统农村金融供给依赖于政府或国有性质的农业信贷机构,但构建一个长期可持续运行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要求政府选择正确的干预形式,并强化商业性农村金融机构管理制度建设[1][2]。在我国实际中,周立(2020)指出,经过多年改革发展,我国已形成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三位一体”的正规农村金融供给格局[3]。具体到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设置,王小茵(2020)列举出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的农发行,商业性的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以及其他国有银行的县域分支机构,合作性质的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此外还包括开展涉农证券、农业保险、涉农抵押担保等服务的正规金融机构[4]。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方面,姜婷婷(2020)指出,以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为主的小型农村金融机构改革进程明显加快,各地农村信用社纷纷改制农商行,以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为主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也蓬勃发展,成为农村金融供给的关键力量[5]。挑战方面,刘晓东、陈江(2020)指出,乡村振兴必将推动现代化农业产业和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发展,进而催生多元信贷需求,这使得农村金融机构在产品创新、农地抵押机制、风险防范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6]。
第三章宁夏农村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状况分析
第一节宁夏农村金融发展状况
由第二章农村金融的概念分析可知,农村金融区别于传统金融的关键在于供给体系的特定性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尽管金融机构开展涉农业务并不受限,但涉农业务占比较大、网点多分布于乡镇的金融机构已基本固定,其通常根据农户需求特点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因此,本节基于已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和2021年搜集的实地调研数据,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分析宁夏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其中,调研数据反映的是2020年宁夏彭阳县、海原县、西吉县共计321户农户家庭的生产生活、信贷需求、金融素养等情况,数据真实可靠、样本量大。
一、宁夏农村金融供给分析
(一)宁夏农村金融的供给主体及其特点
1.农业政策性银行及其支农特点
1994年12月26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宁夏分行正式成立,其下设1个分行营业部、3个地市分行,9个县市支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为粮棉油等重要农产品收购调销、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三农”事业提供贷款支持。2021年,农发行宁夏分行持续打造其“粮食银行、水利银行、农地银行、绿色银行”的品牌形象,各项贷款余额达370.8亿元,全年累放贷款81.6亿元,各项贷款任务均超额完成,并创新推出“土地+产业”、“动产浮动抵押+”、“活体抵押+”、“水权交易+供水收入”等金融服务模式,为全面开展乡村振兴提供了全方位的资金支持。总体而言,农发行在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的政策性金融的作用无可替代,但其营业网点较少且集中在条件较好的县市,多投资于大型项目建设和批量农产品收购,对偏远地区和小农户的政策性资金支持尚显不足。
第五章宁夏农村金融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指标构建与数据来源
一、指标选取
借鉴史易姗(2020)、王璐(2016)、舒玉蓉(2020)等学者的研究和第二章所述的农村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的作用机理[48][50][55],本文选取涉农贷款规模这一指标代表农村金融规模,选取农村储蓄率和储蓄投资转化率反映农村金融效率,将第四章计算而得的农业现代化综合得分代表宁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具体计算过程和涵义如下:
(一)涉农贷款规模
涉农贷款规模=涉农贷款/第一产业增加值。衡量金融发展规模的指标常用Goldsmith(1969)的金融相关比率即金融资产与GDP的比值,考虑到数据可得性和宁夏农村的实际情况,本文将涉农贷款规模即涉农贷款与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值作为衡量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的指标,该值越大,说明金融机构支农力度越大,资本投入越多,用FS表示。
(二)农村储蓄率
农村储蓄率=农户储蓄/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储蓄率反映了农村金融中介机构动员储蓄的能力,储蓄率越高,金融中介机构筹措资本的能力越强,是衡量农村金融发展效率的指标之一,该计算公式下的指标也可称作储蓄使用效率,用SR表示。
(三)储蓄投资转化率
储蓄投资转化率=涉农贷款/农户储蓄,储蓄投资转化率也反映了农村金融中介机构对农户储蓄的转化效率,转化率越高,农村资金利用率越高,金融支农帮扶力度越大,也是衡量农村金融发展效率的指标之一,用CR表示。
第二节模型构建
一、VAR模型的构建
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是处理多变量时间序列数据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方法将多个变量视作一个系统进行预测,通过多方程联立把系统中的每个变量对系统中每个变量的滞后值进行回归,使得多变量预测相互自洽。系统中变量数量不宜过多,否则待估系数过多会降低预测精度,变量之间要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最好根据经济理论确定,否则也会降低预测能力。考虑到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AM)与涉农贷款规模(FS)、农村储蓄率(SR)、储蓄投资转化率(CR)这几个变量之间相关性较强且数量有限,因此本文通过构建VAR模型分析宁夏农村金融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动态关系。
高铁梅教授在其《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一书中讲到:传统的VAR理论要求模型中的每个变量都是平稳的,非平稳时间序列需要进行差分得到平稳序列后再建立VAR模型,这样通常会损失水平序列所包含的信息,但随着协整理论的发展,只要非平稳时间序列的各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也可以直接建立VAR模型[69]。对此,陈强教授在其《高级计量经济学及stata应用》一书中也有相似看法:协整理论认为,一阶差分后变量的经济含义与原序列并不相同,但如果多个单位根变量之间由于某种经济力量而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则可以运用原序列进行回归[70]。因此,本文首先通过单位根检验判断各时间序列变量是否平稳,若不平稳则通过协整检验判断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进而基于VAR模型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方差分解,详细分析宁夏农村金融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动态关系。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第二节政策建议
为解决宁夏农村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金融覆盖率低、特色产业比较效益下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约束大、金融参与农业设施融资力度小等问题,结合农村储蓄率、储蓄投资转化率对农业现代化影响大但涉农贷款规模影响不显著的实证结论,本文从改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构建政府政策保障体系、加大金融支持特色产业整合升级力度、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能力和财政金融协同推进农业设施建设这五方面提出具体的建议措施。
一、持续改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
(一)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与金融服务相融合
随着农业农村新业态的不断涌现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更新,传统网点式金融服务无法满足农村居民日益旺盛的新兴支付和融资需求,需要通过建设或升级改造村级金融服务站来打通金融服务乡村的“最后一公里”。其一,全区应统一村级金融服务站的准入条件、形象标识、管理制度、机器设备、操作流程和宣传内容,并制定相应的规范化经营章程,使得村级金融服务站有规可依、有据可查,实现可持续经营。其二,为确保场所和工作人员在岗时间的固定性、减少运营成本,村级金融服务站应依托村委会、文化活动中心等便民服务场所而设立,日常工作由承办银行的工作人员或定期接受金融培训的村会计、文书等负责。其三,从功能上而言,村级金融服务站除了要满足农村居民日常小额现金存取、转账汇款、信息查询、代理缴费等业务需求外,还要叠加信用贷款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农村电商服务等功能,利用其地缘人缘优势开展授信评级,利用电商平台拓宽特色优势农产品销售渠道,此外还要定期开展普惠金融政策宣传、防范诈骗和非法集资等金融知识宣讲,提高村民金融素养。其四,由于村级金融服务站数量多、地域广,银行承办压力大,因此需要统筹各方力量建立补偿激励机制,比如对站点建设和服务情况评估良好的承办银行给予财政补贴、人民银行再贷款和再贴现优惠、银保监局允许金融产品创新和网点优化等补偿激励。2022年1月至3月,宁夏银行已率先在西吉县兴隆镇玉桥村、平罗县富乐民综合批发市场、同心县丁塘镇湾段头村等地建立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站,为打通金融服务乡村的“最后一公里”迈出关键一步,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普及建设。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