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金融论文,现今成型的行为金融学模型还不多,研究的重点还停留在对市场异常和认知偏差的定性描述和历史观察上,以及鉴别可能对金融市场行为有系统影响的行为决策属性。(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金融论文,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户是广泛存在于基层且数量众多的群体。在我国,农村地区的贷款难、融资贵等问题仍十分突出。融资难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传统农业和农村中各类小微经济体具有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基础弱、机制活、缺少抵质押物和财务报表等自然形态,这决定了其融资需求具有额度小、笔数多、地点散、需求急、期限短、缺抵押、无财表、无担保、审核难、成本高等特点,而大中型传统金融的服务特点是机构规模大、基层网点少,单户贷款额度大、期限长,对服务对象严格要求抵押、担保、财务报表等条件,与上述小微经济体的融资需求特点严重不匹配,导致大量中小微企业和其他小微经济体(包括个体户、自营就业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等)排斥在其实际服务范围之外。而严重缺乏资金支持的农户如果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等政策,进行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转型升级将寸步难行。融资难贷款贵的问题不解决,农村的经济发展壮大将受到严重制约。河北省的正规金融机构满足对象受限,其中大部分的农户得不到需求贷款,农业生产发展受到资金短缺的制约。中文的“普惠金融”一词来源于英文“Inclusive Finance”(包容金融),Inclusive Finance一词最早出现在 2003 年 12 月 29 日联合国秘书长在宣布 2005 年为国际小额信贷年后的讲话中。作为一种金融发展的观念,其目的是希望通过政策鼓励,促使越来越多的金融资源分配到社会的弱势群体,缩小贫富差距。2013 年 11 月 12 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这是国内首次明确使用“普惠金融”的概念。随后于 2015 年通过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主要目的是通过发展普惠金融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特别是要让农民等社会弱势群体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
........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普惠金融”的探索开始比较早,其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较为严重,且低收入群体占了人口的大部分比重。为了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同时呼吁任何人都享有平等的金融权,开展了一系列的小额信贷运动,自此普惠金融成为了世界人类关注的重点。目前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衡量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各类指标,目前各种国际组织建立的金融包容指标体系是使用比较广泛的。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官方的政府数据,建立了可获性和使用情况两个维度的指标体系。国际组织世界银行从客户需求的角度选取了银行账户使用情况、储蓄、借款、支付和保险等五个维度选取指标。Beckl(2007)指出可以选择金融机构网点数、自助存取款数、存款账户数、存款与 GDP 的比例等 8 个指标来衡量一个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Sarma(2010)认为 Beckl 所构建的指标太过繁琐,他参照联合国对人类发展指数的构建方法,构建了新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维度指标,分别是地理渗透度、产品接触性、使用效用性三大维度指标。Arora(2010)更加看重正规金融机构的服务在可获得性和使用成本两个维度的发展水平,分别从银行服务的范围、银行服务的便利性和使用成本等维度比较分析不同类型国家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Ambarkhane 等(2014)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包含银行业的服务,同时也考虑了保险、养老金、金融知识普及等角度。Rahman(2015)则是在 Gupte 的金融机构网点数/金融基础设施数量的基础上增加金融服务的使用效率和服务满意度两个维度,补充了现有的普惠金额指数体系。
.........
第二章普惠金融相关理论
2.1普惠金融的内涵、特点
普惠金融一词最早出现在 2003 年 12 月 29 日联合国秘书长在宣布 2005 年为国际小额信贷年后的讲话中。联合国将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亦译为包容性金融)定义为能有效地、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此后,在 2005 年联合国世界首脑会议上,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们认识到“使贫困人口得到金融服务包括获得微型金融和小额信贷,尤为必要”,并授权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与联合国资本发展基金开始研究金融包容性的障碍,出版了《建立以发展为目标的包容金融部门》(有人翻译为《建设普惠金融体系》)的蓝皮书,正式提出了包容金融的概念。后被联合国大力推行,同时世界银行也大为推广。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覆盖到社会各个阶层,皆以合理的成本得到适合且广泛的金融服务;第二个方面是大中小各类型金融机构运行稳定,严格接受全面的监督;第三是金融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第四是相应的提高竞争意识,金融机构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产品。在历经小额信贷、微型金融的形式之后,普惠金融的发展在逐渐深化,其视角也越来越光泛。在国内,党的文件首次明确使用“普惠金融”的概念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发展普惠金融”。2015 年通过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 年)》,主要目的是通过发展普惠金融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特别是要让农民等社会弱势群体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是在不同程度上被传统金融排斥在外的经济实体。在我国主要是广泛分布于区县、街镇、社区和村庄的数量众多、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农村经济体。所以普惠金融的使命之一就是金融支农,支农要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推动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同时也要金融支小,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点服务个体户、微企业、小企业。普惠金融发展在促进金融改革、维护金融体系平稳发展、减少贫困现象等方面均有积极作用。亚洲的孟加拉国、印度,美洲的墨西哥、巴西、秘鲁,非洲的肯尼亚、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普惠金融实践经验,对我国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
