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受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家庭债务的规模及其增长速度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讨论,家庭债务问题已成为债务经济学研究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在金融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和居民超前消费观念不断盛行的背景下,我国家庭消费信贷规模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各省级区域家庭消费信贷规模的增长情况却不同。我国家庭债务主要是开始于 1997 年,国家为了扩大内需、促进消费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央行不断降息每增加存款成本减少贷款成本,以此作为促进经济的宏观调控之一。改革试点初期 1997 年的借贷余额只有 172 亿元。经过 6 年的发展,2002 年的家庭债务余额突破了 1 万亿,截至2014 年底,我国家庭消费信贷总额为 153660 亿元①,相比上一年增长 18.5%,其中消费信用贷款和住房抵押贷款分别增长 22.2%和 17.5%②。除西藏和港澳台地区外,2013 年我国广东省和青海省的家庭消费信贷总额分别占据了各省级区域最高和最低位置,分别达到 16753 亿元和 144 亿元,同比增长 21.9%和 31.9%。数据表明我国居民消费速度增长加快,然而家庭债务规模变动是一系列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有文献大多是从家庭收入、政策制度、人口统计特征、心理和信息技术(Dynan et al,2007;Crook,2003;Mian,2008;郭新华,2011;韩立岩,2012;甘犁,2013)等因素出发,考察供给因素和需求因素对家庭债务规模变动的双重推动作用,现有的研究家庭借贷问题的文献往往只考虑了生态系统中单一层面因素的作用,鲜有文献从整个生态系统的视角分析家庭债务规模。2004 年 12 月 7 日,《金融时报》刊发了周小川在“经济学 50 人论坛”上所作的《完善法律制度,改进金融生态》的报告,第一次将生态概念引入到金融领域。随后,在 2005 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周行长又提出人民银行各分支行的角色定位之一就在于要改善地区的金融生态,促进地区信用环境和金融环境的优化,把推动改善区域金融生态作为各级人民银行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金融生态概念的正式提出,政府开始大力宣传金融生态理论,转变政府工作理念,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从而促进金融业和经济的良好发展。金融监管机构尝试采用各种方法对各个范围的金融生态环境进行评价以求能更好的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许多学者提出了各自对金融生态内涵的认识和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实证研究,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从 2005 年开始发布的《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报告》,同时,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宏观经济效应问题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韩廷春和雷颖絜,2008;李扬和张涛,2009;李延凯和韩廷春,2011;魏志华等,2012)。他们研究发现,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对各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研究金融生态环境对各经济主体影响的文献中,很少有学者考察金融生态环境对家庭部门经济行为的影响,尤其是家庭的债务规模。实际上,不同区域内金融生态环境和家庭借贷规模都存在明显的差异,金融生态环境的与家庭债务规模之间存在何种关联?不同区域的金融生态环境对家庭债务规模变动的影响是否不同?这是本文拟解决的重点问题。鉴于此,本文利用2006-2013 年我国 30 个省级区域的相关统计数据,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进行测度,并运用动态面板模型系统 GMM 估计方法,考察不同区域内金融生态环境对家庭债务规模变动的差异化影响。本文的研究既弥补了国内关于家庭债务规模和金融生态环境研究的缺陷,又为相关部门依据各省级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与家庭债务规模变动之间关联程度的异质性特征,制定差异化的信贷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家庭债务规模变动是一系列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已有文献大多是从家庭收入、政策制度、人口统计特征、心理和信息技术等因素出发,考察供给因素和需求因素对家庭债务规模变动的双重推动作用。Barnes 和 Sebastian(2003)[1]通过模型验证了美国家庭债务上升的原因,认为高利率和低收入的增长会减少家庭贷款总额。Andrew Lilico(2005)[2]也认为较高的家庭债务是由于较高的收入水平和金融自由化导致的。Rajan(2010)[3]指出政府或金融当局为维持社会的稳定,确保低收入家庭的基本消费水平,可能会增加对低收入家庭的信贷供给,导致家庭借贷增加。Hull(2003)[4]和 Debelle(2004)[5]研究发现,低利率和流动性约束的降低推动了家庭借贷行为的发生。金烨和李宏彬(2009)[6]考察了家庭特征对农户贷款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除家庭经济状况之外,家庭结构和人口特征也会影响农户的贷款需求。孙月和马良(2013)[7]建立 Logit 模型对城镇家庭中户主的受教育程度、收入、婚姻、年龄等因素对其家庭发生借贷行为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户主的受教育程度、收入、婚姻对家庭借贷行为带来正向影响,年龄对其产生反向影响。Walker(1996)[8]探讨了心理预期因素对家借贷规模的影响,并指出乐观的消费者比悲观的消费者借款多。与此观点不同的是,郭新华和周程程(2011)[9]认为消费者信心指数对家庭借贷行为的影响并不大。此外,信息技术的进步为信贷渠道的拓展提高了技术支持,增加了家庭借贷的渠道(Sanchez,2010[10];Athreya et al.,2012[11])。Dag(2004)[12]定量考察了住房市场、消费与其他投融资的贷款需求及银行的行为等对影响家庭债务的因素。Norhana Endut(2008)[13]认为宏观经济的稳定、金融部门的发展和政府政策管制放松、银行之间的竞争导致贷款利率降低是驱动马来西亚家庭债务增加的关键因素。Daniela 和 Mario (2004)[14]利用意大利的家庭和司法执行情况的数据,证明司法体系的具体工作情况不仅会影响信用限制的可能性,也会影响家庭借贷规模。他们还证明了一个家庭从高成本的司法区转移到低成本的司法区将使他受到借贷限制的可能性平均减少 50%。
.........
