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关于金融的研究中,宗教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忽视,这可能部分是因为宗教被认为与现代社会无关并且是社会进步的阻碍。最近,人们关注到了宗教和政治的不可分离性(尤其在伊斯兰国家),宗教的重要性持续不断的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自我认同方面,使得宗教又重新回归到经济的研究领域中。Deneulin 和? Rakodi (2011)指出,宗教是人们基本的需求,它使人们懂得生活并且赋予生活意义。而宗教是世界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首要源泉,因此金融和经济的研究注意到宗教这个维度,进而理解宗教、个人、公司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些经济增长和发展类的文献,愈发关注地理,历史以及文化因素对生产力和单位资本的长期影响。一些论文指出:实际上,宗教在政治和经济体系的发展上发挥了历史性的重要作用。Woodberry (2012)指出,尽管“现代化”的许多方面在全球范围内都可以被成功复制,然而宗教在怎样传播、如何传播、传播到哪以及如何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都有了千变万化的形式。?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对宗教的研究广泛而深入:首先,大多数经验类研究发现宗教和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的关系。Guiso, Sapienza 和 Zingales (2003),采用 WVS(世界价值观调查)的 66 个国家的数据研究表明:活跃的宗教体系对经济和单位资本收入的增长非常有益。Alon 和 Chase (2005)通过对 54 个国家的分析指出,宗教信仰的自由程度与单位 GDP 呈正相关,他们认为一个国家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应该不仅仅着眼于经济自由化也要重视信仰自由化。其次,Becker 和 Woessmann (2009)发现了宗教影响教育、健康和人力资本的积累,通过使用 19 世纪后期普鲁士帝国的数据证实了新教确实对经济的繁荣和教育的兴旺有利。最后,研究表明宗教能够借着“职业道德”来减少交易成本,如 North (1990)指出观念、组织内的意识形态、甚至是宗教狂热,这些都在社会和经济的运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当任何统一的政治结构或正式原则缺乏时,教规总会指导和规范人的行为。
.........
二、研究意义
宗教,一种复杂的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性因素以及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的一部分而出现。不论我们如何对其进行分类,它始终对我们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产生重大的影响。在行为金融学方兴未艾的今天,宗教在影响投资者对待风险的态度以及做出的投资组合选择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理应被纳入行为金融学的轨道。本文借鉴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以宗教信仰为动因,从投资者的心理出发,来探究其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并期望为投资者和风险管理者提供投资决策的参考。虽然宗教是从精神和心理层面影响个体投资者的情绪和性格特征,但是情绪影响行为,行为决定决策,因此在研究个体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组合选择方面,将宗教信仰作为一个全新的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学术界出现了各种学科不断细化与交叉的局面。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形成鲜明的对比,学者对于宗教的研究仅仅处于“婴儿”阶段,而且非常片面的局限于史学、民族学、社会学、心理学和宗教学,从金融学或经济学的层面所做的研究不足。在当下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包括金融学)中,宗教问题似乎总是无人问津,相关学者和文献甚少。这不得不说是中国学术界的一大憾事。在国内各社会科学学科的顶级期刊上,很难找出以宗教为主题的文章。