2.2相关理论
在我国要提高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最艰难的地方在于农村。农村的经济发展有其特殊性。所以本文首先系统的介绍有关农村的金融理论。普惠金融与金融排斥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金融排斥指的是银行分支机构的减少会影响居民对银行产品的可获得性,从反面反映了普惠金融的起源。最后对普惠金融理论进行阐述。农村金融理论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农业信贷补贴理论,该理论的观点是:农业生产有其特殊性,受自然因素影响大、波动性大、农业生产预期收入较低,导致绝大多数的商业银行会远离急需资金的农业领域,农业难以得到有效的资金。所以农业补贴理论认为,战略上国家应该信贷供给政策优先,加大政府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承担发展农村金融的重任。虽然农村金融理论支持信贷供给先行,但是此理论在运行过程中有其弊端:一是现实生活中大量的现实案例证明,低息借款政策难以落实,因为大部分的贷款受益于富足的农户或者乡镇企业,并不是真正服务于贫困农户;二是随着财政负担的日渐加重,导致信贷补贴难以推行。所以综上两种情况,信贷补贴理论的弊端日益凸现,单靠这一理论的不能起到促进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作用。二是农村金融市场理论,其主要思想的前提假设和农业信贷补贴理论不同,农村金融市场理论认为农村的居民是有储蓄需求的。该理论强调市场规律对农村金融的影响,应该适当的放开利率管制,同时也要鼓励农村居民进行储蓄,这样一来,金融机构能够以利率的差异获得利润,同时农户自身的资金需求在农村体系内能够得以解决。因此,该理论鼓励农村金融市场化自由发展,让利率紧跟市场的变化。反对政府对农村金融市场完全的主导和控制,政府需要做好监督管理,保证信息的公开透明。
.........
第三章国内外普惠金融成功案例分析...........10
3.1小组联保贷款技术.........10
3.1.1 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模式的起源和发展.....10
3.1.2 乡村银行模式的经验概括.....10
3.2墨西哥康帕多银行的商业化发展.....11
3.2.1 康帕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11
3.2.2 康帕多银行的商业化经营之道.......11
3.3浙江江山市农商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12#p#分页标题#e#
第四章河北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14
4.1河北省农村普惠金融需求现状.........14
4.1.1 农户对农村普惠金融的需求...........14
4.1.2 企业对农村普惠金融的需求...........15
4.2河北省农村普惠金融供给现状.........15
4.2.1 河北省农村普惠金融组织供给现状.........15
4.2.2 河北省农村普惠金融产品供给现状.........17
4.3河北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问题.........18
4.3.1 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参与度较低.......18
4.3.2 农村普惠金融组织体系结构性失衡.........19
4.3.3 农村金融资源流失严重.........19
4.3.4 普惠金融产品有待创新.........20
第五章河北省农村普惠金融水平与影响因素分析...........21
5.1河北省农村普惠金融水平测度.........21
5.1.1 指标的选取........21
5.1.2 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21
5.1.3 构建并计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22
5.2河北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23
第五章河北省农村普惠金融水平与影响因素分析
5.1河北省农村普惠金融水平测度
本文在建立了多个指标来衡量河北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方面,主要包括三个维度:农村金融服务可获得性、金融服务的使用情况及农村金融贡献程度,计算得出 IFI 值来衡量河北省农村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本文的衡量指标是借鉴 Sama 所构建的指标,结合河北省农村的发展情况和县域数据可得性,本文用变异系数法这一客观赋权法,根据各指标观测值的变异程度赋予其不同的权重,从而进行差异化的赋权。通过上述方法,本文可测算 2000-2016 年河北省农村 IFI 指数依次是 0.035、0.041、0.047、0.05、0.059、0.066、0.074、0.091、0.18、0.3491、0.2494、0.2425、0.3488、0.4582、0.5281、0.5735、0.5944 从走势来看,2000 年到 2016 年间,除了 2009 年与 2010 年之间发展水平有后退下降的趋势之外,总体发展形势逐渐走好。说明近年来河北省农村金融的发展大环境在进一步改善,农村的金融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这与河北省近几年重视农村经济发展的态度密不可分。
.............
结论
本文在河北省的正规金融机构满足对象受限的背景下进行分析,因其中大部分的农户得不到需求贷款,所以农业生产发展受到资金短缺的制约。对河北省现有金融体系概况进行总结并发现其中的问题。通过构建 IFI 指数可知河北省地区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逐渐上升,同时有关农村金融发展的主要问题仍旧困扰农村经济的进步,主要问题有:金融机构农村地区支农不深、逐利趋势严重、金融供给与融资需求特点不匹配、金融机构组织体系结构性失衡等等。随后以时间序列为计量模型分析影响发展水平的原因,最后得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便利程度、农民人均消费占收入比重都对普惠金融有重要影响。本文探讨小组联保贷款技术、墨西哥的商业银行转型发展以及浙江江山农商行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来为完善河北省的发展建言献策:一是政府增加宏观供给,强化资源配置,支持地方经济;二是推动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三是改善并丰富普惠金融技术和产品体系,推进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效。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