第 2 章 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对家庭债务规模变动的影响机理
2.1 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生态最早由英国生态学家泰勒斯于 1935 年提出并引入到金融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具有创造力的仿生学概念,它借用生态学的理论,为理解金融体系的运行及其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彼此影响的动态关系,提供了新的科学视角。在国内,周小川博士最早将生态学概念系统地引申到金融领域,并强调用生态学的方法来考察金融发展问题。他指出应注意通过完善法律制度等改进金融生态的途径来支持和推动整个金融系统的改革和发展。徐诺金则试图在周小川的基础上直接用生态学概念分析金融生态系统的特征,并探讨了中国当前的金融生态状况。除此之外,叶德磊、魏革军也从不同角度探讨过与金融生态相关的问题。金融生态环境在广义上是指与金融业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具有互动关系的一切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经济、政治、地理、文化和人口等一切与金融业相互作用影响的方面,强调金融运行过程中的一些基础条件,主要是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狭义上的金融生态环境包括行政管理体制、法律制度、社会诚信状况、中介服务体系、银企关系及企业的发展状况等方面。在金融生态链条中,法治环境是根本,制度环境是保障,信用环境是基础,三者缺一不可。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是从宏观金融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中提出的一个概念,以全新的科学视角,反映金融体系的运作以及相关因素的相互依存和影响的关系。从金融生态环境所涉及的地域范围,可以将其分为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和全局(国家)金融生态环境。即对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可以是国家层面的,也可以是区域层面的。从理论上来说,在统一的经济体内部,不仅市场应当是统一的,而且各经济主体赖以活动的制度环境也应当没有重大差异,也就是说,在一个统一的经济体内部的各个地区之间,不应当存在明显的金融生态环境差异。我们认为,这可能正是在世界各国的金融学研究中至今很少见到关于金融生态文献的基本原因。但是,中国的情况却显然不是这样。如果按照信贷资产质量来衡量,中国的区域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最差地区和最好地区的不良资产率居然能相差 8倍以上③。这种状况决定了我们研究金融生态环境的立足点应该是在区域层面上。作为经济学概念的区域,是指一个局部的、具有相对经济扩张力和内紧力的经济地区,它包括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区域金融生态边界的近期选择主要是行政区划,因为金融机构按行政区划设置,与行政区划中的经济调控方向和方式直接联系,并决定区域金融生态中的能量传递方向和质量;国家与地方的利益差异直接地反映在行政区划中,地方的区域政策差异直接在行政区划中的各生态层面得到实施并产生效应。区域金融生态边界的远期选择将从行政区划转移到经济区划,因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代表地方利益的区域政策差异与代表国家利益的金融政策在区域金融生态中的刚性矛盾将得以化解,从而使以行政区划为载体的区域金融生态实现根本的和谐发展;地方公共政策趋同化将使区域金融生态中的能量传递向更广泛的地域或更高级的形式转化,而这一转化的最夹切入范围正是地域的经济区划。基于以上理论,本文选择省域范围的金融生态环境替代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对象。#p#分页标题#e#
..........