以《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南开经济研究》、《经济学家》、《世界经济》为例,作者发现有关宗教的文章屈指可数。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将宗教作为研究金融的视角并分析其对我国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组合的影响一方面可以完善我国目前学术界的理论空缺,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其与行为金融学结合进而拓展金融学研究领域的视野,对于当今理论界大有裨益。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风险偏好的文献综述
Weber(1905) 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离不开新教的传播,他应该是第一个将宗教和风险的承担结合在一起的。Mille 和 Hoffmann (1995)使用了密歇根大学调查研究中心的数据对美国高中生调查,发现宗教与自我陈述的对待风险和危险的态度呈现负相关的关系。他们将受访的高中生由于性别所表现的对待风险的不同的态度来解释其在宗教归属方面的差异,并且发现在模型中引入风险偏好的指标能够显著降低由性别差异所带来的在宗教虔诚度方面的差异,同时,该指标的检测效果十分显著。Osoba (2003)采用了个人层面上的面板回归数据发现对风险持厌恶态度的人相比喜爱追逐风险的人更多的参与教堂活动。同时,他将受访者自我陈述的教堂出席率与动态收入的面板研究(PSID)的风险规避的指标以及其他的一些变量进行回归。这种风险规避指标建立在多种个人的决策之上,比如个人是否会因为医疗保险不充分而节俭度日或者保留资产作为“金融缓冲”,并指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风险规避和教堂出席率呈正相关。相似的,Diaz(2000)说明了在拉斯维加斯的居民中,经常参与宗教活动的人赌博的数量和频率均低于很少参加宗教活动的人。他发现,在自我陈述的宗教的虔诚度和赌博的频率之间存在负相关。 通过使用购买保险的调查数据,Halek 和 Eisenhauer(2001)发现宗教与风险厌恶存在微弱的显著性关系。Dehejia,DeLeire 和 Luttmer(2005)发现宗教信徒拥有较少的波动性收入流。Chen(2008)发现宗教本身具有某种可以消除和化解风险的作用机制,这种作用机制使得宗教团体在社会面临各种危机时发挥了重大的积极作用,他利用了来自印尼的在 08 年金融海啸前后的数据,并借助了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验证了该理论。Chen 将印尼境内的穆斯林家庭非食品消费支出和获得贷款的便利程度引入回归方程其结果发现,如果家庭成员可以很便捷的获取贷款,那么他们对宗教的归属感会大大降低,降低比例高达 80%。
.........
第二节 组合选择的文献综述
Markowitz(1952)提出了均值-方差投资组合的优化,让个人的资产组合在任何的风险下拥有最高的期望收益。1972 年,Merton 提出了包括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在内的组合选择的最优状况,该种状况下可以使得收益最大的时候风险最小或者在风险最小的时候确保收益最大化。Azzi 和 Ehrenberg(1975)首次提出了宗教需求的理性选择分析法。Samuelson 和 Merton(1971)将资产分配问题扩展到连续时间集中消费和投资组合选择的框架中。Robert J. Barro 和 Rachel M. McCleary(2003)从一些国际性的包含对宗教信仰调查的数据入手,例如:国际社会调查项目(ISSP)、世界价值观调查(WVS)和盖洛普民意测验(Gallup poll)来探索宗教活动出席率和宗教信奉程度对于经济增长产生的作用,大量的数据调查结果最终表明经济的增长与个人的宗教信奉程度呈正相关的关系而与出席宗教活动的频次呈现负相关的关系,作者对此所作的解释是宗教信仰首先影响了个人的性格特征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经济表现,另一方面人们频繁的出席宗教活动也会挤占相应的社会资源和时间。 Guiso, Sapienza 和 Zingales(2003)发现各国的宗教信仰与“好”的经济态度紧密联系,这里的“好”被定义为对更高的单位资本收入和增长率是有益的。Alok Kumar,JeremyK.Page 和OliverG.Spalt(2011)使用宗教背景作为赌博倾向的代理变量并验证了由宗教所引起的赌博规则中的地理因素变量是否影响总的市场结果,结果表明,在天主教与新教人数之比悬殊(天主教人数高于新教人数很多倍)的区域,当地的金融机构会持有较多的彩票型股票,非管理层雇员也会获取较高的股票期权补助金,IPO 起算日的收益较高而且负的彩票型股票的溢价水平较高。他们指出通过赌博这个“渠道”的运转,宗教影响了投资者的组合选择,公司决策以及股票收益。他们的实证研究对现存的经济学文献中研究文化和经济产出的相关关系起了较大的补充支持作用。因为宗教是文化属性中的重要类别,结果通过赌博态度的影响指出文化规则可能对金融市场产生比前人重大的影响。Jin-Ray Lu 和 Chih-Ming Chan(2012)通过随机动态规划的方法分析了具有宗教信仰的代表性个体的宗教活动及投资组合选择并且将金融经济学中的组合选择及消费量这两个变量同宗教经济学中的宗教捐献和宗教参与度这两个变量相结合并最终解决了宗教信徒的最优投资决策问题。
