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发达国家影子银行发展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62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604191158027381
  • 日期:2016-04-15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007 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金融海啸,给世界经济带来沉重打击。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并非来自传统的商业银行体系,而是源于与之有着密切关联又截然不同的“影子银行体系”(Shadow Banking System)。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主席洛德·特纳曾经指出作为监管者没有从全局和系统的角度去考虑和衡量影子银行在那次金融危机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所有监管者犯下的十分严重的错误。以该事件为起点,作为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子银行”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同时也成为了全球很多大型金融机构,尤其是监管者关注的焦点。 影子银行在全球金融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出现使传统银行的模式发生了改变,给传统银行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影子银行不仅迎合了商业银行试图避免监管的需求,又适应了商业银行追求资产安全和加速资金流动的需求。它推动了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速度,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金融行业的经营自由化和资本流动自由化,优化了全球范围内的资本配置,使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趋势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深化。 与此同时,由于存在潜在市场风险的特性,影子银行的产生为国际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增加了不确定性。和传统银行相比,影子银行体系具有顺周期性更为突出,内生性更脆弱的特点。在经济形势良好、增长快速的时期,信贷供给量增加,影子银行的产品获得了更多资产,强化了体系的风险积累;反之,在经济形势较差的时期,风险提高,损失加剧,消费和投资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抑制,资金匮乏引发了连锁危机,带来更多的系统性风险。一方面,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更容易扩散,监管力度的宽松、资本的逐利流动、跨境投资和跨国活动让国际金融市场的效率产生极大的提高,同时也导致了风险的扩散;另一方面,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存在竞争,整个金融体系由于过度的竞争蕴藏了更大的系统风险。 基于影子银行重要性和风险性的理解和认识,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希望通过对发达国家影子银行理论和实践的分析与研究,对国内影子银行理论的研究和发展起到补充借鉴作用。本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研究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影子银行发展的历史、现状、风险和监管经验等,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国际金融体系演进的认识,而且对反思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重塑国际金融监管框架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我国影子银行的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
 
1.2   文献综述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大衰退,追溯罪魁祸首,影子银行首当其冲。为此,在国内国外引发大批学者对影子银行的现象进行研究。普遍认为,“影子银行”(shadow banking)的概念是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保罗?麦考利(Paul McCulley,2007)最早提出来的。他认为,影子银行是“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由具备比较强的灵活度的非银行机构所构成的金融系统,是非银行投资渠道以及工具和结构性产品等多方面元素的组合”,并从涵盖机构角度出发,认为构成影子银行的主体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结构性投资工具、债券保险公司、非银行抵押贷款机构等。这一概念得到了广泛认同和采用。基于研究视角和划分标准的不同,国外许多金融机构和学者对影子银行都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定义。纽约联储行长、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曾于 2008 年提出一个称之为“平行银行体系”(Parallel Banking System)的概念,即在传统银行系统之外存在有一个非银行运营的融资系统。同年,IMF 在一份报告中提出了“准银行”(Near-bank)的概念,指对传统源自银行的信贷进行调节,主要依赖资本市场融资,往往这种模式不适合中央银行融资。来自纽约大学的经济学教授  Roubini 在 2009 年将其扩展为“影子金融体系”。从本质而言,上面所提及的几类金融体系与影子银行体系的概念从本质上来说是统一的。自从 2009  年以来,在各类学术会议上“影子银行体系”开始被大规模地讨论,由此成为金融监管部门和学术界采用的正式概念。Gary?Gorton(2009)从证券化的角度出发,认为影子银行体系是回购市场必需的抵押品,包括资产证劵化债务的组合。Pozsar(2010)指出,影子信用中介包括官方隐含提升、官方间接提升和非官方提升的信用中介,其中通常把专门从事影子信用中介活动的实体称为影子银行。根据这种定义方式,可以把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细化为三种类型,其中包括政府支持型、内部型和外部型。通常由美国联邦住房贷款银行系统、房地美(Freddie Mac)和房利美(Fannie Mae)三者构成政府支持型影子银行体系;在和银行处于相同的金融控股公司框架下,能以间接的方式取得银行机构资金支持的所有弱监管型非银行信用中介及相关活动构成内部型影子银行子体系;由和商业银行完全不同的、专业化弱监管类的非银行信用中介及相关活动构成外部型影子银行体系。
..........
 
