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当前,随着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协调的弊端日渐显现,如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金融机构地理分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不适应,基层金融空洞化倾向较严重,缺乏面向个人的与居民金融需求增长相符合的个性化金融服务等等。站在市场的角度,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以及(移动)互联网金融(源于技术创新)的异军突起,商业银行面临紧迫的战略转型与经营调整压力。在这种背景下,市场似乎已逐渐意识到建设社区型银行的重要性,甚至已有多家银行将社区银行作为战略重点加以规划并推进,如2013年,光大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等10余家商业银行将“社区银行”视为战略上新的制高点并进行了不同形式的试点,这些“金融便利店”像金融系统中的毛细血管一样在城市各个社区拓展延伸1。其中,民生银行的动作最为迅猛,“民生模式”几乎成为所有国内开展社区银行的范本。总结最被流行与效仿的“民生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强调无柜台现金业务以绕开网点审批限制;通过派遣制员工、简陋装修迅速抢点;通过与物业地产公司合作向小区渗透,进而开展社区业务。由此可以看出,往往是网点少、存款压力较大的股份制银行在小区金融战略上表现的更加积极,通过大量开设这样的“便利店”,他们希望能直接切入社区终端,一则揽存、二则挖掘居民信贷需求,如此“动机不纯”的举措直接导致2013年底中国银监会颁布了《关于中小商业银行设立社区支行、小微支行有关事项的通知》,这意味着发端于民生银行的“自助+咨询”的社区银行模式被叫停。可见,我国社区银行实践并不顺利,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典型的成功的社区银行发展路径在我国银行业还没有案例可循。 鉴于此,笔者认为无论是致力于进一步完善我国银行业宏观架构,构建高效率与高竞争力的金融基础设施,从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满足各类经济主体多样化金融需求;还是从微观层面破解日益激烈的竞争局面,通过下沉经营重心寻求业务效益、践行普惠金融,深入研究社区银行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然而到目前为止真正结合我国金融环境发展情况的关于社区银行的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匮乏,大多数文献仅仅只是切入其中某一个点而已。因此可以认为国内对社区银行的系统研究尚处在初步探索阶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根据论文对社区银行的研究构思,主要从如何定义社区银行、社区银行存在的理论基础以及社区银行未来建设发展三个层面梳理和概括相关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总体来看,目前在理论界与实务界对于究竟什么是社区银行尚无一个统一的、得到绝对认可的定义。 S.Cocheo(1997)认为社区银行是社区的金融生命线,它能够亲自地、极受信任地、节俭地同当地客户开展金融服务、提供融资便利,同时实现社区进步以及银行股东投资的预期回报。 W.Keeton(2003)认为社区银行就是规模小且主要在其所坐落的社区开展业务的银行。由于“规模”和“地理位置”这两个方面常常相伴相随,也就是说规模小的银行一般业务范围比较局限;业务范围较大的银行一般规模也比较大,而规模大小有时比较容易度量的变量,故而,实践中人们往往简单化地将低于某一规模临界值(如资产规模为10亿美元)的银行归类为社区银行。 De Young等(2003)认为,对于银行业内人士而言,他们可根据自身的经验对银行逐个进行考察来判定一家银行是否为社区银行,但若试图一言以蔽之地给社区银行下一个绝对准确的定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De Young等指出,不能仅仅用“规模”这个一维指标简单定义社区银行,因为社区银行是一个具有较丰富特征的现象,只考虑规模大小一方面难以辨别出一些规模较大但本质上也属于社区银行的社区银行,另一方面则有可能将一些小型的非社区银行误判为社区银行,即简单采用规模来判定是否属于社区银行的做法并不正确。继而,De Young等(2003)综合了多维视角2,从质的角度对社区银行进行了界定,即社区银行是一种接受当地住户和企业的存款、对当地住户和企业提供交易服务及发放贷款,并利用在提供上述服务过程中搜集到的信息以形成对大型银行比较优势的金融机构。
...........
