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引言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个民族若完全拒绝外来文化,就必然落后;但一个民族若忘记自己的文化,则必然灭亡。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其独特的文化优势不言而喻。而在金融领域,中国是最早出现货币的国家,信用文化的产生也历史悠久。因此中国漫长的金融发展史也必然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特别是随着明末清初中国商业的繁荣以及商业革命的发生,中国金融业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爆发了金融革命,系统的中国传统金融文化也随之诞生,诚信义利和以义取利的金融伦理,先进的票号防伪和密押制度,独特的人身股制度和东伙合作制度等都体现着中国传统金融文化的内容。但是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国家用鸦片和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面对着中国的贫弱与落后,西方的富强与先进,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大的自卑心理,因此人们将“师夷长技以制夷”作为中国的出路与希望,开始引进和学习西方社会的方方面面。之后,新中国成立,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都处处“以俄为师”,学习和借鉴苏联的经验。随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主动打开国门,追赶世界,又开始了向西方的学习。在中国不断向国外学习的过程中,在经济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金融业也经历了清末至民国年间向西方金融文化学习、新中国成立后向苏联金融文化学习、改革开放至今向西方金融文化学习的不断实践,不可否认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但是在不断的对外学习过程中,我们却忽视了对中国传统金融文化的传承,甚至大部分人认为中国金融业完全是“舶来品”,不认为中国传统历史上也有金融文化。但是从现实来看,我们当前学习的西方金融文化却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对于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人们普遍认为这不仅仅是过度信贷的危机,根源是背后支持其的西方金融文化的危机。格林斯潘在反思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时,就承认西方自由市场理论、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确实存在问题,且他还把原因归结于人的文化本性,即华尔街的品行不端与投资者的贪婪。然而,被格林斯潘加以批判的“贪婪”,在过去恰恰是华尔街一直高扬的文化理念。而且在 2011 年 9月,美国更是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华尔街贪婪的金融“硕鼠”成为众矢之的。可见西方金融文化本身是存在很多问题的,中国不能一味的盲目照搬。
............
1.2 中国传统金融文化研究综述
光大银行董事长唐双宁是研究中国传统金融文化较有影响力的人物,也是中国传统金融文化的积极倡导者,他先后发表或出版了《提升中国金融“软实力”问题》(2009)、《文化是金融发展之根》(2010)、《上下求索:危机观察》(2010)、《关于金融文化的十个基本观点》(2011)、《关于金融文化问题的几点思考——在 2010 年中国金融文化论坛上的主旨演讲》(2011)、《加强金融文化建设——实现由金融硬实力平面扩张的金融大国向金融软实力立体提升的金融强国转变》(2011)、《培育优秀金融文化 提升金融软实力》(2011)等文章和书籍,认为中国传统金融文化的基本内含是“利、法、信、义、道”,即金融企业不讳言以盈利为目的,但“利”要以“法”为约束,要以“信”、“义”为前提,要以“道”为基础。在目标上体现为“利”,在行为上体现为“法”,在他人体现为“信”,在社会体现为“义”,而在这一切之上,则体现为“道”。季肇瑾(2008)以钱庄为例,从其发展历程和经营理念方面具体分析了中国传统金融文化的内容,他认为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财富维系着钱庄与客户的关系,无论是经营原则上、人员培养上、风险管理上均以“信用”为立业之本,当时诚信成为金融业的立业之本,缺乏诚信将无立足之地,因此信用是中国传统金融文化的核心内容。孟凡驰、王春虹(2002)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中国传统金融文化的内含是什么,但其称赞日升昌为中国金融文化的古典示范,包含从大企业的发展目标到经营宗旨,从领导者的示范要求到员工的行为规范,大到企业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小到工作细节的规矩方圆,当代企业文化理论体系所要求的企业化内容,日升昌几乎无所不含。而人们对日升昌的文化概括为诚信至上、义利相通;勤劳保富、质朴节俭;以人为本、和气生财;群体精神、同舟共济,可见这些文化属于中国传统金融文化的一部分。
..........
第 2 章 中国传统金融文化分析
要想传承发展中国传统金融文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中国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金融文化,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中国传统金融文化。因此本章将主要对中国传统金融文化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力求全面反映中国传统金融文化的丰富内含。
2.1 金融文化的含义
首先从文化来看,关于什么是文化,历代中外学者,众说纷纭,尚未定论。拆开“文化”二字:何为“文”,《周易》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1”,意思是治国家者必须观察天道自然的运行规律,发现耕作渔猎的时序,并对此加以管理、推广;又必须把握现实社会中的人伦秩序,来规范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关系,使人们的行为合乎文明礼仪,并由此而推及天下,以成“大化”。可见,这里的“文”,并不是文字、文章或条文之意,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接触之后形成的独到见解与知识,是社会得以正常运行的人类“共识”;那么何为“化”,如果说“文”是一个名词,那么“化”就是一个带有动词属性的词,它具有“教行”、“教化”之意,主要是指精神层面的教化,人类“共识”的普遍推广是与教化分不开的。因此,“文”与“化”连在一起,就是“知”与“行”相统一的意思,可见文化既包含内在的精神活动,又包含在此指引下所形成的外在行为和实践。因此,对于金融文化来说,我认为就是在金融领域所形成的既包含人生观、价值观、经营管理理念等内在的精神活动,也包含在此指引下所形成的法律法规、制度规章、金融技术、业务操作方法、金融机构、机制体系、金融工具、金融业务、金融市场等外在行为和实践。
...........
