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中国企业年金金融资产配置实证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91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8053021092017073
  • 日期:2018-05-29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一篇金融论文,金融学论文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金融论文,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991 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1991]33 号),该决定中第一次提倡并鼓励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该保险属于企业根据自身能力自愿为职工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这是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第一次提出建立补充养老保险。2000 年的《方案》①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正式更名为企业年金,并提出有条件的企业应为员工设立企业年金,该年金实行积累制,费用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企业为个人设立账户,企业缴费属于工资额 4%以内的部门可以算作成本,从利润中扣除。根据这一方案规定,我国的企业年金属于 DC 型年金计划。截止到2000 年底,我国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仅有 16247 家,参与职工仅为 560 万,是当时参保基本养老保险职工数的 5.3%,积累基金仅为 192 亿元,占我国 GDP 比重的 0.21%,而丹麦、瑞士、美国等国家的企业年金资产占 GDP 的比重已高达 60%,我国的企业年金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需求②。2004 年,劳社部颁布《试行办法》和《管理试行办法》③对建立企业年金企业的条件、年金方案的内容、年金的缴费规则和年金的管理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2011 年,基于企业年金十多年的发展及 04 年的《管理试行办法》,人社部正式公布了《企业年金管理办法》。与 04 年的《管理试行办法》相比,《管理办法》主要是扩大了基金的投资范围,调整了各类资产的投资比例。截止到 2017 年 3 月,我国企业年金已经累计基金 11074.62 亿元,建立年金的企业有 76298 个,参与职工达 2324.75 万人④。自 1979 年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经历了近 30 年的高速增长后,我国步入了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在这个阶段里,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更好地向前发展成为当下中国发展急需解决的课题。自二十世纪以来,我国就已经逐步体现出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的老龄化占比已经高达 14.76%⑤,可以说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摆脱中等收入风险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根据日本及西方等国的历史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如果不趁早妥善应对社会老龄化现象,将严重阻止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社会的和谐。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企业年金作为中国养老基金的第二大支柱,在养老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目前,大量学者主要就企业年金的界定、重要地位、发展现状、投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讨论。牛海,唐建光(2011)、郭庆然(2010)表示我国的老龄化问题日趋突出,发展企业年金的问题对于改善退休人员生活水平,完善社会福利,形成有效的人才竞争机制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孙祁祥、王国军、郑伟(2013)研究发现:假设我国处于中等水平的人口、制度和经济的情况下,现今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并不能持续发展,养老基金将在 2037 年出现赤字,2048 年消耗完全,养老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并且,彭雪梅(2004)基于我国的三个基本国情得出重要结论:针对我国的现今的养老保险体系,应加大对企业年金的重视,发展惠普式国民年金和企业年金。对于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现状,业界学者一致认为我国的企业年金虽然在近十年内有着高速的发展,但较发达国家比较,仍有很大的差距,发展仍处于滞后状态。彭雪梅(2004)、谢丹(2013)、王亚柯,吕惠娟(2012)、郭庆然(2010)以及刘红霞(2005)都认为我国企业年金现今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征:1、规模不够大,覆盖范围不够广,无法满足需求。2、地区及行业发展不均衡。3、投资回报率不高。4、法律制度不完全。5、管理及监管不够规范等等。
............
 
第二章 企业年金基本概念与投资现状分析
 
2.1 企业年金的基本概念
2.1.1 企业年金的定义
企业年金是在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国家鼓励有能力的企业为职工建立的一种补充养老保险。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企业年金是一种货币时间价值的体现。企业和员工在该员工工作期间每年按照要求缴纳一定的费用,这笔费用通过逐年的积累和投资,将在未来员工退休时,为该职工提供一定的收益,提高其退休的生活水平。因此,职工退休后获得的企业年金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每年的具体的缴纳数额;二、缴纳的年数;三、年金投资获得的收益率。在我国,对于企业年金的缴费比例没有具体强制性的规定,但规定企业缴费与职工个人缴费不超过本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 12%①。由于缴费额一般都是固定的,因此对于企业年金来说,缴费的年限和投资期的收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获得企业年金的多少。DC 型企业年金又称缴费确定型年金。这种类型的年金是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实行账户管理。职工在退休时每个月能够拿到多少数额取决于在工作期间个人账户累计的资金量。因为累计的资金量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缴费数,另一部分则是投资收益。因此,在退休后每个月能够拿到多少钱是不确定的,年金投资的风险都将由参与年金的职工承担,养老金计划的发起人对年金在资本市场投资中可能产生的任何风险均没有责任。但是由于 DC 型年金是设立个人账户的,因此以怎样的态度选择投资方式是自由的,投资者可以定制个人化的投资方式。如果投资者是风险厌恶的,他可以将更多的资金投向货币资产以及固定收益类资产,保证年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如果投资者是风险偏好的,他可以投资大量的权益类资产,在能够承担风险的基础上享受到更多的收益。
.........
 
