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论文范文在哪里找?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如今的市场竞争已经逐渐从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成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与此同时,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由于供应链产量规模的扩大而导致的资金需求不断增加,而如果供应链中的企业资金需求不能得以满足,那么必然会影响整条供应链的稳定性而使整条供应链竞争力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型核心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已经开始重点关注企业的资金流问题。同时,伴随着金融机构的不断探索、发展以及创新,金融机构也开始把关注对象从单个企业转移到整条供应链上,供应链金融悄然问世成为了一种新的业务模式。供应链金融是金融机构从供应链层次向企业提供金融产品和便利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本文为大家提供了篇关于金融方面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金融论文范文一:Z公司收购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优化问题研究
本文首先梳理了以往资产管理公司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对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业务模式以及风险控制三个方面。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对整个案例进行分析的思路,研究了资产管理公司从事的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相关问题。对资产管理公司在市场监督体系、业务结构、业务发展和创新、经营机制、风险控制等各方面问题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本文综合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并以风险管理理论、金融创新理论、内部控制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从Z资产管理公司以非金融债权收购切入A企业项目为例,探讨如何设计合理的非金融不良资产处置交易结构,并对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促进资产管理公司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创新和发展方面提出相应建议。面对持续涌现的不良资产,通过积极介入债务企业,充分发掘不良资产债务企业的发展潜力,发掘其资产价值,设计交易结构减轻企业偿债压力,盘活企业不良资产,实现不良资产价值增值,最终实现债务企业与资产管理公司的双赢。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分析,本文通过非金不良资产收购的具体案例,对项目的合规性、信用风险、还款来源、操作风险、市场风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有助于对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风险防控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有利于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相应的风险防控工作,同时,文中的案例也是对相关业务进行研究的有效补充。本文的研究有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第一,本文是单个案例研究,选取的公司虽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不一定适用所有的企业,虽然通过对于个案的研究得到了结论,但是由于理论水平有限和对其他相似案例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结论的具体运用上可能有一些局限。第二,是我国对于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的研究较少,分析报告一般都是由业内人员撰写的,相关数据不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业务的可比性分析,同时行业政策的变革也可能会对文章的研究产生一定的影响。
未加入奖惩机制供应链金融博弈支付矩阵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资产管理公司运作研究的文献综述
1.2.2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研究的文献综述
1.2.3不良资产处置及风险防控研究的文献综述
1.2.4文献述评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方法
1.4论文创新与不足
2相关概念及理论界定
2.1相关概念
2.1.1资产管理公司
2.1.2商业化收购
2.1.3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
2.2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相关理论
2.2.1风险管理理论
2.2.2金融创新理论
2.2.3内部控制理论
3Z公司收购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案例介绍
3.1行业与公司简介
3.1.1行业简介
3.1.2Z资产管理公司简介
3.2相关企业简介
3.2.1A企业(债务人)基本情况简介
3.2.2F公司(债权人和保证人)基本情况简介
3.3Z公司商业化收购F公司不良资产的案例背景
3.4项目交易结构和操作安排
3.4.1项目交易模式和还款计划安排
3.4.2项目投后监管和退出机制安排
3.4.3项目交易操作安排
3.5Z公司收购F公司不良资产案例的结果及利益相关者评价
4Z公司收购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1业务模式创新较少
4.1.1业务方式和思路需要完善
4.1.2商业模式亟需创新
4.1.3Z公司业务模式创新不足的原因分析
4.2市场体系及管理不规范
4.2.1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认定难
4.2.2市场体系不完善
4.2.3缺乏专业的非金融机构信用评级体系
4.2.4披露机制不完善
4.2.5市场体系及管理不规范问题的原因分析
4.3机构设置和管理存在缺陷
4.3.1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4.3.2资金来源及资金匹配问题
4.3.3不良资产定价困难
4.3.4项目风险控制及管理缺乏经验
4.3.5缺乏创新型专业人才
4.3.6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处置难度较大
