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各国都意识到了以信用关系为纽带的虚拟经济的危害性,许多国家因此也提出了振兴实体经济的计划,如德国提出了“工业 4.0”计划,美国提出了重返制造业计划,我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 2025”计划。在经历了金融危机以后,我国先后颁布了大力发展核电、新能源、信息技术以及高铁等实体产业的政策,同时,随着一带一路重大方针的制定,我国的能源、机械制造以及工程建筑等传统实体企业也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当发展机遇出现时,政府就要为这些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中一个重要的外部环境是融资环境。目前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银行信贷市场、股市以及债市,而在这三者中,企业从债市获得资金量相对有限。因为我国债券市场虽然规模在不断壮大,但企业债或公司债发行规模的占比并不高。这主要与我国债券发行和监管的政策有关,目前我国政府对企业债以及公司债的发债主体、发债规模、以及发债种类都有严格限制,根据同花顺数据库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 2014 年 12 月 31 日,我国企业债发行总额为 39169.68 亿元,公司债发行总额为 9196.15 亿元,二者在所有债券发行总额中的占比分别为 5.15%和 1.21%,而金融债和国债的占比分别达到了 21.38%和 17.9%。 除了我国公司债发展规模较小的客观现实外,最近发生的债务违约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自从 2014 年 3 月 4 日“11 超日债”违约事件发生起,我国企业债或公司债的违约事件就随之接连发生,瞬间呈现出了井喷之势,据不完全统计,截止 2015 年 10 月份,我国已发生了 20 多起债务违约和信用事件。而通过观察这些违约标的所属行业类别,本文发现这些违约债券大部分都是制造业公司所发行的企业债或公司债(本文统计有十多只),如“12 东飞 01”、“12 蓝博 01”、“10 中钢”等等,为此有学者指出这次集中爆发的债务违约事件体现出一种与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产能过剩行业的行业违约风险的特征。 为此,研究我国制造业公司债,通过量化模型了解它的风险溢价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显著性,对于避免制造业公司债市场价格剧烈波动、降低投资风险、增强投资者信心以及促进制造业公司债市场的发展都会有一定的作用。
........
第二节 研究对象界定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它的许多研究都基于概念的界定以及相关假设,一些重要概念的界定决定了一项研究项目的方向。本文对制造业公司债信用价差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会碰到许多经济变量、度量指标。为了不偏离研究方向,下文将对一些重要的研究对象进行界定。为了不产生误解,本文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现在使用的统计标准(GB/T 4754-2011)来界定我国制造业。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统计口径,制造指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新的产品,不论是动力机械制造,还是手工制作;也不论产品是批发销售,还是零售,均视为制造。在制造业的门类中包括 31 项大类,其中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以及烟酒制造业等等,同时国家统计局对各个大类也给出了详细的界定。下面用表格将这些大类列示如下: 在上表中,为了不混淆对分类代码的理解,本文沿用了统计局官网对制造业分类的代码,并没有用 1、2、3 等记数顺序序列排列。在本文中,对制造业做出清晰地界定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对制造业的界定模糊,很有可能导致研究方向出错,本文严格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口径来界定我国的制造业。在做实证时,本文将按照上述的分类信息进行比对,从数据库中挑选出符合要求的制造业公司债。
...............
第二章 我国制造业公司债及其信用价差特征描述性分析
第一节 我国制造业公司债发展概述
2007 年 5 月 30 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 207 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了《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这标志着在我国符合条件的公司可以通过发行公司债进行融资。2007 年 9 月 24 日长电债的发行,标志着第一只公司债在我国诞生。截止 2015 年 7 月初,根据同花顺数据库统计,我国已发行了 637 只公司债,不同时期公司债累计发行总额达到 5692.94 亿元,公司债的发债数量从 2007 年单年的 3 只增加到 2014 年单年的 107 只,发行总额从 2007 年单年的 85 亿元增加到 2014 单年发行总额的 1602 亿元,这些统计数字展示了公司债在我国的蓬勃发展。 而对于制造业公司债,本文查阅数据库了解到我国第一只制造业公司债是08 莱钢债。这只债券由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在 2008 年 3 月 25 日正式发行,发行期限为 10 年,发行单价为 100 元,发行总额为 20 亿元。从 2008 年开始到2015 年 7 月,我国总共发行了 281 只制造业公司债,发债数量从 2008 年全年的1 只增加到 2014 年全年的 40 只,发行总额从 2008 全年的 20 亿元增加到 2014年全年的 291.1 亿元,发债数量增加了 39 只,发行总额增加了 271.1 亿元,这些统计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制造业公司债在这些年得到了快速发展。 上面的数据信息展示了我国制造业公司债发展的一般现状,为了对我国制造业公司债做更深一步的了解,下文将对其有关的重要信息进行展开分析。
..........