2.2 中国传统金融文化的内容
金融文化源于金融实践,随着金融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没有金融实践,就没有金融文化。中国几千年的漫长封建社会,由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长期占支配地位,商业经济的发展极为缓慢,期间又屡次遭受重大挫折,尽管出现过短暂的商业繁荣,但总体说来商业经济不发达,而金融是为商业服务的,因此,金融的发展也并不发达。直至明代中期到清代晚期,中国农业、手工业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兴起了大批商业城镇,国际商路也大大拓展,企业化的商业手工业组织开始产生,中国发生了一次商业革命,也带来了金融业革命性的变化。此时,大量金融机构覆盖全国商镇,票据流通代替了原先的金属货币,非现金清偿机制逐渐形成,金融企业开始企业化管理,为政府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并且开始介入国际金融市场,金融同业公会蓬勃发展。在此背景下,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金融文化也随之逐渐诞生,且其深受中国传统社会代表性文化——儒家文化的影响,本节将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对其详细分析。
..........
第 3 章 中国金融业学习国外金融文化的三次高潮 ..... 20
3.1 清末至民国年间学习西方金融文化(19 世纪中叶至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 ........... 20
3.1.1 背景介绍 ........ 20
3.1.2 学习西方的金融文化内容 ............ 21
3.2 新中国成立后学习苏联金融文化(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至 60 年代初) ........... 24
3.2.1 背景介绍 ........ 25
3.2.2 学习苏联的金融文化内容 ............ 26
3.3 改革开放后学习西方金融文化(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今) ......... 28
3.3.1 背景介绍 ........ 29
3.3.2 学习西方的金融文化内容 ............ 29
3.4 小结 ......... 31
第 4 章 传承发展中国传统金融文化的必要性与路径 ........... 32
4.1 传承中国传统金融文化的必要性 ............ 33 #p#分页标题#e#
4.2 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金融文化的路径 ........ 34
4.2.1 信用与效益并重 ........... 34
4.2.2 德治与法治并重 ........... 35
4.2.3 合作与竞争并重 ........... 36
4.2.4 稳健与创新并重 ........... 37
4.2.5 重人信用与重物信用并重 ............ 38
4.2.6 员工幸福感与业绩考核并重........... 39
4.3 小结 ......... 40
第 4 章 传承发展中国传统金融文化的必要性与路径
从上面分析可知,一方面中国传统金融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对于我们当代金融业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另一方面,鸦片战争后,我国金融业经历了学习国外金融文化的三次高潮,中国传统金融文化逐渐沉没,但是我们目前学习的西方金融文化又存在着过度追求物质财富,忽视道德约束的问题,容易产生贪婪、腐败、极端利己主义、自由主义等不良后果,受此影响,我国金融业也产生了一些同样的问题,不利于我国金融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这就为我们当代传承发展中国传统金融文化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从这个角度出发,本章将首先概括地说明传承中国传统金融文化的必要性,当然只有传承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对其发展,最后综合说明传承发展中国传统金融文化的路径。
4.1 传承中国传统金融文化的必要性
构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求的。一方面,当前我国金融领域对西方金融文化的学习与借鉴已经很多,甚至有过度“西化”的趋势,对传承中国传统金融文化却做的太少,不利于我国的金融安全;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不加以传承,这个民族就永远不可能立足于世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承优秀中国传统金融文化也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因此,只有传承中国传统金融文化,我国金融业才能在过度西化的浪潮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文化,真正立足于世界金融领域,同时对外辐射自身的金融文化,塑造强大的金融文化软实力。
...........
结论
明清时期随着中国金融革命的发生,中国传统金融文化随之诞生,且其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内涵丰富,价值颇高。但是自从鸦片战争后,中国整个社会陷入了极大的自卑心理中,金融业开始了不断地向国外金融的学习,对我国传统金融文化的传承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而且目前在我国盛行的西方金融文化,过分强调作为经济人对财富的追求,忽视了作为社会人应有的道德约束,不仅对西方金融业,也对我国金融业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因此,我们当代金融业不能一味的学习国外,更要传承发展中国的传统金融文化。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金融文化是在金融领域所形成的既包含人生观、价值观、经营管理理念等内在的精神活动,也包含在此指引下所形成的法律法规、制度规章、金融技术、业务操作方法、金融机构、机制体系、金融工具、金融业务、金融市场等外在行为和实践。
二、中国传统金融文化逐渐成型于明清金融革命时期,主要内容包括:诚信义利的金融伦理、严格审慎的管理之道、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不宥传统的创新思想、执两用中的中和思想和博大兼容的发展内力。
三、从清朝末年至今,在民族自卑心理的影响下,我国金融业共经历了清末至民国年间向西方金融文化学习、新中国成立后向苏联金融文化学习以及改革开放后向西方金融文化学习的三次高潮。不可否认,这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长期对国外金融文化的“一边倒”学习,以及中国传统金融业在此期间的逐渐消失,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国传统金融文化逐渐沉没,被人忽视。
四、《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从道德和财富两方面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当今西方社会普遍重视对财富的追求,忽视道德修养,背离了斯密的“两论”思想,不仅对西方金融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也使我国金融业暴露出只重经济效益,不重社会责任的问题。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