4.3.7内部控制及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Z公司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优化建议
5.1转变运营机制并推动业务创新
5.1.1拓宽业务方式和思路
5.1.2建立一套完善的商业运行模式
5.1.3加大对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模式的探索
5.2建立起一套规范的市场监管体系
5.2.1规范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认定
5.2.2加大对法律及政策的配套改革
5.2.3建立健全非金融机构信用评级体系
5.2.4加强信息披露体系建设
5.3强化内控机制防范经营风险
5.3.1完善内控体系建设
5.3.2拓宽资金渠道提高融资能力
5.3.3建立规范的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定价体系
5.3.4增强项目风险防控能力
5.3.5加大对人力资源建设的投入
5.3.6完善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操作流程
6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金融论文范文二:中通服公司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战略研究
业务的战略规划能够指引着业务发展前进的方向,以业务战略为指引,对业务选择、业务开发以及运营等各个方面实施资源的匹配与支持发展。本研究基于对中通服供应链金融业务内外部环境的分析,深入探究中通服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战略类型以及相应的业务模式和措施保障。本研究的结论如下所示:(1)中通服作为核心企业的通信产业链,其上游主要是一些分包商的供应商,这些供应商的数量多但公司规模较小,再加之应付账款的付账周期不断被延长,通信供应商的资金缺口与资金压力越来越大,其对资金融资需求更大,但融资难度也会更大。基于处于中游的核心企业中通服的金融需求点而言,随着产能过剩加剧,利用行业背景开展供应链金融可算是水到渠成,并且作为核心企业的中通服最大价值在于对上下游企业的增信。以中通服作为核心企业的通信产业链,其上游主要是一些分包商的供应商,这些供应商的数量多但公司规模较小,再加之应付账款的付账周期不断被延长,通信供应商的资金缺口与资金压力越来越大,其对资金融资需求更大,但融资难度也会更大。基于处于中游的核心企业中通服的金融需求点而言,随着产能过剩加剧,利用行业背景开展供应链金融可算是水到渠成,并且作为核心企业的中通服最大价值在于对上下游企业的增信,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核心数据,对上下游合作伙伴的交易数据、信用进行分析,利用大数据建立供应链金融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向银行进行中小企业的授信,从而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2)通过内部条件分析可知,中通服供应链金融业务部门的组织架构较为完备、集团能够提供较多的资源支撑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同时备较强大有效的运营能力,良好的市场开拓能力,这些都是目前拥有的有利资源,为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奠定基础。然而,目前与中通服合作的供应商有较大的融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整个通信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对于中通服开展新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有着很大的内部资源支持与核心竞争力。因此,中通服有必要发挥其核心企业的优势,负担起核心企业的责任,发展通信行业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从而有利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并且,中通服企业前期积累雄厚的优秀资质与市场拓展经验,为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提供优质的资源与经验。对中通服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而言,优劣共存,需要明确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战略定位以及相应的风险控制,推动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的良好规划,从而使得中通服供应链金融业务能够长久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目前与中通服合作的供应商有较大的融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整个通信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对于中通服开展新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有着很大的内部资源支持与核心竞争力。因此,中通服有必要发挥其核心企业的优势,负担起核心企业的责任,发展通信行业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并且,中通服企业前期积累雄厚的优秀资质与市场拓展经验,为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提供优质的资源与经验。(3)中通服企业在金融服务方面的资源和能力有限,可以对目前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机进行细分,选定其具有大量中小企业的供应商基础的应收账款供应链金融的细分市场,专注于细分市场领域的业务发展。通过集中化战略,提升中通服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服务水平与质量,为中小微企业融资带来更多的便利性,进而提升自身在行业中的核心地位,形成竞争优势。(4)构建中通服金融平台,中小微企业通过该平台满足融资需求,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中通服则通过收取平台费用进行盈利,而金融机构则通过收取融资利息盈利,以此使得整个通信行业能够持续健康平稳的发展,资金能够流通顺畅。并分析中通服提供的供应链金融平台的业务风险,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模型与措施。本研究在理论分析工具的基础上,结合中通服供应链金融业务内外部情况进行分析,但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定当在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加以改正与提升。根据中通服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战略规划与业务设计等方面的相关发展,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在于如何根据供应链金融业务近期中期长期的战略安排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运营层面与操作层面以及风险控制方面作进一步的提升与优化。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问题提出
