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论文哪里有?本文具体的研究结论,如下所示:在一定范围内开展同业资产业务,能够融通资金,给银行带来更多的利润,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高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商业银行过度地开展同业业务,会使得同业资产业务的规模扩张速度过快,呈膨胀式增长,进而形成严重的期限错配,加之高杠杆、长链条,更易导致银行发生诸如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以及操作性风险,通过同业网络传染给其他金融机构,可能会增加整个金融系统的脆弱性,从而引发金融危机。
第一章 导论
1.2 文献综述
1.2.1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因素的研究
现有国内外文献主要从银行内外部环境出发,对影响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因素展开研究。
(1)银行微观特征
Lopez 等(2011)认为银行资产规模的大小对其运营有较大影响,与规模小的银行相比,规模较大的的银行核心竞争力更强,在融资时可供选择的渠道更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风险。此外,规模大的银行在同行当中拥有话语权,因为其破产风险相对较小,人们在选择储蓄银行时更倾向于规模大的银行,甚至愿意接受更低的利息水平。这对于银行而言极大地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成本,扩大了利差,降低银行风险承担[5]。Agenor(2012)以美国的银行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银行的风险与其盈利能力密切相关,当银行的盈利能力较强时,那么银行在经营活动中获取利润的能力也就较强,从而会提高收益,使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反之,则会选择高风险经营来获取更高的利润,使得银行风险承担提高[6]。江曙霞和陈玉婵(2012)发现商业银行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息息相关,一般来说,经营状况越好,资本结构越合理,抗风险能力越强,受外部风险的影响就小[7]。余雪飞等(2013)利用实证检验,得出非利息收入与银行风险承担呈 U 型变动的结论。当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超过阈值时,非利息收入的提高,会加剧银行风险承担,而低于阈值时的影响则不明显[8]。陈敏等(2017)认为股权结构会改变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其中股权集中度会提高银行风险承担[9]。
.....................................
第三章 同业业务发展历程与现状
3.1 同业业务发展历程
根据同业业务发展现状及运行形式,可以划分成四个不同阶段。
第一阶段:1984~2006 年,萌芽阶段。
初期同业业务的主要职能是承担国库,负责调剂资金,管理流动性。我国同业业务的开端,始于 1984 年 10 月,中国人民银行允许专业银行间拆借资金,拉开了同业业务的帷幕。1992 年,我国整体经济环境向好,促使同业拆借业务快速发展,同业规模不断增大,与此同时,也开始出现违规行为,扰乱了金融秩序,给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带来挑战。于是 1993 年起,监管层开始整顿同业拆借业务,使其规范发展的同时,致使交易额大幅下降。20 世纪末,中国人民银行创建了银行间拆借市场,中国自此有了统一的同业市场。在 2002 年以前,我国同业业务的主流业务为同业拆借,模式相对单一。
2003 年后,我国银行业开始不断创新并快速发展,逐渐成为金融系统的重要部分。随着金融业走向国际化,我国银行业也迎来了新发展,大量国外战略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国内市场,不仅带来资金流入,同时也使得我国银行业的经营模式与发展理念得以创新融合,倒逼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创新转型。2005 年,央行放开了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推进了同业业务的发展步伐。银行开始大规模收纳同业存款,与此同时,同业业务中的安全协议存款成为其重要的工作方向。同业业务被银行从最初的资金组织中分离开来,并成立了独立机构对同业业务专业监管。此阶段的同业业务发展较为缓慢,给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带来的影响较小。
..................................
第五章 实证过程与结果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对选取的变量进行统计性分析,结果如表 5-1 和 5-2 所示
表 5-1 全样本数据描述性统计
表 5-1 是全样本数据的统计性描述。首先,分析上市银行的整体情况,Z 值的均值为 9.534,波动区间为[4.999,14.841],在样本观测期内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不同银行风险承担状况有差别;同业资产业务占比的均值为 11%,波动的范围从 1.2%到 32.7%,不同的银行开展同业业务的规模不同,存在个体差异。传统型同业资产占资产的比重均值为 5.9%,波动范围从 0.7%到 19.4%,新型同业资产占比的均值为 5.1%,波动范围从 0 到 24.4%,表明银行更侧重于开展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业务。同业负债业务占比的均值达到了 16.4%,在 1.6%到 36%的范围内波动,均高于同业资产;传统型同业负债占比的区间值从 0.2%跨至 32.3%,新型同业负债占比即卖出返售金融资产占比的区间值从 0 到 17.1%,银行更倾向于选择开展同业存放与拆入资金业务。
........................................
5.2 相关性分析
本文初步作出了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关系,结果如下表 5-3 所示。根据相关性检验结果发现,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呈现正向变动的为:同业资产业务、成本收入比和 GDP 增长率,呈负向的为同业负债业务、资产规模和非利息收入占比,而且这些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 0.6,表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不大,故本文选取的变量间并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表 5-3 相关性检验
.................................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本文采用用 2007-2009 年 27 家 A 股上市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通过实证检验,研究了二者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同业资产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呈 U 型关系;同业负债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不显著。具体的研究结论,如下所示:
在一定范围内开展同业资产业务,能够融通资金,给银行带来更多的利润,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高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商业银行过度地开展同业业务,会使得同业资产业务的规模扩张速度过快,呈膨胀式增长,进而形成严重的期限错配,加之高杠杆、长链条,更易导致银行发生诸如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以及操作性风险,通过同业网络传染给其他金融机构,可能会增加整个金融系统的脆弱性,从而引发金融危机。
同业业务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作用不同。其中同业业务的开展对国有五大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不明显,对股份制银行和城农商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显著,尤其是对股份制银行的影响作用更明显。通过对同业业务的不同结构分析,发现传统型同业业务的开展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相关性不大,而新型同业业务的开展会显著影响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其中新型同业资产业务对股份制银行的相关性高于国有五大银行及城农商银行,新型同业负债业务与城农商银行风险的相关性变动更大。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影响路径发现,同业业务主要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和资本充足率,进而改变商业银行风险的大小。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