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00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604071705137348
  • 日期:2016-03-29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一国的经济波动会突破地域的限制,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早在 20 世纪 20 年代末,美国股市崩盘导致“大萧条”席卷整个西方世界,并引发世界战争;进入 70 年代,石油危机致使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十年的“滞涨”时期;20 世纪末,以泰国泰铢贬值为导火索,“亚洲金融危机”波及整个亚洲,并对美洲和欧洲产生很大影响。由此可见,这种经济联系使得一国的通货膨胀能够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成为可能。 进入 21 世纪,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国际资本流动日益频繁,各国的通货膨胀呈现明显的联动性,通货膨胀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发生于 2007 年的美国次贷危机致使全球信贷规模大幅缩水,世界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为应对汹涌而来的次贷危机,各国央行纷纷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非美元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致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特别是国际石油和粮食价格持续上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持续上涨,新兴经济体同样呈现出物价水平上升的趋势,于是通货膨胀在世界范围内蔓延。 通货膨胀对一国国民经济和居民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首先,通货膨胀使得物价水平上升,导致国民财富蒸发,居民购买力下降,影响民众的生活质量;其次,通货膨胀使得资源配置发生扭曲,造成国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比例失衡,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平稳和持续;最后,通货膨胀使得国内物价水平升高,通货膨胀的预期导致工资水平的上涨,同时工业原材料价格上升,国内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导致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下降,最终会导致国家出口数额减少,不利于经济发展。因此,各国政府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并检验其政策有效性时,都会把通货膨胀率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和评判依据。 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发展的快车道,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的规模迅速增长,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目前,中国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 2 位,占世界总产出的 12%,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迅速增长,目前中国的出口位列世界第  1  位,进口位列世界第  2  位,同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对于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地贡献1,中国的经济增长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的经济波动将会对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开放的中国逐渐融入到世界经济中,成为其重要的一部分,与外部联系日益紧密,外贸依存度2不断提高,使得中国经济更加容易受到外部风险的影响,因此,外部风险的防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1.2   相关文献综述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进出口贸易、国际投资以及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扩大,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一国的经济波动会突破地域的限制,通过与他国的经济联系,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建立在封闭经济条件下的通货膨胀理论已经不能全面地解释开放经济条件下的通货膨胀问题,特别是 20 世纪70 年代初,“石油危机”导致西方世界出现“滞涨”现象,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问题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成为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对于如何定义通货膨胀国际传递,西方经济学家给出了两种定义。一种是国内物价的上涨主要归因于国外冲击,同时国内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不能够有效地制约这种国外冲击(Cagan,1980);一种是由于存在超过供给的有效需求,或者进口成本的不断增加,引起物价水平普遍上涨(Darby,1981)。 西方经济学者自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深入研究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问题,取得了丰富的成果,逐渐形成相对完整和成熟的理论体系。目前,通货膨胀国际传递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国际通货膨胀理论;一类是国际货币主义通货膨胀理论。 国际通货膨胀理论研究实体经济中产量、就业情况、产品需求、供给等国内实际经济因素的变动,分析这些国内实际经济因素的变化与影响通货膨胀的国际因素的相关性,从而解释一国的通货膨胀传递至他国的现象,该理论强调一国的过剩需求通过国际贸易途径影响其他国家。国际通货膨胀理论的形成开始于 20 世纪 30 年代,Robinson(1935)运用凯恩斯理论中收入-支出分析法分析国际收支问题,利用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研究汇率对贸易差额的影响。Robinson 通过分析发现,汇率波动对两个贸易国的通货膨胀的影响取决于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的大小。
.........
 