1.1.3研究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供应链金融的理论基础
1.2.2供应链金融内涵与特点
1.2.3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
1.3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研究内容
1.3.2研究方法
1.3.3技术路线
第二章供应链金融业务外部环境分析
2.1宏观环境分析
2.1.1政治环境分析
2.1.2经济环境分析
2.1.3社会环境分析
2.1.4技术环境分析
2.2通信行业产业链与行业环境分析
2.2.1通信行业产业链分析
2.2.2通信行业产业链上下游需求分析
2.3供应链金融业务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2.3.1供应链金融业务市场规模
2.3.2供应链金融业务竞争格局
2.4本章小结
第三章供应链金融业务内部环境分析
3.1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部门基本情况
3.1.1部门概况与发展历程
3.1.2运作模式与组织架构
3.1.3组织平台价值
3.2集团现有资源支持供应链金融业务
3.2.1企业资质支持供应链金融业务
3.2.2企业声誉和影响力助力发展
3.2.3股东资源辅助发展
3.3业务运营能力分析
3.3.1市场开拓能力分析
3.3.2财务能力
3.3.3业务风险管控能力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供应链金融业务优势与劣势分析
4.1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基本评价
4.2供应链金融业务SWOT分析
4.2.1优势分析
4.2.2劣势分析
4.2.3机遇分析
4.2.4挑战分析
4.3SWOT战略分析
4.4本章小结
第五章供应链金融业务战略制定与实施
5.1战略定位与企业愿景
5.1.1战略定位
5.1.2业务发展愿景
5.1.3业务发展目标
5.2供应链金融业务战略制定
5.2.1供应链金融服务产品设计
5.2.2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差异化战略
5.2.3打造数据资产价值体系
5.3供应链金融业务保障措施
5.3.1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控保障
5.3.2供应链金融业务机制保障
5.3.3供应链金融业务人才保障
5.4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金融论文范文三:供应链金融中金融机构与核心企业合作的演化博弈研究
金融机构和核心企业的合作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本文通过对供应链金融中的关键主体--金融机构与核心企业的关系进行分析,构建了加入奖惩机制前后的金融机构与核心企业决策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其演化规律,进而提出促进两者合作关系以推动供应链金融稳健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供应链金融中的关键主体及其关系进行了分析。供应链金融融资业务的开展是以核心企业作为支撑的,核心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具有强大的优势,是规则的执行者和制定者,在贸易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金融机构是资金的供给方,是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服务提供者,也是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导者及管理者,融资方案、融资率和还款方式都由金融机构来制定。因此,本文将上述两者辨识为供应链金融实施的主导力量,进而通过对关键主体的目标分析,对供应链金融关键主体之间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2)本文构建了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的演化博弈模型,着重探究奖惩机制对两者决策行为的演化规律,并通过MATLAB数值仿真验证结果的准确性。分析表明:演化均衡结果与奖惩机制的加入有密切关系,加入奖励和惩罚机制,一定程度上就可以限制或者促进核心企业诚信合作的决策,降低与供应链上其他中小企业的不对称信息的程度,并且同时能够减少金融机构的对核心企业的监管成本,核心企业也获得了相应的奖励收益,最终促进相互间的稳定合作,形成共赢的局面。(3)供应链金融的稳健发展需要参与主体尤其是金融机构与核心企业的共同努力。金融机构应在以同核心企业建立长久合作的基础上,建设成长型的信息处理机制,以不断加强对合作企业信用的管控,同时借鉴西方国家成熟经验构建严格的处罚机制及信用奖励机,以求在合作过程中给与核心企业以正确的刺激导向,进而达到共赢目的。作为供应链金融中的关键主体,核心企业应在经营活动中不断提升自我的信用级别,赢得供应链金融中上下游企业尤其是金融机构的更多的信任,同时构建对应的预估信用风险的体系,有效的链接各企业,进而追求整条供应链的利益最大化。
加入奖惩机制供应链金融博弈支付矩阵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1.2.2国内研究综述
1.2.3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研究内容
1.3.2研究方法
1.3.3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理论基础
2.1供应链金融理论
2.1.1供应链金融产生及含义
2.1.2供应链金融的特点
2.1.3供应链金融的主要业务模式
2.2信息不对称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
2.2.1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委托代理理论
2.3演化博弈理论
2.3.1演化博弈论概述
2.3.2演化稳定策略及复制者动态模型
本章小结
第三章金融机构与核心企业合作关系分析
3.1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及关键主体分析
3.1.1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
3.1.2供应链金融的关键主体分析
3.2供应链金融的关键主体合作关系分析
3.2.1供应链金融关键主体的目标及冲突
3.2.2供应链金融关键主体之间的关系
3.3核心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风险分析
3.3.1核心企业的道德风险
3.3.2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
本章小结
第四章金融机构与核心企业合作的演化博弈分析
4.1无奖惩机制下金融机构与核心企业合作的演化博弈分析
4.1.1基本假设与模型构建
4.1.2演化博弈均衡分析
4.1.3金融机构与核心企业策略的演化稳定性分析
4.1.4MATLAB数值仿真
4.2奖惩机制下金融机构与核心企业合作的演化博弈分析
4.2.1基本假设与模型构建
