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股票价格波动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65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605062035467424
  • 日期:2016-04-27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和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促进了世界各国的资产市场和金融体系发展的日益广化和深化,也对世界各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了广泛和深远你的影响。银行体系作为金融系统中起重要主导作用的部分,对一国经济的正常运转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一个国家的银行体系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全球的经济陷入危机。目前,我国仍处于以商业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中。因而,研究银行系统的稳定对维持国家经济的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世界银行统计了1980年到2000年这20年间共爆发了112次系统性银行危机和 51 次准危机,虽然这些危机大都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但是 2007 年由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而导致的美国次贷危机则说明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危机这颗炸弹也会不幸砸中金融体系较完整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随着金融危机而来的就是股市的巨大波动,这充分说明频繁发生的资产价格波动对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宏观经济的稳定有十分巨大的影响。美国的次贷危机是由于房地产价格泡沫破裂,导致刺激贷款机构无法收回贷款而破产所致,继而引发股市剧烈动荡,投资基金破产的金融危机,与此同时,因为房价的大幅下挫,次级贷款大量违约又把许多银行卷入其中,银行在金融危机中破产,遭受的巨额损失又通过银行间的传导机制向世界的银行传播,最终导致全球性银行间的系统性风险。因此,对银行稳定性的研究对经济得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而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尚未成熟完善,金融危机的产生和发展必然与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着密切联系。国外多数学者称在金融危机发生前,都会预兆性的伴随着出现与其相关的资产价格大幅度波动的情况,因此研究资产价格(本文针对股票市场)波动影响到银行体系稳定性传播途径,分析资产价格波动是否会对银行体系稳定性产生显著影响,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都有助于提前做好银行应对金融危机的准备。 
...........
 
