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主权信用变动对经常项目失衡的金融影响及其路径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93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8061814434217188
  • 日期:2018-06-16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一篇金融论文,在金融理论方面主要研究课题有:货币的本质、职能及其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信用的形式、银行的职能以及它们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利息的性质和作用;在现代银行信用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货币流通的特点和规律;通过货币对经济生活进行宏观控制的理论等等。(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金融论文,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欧债危机后,世界主权信用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些组织或机构纷纷对全球主权信用问题进行了评估与展望。联合国发布的《2016 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中指出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诸多风险,比如新兴市场信用风险扩大、石油价格持续低迷、金融市场剧烈波动与拉美经济持续下滑等等。标准普尔公司(以下简称标普)2016 年 1 月发布的全球主权评级趋势报告中也指出,从 2008 年起全球负面展望数量就超过了正面展望,2013 年起展望开始好转,但 2015 年下半年除亚太地区全球展望都发生了恶化,达到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糟水平;且标普在2017 年 1 月发布的最新报告中指出,全球主权信用评级将面临进一步下调的压力,拉丁美洲、中东和非洲地区评级负面展望最多,欧洲信用评级则改善显著。2016年 11 月 14 日,穆迪公司发布报告称,2018 年以前全球主权信用评级的前景可能都将维持“负面”,这主要是由于其预计经济增长速度会受到限制,且扩张性财政政策将会使公共部门债务处于较高水平。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公国际)发布的《2017 年全球主权信用风险展望》中指出,由于美联储加息、中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全球贸易壁垒的增加以及自身抗风险能力下降等原因,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主权信用风险加速上升,拉美、中亚、非洲地区部分国家爆发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上升,此外,高负债发达国家主权信用风险所呈现出的分化趋势愈加明显,体现在德国、爱尔兰等国债务负担下降趋势稳定,而美国财政扩张将使政府债务负担率高位上升,日本、意大利、法国等国的偿债能力仍存在恶化可能。这些报告反映出当前世界所面临的主权信用风险问题十分严峻,提高对主权信用风险的重视程度刻不容缓。此外,我国的主权信用现状也并不乐观,2016 年穆迪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至负面,原因是其认为中国政府债务增加导致财政疲软;随后,标普也对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展望做了同样的调整。伴随着评级展望的下调,2016 年我国经济增速也有所下降,由 2015 年的 6.9%下降到 6.7%;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与 2015 年相比下降 0.9%,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下降 2.2%,国有企业进出口下降 5.6%;经常项目仍保持顺差,但经常项目占比从 2015 年的 2.71%下降至 1.9%,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主权评级调整与包括经常项目在内的宏观经济状况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本节主要对经常项目相关理论研究(主要是与本文相关的跨期分析理论)、经常项目影响因素相关实证研究、决定主权信用大小的因素研究以及主权信用所产生影响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梳理,初步推断主权信用对经常项目的影响路径,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对于经常项目的研究由来已久,早期的理论研究包括:一是弹性分析法,其所研究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汇率的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主要围绕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展开,着重分析在何种弹性条件下,汇率贬值能够改善贸易逆差,以及汇率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属于局部均衡分析;二是乘数分析法,其是对弹性分析法的一种改进,属于一般均衡分析,它认为汇率对贸易收支的影响不只是通过影响商品价格来实现,由于乘数效应的存在,也会通过影响国民收入来实现;三是吸收分析法,其是从国民收入和总需求的角度来研究国际收支问题的,认为国际收支差额是由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的差额所决定,故而只有增加收入或减少吸收,才能使国际收支得到改善;四是经常项目跨期分析法,其以生命周期假说为基础,认为决定经常项目的储蓄、投资会受跨期因素的影响,因此,经常项目的研究也应从跨期角度考虑。此外,还有两部门资本增长理论和结构论。前者认为经常项目余额取决于贸易品部门与非贸易品部门的资本增长率,后者认为经常项目的逆差也与经济结构有关,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性会导致长期供给不足,从而对经常项目产生影响。由于本文的主要理论依据的是经常项目跨期分析法,因此这里主要对跨期分析法进行详细说明。
....
 