第二节 我国制造业公司债信用价差的变化特征
目前学界对债券信用价差的定义的看法基本相同,即认为债券信用价差是指为了补偿违约风险,投资者要求发债主体提供的高于到期日相同的无风险债券收益的额外收益。按照这个被大家普遍认可的定义,债券的信用价差应包含所有的风险溢价。但通常我们所说的金融资产风险溢价不仅仅包括违约风险溢价,还会包括流动性风险溢价以及市场性风险溢价等等,这样从金融理论上来看上面定义的债券信用价差似乎并不准确。目前,并没有见到有学者指出这个问题。实际上,如果我们认为流动性风险以及市场性风险等所有的风险最终都会导致债券产生违约风险而将它们也都看做是违约风险,那么上面定义的债券信用价差才是准确的。也就是说,只有当违约风险被界定为包括了所有类型的风险因素的“广义”违约风险时,这个被大家普遍认可的债券信用价差的定义才是准确的。考虑到目前大部分学者都认同上面对债券信用价差的定义,本文在将违约风险归为“广义”的基础上也采用该定义来界定本文的债券信用价差。 上文已经介绍了单个债券信用价差的计算方法。但为了从行业角度出发来分析我国制造业公司债信用价差的趋势变化特征,本文需要得到制造业这个行业的公司债信用价差。为此,本文将首先计算得出满足我国制造业统计标准的所有单个公司债的信用价差,然后对这些公司债的信用价差取算术平均值,最终得到本文所要的制造业这个行业的平均信用价差。 考虑到我国公司债发行时间较短,本文选择以月度数据作为本文研究的时间频率,时间段设置在 2010 年 1 月份到 2014 年 12 月份。另外本文从制造业公司债中剔除了含权债和次级债,只研究一般债券。最终在公司债中挑选出了 81 只满足我国制造业标准的的公司债券。而在计算各制造业公司债信用利差的过程中,本文又发现有些债券由于起息日晚,在 2014 年之前并未提供到期收益率数据,同时有些制造业公司发行的公司债不能找到与其期限结构相匹配的国债,无法计算出信用价差,为此最终挑出了 68 只符号条件的公司债来描述我国制造业公司债的变化特征。
..........
第三章 我国制造业公司债信用价差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24
第一节 行业整体性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 24
第二节 公司个体性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 33
第四章 我国制造业公司债信用价差行业整体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1
第一节 行业整体性影响因素实证模型设计 .......... 41
第二节 样本的选取和数据来源 .... 45
第三节 行业整体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和检验分析 .......... 46
第四节 与发行公司债数量较多的行业进行比较分析 .......... 49
第五章 我国制造业公司债信用价差公司个体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3
第一节 个体性影响因素实证模型的设计 .... 53
第二节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60
第三节 个体性影响因素的实证过程和结果分析 ...... 61
第四节 对信用评级不同的制造业公司债进行......... 67
第五章 我国制造业公司债信用价差公司个体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p#分页标题#e#
上一章从行业的角度介绍了行业整体性影响因素对制造业公司债信用价差的影响。在本章,本文将从制造业公司个体角度出发,以制造业公司个体所发行公司债的信用价差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影响制造业公司个体所发行公司债信用价差的个体性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建立模型量化分析这些个体性影响因素对制造业公司债信用价差的影响,并会对信用评级不同的制造业公司债进行个体性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为了更好的展现本章的实证内容,本章也将采用第四章的内容布局,大致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介绍个体性影响因素实证模型的设计,该部分会详细的介绍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设置、模型的设立以及各解释变量系数的理论假设;第二部分介绍个体性影响因素实证模型样本的选取以及数据来源;第三部分介绍个体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以及检验分析;第四部分对债券信用评级不同的制造业公司债进行比较分析。 下面从第一部分开始介绍个体性影响因素实证模型的有关内容。
第一节 个体性影响因素实证模型的设计
在个体性影响因素实证模型中,被解释变量是指制造业公司个体所发行公司债的信用价差,本文用 CSi表示。这里的信用价差 CSi与行业整体性影响因素实证模型里定义的信用价差 CS 是有区别的,行业整体性影响因素模型里的信用价差是从行业出发,通过对所有的制造业公司个体债的信用价差取平均值而获得,而个体性影响因素模型里的信用价差是从发行债券的单个个体出发,直接计算出它自己的信用价差就行。
...........
结论
本文选择从行业角度出发,分析影响我国制造业公司债信用价差的因素。研究的主要内容在第三、四、五章,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对这些因素做了详细的介绍。在第三章,本文介绍了我国制造业公司债的发展状况、我国制造业公司债信用价差的变化特征以及影响我国制造业公司债信用价差的因素;在第四章,本文从行业出发,分析行业整体性影响因素对制造业公司债行业平均信用价差的影响,并将其与发行公司债数量较多的其他行业进行了比较;在第五章,本文从公司个体出发,分析个体性影响因素对制造业公司个体所发行公司债的信用价差的影响,并且对信用评级不同的个体性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对这些研究内容的介绍,本文得到了以下主要研究结论: 在第三章,通过客观数据,本文了解到我国制造业公司债的发债数量以及发债总额从 2008 年到 2012 年呈上升趋势,而从 2012 年开始到 2014 年,这二者变化趋势发生了转变,一路下降。另外,从制造业公司债发债数量以及发债总额的占比数值来看,这二者都呈现出从 2009 到 2011 年的上升以及从 2011 到 2014年的下降的趋势,并且所占比率数值超过 50%的年份很少,这些说明我国制造业公司债近几年发展势头相对别的行业有所减落。本文也对制造业的细分门类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制造业公司债的发债主体比较集中,主要是一些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黑色金属以及有色金属冶炼等等。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