第二节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
本文致力于研究以商业银行稳定性为研究对象,用我国股票价格作为影响因素,研究两者的关系。具体来说,界定了银行稳定性的基本概念,整理了股票价格波动影响银行稳定性的传导渠道和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方式,并用 2002-2014 年的股票价格数据对银行体系的稳定性进行实证,以研究股价波动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变化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因果关系。最后再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以加强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有效维护和对股市、银行的合理监管,保证我国金融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本文主要采用的计量模型是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并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法,详细论述了股价波动是如何影响银行平稳发展的。论文通过借鉴已有的文献资料,同时积极搜集实证数据,从而反映出实际问题,银行稳定性指标采用 7 个指标:信贷增长率(XD)、不良贷款率(BLDK)、资本充足率(ZBCZ)、M2 增长率(M2)、存款增长率(CKZZ)、存贷比率(CDBL)、外汇负债(WHFZ),采用因子分析法,指数合成法合成的。再建立 VAR 模型检验相关变量之间的联系机制。例如:用 ADF检验单位根检验各变量时间序列的平稳性;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判断变量间是否构成格兰杰因果关系;运用脉冲反应和方差分解进一步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本文中的实证用 spss17.0 和 eviews7.2 软件处理。 论文总共分成六大章节。其中,第一章为文章的绪论,简单描述了论文研究的意义与背景、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第二章是国内外文献综述,总结前人的影响机制的不同看法,并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银行稳定性测度的方法,为本文提供理论支撑。第三章是介绍银行稳定性、股票价格决定的基本理论。第四章介绍了我国银行体系的经营表现情况和股票价格波动影响银行稳定性的传导渠道。第五章介绍了数据来源,并对本文使用的研究模型和方法进行了描述,再利用数据结合实证模型来分析我国股票价格波动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第六章对本文进行总结,得出结论,提出针对股价波动情况下维护银行稳定的对策和建议,提出了本文的不足之处和还有待于挖掘研究的问题。 本文的创新点:1.选题角度的新颖。前人的文章多针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测度指标与方法的研究,然而针对股票价格对银行稳定性的研究比较少。 2.银行稳定性测度指标方法新颖。过去学者对银行稳定性的测度有采用单一指标测度,概括性不强,或者采用指数合成法,合成方法一般是根据国外权威学者的评分体系来进行加权,但这种方法主观性太强,而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用客观的因子分析结果作为权重来进行指数合成,更加具有说服力。 3.  过去学者描述我国的股价波动往往是采用上证综合指数,但是上证综指仅代表沪市走势,概括性不强,而沪深 300 指数能同时反映两市的股价波动,所以本文采用了沪深 300 指数来描述中国目前股票市场的波动性,更加具有代表性,同时选取的时间区间是 2002 年——2014 年的季度数据,具有时效性。 
..........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文献综述
Allen and Gale (1998)利用一种模型模拟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银行,这种银行持有非流动性资产,在持有期间会有风险收益,并最终对资产价格波动与银行流动性的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做出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若银行存款者对风险资产的收益性预期降低,如果预期降低幅度较大,那么银行存款者将发生大规模挤兑现象。若银行准备金无法满足投资需求,则银行只能通过资产抵押从而填补流动资金缺口,这就使得资产价格大幅下跌,而发生这种事情之后,资本市场中就会流传出银行危机的信号。在学术界,Allen (1999)通过深入分析,了解到银行之间存在着风险传播现象,因为银行之间有可能持有对方存款,当存款者需要投资时,就会导致其他银行相互兑付,进而使得银行风险相互传播。Allen and Gale (2004) 得出结论,在短期内对银行的流动性需求弹性较小,即便是流动性需求发生变化较小也将导致银行违约、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或者两种情况同时发生。 Mishkin (1999)深入研究了信息不对称是如何影响金融稳定性的。作者还定义了金融不稳定性:当外界冲击影响到金融体系的信息对称性,从而导致金融体系不能成为有套利投资机会的人们的资金融通的场所时而产生的,这就是金融不稳定性。作者认为引起信息不对称最关键因素是非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状况恶化,导致金融市场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不断加剧,最后使得金融不稳定。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受到质押品价值和企业净资产的影响,当股价和质押资产价格大幅下降时,公司净资产价值也会大幅下跌,将导致信息不对称现象不断加剧,进而使得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不断恶化,以及信贷量持续收缩。根据定义,当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时,金融体系不能成为有套利投资机会的人们的资金融通的场所时,最终发生金融危机。 
.........
 
第二节   国内文献综述 
关于银行的脆弱性与金融危机的研究基本上有两派观点。一派认为银行的脆弱性有自我实现性,银行体系稳定性恶化是随机性质的,跟宏观基本面无关。另一派认为银行体系稳定性与宏观经济周期有关,并由某种原因引发累积的系统风险集中爆发。 黄金老(2001)研究认为,对于金融脆弱性的理解,可从广义与狭义方面展开,从广义出发,包括两种类型:第一信贷融资。第二,金融市场融。指的是属于高风险情况,广泛的认为是所有融资领域当中的风险集合。从狭义出发,指的是在金融业中具有的高负债经营的特点决定的相关特性。传统资本市场具有的波动性主要来自房地产市场与股市的过度波动,然而随着浮动汇率制在 1972 年后的广泛推行,汇率的过度波动也迅速成为另一个金融市场脆弱的主要来源。该文章还指出,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差,也就是衡量银行脆弱性的重要指标为清偿力,不良资产率是金融脆弱性的关键衡量指标。 高秀娟(2002)认为,我国的银行体系在建国初期就处在国家的保护之下免于各种金融危机的侵害,但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的金融业逐步开放,就必须考虑如何避免金融风暴的危害。文章还通过三个指标(银行的资本金、不良资产和银行总贷款占 GDP 的比重)分析了影响银行稳定性的宏观因素,其主要包括对银行的运行起到指导、监督、规范以及控制作用的所有因素,主要可分为制度层面因素和运行层面因素。
...........  
 #p#分页标题#e#
第三章   相关理论发展研究 .... 14 
第一节   股票价格决定理论 ....... 14 
第二节   股票价格波动的一般过程和规律 .... 15 
第三节   银行体系的稳定性 ....... 16 
第四章   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现状及影响渠道分析 .......... 18 
第一节   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现状 ...... 18 
第二节   股票价格波动影响银行系统稳定的渠道 ...... 21 
第五章   股票价格波动和银行稳定性的实证分析 .......... 27 
第一节   实证步骤及计量方法 .......... 27 
第二节   研究样本及数据说明 .......... 31 
 