第 2 章   影子银行的概念、产生原因与影响
 
2.1   影子银行的概念
 综上所述,影子银行(Shadow  Banking)是由麦卡利(Pall  McCauley)于 2007年首次提出,当时对影子银行的定义是处于监管体系以外的、与传统且正规的、接受监管的商业银行相对应的、“有银行之实,但无银行之名”的金融机构。与通过享受保险的存款进行融资、受到美联储贴现窗口支持的传统商业银行不同,影子银行主要通过未经保险的商业票据进行融资,因此其应对挤兑的能力并不强。如果商业票据到期,而投资者不再继续购买持有,影子银行就会面临流动危机。这一概念在出现后,得到大范围的应用。2008  年,纽约联储行长 Geithner提出了“平行银行体系”(  Parallel  Banking  System)的概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全球金融稳定报告(GFSR)中又提出了“准银行”(near-bank entities)的概念。这些概念是影子银行的延伸。 2011 年,金融稳定委员会 FSB(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对影子银行的定义范围非常之广,只要处于银行监管范围以外,可能导致系统级的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Credit Intermediation)都可称为影子银行,是由于流动性/期限转换、杠杆率与错误的信用风险转移等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关注的、或者引发了监管套利关注的、为常规银行体系之外的主体与活动提供信用媒介的体系。 
........
 
2.2   发达国家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
货币政策目标、金融监管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一致,为影子银行的 产生创造了条件。 纵观美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历史,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联邦住宅贷款银行(FHLB)的建立,标志着影子银行的出现;二战后,随着美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监管环境不断变化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美国影子银行体系迅速发展。 1951 年 3 月,美国颁布《财政部和联邦储备体系协议》,这个协议的相关条例规定美联储不再对美国国债利率有监督管理的权利,同时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指明了新的目标,由战时为政府财政赤字融资,逐渐转变为维持物价稳定,而其对抗通货膨胀的主要工具则变成了短期利率的调整。 从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开始,为了改善逐步增加的通胀情况,美联储实施紧缩银根的政策,这种举措也直接导致了市场利率的大幅攀升。在《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监管条款之下,货币开始大规模从商业银行体系流出,谋求高收益投资渠道。此时,包括养老基金、共同基金、保险公司和一些非金融公司等机构持有大量的资金,这些机构也逐步成为回购等批发融资市场的资金提供者与高评级证券化产品的购买者,这一系列变化导致影子银行体系得到了大量的资金流。传统商业银行面对多种非银行机构资产和负债业务的激烈竞争形势,出于提高利润以及规避监管的目的,他们需要寻求来自存款之外的资金源。为此,通过对各类贷款和其他非市场化资产进行证券化等手段,银行成功地将相关资产和风险转移到了投资者的资产负债表中。伴随着新的金融产品依次出现,以资产证券化为代表,影子银行体系慢慢构建成型并得以发展,而金融方面的创新,以信贷资产证券化为主要方式,这都为影子银行体系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
 