.......... #p#分页标题#e#
第三章 宗教信仰与风险偏好 ....... 16
第一节 引言 .... 16
一、关于社会责任投资的概述.......... 16
二、社会责任投资与宗教信仰的关系的定性分析.......... 18
第二节 研究策略 ........ 19
第三节 问卷设计与收集 .......... 21
一、问卷设计........ 21
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21
第四节 数据处理与实证分析 ...... 22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22
二、风险偏好--投资组合选择决策的试验设计.... 23
三、风险偏好态度的分析...... 28
四、宗教信仰与投资决策的分析........ 32
第四章 宗教信仰与个人投资组合选择 ....... 35
第一节 引言 .... 35
第二节 宗教信仰与财务决策 ...... 36
一、宗教活动与财务决策...... 36
二、宗教捐款与财务决策...... 36
三、小结.... 36
第三节 投资者财务决策模型的理论框架 .... 37
第四节 基于工资-风险资产价格的动态随机模型 ..... 40
一、模型设定........ 40
二、模型推论的内涵.......... 42
三、数值分析........ 42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50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第一节 结论 ........... 51
一、主要结论........ 51
二、研究局限性...... 51
第二节 未来研究展望 .... 52
第四节 基于工资-风险资产价格的动态随机模型
一、模型设定
如果风险资产价格和劳动工资遵循几何布朗运动的过程,并且这个动态过程受到财富资本和工资收入的约束,并且具有宗教信仰的代表性个体的在消费、宗教捐献、风险资产投资和工作时间分配(或宗教信仰出席率)等方面的最优化决策,方程(4.9)满足最优化条件即该方程中消费对应的直接效用的边际量与财富资本对应的间接效用的边际量相等。方程(4.10)中宗教捐献对应的直接效用等于财富资本对应的间接效用的边际量。方程(4.11)中,持有风险证券最佳数量依赖于个人的投资态度,金融资产的特征,并且也服从工资收入和出席宗教活动等因素。伴随一个较高的G 值或较低的风险厌恶水平,投资者可能会将更多的财富资本投放在风险资产上。对风险资产的持有,也和该资产的组成成分的均值-方差有关,良好的绩效表现会使持有股票受益。方程(4.11)右边第一项,即为投机性需求。资产配置对应工资收入的增长率和波动率以及个人的心理因素,宗教活动出席率也影响股票的持有。工作时间和宗教活动出席时间u分别组成了投机性需求和套期保值需求。套期保值的需求是指个人为了规避工作收入的不确定性而适时调整工作时间。
..........
结论
本文是基于我国多种宗教百花齐放的大环境下,对宗教信仰、风险偏好及组合选择之间的作用路径进行了探讨和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多管齐下,期望能够丰富我国在宗教信仰的视角下对行为金融方向上的研究,并对我国的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当检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态度时,我们发现宗教(REL2)小组与非宗教(REL1)小组成员之间几乎没有明显的差异。两组人员都认定财务标准要比SRI 标准重要得多,只有在一些受到宗教哲学强烈影响的变量上,两组成员间巨大的差距才被拉开(比如:“向慈善机构捐款”、“不参与堕胎行为”,“不生产或销售避孕用品”)。
(二)在热衷宗教事务的组(REL2)内,男性和女性在对待投资和 SRI的态度上出现了同质化的现象,而非宗教小组异质化现象明显。同时,在研究具有虔诚宗教信仰那组的女性时发现她们很重视“通用准则”,这表明她们比其他不信仰宗教的女性更厌恶风险。
(三)在选择性试验(决策试验)中,两组成员对各个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评估结果大致相同,并发现信仰宗教的和不信仰宗教的人无显著性差异。投资绩效(预期收益率)一直是两个组的成员在投资决策试验和风险偏好态度调查时最为关切的因素。
(四)跨期动态模型表明宗教捐献与个人的财富资本和工资收入有关。一个更富有的宗教信徒会捐赠更多的财富。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