第五章   股票价格波动和银行稳定性的实证分析 
 
在这一章中,本文基于中国的相关数据构建结构 VAR 模型,并综合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差分解、脉冲响应函数风方法从实证上分析股价波动对银行稳定性的作用,从而对国内市场状况下理论模型的适应性进行检验,并将合理的建议提出,用于改善金融市场的监管情况,使其更加稳定的发展。    
 
第一节   实证步骤及计量方法 
 
一、实证步骤 
本文采用向量自回归(Vector Auto-regression)VAR 模型来研究股价波动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并辅以衡量经济发展以及通货膨胀率的指标,来研究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因为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都是各个部门与子体系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运行结果。所以只考虑单个的时间序列无法把握其内在的实质变化,不能反映其他经济指标对它的影响和制约。在对多个时间序列进行分析时,VAR 模型并不需要把变量的内生性和外生性事先设定好,只要在一组变量中存在真实的联立关系,那么这些变量就应该平等地被处理,不需要考虑他们的经济理论基础。 首先本文对测度银行稳定性的指标进行构建,采用的计量方法是因子分析法与指数合成法。构建完成后,对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并用 AIC 准则和 SC 准则确定 VAR 模型的滞后期。最后在整个 VAR 模型平稳的基础上,对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与方差分解。 
........
 
结论
 
去学者的文章多针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测度指标与方法的研究,并研究资产价格波动对其影响,然而针对股票价格对银行稳定性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在对股票价格波动理论和银行体系稳定性理论以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银行体系稳定性为研究目标,以股票价格波动为研究着眼点,进而研究股票价格波动对银行体系稳定影响机制和渠道。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来考察和分析股票价格波动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本文主要是研究股票价格波动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银行体系风险的政策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主要得到结论如下: 首先,本文采用 2002 年 1 季度至 2014 年 4 季度的时间序列数据,具有数据时效性,并运用因子分析法与指数合成法测算了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季度指数,因为过去学者对银行稳定性的测度有采用单一指标测度,概括性不强,或者采用指数合成法,合成方法一般是根据国外权威学者的评分体系来进行加权,但这种方法主观性太强,而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具有更强的客观性,说服力强。最终实证表明:从总体来看,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是呈上升趋势的,在 2006 年到 2007年之间,我国银行稳定性指数上升较快,且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银行体系发展良好。但在 2008 年至 2009 年,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指数大幅下降,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银行稳定性下降,。在银行稳定性指数再度上升并达到新的高度,说明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已经在政策的刺激下得到解除,银行稳定性有效提高。 其次,本文在通过 ADF 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利用 VAR 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检验等方法实证了我国股市的价格波动与银行体系稳定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采用的是沪深 300 指数描述我国的股价波动,因为过去学者描述我国的股价波动往往是采用上证综合指数,但是上证综指仅代表沪市走势,概括性不强,而沪深 300 指数能同时反映两市的股价波动,所以本文采用了沪深 300 指数来描述中国目前股票市场的波动性,更加具有代表性。最终实证表明:股票价格波动对银行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其影响在短期内较为显著(14 滞后期以内),这种显著性的影响不但会直接影响银行持有的质押物资产价值,导致银行稳定性变化,还会间接性质的影响,由于监管程度的问题,银行部分资金还是会流向股市,如果存款者或者贷款者受到股市波动的影响会使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上升,间接影响银行稳定性,所以不但要防范股市波动给自身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同时也要防范潜在风险向银行体系的传播,改革监管机制,从而达到避免股市波动造成的风险。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