2.2 家庭债务规模变动
家庭部门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经济主题,具有一定的消费目的,当家庭收入无法满足消费,缺乏足够的金融产品时,家庭部门会向各大金融机构进行借贷用来满足未来消费以及进一步的金融规划,居民家庭用来弥补资金短缺、平滑各时期消费时,家庭债务是一个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居民借贷具有多重动机。家庭借贷行为的动机主要有:消费平滑动机、资产组合动机、社会地位比较动机和投资动机,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在我国家庭债务中,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占据了绝对的比例,而个人住房贷款是与我国房地产市场紧密联系的,因此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和国家出台相关房贷政策是家庭债务的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低利率和流动性约束的降低推动了家庭债务的增加,家庭部门容易受到利率的影响,当利率处于一个合适的水平,有利于保持家庭金融稳定性。为了促进我国的消费、降低贷款成本,从 1997 年至 2003 年国家都是采取降息的措施,所以这几年也是家庭债务飞速发展的时期,也不免其中出现了一些不良贷款。为了规范银行贷款,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贷款政策和管理制度,因此到 2006 年时,相比 2005 年的家庭债务增长率只有 9.8%,达到了近十年最低点④。从 2004 年开始,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过度火热,房价逐年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大部分工薪阶级的购房压力。因此,国家为了打击房地产市场的部分投机行为和炒房行为,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中包括中央人民银行于 2004 年 10 月份公布了自 1995 年以来的首次加息措施,提高贷款利息,加重贷款成本。宏观政策出台以后,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的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家庭债务余额也在接下来的两年呈下降趋势。在之后的经济进入寒冬时期,2014 年再次迎来中央银行的双降政策,此次降息,银行放款了贷款要求,民众贷款更加容易,贷款成本也相应降低了,获得了政策和财务上的支持,居民的家庭借贷规模有了一定的提升。所以,总得来看,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况和国家采取的降息、加息措施之间的关系对家庭债务的波动是有直接关系的。
.........
第 3 章 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测度......25
3.1 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25
3.2 各省级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测度 .....28
3.2.1 定量指标打分方法.........29
3.2.2 定性指标打分方法.........29
3.2.3 金融生态环境评级指标最终得分.....30
3.3 结论分析 .........30
第 4 章 典型事实提炼与备检假设...........33
4.1 典型事实 .........33
4.1.1 σ-收敛 ........33
4.1.2 β-收敛 ........34
4.1.3 俱乐部收敛......35
4.2 结论分析 .........36
4.3 备检假设 .........36
第 5 章 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对家庭债务规模变动的影响的实证研究......39
5.1 变量选择、数据来源及模型设定 ...........39
5.1.1 变量选择..........39
5.1.2 数据来源及处理.....42
5.1.3 面板数据模型的设定...........42
5.2 实证过程 .........43
5.3 结果分析与讨论 ...........48
第 3 章 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测度
3.1 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对评价指标的筛选和指标权重的确定是金融生态环境测度的难点。因此,本文参考李扬和王国刚(2005、2006)的研究成果,依据金融生态的理论知识,构建包含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包括经济水平、金融发展水平、法律环境、社会保障和政府治理 5 个准则层和 30 项指标层。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 AHP)是对非定量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够将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确定指标权重。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建立判断矩阵,用判断矩阵表示各子因素对其上一层因素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并进一步计算各指标占其上一层指标的权重。本文借鉴汪祖杰和张轶峰(2006)[43]提供权重计算方法,计算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的权重。通过上述计算公式,即可得出准则层及其指标层的权重,将二者相乘乘积得出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最终权重:由表3.4可知,经济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占金融生态环境中的比重相对较高,分别占到了 37%和 24%。这意味着区域内的经济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能够较好的反映该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越高,金融生态环境也就越好,稳定性相对越强。虽然法律环境、社会保障和政府治理所占权重相对偏低,但其仍能体现整个金融生态环境 10%以上的趋势。此外,对于经济水平、金融发展水平、法律环境、社会保障和政府治理 5 个准则层指标来说,国民生产总值(GDP)、存款的流量和存量、专职律师数量、基础服务设施和财政收入是最能衡量对应准则层指标的因素。这表明经济水平、金融发展水平、法律环境、社会保障和政府治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这 5 个因素的影响。
.........
结 束 语
本文构建与阐释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对家庭债务规模的影响的机制理论,搜集整理了2006-2013年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各指标和家庭债务等变量的省级面板数据并构建了计量经济模型,实证检验了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对家庭债务规模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水平、金融发展水平、政府治理等对家庭债务规模变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金融发展水平对家庭债务规模影响最大,且存在着区域差异。金融生态环境对家庭债务规模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金融生态环境状况每改变 1 个单位,家庭借贷规模将在 0.6826-0.8924 个百分点之间同向变动。金融生态环境较好区域(Ⅰ区和Ⅱ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对家庭借贷规模的影响程度要高于金融生态环境较差区域(Ⅲ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准则层变量对家庭债务规模的影响各异,且各区域间的差异化程度较为明显。本文的研究工作,引入了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一个整体的指标体系为家庭债务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并且本文采用的是省级面板数据,研究结果能更好的理解各自变量对家庭债务规模变动影响的区域差异性。同时,研究结果为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收入合理分配制度和消费金融政策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和方法论支撑。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