第二章 我国加快建设社区银行的金融环境分析
第一节 金融环境逐渐成熟
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经济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进入深刻而持久的再平衡调整期;与此同时从国内经济看,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即“三期叠加”的阶段,房地产市场调整、环境污染治理和制造业增速放缓均对经济增速产生一定影响,经济回归“新常态”的大背景使得我国商业银行过去同质化的经营模式难以为继。发展零售银行业务成为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调整经营结构、改变传统以价格竞争和规模扩张为主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到提高服务质量的新型经营方式上来的重要方向。零售金融服务需求的日渐强劲契合了社区银行致力于差异化、专业化经营的理念,为社区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创造良好条件。社区银行作为一种银行精细化运作模式,从经济学角度看,是金融专业化分工的客观需要,在降低交易成本和缓解信息不对称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从实践的角度,我国当前大力发展社区银行的金融环境逐渐趋于成熟。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步伐逐渐加快,金融业竞争也日益加剧,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各项金融改革措施逐渐提上日程。伴随着我国不断加强金融对内、外开放,为资本规模和实力不断增强的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打开了闸门。自 2013 年 7 月国务院提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11,再到同年 11 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12,这两个高层表态意义非凡,提法从“尝试”到“允许”的转变,表明政府对内开放银行业的态度日渐明确,为我国设立民营银行扫除了制度上和法律上的障碍。此外,银监会于 2013年 11 月颁发的《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中,对境内非金融机构作为中资商业银行发起人列出准入及不准入的诸多条款,对可予取消和下放事项逐条梳理,并进一步完善优化了行政许可审查、批准的条件和标准。银监会的放权,为设立民营银行降低了审批门槛,标志着民营银行将以简化、便捷的渠道进入市场。
...........
第二节 社区银行发展面临客观挑战
利率市场化是把“双刃剑”,给商业银行发展带来不少机遇,如商业银行对金融产品有更多的自主定价权,在选择客户上有更大的主动权,对市场的反应更加灵活,推动金融创新等,同时也给银行,尤其社区银行等中小银行的经营带来诸多挑战。与大银行相比,中小银行由于资产规模小、人才缺乏、业务结构单一、经营风险大、管理不完善等弊端突出,在完全市场化的环境中经营困难更大。 第一,利率市场化中,银行利差收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以存贷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传统业务模式难以为继。在资金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和“囚徒困境”的竞争博弈下,一方面,未来随着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社区银行需要提高存款利率吸引资金,从而增加融资成本;另一方面,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抢夺市场客户,开展资产业务,由此形成的价格竞争格局会大幅度减少社区银行的利差收入,导致利润来源受到挤压。此外,利率市场化能极大地促进金融市场发展,完善资本市场,使融资渠道更加多元化,这将进一步加剧“金融脱媒”,削弱银行作为资金调剂者的地位,也会造成社区银行利息收入减少。 第二,社区银行等中小银行面临更高的利率风险和更大的定价难度。在利率市场化中,大银行会利用自身经营管理的综合优势同社区银行展开激烈竞争,使部分优质客户流出社区。而社区银行的资金主要来自所在社区,数量较少、来源单一,某一客户流失对银行资金总量的边际效应明显,这将加大社区内资金供求的波动幅度,当然也使利率波动频率更为频繁、利率期限结构更显复杂,从而利率风险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此外,在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的竞争方式会由规模竞争向更加广泛的价格竞争转变,制定合理、正确的产品价格,也成为利率市场化下银行间竞争的重要方面。而社区银行精细化业务定位所要求的定价产品更多,在利率波动更加频繁和不确定性下,将面临更大的产品定价困难。 #p#分页标题#e#
..........
第三章 社区银行对银行业影响的理论分析:效率与竞争视角 ........ 29
第一节 银行业效率研究 ..... 29
一、银行业效率测度方法 ........ 29
二、我国银行业效率实证分析——基于 DEA 方法 ....... 36
第二节 银行业竞争性研究 ........... 38
一、银行业竞争性测度方法 .... 38
二、我国银行业竞争性实证分析——基于 PR 模型 ...... 43
第三节 银行业竞争与效率的动态关联性 ....... 46
第四章 社区银行对经济运行影响的实证分析............ 50
第一节 基本研究情况 ......... 50
第二节 统计描述与效率计算 ....... 51
第三节 模型构建与实证依据 ....... 54
第四节 实证结果分析 ......... 63
第五章 当代美国社区银行发展研究 .......... 65
第一节 美国社区银行内涵分析 ............. 65
一、美国社区银行特征剖析 .... 67
二、美国社区银行市场定位 .... 71
第二节 美国社区银行经营绩效分析 ..... 79
第三节 美国社区银行与非社区银行市场结构比较 ........... 85
第四节 美国社区银行未来前景探讨 ..... 90
第五节 社区银行的佼佼者——富国银行 ....... 92
