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货币供给量与物价关系的金融理论与实证分析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50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709141836238277
  • 日期:2017-08-30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一直以来,在经济学界,存在一个共识,那就是:货币供给量与物价之间可以相互作用,货币量的变化会造成物价的波动,而物价的波动也会反作用于货币量。马克思曾在早年推导出了货币流通表达式:M=PQ/V。观察这个式子,我们就可以发现,如果物价 P 变动,货币量 M 就会随即发生变化,反之亦然。美国数量经济学者费雪,通过研究,在货币数量论的基础上,结合数量统计学工具,首次提出了交易恒等式:MV=PQ,这一等式也被看作是对传统货币数量论的一种升级。从交易恒等式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当 Q 和 V 保持不变时,货币供给量 M 和物价水平 P 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且货币供给量与物价水平之间呈正相关的关系。而在后来衍生的现代货币数量论中,弗里德曼也提出,在理论上,物价上升的最重要的原因,就在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关注我国经济的发展史,从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应该算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时代的节点就是改革开放。这也促使我国经济开始了更为快速的增长。纵观我国的整个经济历史,货币供给量与物价水平之间在长期确实是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这与货币数量论的理论是一致的。但当时间进入到 20 世纪 90 年代,尤其近年来,我国经济则开始出现了一种反常规的现象:虽然我国货币供给量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平均年增速达到 19.4%;但反观我国 CPI,则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状态,平均增速仅为4.3%,除去在 1993 年-1996 年的严重通胀期有明显波动以外,其余年份的物价并无太大波动。而在 21 世纪,我国货币增长率曾在 2009 年达到过惊人的 28.5%,这是由于我国为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政府于 2008 年开始实施宽松货币政策造成的。但是货币供给量的疯涨并未带来预期中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 的上涨,不仅如此,2009 年的 CPI更是反常规地同比下降了 0.7 个百分点。时间来到了更近的 2010 年。从那时开始,我国的货币政策转为更为稳健的类型,因此从 2011 年到 2016 年,这 6 年间的货币供给量增长率一直稳定在 12%左右,但同期的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 除了在 2011 年达到过5.4%,其余年份也仅仅在 2.0%上下浮动。因此我们可以发现,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并不总能体现在 CPI 的变化上。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正如前文所说,从上世界 90 年代以来,我国货币供给量与物价水平之间出现了与众不同的反常现象:自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开始大跨步向前,货币供给量 M2 也随之大幅上升,但反观 CPI,却相对平稳,并没有出现与货币供给量 M2 向对应的走势。我国的 M2 持续走高,货币发行量在全球都位列前茅,但是从其对我国经济的真实影响来看,并没有达到如货币数量理论所说的那种效果。这么多年来,我国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的情况少之又少,仅有 1993 年-1995 年一次(1993 年 CPI 指数:14.7%;1994年 CPI 指数:24.1%;1995 年 CPI 指数:17.1%),而一般性通胀也只有 2007 年—2008年(2007 年 CPI 指数:4.8%,2008 年 CPI 指数:5.9%)及 2010 年---2011 年(2010 年CPI 指数:3.3%,2011 年 CPI 指数:5.4%)两次。不仅如此,在货币供给量持续高位的情形之下,我国经济居然还反常地出现了通货紧缩情况:分别是在 1998 年、1999年、2002 年和 2009 年(-0.8%,-1.4%,-0.8%,-0.7%)。与之对应的,在这些年份,货币供给量 M2 的增长率分别为:7.8%、7.6%、9.1%、9.2%。通过上面罗列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从上世纪 90 年代到现在的这 26 年里,我国出现了有悖于传统货币理论的情况,即货币量的变化,并未很好地体现在 CPI 的波动上。 为了深入研究这一反常规现象,本文将运用 VAR 向量自回归模型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货币供给量 M2 增长率及 CPI 增长率的数据进行长期及短期两次实证检验。通过这两次实证来对我国货币量 M2 与 CPI 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具体的,长期检验的数据区间是 1991 年-2016 年,短期检验的数据区间是 2007 年-2016 年。通过对这两个阶段的广义货币供给量 M2 增长率以及 CPI 增长率数据进行检验,来剖析在我国,货币供给量 M2 的变化能否总是体现在 CPI 的变化上。 本文的实践意义在于:在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实际数据建立模型和实证分析,来具体研究,在当前我国的经济环境下,货币供给量 M2 的变化是否是CPI 变化的原因。如果是,那么引起我国反常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不是,那么造成两者弱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并根据结论对我国政策提出一些建议。 
..........
 
