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及其控制策略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52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109081444142291
  • 日期:2011-09-08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及其控制策略

【内容摘要】我国银行业在发展的同时,面临着严重的金融风险。风险管理是银行的生命线。我国商业银行应积极采取措施,强化风险管理,减少风险。
【关健词】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风险控制,策略

金融论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深入,银行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已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同时因种种原因也积累了较大的金融风险。金融风险的最后外化形式是货币危机、金融危机,而危机的蔓延恶化则导致经济危机,这是古今中外金融风险积累及其发展的一般性规律。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各种金融危机层出不穷,从欧洲货币体系危机、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的金融体系困境,到1994一1995年墨西哥货币金融危机,以及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使有关国家遭受惨重损失,经济出现严重衰退,有的甚至面临国民经济崩溃的边缘。因此,在银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开展金融风险研究,探寻防范金融风险的措施,强化风险管理,保证国家金融运行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表现

金融风险是指经济活动中由资金筹措和运用所产生的风险,即由不确定性引起的资金筹措和运用中形成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的业务的性质决定了银行自然要承担各种类型的风险。不同时期、不同国家,风险形成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就我国银行业的现实情况来看,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
(一)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主要指借款人到期不能或不愿履行还贷付息协议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它是当前我国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首要风险。由于体制及其他种种原因,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逾期、呆滞、呆账贷款)曾达到过相当严峻的程度,占全部贷款的余额超过2。%。虽然近年来,各国有商业银行相继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剥离消化了一部分不良资产,不良贷款占比有所下降,但相对庞大的不良贷款存量来讲只是微乎其微。
(二)流动性风险。主要体现在银行业对客户提取现金的支付能力不足。就商业银行而言,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银行资产质量相对不高,易形成流动性风险。(2)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不足。我国无论国有商业银行还是小型的商业银行,这方面问题都显得比较突出。(3)金融秩序在某些地方相对较混乱,使商业银行控制流动性的操作难度加大。在基层,存在着高息揽储、高息放款等违规经营行为。这些违规的经营活动扰乱了金融秩序,使资金在各行之间大搬家,许多突发性因素使商行难以预料,往往造成流动性的突然不足,增大了流动性风险和对其管理的难度。#p#分页标题#e#
(三)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严重不足和经营利润虚盈实亏两方面。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6%,低于8%的国际最低标准。由于银行的资产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其资本的增长速度,资本充足率还将继续下降。另一方面,自1993年以来,银行财务制度规定将银行应收未收利息作为收入来反映,造成部分银行虚盈实亏。资本金比例过低和经营上的虚盈实亏,导致国有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每况愈下。
(四)利率和汇率风险。目前我国银行存款实际利率比国外银行高,银行因存贷款利率变动带来的减少利润风险是经常存在的。当前比较突出的是一种不正常利率风险,即银行同业,以及其他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相互’‘挖墙脚”、竞相高息揽储。这种违规竞争,使利率风险大增。此外,国际金融市场汇率变动频繁,特别是日元、美元、欧元汇率近几年波动剧烈,直接影响外汇资产及负债的市场价值,使拥有大量外汇资产和经营外汇业务的国有商业银行面临高汇率风险。
(五)金融创新及衍生业务风险。金融创新改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由此给银行体系注入了不稳定因素。几十年以前,银行业被认为是四平八稳的行业,而如今,金融创新使得一切情况都改变了。由于银行传统业务—存贷业务的赢利性下降,商业银行被迫寻找新的有潜在风险的业务来保持其赢利水平,于是,追求利润、逃避监管的巨大动力激励着银行将其业务重点逐渐从传统的信贷市场转向了另一类业务:表外业务。表外业务是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业务,至少包括两类一类是与传统信贷相结合的业务,如承诺、担保承兑等;另一类是与有价证券衍生工具买卖相关的业务,如买卖金融期货合约、安排调期和互换等,这些业务的开展增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风险。其表现有二:一是利用新金融工具开展的表外业务具有的“或有负债”性质蕴含着极大风险。二是表外业务弱化了风险管理。但是,我国由于许多关系还未理顺,法规管制乏力,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工具种类较少,金融活动规模和范围还不是很大,创新的成本和所带来的风险都很大。
(六)政策风险。近年来,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我国一些行业,如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出现过投资过热,有数据表明,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55118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冤,高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长期均衡轨道值(2O%〕的水平;而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45842亿元,比上年仅增长9.1%,远低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长期均衡轨道值(15.3%)的水平。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调。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在2004年2月4日,国务院专门召开了严格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的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指出我国目前的钢铁、电解铝等行业在发展中投资过快,产品结构不合理,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问题十分严重,并对制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各地要加强投资管理、征地管理、信贷管理、环境评审、质量管理,严格市场准入。#p#分页标题#e#金融论文国家发改委也连续两次下文,提出了要注意总量失衡问题。这一形势决定了我国冶金行业的发展将会进入一个新的结构调整阶段,一些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三高一低”项目将被清理。这势必会给银行带来部分信贷资金损失。