2.2 企业年金的投资原则
对于金融资产的投资,一般都会关注三个方面:安全性、收益性以及流动性。回顾国内外企业年金几十年的发展,考虑到企业年金这类特殊资金的重要作用,对于这三个方面,最注重的还是安全性,其次是流动性,最后才是收益性。企业年金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保险,并没有什么高收益的要求。投资人更希望能够在保值的基础上实现增值,而且我国的企业年金现在还不能像美国一样为个人设置账户,由参与企业年金的人员自己选择投资的工具和比例,仍然是以企业为单位或者多个企业为单位管理企业年金的投资。因此,在重口难调的情况下,只有更加注重安全性才能使更多的参与者满意。2011 年公布的《年金管理办法》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安全性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一方面,《管理办法》设计了市场化运营企业年金的五大主体,五大主体分别有各自的责任和权利,托管人、账户管理人以及投资管理人围绕受托人向委托人提供服务,受托人监督具体实施投资行为的三方,同时账户管理人的资金流动记录也属于侧面监督,托管人的托管行为也导致了资金和投资管理人的分离,再次起到了监督投资行为的目的,可以说这个模式的设计是科学的,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安全性。另一方面,《管理办法》对于企业年金可投资工具的限制以及投资比例的限制,尤其是对高风险高收益的权益类工具的比例限制遏制了风险的程度,达到了安全性的目的。
........
 
第三章 基于 MMR 模型的企业年金投资的实证分析......17
3.1 基本投资理论............. 17
3.1.1 均值—方差组合理论......... 17
3.1.2 极大极小投资理论............. 18
3.2 模型的选择及构建..... 18
3.2.1 选择 MMR 模型的原因......... 18
3.2.2 模型的构建..... 19
3.3 数据的选择及求解..... 19
3.4 模型结果分析............. 20
3.5 敏感性分析 ...... 24
第四章 提高我国企业年金收益率的建议............39
4.1 大力完善企业年金投资大环境..... 39
4.2 扩大企业年金的投资范围............. 39
4.3 鼓励更多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 40
4.4 尝试个人投资选择..... 41
第五章 文章结论及不足..........42
5.1 文章结论 .......... 42
5.2 文章不足 .......... 42
 
第四章 提高我国企业年金收益率的建议
 
4.1 大力完善企业年金投资大环境
企业年金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相关的法律法规仍然不够完善,尤其是涉及企业年金市场化投资的。这对于企业年金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法律法规及制度的完善是企业年金发展的基石,只有这些规范确定了,才能够为企业年金的发展提供一个优良的法律、制度大环境。我国现今的相关规定都太过笼统,仍然停留在框架层面,相关法律更是缺乏,这就导致企业年金的运营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洞和问题,阻碍了它的发展。《管理办法》中对五大主体的责任阐述太过简单,对运营过程中将出现的一些情况的责任区分不够明确,而且给予受托人的权利过于大,容易出现道德风险。受托人在选择投资管理人、账户管理人及托管人时可能出于某种利益关系,将更多优质的业务分配给利益伙伴,或者直接将业务分配给本公司的投资管理人,而忽略其他优质的公司,出现不公平的现象,容易导致年金运营效率低。另外,由于受托人管理企业年金的整体情况,有时候会出现不了解实际情况过多限制投管人投资行为的现象,投管人不得不遵照受托人的意见,导致企业年金投资的收益率受到影响。因此,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五大主体责任明确,适当削弱受托人的权利,给予三大主体更多的自主权,或者建立独立的机构类似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专门管理企业年金的运作,不与其他主体之间涉及利益关系。#p#分页标题#e#
..........
 
结论
 
本文主要从企业年金的资本市场投资角度对企业年金的资产配置进行实证分析,基于mini-max 模型,对年金的资产配置进行优化,即在充分考虑到安全性的情况下,使其达到收益的最大化。文章主要研究企业年金在货币类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和权益类资产的最佳配置,并根据模型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了对比,得到如下结论:
1、根据 mini-max 模型,在《管理办法》的限定内,随着最低期望收益率的不断增加,三种类型资产的投资比例存在不同的变化趋势:货币类资产的投资比例先平稳,然后下降,最后又达到平稳;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是先平稳,然后上升,最后又下降;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是先为“0”一段区间,然后上升,且上升阶段可分为两段,第二段的上升速度更快。
2、分析最优收益率和最低期望收益率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正向关系,属于上凸函数关系。随着最低期望收益率的增大,最优收益率也随之增大,但增大的幅度越来越小,最后收敛到 8.7%。也就是说,对于 mini-max 模型来说,无论最低期望收益率超过 14%多少时,最优收益率均稳定在 8.7%。换句话说,对于企业年金来说,无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如何,在现今的情况下,投资收益率最大仅能达到 8.7%。
3、分析实际投资收益率和模型得到的最优收益率情况。通过模型结果与实际对比,笔者发现虽然企业年金的实际投资收益率存在不高的问题,但是依照我国对于企业年金的投资规定,现今的实际投资策略和投资方式都是非常合理,值得肯定的。也就是说,收益率不高的问题根源并不在于投管人的投资行为,可能更多的在于政策对于企业年金的投资限制。
4、分析适时扩大权益类投资比例对于年金组合的影响。通过敏感性分析,运用控制变量法,仅扩大权益类投资工具的投资比例上限。经实证结果发现,扩大权益类工具的投资上限对于投资收益率有正向的影响,但影响不显著。也就是说,仅仅依靠调整现有金融工具的投资比例很难做到明显提高企业年金投资收益率的目的。要想有效地提高年金的投资收益率还需要进一步扩大企业年金的可投资范围。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