2 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 
 
2.1  国外关于货币供给量与物价关系的文献综述
1971 年时,Friedman 就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 1867 年-1960 年间美国的统计数 2 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据进行了检验,以此来考量货币供给量与物价水平及通货膨胀之间的关联。在本次课题中,他得出以下结论:在长期,货币是保持中性的,而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比率会在未来全部转化为本国物价水平的变动以及通货膨胀的变动。因此,根据此,一国货币供给量的变动确实会造成本国物价水平的变动。1992 年,F
riedman、Benjamin  &  Kuttner 再一次对美国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这回的样本区间是 1960 年-1990 年。通过研究,他们也得出了与传统理论相同的结论。1995 年,M
c Candles &Weber对一百多个国家在 19 世纪 90 年代—20 世纪 90 年代的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的数据进行了定性分析。通过研究,得出结论: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的关联性很强,这两者在多数国家都会表现出正相关关系,且会向同向发展。1998 年,B
emanke & Mihov对当时的美国数据构建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通过误差修正模型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结论:价格是具有刚性的,因此,当货币供给量出现变化时,最先受到影响的是实际产出,而在两年后,这个影响才会传递到物价水平上,但是,对物价水平影响的效应更为持久。1999 年,D
wyer Jr & Haler,对多国货币供给量及通货膨胀率数据进行了定性分析,认为无论在长期或是短期,这两者在多数国家都呈现出了正相关关系。2001年,Jonsson 采集了非洲一些国家的货币供给量、通货膨胀率、收入、利率与汇率的数据。并对上述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当货币供给量出现变化时,这个变动才会传递到物价水平上,而且影响的效应很持久。在同年,Christensen 对该时期美国的各项经济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在长期会 1:1 的正向影响通货膨胀率,但是,这种影响在短期内在逐渐弱化,这是由于国际供给的冲击导致的。2005 年,D
e Grauw 收集了一些膨胀率不高的国家的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
 
2.2  国内关于货币供给量与物价关系的文献综述
作为学术界的一个经典命题,货币供给量与物价水平的关系也被我国许多学者研究过。接下来,就来总结一下他们的研究成果。 1997 年,李晓荣、刘兆波选取了我国货币供给量 M2 以及通货膨胀率作为指引,通过约翰森协整的方法,对两者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在长期内,两者依旧保持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刘全、张文、王宪良(2004)也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在长期内,货币供给量增长率以及 CPI 增长率之间依旧保持着正相关的关系。王一鸣(2005)在进行研究时,选取了我国狭义货币 M1 与物价水平作为变量,并根据 1952 年-2001 年我国相应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也得出了与上述研究相同的结论:在长期内,狭义货币 M1 与我国实际的物价水平在是协整并且稳定的。 2003 年,李军对我国对我国 CPI、M2 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并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结论:长期内,我国货币依旧是中性的,因此,货币供给量增长率以及 CPI 增长率之间依旧保持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005 年,朱慧敏在研究中考察了我国货币供给量增长率与通胀水平的关系,数据区间是 1994 年-2004 年的季度数据。利用实证分析方法,他发现:目前在我国,货币的超发情况依旧严重,而这也是造成通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就是说,货币的过度发行依旧是对物价上涨问题的最佳答案。 
.........
 
3 货币供给量与物价关系的基础理论及传导机制 ........ 13 
3.1  货币供给量与物价关系的基础理论 ........... 13 
3.2  货币供给量对物价影响的传导机制 ........... 18 
3.2.1  货币的传导渠道机制 .... 18
3.2.2  利率渠道机制 ...... 19 
3.2.3  汇率渠道机制 ...... 19 
4  我国货币供给量与 CPI 现状 ........ 21 
4.1  我国货币供给量现状 ..... 21 #p#分页标题#e#
4.2  我国 CPI 现状 ........ 23 
4.3  我国 M2 增长率与 CPI 增长率、GDP 增长率的关系 .... 25 
5  实证分析 ....... 29
5.1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 29 
5.2  长期实证 ..... 29 
5.3  短期检验 ..... 32 
5.4  实证结果 ..... 38 
 
 5 实证分析
 
如上文所述,我国货币供给量 M2 与 CPI 之间存着逐渐弱化的独特现象,为了深入探究这种现象,并剖析其原因,本文将在本个章节对此进行实证分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长期实证分析,选取 1991 年至 2016 年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第二部分是短期实证分析,选取 2007 年---2016 年的月度度数据进行实证.最后,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 
 
5.1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为完成研究,本文选取的变量分别为我国广义货币供给量增长率 M2,以及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 增长率。 M2 是货币供应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与 M0、M1 不同,如果说 M0 代表着现实中市场中流动的现金,而 M1 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那 M2 则反映着现实和潜在购买力。  CPI,即为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x 的缩写。在现实社会中,每个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会拥有一定的购买力,都会进行消费。而每个居民买来的商品所代表的平均价格水平,我们就用 CPI 这个经济指标来表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也是央行用来进行宏观经济环境分析以及相关经济政策制定时被参考的一项依据。 本文数据除特殊说明外均来自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数据库以及中国统计年鉴。
.......
 
结论
 
近年来,我国走上市场化经济的道路,市场开放程度日新月异,为了达到创新发展的目标,我国虚拟经济也开始了大踏步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将实体经济作为重中之重的同时,还要将虚拟经济市场提到一定高度。在防止虚拟经济发展过快的同时,还要利用它的热度,对实体经济进行有效的刺激。 首先,要利用虚拟经济,加快对实体经济的证券化处理。建立一个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间的通道,利用虚拟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目前对于虚拟经济的热衷刺激实体经济,帮助实体经济复苏。其次,由于虚拟经济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因此目前,对它的监管制度也尚未成熟。所以为防范风险,要加强对虚拟经济的监管。第三,无论如何,都要明确一个前提,就是将实体经济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要保证货币可以顺利地流入到实体经济当中去,从而保证实体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