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金融论文,金融专业不同于MBA和MSP,该专业主要是培养金融界的技术工作者,也称作金融专业师——Quant。Quant 的职位主要集中在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总体来说工作相对辛苦,但是其收入比其他行业高很多(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金融论文,供大家参考。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增长疲软的态势下,我国经济也步入了调整周期,处于“三期叠加”①的阶段。在此背景下,银行业作为顺周期性行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图 1.1 中可以看出,自 2012 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不断下降,不良贷款呈现“双升”的态势,不良贷款余额从 2012 年的 4929 亿元,上升到了2017 年的 1.71 万亿元,增加了四倍。而不良贷款率也由 2012 年的 0.95%上升到了 2017 年的 1.74%。尽管不良贷款率在 2016 年、2017 年稳定在了 1.74%左右,但较高的不良贷款率仍然使商业银行面临着较大的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在经济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不良贷款的问题不仅会给商业银行带来经营风险,影响并束缚着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也会弱化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能力。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政府和银行一直都在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置,如通过清收、重组、核销、转让等方式进行处置。但这些传统的方式存在着处置环节繁复、成本较高、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影响对不良资产的处置效果。而不良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工具,在不良资产的处置中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新的市场化的方式,它能够增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改善了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是国际上常用的处置不良资产的手段之一。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资产证券化的理论研究最早源于美国,该业务的实践是以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形式开始的,且在资本市场发展迅速。西方工业发达的国家对其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目前,国外资产证券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已相对完善。现对其中部分研究成果进行简单总结:Pennacchi(1988)指出商业银行倾向于通过实行资产证券化以改善自身的财务状况。由于证券化和风险的负相关性,商业银行在经过资产证券化后,其经营与发展将会更加稳定。[1]Tamal Datta Chaudhuri(2005)指出:不良资产证券化能够有效降低不良贷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金融机构通过成立 SPV 并把不良贷款向其转移之后,再产出证券。在不良贷款向 SPV 部门投入前,投资人获得的资金都要转给发起者。不良资产及利息都存放在一个安全的金融部门,并通过它将收入转移到投资者手中。证券化能够使产出者增加贷款偿还的时间,以及对风险的有效控制。证券化也可以增加资产的流动性拓宽投资者的投资渠道。[2]Edward E.Gainor(2004)则指出执行者在证券化进行过程中应该能够表现以下几点信息:首先是需要证券化资金的具体数据;第二是发行者们所具有的服务状况以及他们所掌握的相关经验,要对发行商之前开展的证券化成果、经济状况和政策变化加以了解;第三是发行方的执行计划、经济结构与承销水平;第四是包括担保人的信用等级和其他参与者的经济状况;最后是有关发行人、信贷部门和其他参与者的有关诉讼。如果发行人不能提供上述信息,他就不能在经济市场上发行证券。[3]Guixia Guo(2014)分析了近年来风险评估措施的作用。还认识到发行人应向股票市场公开提供资金的财务信息。通过研究发现,如果投资者非常排斥风险,数据显示将在风险自留中发挥一定的作用。[4]
........
第 2 章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概述
2.1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界定
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是指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即银行客户不能如期偿还本息的贷款。也就是说,在与商业银行预先约定的还款期限后,客户仍无法按约定的期限与利率偿还本金利息,导致商业银行产生不良贷款。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分类是中国人民银行参照国际通用的标准,并与我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颁布了《贷款分类指导原则(试行)》,要求以债务人的实际还款能力对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其中后三类为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es, 简称 ABS)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出现于美国,随后以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形式问世。其大致分为住房抵押贷款和其他证券化产品。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创新型融资技术,发起人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进行特定的资产池构建,并通过特定的方式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分离,使其能够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不良资产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一种延伸。商业银行为了解决不良资产,将流动性较差、未来现金回收不稳定的不良资产进行组合真实出售给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简称 SPV),可以通过对不良资产的重组和特定的信用增评级手段等运作,使这些不良资产能够在金融市场中产生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在证券市场中进行流通和出售。
..........
2.2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参与主体及基本流程
2.2.1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参与主体
由于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结构复杂,因此不良资产证券化涉及到许多参与机构,主要包括以下参与主体:
2.2.1.1 发起人
发起人就是拥有金融债权的原始权益人,他们作为不良资产的原始持有者,将不良资产进行筛选组建资产池,并出售给 SPV 机构。从我国目前国情来看,四大 AMC 及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具有作为发起人的条件。在商业银行中,尤其是持有相当规模的不良资产的商业银行,在进行资产池组建方面更具可行性。而本文主要分析研究的正是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问题。
..........
第 3 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3
3.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分析........13
3.2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与现状....16
3.3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19
第 4 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22
4.1 案例背景............22
4.2 案例分析............23
4.3 案例启示............31
第 5 章 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对策建议............34
5.1 提高不良资产支持证券的流动性............34
5.2 合理构建资产池..........34
5.3 设立专业 SPV,实现“真实出售”和“风险隔离”...........35
5.4 完善信用评级制度......35
5.5 完善会计制度建设......35
5.6 完善法律制度建设......36
第 5 章 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是一项交易复杂的结构,在其实践中会不断遇到新情况和新问题。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主要的对策建议包括:
5.1 提高不良资产支持证券的流动性
阻碍不良资产支持证券流动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市场需求不足,我们需要鼓励发展投资主体多元化。国内的资产证券化发展缓慢。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因其资产的特性,还需要一个广大投资者认可的过程。因此,培育一批新的机构投资者来实现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流动性的提高。第一,扩大不良资产证券化参与主体的范围。目前,我国发行的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投资者多为商业银行和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投资者,投资者范围有限。我国相关部门应当适度开放不良资产证券化投资者的范围,通过激励机制吸引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和保险基金等机构进入市场,打破银行互持的传统局面。第二,借鉴韩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相关经验,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机构投资者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进行投资。这样做会对我国金融机构的规范性与创新性提出更高要求,从而促进金融机构的发展,也相信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投资经验会为我国证券市场注入新鲜血液,为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流动性增添动力。
..........
结论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疲软的态势,我国经济也继续下行。商业银行在其经营与发展中面临严峻挑战。而不良资产的持续增加一直是困扰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一大难题,也对金融市场的安全与稳定构成威胁。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不良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创新型金融工具得以开展,为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提供了新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遏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再生、增加银行的表外收入,以促进商业银行的稳定经营与发展。除此之外,不良资产证券化也有利于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丰富了证券市场中的交易产品,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在中誉 2016 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产品的案例分析中,对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交易流程的梳理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项目的案例数据分析也证实了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与发展状况的改善有积极意义。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我们还总结了相关的经验启示,这为我国商业银行今后的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设计与发行提供了借鉴经验。最后,在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方向上,提出了设立专业特设机构,实现真实出售和风险隔离、合理构建资产池、提高不良资产支持证券的流动性、完善信用评级制度的建立以及专业人才队伍的建立等对策建议。#p#分页标题#e#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