二、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成因的剖析

我国商业银行当前的金融风险是长期以来逐步积累的,原因比较复杂,相关因素很多。既有过旧的经济体制弊端问题,石内部管理问题,又有金融立法滞后,执法不严的问题。归纳起来,从大的方面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体制上的原因。表现在:一是社会资金结构失衡。在国民收入分配向居民倾斜的格局下,投融资体系没有及时作出相应改革。一方面,大部分企业发展靠银行贷款。在企业效益下滑,银行不良资产增加的情况下,银行被迫走上单纯扩张经营规模,不讲效益地铺摊设点,不计成本地争夺存款,从而陷入恶性循环,经济效益侮况愈下;另一方面,不断增长的居民收入没有充足的投资渠道,只能把大量的货币存入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必然成为居民和企业之间最主要的金融中介,社会资金运行中居民高债权,企业高债务,资金高利率;一方面是企业对银行的高负债,另一方面是银行对企业的软债权,企业风险通过或明或暗的形式向国有商业银行转移,使之成为社会资金风险的集聚点。二是银行承,使之成为社会资金风险的集聚点。二是银行承担部分财政性任务,使部分信贷资金财政化,影响了贷款质量。三是政府部门对金融活动的干预易形成风险。
(二) 经营管理原因。金融业的激烈竞争演变成了无序竞争、恶性竞争,从而松懈了对金融风险的监督和管理,以致企业多头开户,多头借款,资金分流,体外循环,不仅增加了银行、信用社的经营成本,造成经营亏损,而且为债务人逃废债务、恶化信贷质量以及各种诈骗犯罪活动提供了空间;同时商业银行对于金融法规、制度的轻视,有章不循,违规操作,也使得金融风险日益增大;银行在支付结算方面形成的会计风险是由于临柜人员缺乏对支付结算业务整体性的了解,对一些关键性的环节控制不到位或业务不熟悉;银行会计在支付结算中的防伪鉴别技术落后,很难辨别一些票据的真伪;支付结算法规的不配套,客观上给银行办理支付结算业务造成一定的难度,从而造成制度风险。
(三) 受国内及国际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利率与汇率的风险由于受国内及国际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使我国商业银行无法用真正意义上的利率市场调节手段来加以控制。长期以来,国内商业银行的利率管理附属于计划资金或财会部门,主要从事利率文件的传递和利率政策贯彻落实,利率风险管理几乎是一个空白。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资产负债越来越暴露在利率风险之中,传统的利率管理模式已不适应银行经营管理的需要,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设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管理部门来进行风险管理,灵活运用利率风险管理工具,有效防范和规避市场利率风险。#p#分页标题#e#