第 3 章  影子银行的现状分析.........22
3.1   发达国家影子银行的现状分析(以美国为例) ..........22
3.2   国内影子银行的现状分析 ....23 
第 4 章  影子银行运行机制及存在问题.......31 
4.1   发达国家影子银行运行机制 .......31#p#分页标题#e#
4.2   国内影子银行运行机制 ........33 
4.2.1   参与主体.........33 
4.2.2   金融工具.........34 
4.2.3   信用扩张机制........34 
4.2.4   宏观经济背景........34 
4.2.5   监管框架.........35 
4.2.6   运行风险特征........35 
第 5 章  影子银行的监管政策对比........36 
5.1   发达国家银行的监管政策 ....36 
5.1.1   美国影子银行的监管 ..........36 
5.1.2   英国影子银行的监管 ..........37 
5.1.3   欧盟影子银行的监管 ..........38 
5.1.4   日本影子银行的监管 ..........38 
5.1.5   总结..........39 
5.2   国内影子银行的监管政策 ....40 
5.2.1   我国影子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 ........40 
5.2.2   我国影子银行监管面临的挑战 ........42 
5.2.3   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政策 .........43 
5.3  国内外影子银行监管的比较研究........44 
 
第 5 章   影子银行的监管政策对比 
 
5.1   发达国家银行的监管政策
2008 年 3 月 31 日,美国国家财政部发布了《现代化金融监管架构蓝图》,其中明确提出建议,旨在向影子银行提供贴现窗口服务建议。2009 年 3 月,在另一份文件——《金融体系全面改革方案》中,美国国家财政部又提出对于金融衍生品等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金融衍生物的规范管理,主要针对一些超募资金,如果想保证其合法,则必须根据规定要求,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进行认定并注册备案,于此同时需定期向监管部门披露在经济运行当中使用资金和对杠杆使用的具体情况,并着重建立对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全方位监管、保护和披露。2009 年 6 月 17 日美国公布了名为《金融监管改革:新基础》的改革蓝图,全面加强监管,明确美联储对投行、证监会对对冲基金、政府对保险公司及短期货币市场采取严格监管,以标准化的形式对一些场外衍生品进行监督和管理,将以这种方式的交易统一纳入到清算体系,借以提高监管力度和市场的透明性。 2010 年 7 月,美国出台《金融监管改革法》规定,在规定中明确指出,私募基金和对冲基金中资产总额较为庞大(总额超过 1 亿美元)须按照要求在美国证交会注册,其他资产为达到注册标准的,由州政府进行监管,同时要求证券化机构严格按照保留通过发行 ABS 的方式转移、出售、转让的任何资产至少5%的信用风险的方式,明确禁止证券化机构直接、间接地对冲或转移要求留存的有关资产的信贷风险。同时,建立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办公室,解决如何处罚和撤销评级的问题,指导 SEC 研究建立半官方性质的群体,致力于解决在信贷评级中产生的各类问题。该法案在原则上不允许银行投资乃至拥有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一旦因为某种需要,银行确实存在投资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的行为,则限定其资本不能超过基金总额的百分之三,同时不能超过银行资本的百分之三,规定在发生风险时银行不能向其投资的基金加以资金的援助。 美国建立的新举措,对于货币市场基金做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具体表现为对高流动性证券资产配置必须对风险较高债券的投资做出限制,皆以达到控制基金风险的目的。虽然美国做出种种举措来监管影子银行,但从实际的行为和具有扶持性质的政策可以表明,美国并不想影子银行退出经济金融市场。
.........
 
总结
 
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的 20 多年,美国在经济方面总体保持了“两高两低”(即高增长、高劳动生产率、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的较好增长态势,美国金融体系的高速发展和有力支持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在 20 世纪 90年代末,金融业有一次进入了混业经营时代,在这个时间里,金融业的创造力和驱动力都大大的提升了,随之而来的是在国际金融市场影响力的大范围提升。美国的金融创新属于市场主导型,市场需求极大促进了美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金融创新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可以合理利用,则创新的种种方式便能够促进经济的良好发展进而保证金融的欣欣向荣;反而言之,如果运用不当,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进而对美国的实体经济产生危害。上一次的经济危机已经充分证明,金融创新的确是一把“双刃剑”。金融危机爆发后,影子银行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也引发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发到国家开始重新思考适合现代发展的金融体系。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