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随着当前我国①涉外经济的迅猛发展,参加国际商贸活动、参与国际会议和赛事的需求增加,居民出境旅游、探亲、留学人数逐年增加,同时出境目的地国家和需求外币币种日趋多样,由此也带来了外币兑换需求的日益增长。方便、快捷的个人本外币兑换,是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情况下必然产生的合理需求,也是一国经济逐渐融入全球化进程的重要体现。一般来说,在国际交往较为频繁的国家和地区,外币兑换机构高度发达:在香港随处可见“找换店”;在东京大街小巷都有“两替店”;在伦敦连锁货币兑换机构设有超市兑换专柜。反观我国,2008年以前个人本外币合法兑换地点只有银行网点和银行授权外币代兑机构(以下称代兑机构),借2008年奥运东风发展起来的国内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机构(以下称特许机构)还处于雏形态势。当前个人进出境时小额货币兑换仍然颇不便利。 2008年以来,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以下称特许业务)在我国取得较快的发展。2009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国家外汇管理局将特许业务试点范围扩大为天津、上海、江苏、山东、广东、北京、黑龙江、浙江、福建、广西、海南、云南、新疆等省市(自治区),及深圳、青岛、厦门、宁波等计划单列市。同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了《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并于2012年4月,再次修订完善试点管理办法。长期以来,我国个人本外币兑换业务由银行网点主导办理,但由于银行网点设置模式和营业方式的局限,难以满足我国逐步增加的庞大货币兑换需求。因此,在本外币兑换市场中注入特许机构这一新的兑换渠道,有助于改善银行网点和代兑机构固有的兑换经营模式、优配资源,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实现业务的转型。一方面,银行网点一般分布在对公业务便利区和城市居民密集区,而在机场、口岸、酒店、风景区等非居民集中的消费场所的网点则设置较少;虽然目前大多数代兑机构设在涉外宾馆酒店内,但主要是作为宾馆酒店的配套服务设施,满足入住客户结算时的外币兑换需求,服务的客户群体十分有限;而特许机构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网点设置,可与银行网点和代兑机构形成兑换服务的互补。另一方面,银行网点一般有营业时间限制,八小时之外甚至部分节假日不营业;而特许机构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设置营业时间,部分设在机场、口岸等交通枢纽的特许兑换网点还能够24小时营业。最后,相比于代兑机构,特许机构可以进行双向货币兑换,且具有自主定价能力。从长远来看,就所面对的客户群体和市场来说,特许机构的直接竞争并不多,可视为银行网点和代兑机构个人本外币兑换服务的一种有效的补充。
........
1.2 文献综述
2008 年以来,个人本外币业务在我国取得较快发展,2012 年 4 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印发<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的通知》,标志着我国个人本外币兑换行业跨入一个新时代。从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的定义, 我们可以了解到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的主体是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设立的境内非金融机构,特许机构具备完善软硬件设施及管理制度,为境内外个人办理的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的货币兑换业务。特许机构在货币兑换的专业性、时效性、便捷性等方面优于原来银行网点和银行授权代兑机构的本外币兑换服务,是一种全新的安全又经济的兑换模式,是银行网点、代兑机构的有效补充,有效健全了我国本外币汇兑服务体系,提升了货币兑换服务整体水平。 贝力平(2002)提出汇率并轨之后,取消了外汇券和境内外币计价结算,外币兑换代办点( 简称代兑点)为适应外汇体制改革需要应运而生。阐述了早期外币代兑的难点与局限性,如为获利差境外游客自行参与黑市交易,私换外汇难以杜绝难以取证等。同时提出业务管理和操作方面存在局限性,兑换员素质有限等问题,提出了搞好外汇兑换管理的意义。周邵红(2003)指出外币兑换点作为银行授权从事个人外币兑换业务的单位,其经营外汇业务合规性与否直接影响国家外汇政策的传导成效,因而加强外币兑换点的管理显得尤其重要。应将银行外币兑换点纳入银行储蓄网点的管理,制定严格、具体的市场准入条件,明确银行和外币兑换点双方的权利与责任。应加大外币兑换现场监督,完善国际收支汇兑申报制度,加强兑换机构内部管理。
..........
第 2 章 中国个人本外币业务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
2.1 中国个人本外币兑换行业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涉外商品交换领域和人员出入境方面并不活跃,外汇使用处于集中管理的状态,个人对于货币兑换需求较小。 90年代中期,我国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 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居民个人因私用汇等可以在有结售汇业务资格的外汇指定银行直接办理, 超过比例或超过标准的用汇, 须向外汇局申请, 经外汇局审核其真实性以后, 持外汇局的核准件到银行购汇支付。开启了个人本外币兑换业务的序幕。 2003年,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境外人员来华旅游、经商和官方来往,为适应外汇体制改革需要,满足对外交往中个人兑换本外币的合理需求,代兑机构作为授权银行柜台货币兑换业务的延伸,出现在涉外酒店和境外人员聚集的商业区和旅游景点等地,省去人们四处寻找银行进行货币兑换的麻烦,改善了银行营业时间以外无法进行个人本外币兑换情况。 2008年8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开展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的通知》(汇发[2008]38号),允许在北京、上海两市引入专业从事小额货币兑换的非金融机构,满足不断增长的个人本外币兑换需求。试点期间,北京和上海两地举办了奥运会和世博会,特许机构的加入,有效缓解了银行系统外币现钞服务发展不足的问题,满足了境内外人员尤其是境外人员来华期间的货币兑换需求,树立了我国良好的对外金融服务形象。2009年11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在试点成功基础上,总结了北京、上海试点业务经验,发布了《关于扩大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的通知》(汇发[2009]54号),扩大特许业务试点范围。试点扩大至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天津、福建、广西、云南、黑龙江、海南、新疆11个省市自治区和深圳、宁波、厦门、青岛4个计划单列市,并鼓励特许机构发挥品牌优势和专业优势跨地区设分支机构连锁经营。
.........