第二章 经常项目与主权评级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经常项目与主权评级现状分析
一、我国经常项目现状
近年来,我国经常项目整体呈顺差态势,且顺差额较大,这与我国贸易收支的常年顺差有很大的关系,贸易收支顺差是我国经常项目顺差的重要原因。本文对 1997-2015 年我国经常项目的变动趋势进行描绘,如图 2-1 所示,图中包括经常项目的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即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所列的经常项目余额以及经常项目余额占 GDP 的百分比,折线图表现的是经常项目余额趋势,柱状图表现的是经常项目占比变动的趋势。从图 2-1 中我们可以看到,1997-2015 年我国经常项目呈现出持续顺差态势,在 2008 年的时候达到最高峰,之后虽然顺差额有所减少,但其大小依然不可小视。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经常项目的变动情况。第一阶段(1997-2003 年),在这一阶段我国经常项目余额水平不高,且变动幅度比较平缓,总体呈先缓慢下降再小幅上升的趋势。之所以呈这样的态势与1997-1998 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有关,受危机的影响,我国经常项目余额持续5 年出现小幅回落,但是尽管如此,我国经常项目仍然保持顺差状态;到 2002 年开始出现上升趋势,这与我国加入 WTO 所带来的各种贸易便利分不开,2003 年依旧保持了小幅上升的趋势。
........
 
第二节 全球经常项目失衡与主权评级现状
全球经常项目失衡的问题由来已久,并不是近期才出现的,也并不是一个短时间内的问题,其持续时间较长。自二战以来,全球范围的经常项目失衡可以划分成三次,且这三次失衡都是美国经常项目的巨额逆差主导的。第一次全球失衡发生在 1965-1973 年,主要失衡国家为以德国为代表的战后复兴国家,这些国家的经常项目呈顺差态势。二战后美国的经常项目一直维持着小额顺差态势,且有稳定上升趋势,但由于美国实行的扩张政策与低利率政策导致资金大量外流,60 年代中期后,贸易收支发生逆转,德国对美国的出口超过了进口,至 1971 年美国的顺差状态结束,开始呈现持续逆差态势。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出现第二次全球经常项目失衡,这次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新兴市场国家成为主要顺差国。在这一时期,美国经常项目逆差额不断扩大,在 1987 年其经常项目逆差占比甚至达到了 3.4%。1985“广场协议”的签订使美元汇率大幅跌落,然而这也没能挽回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的形势,虽然出口有所增加,但进口仍然有增无减,贸易逆差还在不断扩大。1982-1986 年,美日双边贸易赤字由 190 亿美元扩大到 550 亿美元以上,美国为了弥补经常项目的巨额逆差,实行高利率、减税以及放松管制等措施来吸引外资,故而在 1986 年美国开始由净债权国变为净债务国,国际投资地位彻底改变。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全球经常项目失衡状况依然存在,发达国家的经常项目大多呈现逆差态势,德国、日本等国依然保持顺差,而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经常项目则大多呈现顺差态势,全球经常项目失衡程度逐渐上升,至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 2007 年达到顶峰。与前两次不同,此次全球经常项目失衡的规模非常庞大;且波及范围很广,属于多边失衡,只有通过多方协调合作才能改善;顺差国和逆差国之间的差异性更加明显,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金融发展程度与国际分工上。图 2-4 呈现的是 1991 年以后全球经常项目差额(单位为十亿美元)变动的趋势以及世界经济增长率变动趋势,从图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第三次全球经常项目失衡的整体状况,在 2004 年之前全球经常项目基本处于逆差态势,但逆差额并不是很大,从 2004 年开始全球经常项目呈现出持续顺差的趋势,且在 2013 年顺差额达到最大值,虽然在 2008 年、2014 年和 2015 年顺差额有所回落,但依旧处于较高水平。1991-2001 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的变动趋势与经常项目的变动趋势基本呈现出负相关关系,2002-2010 年经济增长率与经常项目的变动趋势基本呈现正相关关系,之后则又表现为负相关关系。
........
 