三、 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是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步演变过来的,尽管其本身的性质及其内容决定它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但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仍然是当前商业银行尤为突出的任务。
(一)推进银行商业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提高抗御风险能力。制度性缺陷对于经济转型国家来说是造成金融风险的主要成因。这是由于原有的规则已经废弃,而新的规则尚未完全建立。就我国而言,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商业银行和企业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国有商业银行过多地承担了经济改革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第二财政的角色,‘’信贷资金财政化”的现象严重。因此,消除产权制度性缺陷J对于防范金融风险至关重要。
党的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2003年10月14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深化金融企业改革,选择有条件的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充实资本金,创造条件上市。”这显示了决策层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视和决心,为国有商业银行进一步深化治理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认为,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关键是要建立规范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制度,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政府部门应该通过立法的形式参与商业银行的治理,而不是以银行的’‘绝对大股东”或“惟一股东”的身份来干涉银行的人事任免、日常决策等治理问题。通过对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完善其公司治理结构,使银行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平衡、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并按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要求开展活动,使经营者真正关心商业银行的安全和效益。
(二)优化内控环境,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国际通行的理念首先强调的是“控制环境”。现代内控的五大要素首先是控制环境。这里的控制环境主要指各级机构所创造的氛围,包括诚信度、胜任度和职业道德、伦理道德观,管理部门的处事理念,运作风格,授权和界定职责的方法以及调动员工积极性的能力,董事会和管理层的重视程度等。控制环境决定了一个机构的基调,影响着员工的内控意识,是其它内控因素的基础。实践证明营造良好的内控氛围,管理层和员工重视内控、内控工作得到上下左右各方面的理解支持,内控工作才有良好的基础和出发点。所以坚持“以人为本”意义也在于通过提高银行员工的职业素质,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责任尤其是诚实守信的教育,来塑造一个良好的内控环境。同时也应提倡激励机制对于经营管理的价值取向,调动员工的积极性。#p#分页标题#e#
(三)切实加强信贷资产管理,有效防范信用和流动性风险。首先,在商业银行内部应努力制订和实践新的信贷管理办法,把风险管理贯穿于信贷审批与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并覆盖所有业务部门。在贷前应积极遴选优良客户,从源头上防范风险;在贷中应科学决策,为贷款审批提供科学指导,从审批上控制风险在贷后应及时掌握客户资产、负债、盈亏状况及发展趋势,跟踪监测,针对其潜在的风险,采取相应的保全措施,从监测上化解风险。同时要建立信用风险预警系统,充分发挥客户经理的日常走访作用。特别是在授权、授信、审批、经营、展期、担保、抵押、核销、检测、考核、贷后跟踪等方面修订、完善、补充相关制度,使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其次,要真正做好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工作,除了商业银行自身努力外,还有赖于全社会的支持和配合。一是要改善目前商业银行的社会经营环境,弥补我国信用制度的缺位,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培植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二要加强同业间的合作,联手防范信贷风险;三要加强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杜绝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情况,保证司法在信贷风险防范中强有力的援助作用。
(四)审慎开发金融创新品种,积极研究金融衍生工具。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要处理好与法规管制的关系。银行创新是开拓性举措,是对未来金融活动行为的选择,具有明确的不确定性和较大风险性,因此,银行对创新对象(包括金融业务、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制度)以及有关方面,必须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的预测分析,全面权衡利弊,分析得失,尽量减少创新的盲目性。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在加强监管的同时,积极加以支持和引导。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较狭窄,利润来源也比较单一。可以想象随着对外开放深入,商业银行走向市场化、国际化已为时不远,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国际性多功能银行的业务功能。其中包括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研究。
(五)适应利率市场化要求,加强市场风险管理。首先,要更新经营理念,实行以利率风险管理为中心的资产负债管理。随着利率改革的推进,利率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的基本风险之一,利率风险管理也日益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率市场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率市场化需要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市场化。因此,商业银行必须更新经营理念,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利润最大化,走注重效益和风险的集约型发展之路,最大限度地规避和降低利率风险,必须强化以利率风险管理为中心的资产负债管理。进行利率敏感性分析和资金缺口管理。商业银行要达到控制利率风险的目的,就必须对市场利率变动走向作出预测,分析利率变动对银行净利息收入的影响,及时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同时运用远期合同、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和利率互换等衍生工具来规避利率风险,获取最大的风险调整收益。其次,加强利率未来走势分析,构建和启动利率定价机制。利率市场化后,科学制定资金价格是商业银行防范和降低利率风险的关键。为尽可能减少利率波动的风险损失,必须加强对未来利率走势的分析预测,根据市场变化来判断利率走势,制定资金价格。要坚持利润最大化原则、市场份额提高原则、树立形象原则和防范风险原则,针对不同信用级别的客户给予不同的利差价格,使价差能够抵补银行承担的风险损失。#p#分页标题#e#
(六)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改善内部控制手段。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要在竞争中赢得先机,必须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同样,要实现有效的内控目标,也应当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还应当引进或同步开发非现场稽核应用软件进行连续的监督控制,比如美洲银行的AUDI一T0R2000系统,以及比较适合内控评价的摩根大通银行的“地平线”系统,这些系统都是比较成熟完善的,我们应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进行交流和灌输。员工的信息应直达管理层,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内控要求应通过现代化信息方式直接灌输给员工,既方便又快捷。此外,还要重视和理解信息披露的作用。从适度到充分披露关键信息,是对公众的负责,也是巴塞尔协议强调的风险管理的三大支柱之一。
(七)强化以风险分析为核心的银行监管。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是银监会监管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加强风险监管,首先要明确银行风险监管目标,督促商业银行建立科学的发展观,整体的风险观,最大的收益观。其次,银监会各级监管人员应全面分析风险的影响因素。再次,要制订合理的风险监管的措施,一是实施动态、持续监管;二是制定明确、严谨的现场检查分类制度和秩序,全面实施分类监管;三是建立统一、科学、规范的非现场监管机制,加快非现场监管电子化、信息化进程,逐步建立非现场监控中心数据库,开发统一的计算机非现场监管软件系统,实现非现场监管的信息化、自动化,充分发挥非现场监管的预警作用。最后,银监会要尽快制定(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指引),要求各商业银行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操作规程,限期到位,使其风险管理有章可循。
(八)政府应转变其职能,一方面尽快建立健全的法律环境,加快金融法律法规的制定,对某些不合适的法规进行废除;另一方面应尽快促进国有企业进行改制。因为,首先目前银行对企业大量的金融违法违规行为无能为力,如果依法收贷只能是“赢了官司赔了钱”;更甚的是对于银行起诉,许多地方是“起诉不受理、受理不开庭、开庭不裁决、裁决不执行”,这种现象助长了企业、个人不守信用,直接恶化了社会信用环境。为此,有必要尽快组建执法机构,专门受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业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诉讼案件,重塑我国公正、公开、公平的金融司法秩序。其次,之所以要加快国企的改制,是因为其成功与否与商业银行解决不良资产问题密切相关。金融论文如只有当国企真正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商业银行才能在解决不良资产的过程中实行债转股,真正行使其股东权利,或将其股权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转让,从而盘活一部分不良资产。#p#分页标题#e#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