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缺口及补充策略思考[金融毕业论文]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65
  • 论文字数:42054
  • 论文编号:el2021082114204122873
  • 日期:2021-08-21
  • 来源:上海论文网
金融毕业论文哪里有?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研究对象(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选取——如何识别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是否有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必要性——系统重要性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现状如何,在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是否存在资本缺口;核心一级资本补充策略——在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时,站在银行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兼顾风险与效率两个方面,不同的核心一级资本构成部分的比例(例如实收资本占核心一级资本的比例、资本公积占核心一级资本的比例等)是否对于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效率产生影响。

第一章 绪论

1.3 重难点与创新性
1.3.1 研究重点与难点
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研究对象(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选取——如何识别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是否有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必要性——系统重要性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现状如何,在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是否存在资本缺口;核心一级资本补充策略——在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时,站在银行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兼顾风险与效率两个方面,不同的核心一级资本构成部分的比例(例如实收资本占核心一级资本的比例、资本公积占核心一级资本的比例等)是否对于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效率产生影响。
本文的难点在于:如何对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补充提出策略建议,从什么角度出发来衡量不同补充渠道的优劣。本文认为,站在银行高质量发展的角度,系统重要性银行必须要做到控制风险和提高效率,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无疑会增强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那么不同的补充渠道对于系统重要性银行效率的不同影响则可作为提出补充策略的出发点。
1.3.2 创新性
在对商业银行的研究领域中,关注系统重要性银行核心一级资本补充渠道国内外研究成果有限,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方面,内容主要是其他一级资本的补充和二级资本的补充渠道研究,包括优先股,永续债等补充方式,而针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研究屈指可数,针对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核心一级资本)补充渠道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银行业起步发展与欧美国家相比较晚,且在发展初期,各项制度并不健全,银行年报未完整披露相关信息,且我国系统性银行的官方名单并未出炉。
2020 年 12 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这意味着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名单即将出炉,名单上银行的附加资本的补充已经迫在眉睫。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程度进行测算,列出最有可能成为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商业银行,将其作为样本银行,测算其资本缺口或到达监管要求的底线距离,总结出一般规律。本文通过 DEA-Malmquist 模型计算出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银行效率的指标,将银行效率作为被解释变量,通过面板门限模型分析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各项构成的比例对银行效率不同影响。为系统重要性银行满足附加资本要求,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出指导性的建议。
 
目录
金融毕业论文目录
............................

第三章 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监管理论分析

3.1 相关概念及含义
3.1.1 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概念及其监管要求
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lobal Systemically Important Bank,以下简称 G-SIBs),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Domestic Systemically Important Bank,以下简称 D-SIBs),分别在全球和本国的金融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 G-SIBs 监管体系
2011 年,FSB 发布了《针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政策措施》。首次发布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G-SIFIs)的名单,其中大多数是 G-SIBs。评估方法由 BCBS 颁布,每三年调整一次评估方法,每年公布一次 G-SIBs 名单。最新的评估办法由五个维度(规模、可替代性/金融基础设施,跨境业务、关联度和复杂性),十三个指标构成。
若银行被评为 G-SIBs,则将会面临更严格的监管,例如更高的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要求。为了减轻这些政策对市场的冲击,FSB 给出了一个过渡期,要求新评选入围的银行在过渡期内逐步实施各项政策以达到监管目标。
2011 年,BIS 发布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方法与附加资本吸收要求》。该文件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标准进行了明确设定,并随之对附加资本要求,指标权重等内容也进行了相应的设置。BIS 采用指标评估法对系统重要性银行做出客观的评价,其主要基于五项指标:规模,关联性,复杂性,可替代性和全球活跃度。这五项指标的权重相同。其中这五项指标下都包含有若干子指标,子指标的权重也都相同。通过这些子指标,BIS 对各家银行进行评分,银行的系统重要性通过综合评分结果即可判定,有助于制定和执行监管政策。
......................

第五章 兼顾效率和风险的系统重要性银行核心一级资本补充策略

5.1 研究设计
5.1.1 模型设定
(一)DEA-Malmquist 模型
现代经济学中的效率起源于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效率是一种配置效率,它假设人群固定且可分配资源固定,在分配状态变化的过程中,如果不存在有人情况变坏的情况下,仍有人变得更好,即被称之为帕累托改进或帕累托最优。而现代商业银行效率最早是由Scholes et al.(1976)开始研究的,他们认为可以通过规模经济来降低交易成本,进而提升商业银行效率。商业银行效率就是在保持商业银行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基础上,如何对各项投入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以实现最大产出,或者保持一定产出的前提下实现最小成本,从而获取持续盈利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55]。
本文涉及的商业银行效率主要分为:技术效率,即商业银行结构能否符合总体要求(综合效益)并使之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纯技术效率,是商业银行由于管理和技术等因素影响的生产效率;规模效率,是商业银行规模因素影响的生产效率;全要素生产率指生产单位作为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的综合生产率,以区别于要素生产率(如技术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具体分解为综合效率(EFFCH) 、技术效率(TECH) ,其中综合效率(EFFCH)又可以分为纯技术效率(PECH)、规模效率(SECH)。全要素生产率等于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乘积。
表 5.1 投入产出变量表
表 5.1 投入产出变量表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3 研究展望
由于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名单尚未公布,本文对于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研究,只涵盖了商业银行,而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办法中明确指示,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选范围包括政策性银行。且由于信息披露的要求,很多评价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数据,除了工农中建四大行之外,很少有银行披露,而非上市的银行的信息披露则更加不规范,很多银行不仅很难找到多年前的数据,近年数据也很难找到。因此,本文对于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以及实证分析,使用的均是合理的替代指标。未来,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正式公布,对于信息披露的要求则会更高,研究的样本银行则更加准确和具有针对性:不仅包括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还包括政策性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大型农商行;同时,样本银行可查询到的指标会更多,对于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研究方面则更多。尤其在附加资本要求发布后,很多银行因为附加资本的要求纷纷采取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行为,研究内容则更为广泛,例如:对于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补充路径的研究、对于核心一级资本补充时机的研究、核心一级资本补充前后,银行风险、效益、效率的研究等等。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