4.2.2演化博弈均衡分析
4.2.3金融机构与核心企业策略的演化稳定性分析
4.2.4MATLAB数值仿真
本章小结
第五章推进金融机构与核心企业合作的对策建议
5.1金融机构方面
5.2核心企业方面
本章小结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6.1主要结论
6.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金融论文范文四: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研究
依据模糊层次分析的评估结果显示互联网金融整体风险为高,可将信用风险列为高风险,法律风险和技术风险列为较高风险,运营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洗钱风险列为较低风险,从而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选择合适的风险控制策略。信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高,影响程度也高,在进行风险控制时可以采取重点风险防范的策略,即优先安排信用风险控制活动,减轻信用风险的影响程度,降低信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就监管层来说,对于信用风险的控制应给予重点关注。监管部门可以完善以央行征信系统为核心的社会信用体系,并不断完善地方性征信系统和商业征信平台,提高整体信用风险的预防能力。同时为了减轻信用风险的影响程度,可以引入第三方担保机构,如网贷平台可以与保险公司合作实行履约保证保险,一旦借款人违约,就可以保证出借人的利益得到保证。就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说,重点防范信用风险应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团队建设,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引进和培养信用风险管理人才;二是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教育讲座,加强风险管理团队的教育和培训,提升风险管理团队的业务能力;三是开展专项交流活动,让风险管理团队到其他风险管理能力高的企业去学习交流。同时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如P2P网贷平台要制定合理的收益率,不能用高的收益率来吸引投资者从而出现违约风险。法律风险和技术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高,在进行风险控制时重点是要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对风险进行规避。对于法律风险,其风险影响因素主要是监管缺失,因此,法律风险控制应完善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一是完善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机制,在客户确认、信息披露和合同纠纷等方面做出法律规定;二是完善电子支付法律法规规范电子支付签名的确认条件和交易归属等问题;三是对于风险聚集地的P2P网贷平台需要提前制定全面的法规,如规范监督与管控市场准入、业务退出、网络交易等。对于技术风险可以通过完善互联网金融技术来规避风险。首先,制定并建立互联网金融行业统一的、符合国际安全规范的信息技术标准,提升我国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安全性,增强提前监测和控制风险的能力,与国际上先进的互联网安全标准和规范相统一。其次,互联网技术在在增加风险的同时也提高了监督管理水平。互联网金融监管部门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先进性实施非现场监管,并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建立风险监控预警模型提前对存在风险的企业做出风险预警。最后研发创新风险控制的科学技术。现阶段国内互联网金融整体运作缺少质量过硬的自主研发的金融高新设备。因此,规模大、有实力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加大研发拥有自主产权的技术设备的资金投入和培养专业人才,同时可以与其他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开发系统以提高硬件设备防御风险的能力,从而提高技术风险控制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摘要
Abstract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国外文献综述
1.2.2国内文献综述
1.2.3简要评述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研究框架
1.3.2研究内容
1.3.3研究方法
1.4创新与不足
1.4.1创新之处
1.4.2不足之处
第2章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的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互联网金融
2.1.2金融风险
2.1.3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
2.2理论基础
2.2.1普惠金融理论
2.2.2长尾理论
2.2.3金融信息不对称理论
2.2.4金融风险控制理论
2.3互联网金融风险类型及其特点
2.3.1互联网金融风险类型
2.3.2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点
2.4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的程序
2.4.1金融风险识别
2.4.2金融风险的评估与度量
2.4.3金融风险的控制
第3章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的现状及问题
3.1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现状
3.1.1第三方支付平台
3.1.2P2P网贷平台
3.1.3众筹平台
3.2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现状
3.2.1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体系
3.2.2三大模式的风险控制现状
3.3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3.3.1风险控制的能力弱
3.3.2监管的有效性低
3.3.3缺少统一的监管法律
3.3.4互联网金融的相关制度不完善
第4章互联网金融风险评估与控制的实证分析
4.1互联网金融风险评估
4.1.1评估的原则
4.1.2评估的方法
4.1.3确定互联网金融风险评价的指标
4.1.4确定风险要素的权重和一致性检验
4.1.5建立模糊综合评价体系
4.1.6互联网金融风险评估结论
4.2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以P2P网贷平台为例
4.2.1数据来源
4.2.2指标选取与数据分析
4.2.3KMO和Bartlett检验
4.2.4确定主成分及贡献率
4.2.5实证结果分析
第5章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的建议