2.2 中国个人本外币兑换行业发展存在问题
随着个人本外币兑换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一些制约因素逐渐显现:一是市场准入方面,所有的兑换机构都需要严格的业务审批或备案,才能取得业务资格。银行网点需要具有金融业务资格,具备健全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并取得上级行的业务授权等经所在地外汇局备案后取得业务资格。代兑机构需要与授权银行签订办理外币兑换业务的协议,出具申请书、基本情况说明、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兑换水单及用章样本等,由授权银行向所在地外汇局提出业务申请,取得批复后具备业务资格。这些备案和审批一般在 20 个工作日内完成。特许机构取得业务资格更是需要经过筹备和开办两个阶段。以特许机构申请同城网点为例,申请机构需要提交申请报告、筹备方案及人员材料、营业执照和组织机构代码证、经营场所软硬件设施情况、相关制度等向所在地外汇局提出筹备申请,获得筹备资格的申请机构在三个月内进行筹备,达到条件的提交开业申请,经所在地外汇局验收合格颁发《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经营许可证》后方可营业。严格和繁琐的特许机构审批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机构数量的发展。二是业务管理方面,为了符合当前个人外汇管理政策框架,个人本外币兑换有年度总额额度限制,以及单笔或当日累计额度的限制。并且,目前我国的个人本外币兑换业务都需要客户提供身份证件,填写兑换水单,兑换机构需要核实客户身份,将客户姓名、国籍、证件种类及号码、交易类别、汇率以及金额等内容录入个人结售汇系统和自身业务系统。
..........
第 3 章 当前国内个人本外币兑换渠道.......10
3.1 主要货币兑换渠道介绍 ........10
3.2 个人本外币兑换渠道的对比分析 ......11
3.3 新兴的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机构的积极作用 .......13
第 4 章 个人本外币业务发展与监管的案例分析.....14
4.1 香港地区“找换店”发展和监管模式 .........14
4.1.1 发展概况.........14 #p#分页标题#e#
4.1.2 香港地区对于“找换店”的监管情况........15
4.2 英国货币兑换公司的概况(以通济隆公司为例) ......16
第 5 章 中国个人本外币兑换行业发展策略......21
5.1 构建完善的个人本外币服务兑换体系 .....21
5.1.1 健全银行兑换渠道 .......21
5.1.2 完善代兑机构渠道 .......22
5.1.3 发展特许兑换机构 .......22
5.2 个人本外币兑换行业国际经验本土化可行性 .......23
5.2.1 兑换行业的专业性 .......23
5.2.2 市场化程度.....23
5.2.3 服务体系建设........24
5.3 未来我国个人本外币兑换行业发展出路 ........24
第 6 章 中国个人本外币兑换行业监管
6.1 监管理念
1995 年,全国人大先后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票据法》、《保险法》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五法一决定”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金融法律制度,为随后的金融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行为更趋复杂,各种利益主体相互冲突又相互依存,特别是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全面依法治国,并将依法治国作为“四个全面”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金融业对于法治建设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力持续增强,也客观上对金融监管制度和监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建立起适应包括个人本外币兑换行业在内的金融业深化改革要求的系统监管体系提出的明确方向。对个人本外币兑换行业发展的有效监管可以有效防范各种风险,促进该行业健康发展。目前对于银行业各项业务的监管已经比较成熟,本章着重梳理对特许机构的监管。监管理念上应从我国实际出发,并充分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形成以行业自律为主,政府职能部门监管为辅的监管体系。
..........
结 论
我们充分相信,在全球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个人本外币兑换行业的发展将对人们的涉外经济交往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断发现本外币兑换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发展策咯,充分发挥各种兑换渠道的优势,将有利于个人本外币兑换行业的协调健康发展。 本文通过对中国目前货币兑换的主要渠道介绍和对比分析发现个人本外币兑换市场以银行渠道为主,新兴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发展趋势明显,还应大幅加强宣传和培育力度。通过归纳中国个人本外币兑换行业的发展阶段,以及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在借鉴个人本外币兑换发展与监管的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个人本外币兑换行业发展的出路和方向,并了提出个人本外币兑换行业的监管理念、原则和框架等。由于目前个人本外币兑换特别是个人本外币特许兑换还处于起步阶段,对该行业机构本质、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存在弊端与风险认识还不够全面。理论和实证的探讨研究都还处于摸索的过程中,长期来看,我国个人本外币兑换行业还将面临结构性和系统性的调整和优化。本文主要通过宏观层面对个人本外币兑换业务进行分析,而微观层面即个人本外币兑换企业行为和兑换主体的研究不足,文章的部分观点可能还有不成熟之处,未来继续对个人本外币兑换行业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