第六章 我国社区银行发展路径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阶段,宏观经济增速将降至中高速,同时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更加注重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与此同时,金融行业改革进一步深化,行业竞争加剧、监管政策日趋严格、传统盈利来源萎缩以及经营管理能力不足对银行转型提出了巨大挑战。而发展社区银行,作为银行传统物理网点渠道的延伸,可将金融产品与服务零距离渗透到社区居民,实属可行之策。然而,从当前“社区银行”的普遍布局看,与一般网点相似,只是压缩了空间和人员,提供的服务以传统的个人投资咨询、购买理财产品和资助服务设备等传统业务为主;在营销方式上,主要突出理财产品收益率和存款利率上浮等亮点,还是以价格论英雄,并不能起到维系与社区客户长期合作关系的预期效果。发展社区银行,其关键点在于究竟采用何种商业模式来深耕这个潜力巨大的空间。本文认为,建设社区银行,发展邻里金融,需要找准市场定位,线下线上并行,通过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渠道金融和非金融服务,以“打造低净值客户的私人银行”为目标,构建良好社区生态,以此提升社区居民的忠诚度和黏性。
第一节 市场定位
社区银行的市场定位由社区银行本身在市场和金融资源方面的特点,以及我国社区金融环境与运行特征共同决定。社区银行的比较优势在于贴近社区,能够利用社区的各种金融资源与信息资源,服务于社区中的居民与企业。从国外社区银行的发展轨迹来看,这种融入社区的营销策略有利于第一时间了解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而成为社区居民的服务驿站。 社区银行的市场定位是为所处社区的居民与中小微企业等提供金融服务。这一市场定位是本文对我国社区银行的可能模式展开探讨的前提与基础,反映在社区银行的营业特点、业务特点、内部流程到评价体系与监管方式等多个方面。小微企业和居民家庭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社区银行的基本客户。“得零售者得天下”,居民家庭是社区银行发展零售业务的根本。社区银行应始终以居民家庭“金融需求链”为导向,致力于为居民家庭提供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其消费需求的不断满足以及财富价值的不断增长。社区网点亟需提高交叉销售能力,强化资产端业务,促进零售业务升级转型,进而提升全行的经济效益。
..........
结 论
通过前文各章的论述,我们可以分别得出以下结论:
(一) 论文第一章是对选题的背景分析,并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尽管业界目前对社区银行尚无明晰的定义,但笔者认为:结合我国银行体系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对社区银行不能简单以规模大小来划分,而应依据业务实质加以界定,即重点考察其是否负债主要来源于、资产主要运用于社区内的中小经济主体,且以关系型借贷为核心经营机制,同时笔者认为结合当前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结合的发展趋势,未来社区银行不仅不会站在互联网技术的对立面,相反应当顺势而为,积极主动地应用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工具。
(二) 由第二章分析得出:我国建设社区银行的金融环境愈加成熟,如由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代表的文件显示出商业银行准入门槛存在降低趋势;又如“普惠金融”作为一种和谐金融理念,被放到举足轻重的位置,这显示出进一步完善我国银行体系,构建高效、有竞争力的微观金融基础势在必行;再如,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全文公布《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标志着酝酿 20 多年的存款保险制度即将建立,这有助于为商业银行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进而有效防止金融机构失败风险外化和扩大……当然,社区银行发展面临的挑战不容小觑,包括利率市场化带来竞争压力、互联网金融冲击以及基层金融人才短缺、相应的金融机制尚未建立等等。然而,笔者基于以下三点,认为社区银行发展依然空间巨大:其一,“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扩内需,促消费”战略将带来全社会消费占比的快速提升,同时,我国还将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能力的增强,即潜在客群规模的扩大,将为社区银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其二,我国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建设不够完备,而社区银行在其经营区域内,基于熟络的人脉关系,能够有效剥离信用体系不完善的传统弊端,在“地利”、“人和”方面形成竞争优势,这是其经营发展中最大的无形资产;其三,笔者认为客户信息的透明度表现为一个从 0 到 1 开区间特性的连续函数,即互联网大数据的出现并不会使每个人、每个企业的任何信息都能被全方位、无死角地披露出来(当然也不会一点表象也没有),然而,由于大数据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的复杂性、冗余性、虚假性等等所带来的技术要求、交叉使用以及隐私保护等问题,使得“社区银行趋于消亡”、甚至“去金融中介”的说法限于理想化。
(三)由于我国尚不存在典型意义上的社区银行,因此本文第三章的分析基于以下逻辑:社区银行的大规模发展必然带来行业竞争加剧,对此无需多言,由此笔者将矛盾聚焦在竞争的加剧是否有助于银行业各个效率指标的提升,即竞争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如何这一点上。进一步地,囿于数据获取难度以及代表性要求,本章将分析银行业竞争与效率的样本统一于 2007—2013 年 16 家商业银行,即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平安银行(前身为深圳发展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通过分析基于这 16 家典型商业银行竞争与效率之间的关联性关系,类推出社区银行进入引发的竞争冲击将对银行业效率产生如下影响:反映银行业竞争性指标 H 的增加使得我国银行业成本效率迅速提高;银行业竞争的提高将会显著影响到银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而就技术效率而言,银行业竞争对其影响相对较弱。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