5.1权衡风险控制策略
5.1.1重点防范
5.1.2风险规避
5.1.3风险应急
5.2优化风险控制活动
5.2.1信用风险的控制
5.2.2法律风险的控制
5.2.3技术风险的控制
5.2.4一般风险的控制
参考文献
金融论文范文五:安徽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
现状及问题分析显示,安徽省存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测度结果显示,安徽省存在普惠金融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可以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党的十九大指出,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安徽省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正是体现出这一主要矛盾的一个方面,而实证分析的结果又显示经济发展是普惠金融发展极为重要的正向影响因素,因此,安徽省应当构建新时代普惠金融发展顶层设计,协调好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显示,安徽省存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减慢的问题;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提高信息化水平可以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因此,安徽省要依靠“数字江淮”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同时大力推广互联网金融,发挥互联网跨越时空障碍的优势,,提高普惠金融的覆盖率和可得性。加快“数字江淮”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重构基础网络建设势在必行,现代化网络信息体系需要不断完善,宽带层面的光纤网络以及通信层面的4G都必须进行普及,同时也要不断的跟进5G商用进程,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机会,加大互联网的宣传力度,同时发挥好互联网得天独厚的优势,实现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超级计算中心的建设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超级计算中心能够将基础数据和资源共享开放做到极致。以资源型数字经济为基础,构建大数据产业集聚联盟,形成以云计算大数据生产应用为中心的大数据存储基地。不断深入融合数字经济领域,不断的补充这方面的知识并打破常规的认知界限,继续推进云平台建设,扩大“智慧+”、“互联网+”和“区块链+”应用试点示范,让数字经济更广泛地融入普惠金融服务。
摘要
Abstract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国外文献综述
1.2.2国内文献综述
1.2.3文献述评
1.3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1.3.1研究内容
1.3.2技术路线
1.3.3研究方法
1.4论文创新点及不足
1.4.1创新点
1.4.2不足之处
第2章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金融排斥
2.1.2普惠金融
2.1.3数字普惠金融
2.2理论基础
2.2.1金融结构理论
2.2.2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
2.2.3金融创新理论
2.2.4金融约束理论
2.2.5金融资源理论
2.2.6包容性增长理论
2.2.7理论述评
第3章安徽省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安徽省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3.1.1银行业现状
3.1.2保险业现状
3.1.3证券业现状
3.1.4信用和支付体系现状
3.2安徽省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3.2.1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3.2.2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
3.2.3居民金融素养有待提升
3.2.4金融科技应用不充分
3.2.5互联网金融发展减慢
第4章安徽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测度
4.1安徽省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的构建
4.1.1构建原则
4.1.2选取指标
4.1.3构建指标体系
4.2测度方法
4.2.1方法选择
4.2.2实施步骤
4.3测度过程及结果
4.3.1数据来源
4.3.2权重测度结果
4.3.3普惠金融指数测度结果
4.4测度结果分析
4.4.1指标间发展不平衡的分析
4.4.2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分析
第5章安徽省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1变量选取
5.1.1自变量选取
5.1.2因变量选取
5.2实证分析方法
5.2.1方法选择
5.2.2实施步骤
5.3实证分析过程及结论
5.3.1数据来源
5.3.2均一化处理
5.3.3灰色关联分析
5.3.4实证分析结论
第6章促进安徽省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6.1构建新时代普惠金融发展顶层设计,协调好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
6.1.1构建新时代普惠金融发展顶层设计
6.1.2协调好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
6.2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
6.2.1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6.2.2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6.3提高居民受教育程度,提升居民金融素养
6.3.1提高居民受教育程度
6.3.2提升居民金融素养
6.4提高科技发展水平,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6.4.1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6.4.2拓宽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应用
6.5提升信息化水平,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
6.5.1加快“数字江淮”建设
6.5.2大力推广互联网金融
参考文献
论文写作涉及到的论文选题、标题、摘要、提纲、开题报告、答辩等方面,本网为大家提供相关的写作素材,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