第三章 主权评级对经常项目影响的理论分析...........25#p#分页标题#e#
第一节 理论模型分析....25
第二节 主权评级变动对经常项目的影响路径分析....29
第三节 研究假设....32
第四章 主权信用对经常项目影响的实证研究...........35
第一节 模型设定及变量与方法的选取........35
第二节 实证分析与稳健性检验....39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47
第四节 结合中国实际的影响路径研究........51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56
第一节 主要结论与不足........56
第二节 政策建议....57
 
第四章 主权信用对经常项目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模型设定及变量与方法的选取
一、主权信用对经常项目影响的模型设定
根据上文的文献梳理及理论推导,可以发现从理论上来讲,主权信用变动可能会从资本流动、国内需求、融资成本、声誉机制与国际贸易制裁等途径对经常项目产生影响,但还需要实证结果来进行验证。这一部分实证主要是从整体上考察主权信用变动对经常项目的影响,而不针对每种途径的影响进行具体研究。因此,这一部分的实证检验模型的主要解释变量为衡量主权信用大小的主权评级水平及其变动量,被解释变量为经常项目余额占 GDP 的百分比。当然,为了提高计量模型的准确性,还需要引入其他可能影响经常项目的因素作为控制变量。本文参考了之前关于经常项目的研究,并结合了主权信用对经常项目的影响途径以及上文的理论推导,选取了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占比、实际汇率、外债存量占比、经济增长率等指标作为实证模型的控制变量。其中,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用来衡量资本流动,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占比用来表示国内需求,实际汇率作为资本流动影响经常项目的一个中间变量引入模型,外债存量占比用来衡量一国外债规模,经济增长率用来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变化。此外,由于经常项目具有一定的惯性特征,当期经常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上一期情况的影响,因此,本文还在模型中引入了经常项目余额占 GDP 比重的滞后项作为解释变量,以提高模型估计的准确性。
........
 
结论
 
全球经济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之后,全球主权信用评级形势不容乐观,许多国家遭受了主权评级降级,此外,全球经常项目失衡问题也依然存在。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严重的债务负担和主权信用的频频下调,引发人们对经济内外失衡的强烈关注。而由于主权信用风险的增加会使得资本出于安全性考虑而向外流出,引起国际收支中资本与金融项目的恶化,从而引发出本文对于主权信用是否会影响经常项目的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对经常项目失衡的影响因素及主权评级变动产生的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初步推论出主权评级变动对经常项目的影响途径。接着通过对我国以及全球主要国家主权评级与经常项目现状进行分析,更进一步地确定主权评级与经常项目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在理论部分,本文基于储蓄投资视角分析了主权评级变动对经常项目的影响方向,且分析了直接制裁下债务国足额还款或违约时外债与经常项目的关系,同时,还逐条分析了主权评级变动影响经常项目的几条主要路径:资本流动、国内需求、融资成本、声誉机制与国际贸易制裁以及经常项目的主动性调整,并提出了四个主要假设。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基于动态面板 GMM 模型,以 79 个国家 1997-2015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并通过建立 VAR 模型分析了我国主权评级变动对经常项目的影响路径,得出了以下结论:
(1)主权评级水平与经常项目呈负相关关系,主权评级水平越高,经常项目差额越小。当一国的主权评级水平较高时,表明该国的整体经济形势较好,且偿还债务的压力较小,故而在国际市场上融资比较容易,对外偿付基本可以通过资本项目来实现,经常项目就更倾向于顺差减少或逆差扩大;反之,则经常项目就更倾向于顺差扩大或逆差缩小。
(2)当期主权评级变动方向与经常项目余额变动方向相同,即主权评级升级,经常项目余额增加,主权评级降级,经常项目余额减少。一方面,当期主权评级降级会使得当期国内投资减少,消费减少,储蓄增加,而储蓄投资差额在理论上等于经常项目余额,从而当期主权评级降级会引起当期经常项目余额增加。另一方面,主权评级变动会通过影响资本外流、国内需求、融资成本、声誉机制与国际贸易制裁来影响一国进出口量,而主权降级对出口的负向影响要大于对进口的负向影响,故而会对经常项目产生负向影响,升级则相反。另外,主权评级降级意味着该国整体经济状况不佳,经常项目也会因此受到负面影响,因此,总体而言,当期主权评级降级会对经常项目产生不利影响,升级会产生有利影响。
(3)前期主权评级变动对当期经常项目有负向影响。前期主权评级升级,意味着上一期资本流入增加,资本项目倾向于顺差扩大或逆差缩小,从长期来看,经常项目不需要保留过多盈余,因此经常项目出于主动性调节会减少顺差或加大逆差;反之,则经常项目会出于主动性调节而增加顺差或减少逆差,由于主动性调节需要的时间较长,不可能在当期反映出来,而是会体现在主权评级变动的下一期。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