第 2 章   通货膨胀理论国际传递机制的理论分析
 
随着通货膨胀国际传递理论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国内外学者从理论上深入分析了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机制,同时通过不同的实证方法研究了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机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根据现有的研究表明,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途径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种,即价格传递途径、外汇占款变动引致的货币传递途径、进出口商品需求变动引致的“总供给-总需求”传递途径(刘华和卢孔标,2007)。本文接下来将对这三种通货膨胀传递途径进行理论分析。 
 
2.1   价格传递途径
假设商品进口国的货币当局采用固定汇率制度,并且两国之间贸易不存在贸易壁垒。进口商品的定价采用生产者定价法(Producer Currency Pricing,简称PCP),即外国生产厂商的商品无论在本国10出售,抑或在国外销售,其商品的价格都将根据外国货币确定其价格,也就是说进口商品将严格遵循一价定律(The Law of One Price),当国外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由于汇率固定,进口到国内的国外商品价格也将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一国的通货膨胀传递到其他国家。因此,在汇率固定且没有贸易限制的条件下,价格传递机制可以做以下描述:当一国出现通货膨胀时,首先该国国内的物价水平上升,直接表现为原材料价格和消费品价格的上升。由于存在国际贸易,国内生产的商品或者原材料的一部分在国内销售,一部分用于出口。由于出口商品采用生产者定价法,并且汇率保持不变,与之相对应的是进口国的进口产品价格上升,最终引起进口国的物价水平上升,发生通货膨胀。假如进口商品为消费品,则进口商品的价格会直接对进口国的物价水平产生影响,使得进口国国内物价水平上升;假如进口商品是如石油、煤炭等工业生产资料,生产资料的价格上升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企业为保证一定的利润,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表现为商品的出厂价格上涨,最终会导致进口国产生通货膨胀。
........
 
2.2   货币传递途径
本文首先将采用货币分析法来分析在汇率固定条件下货币途径的传递机制。 现代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是在 20 世界 60 年代和 70 年代,由波拉克(J. Polark)领导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机构和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约翰逊(H. Johnson)、蒙代尔(R. Mundell)及其学生弗兰克尔(J. Frenkel)发展起来的。货币分析法是在一系列条件下提出来的,这些条件包括:(1)各国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度,假定政府在外汇市场上的干预行为能够保证各种冲击完全不改变汇率。(2)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此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产出不会受到货币供给的影响。(3)价格具有完全的弹性,购买力平价条件成立。(4)假定本国为对外开放的小国。本国无力决定世界产品的价格,是世界市场上的价格接受者,商品价格和利率完全由世界市场决定。(5)本国的实际货币需求是由国民收入和国内利率水平决定的。(6)货币是中性的,即货币供给的变化不能影响实际经济因素。 以上的理论推导也可解释一国的货币政策影响他国的物价水平的现象。例如,假定本国国内信贷发生一次性的扩张,根据式(2-3)得知,货币存量的增加通过货币乘数效应导致本国货币供给量增加,由于我们假定货币供给不影响产出,并且商品价格和利率是由世界市场决定的,因此,货币需求保持不变,货币市场失衡。本国居民将会将手中多余的货币用于支出,从而提高本国和外国商品劳务的需求,进而导致国内价格水平的上涨和国际收支的赤字。但从长期来看,由于本国价格水平的上涨、国际收支赤字和外汇储备的减少,货币市场最终会达到均衡状态。此时本国的价格水平虽然下降,但与初期的价格水平相比仍然是提高的,而外国的价格水平也会同比例提高,以满足购买力平价理论。此时,由一国的货币政策导致的本国通货膨胀通过货币传递途径传递至他国。 
.........
 
第 3 章   通货膨胀国际传递的实证模型 ......... 20 #p#分页标题#e#
3.1   GVAR  模型理论 .......... 20 
3.2   变量的选取和数据的说明 ............ 23 
第 4 章   通货膨胀国际传递实证分析 .... 25 
4.1   基于 GVAR 模型实证结果的统计检验 ......... 25 
4.2   脉冲响应动态分析 ...... 26 
4.3   广义预测方差分解 ...... 34 
4.4   实证结果的总结 .......... 36 
第 5 章   结论与启示 ..... 39 
 
第 4 章   通货膨胀国际传递实证分析 
 
本文将首先将根据数据,利用 GVAR 模型进行实证结果的统计检验。然后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广义预测方差分解,考察各国在面临经济变量冲击时各国通货膨胀的反应情况。
 
4.1   基于 GVAR 模型实证结果的统计检验 
本文采用 Johanson 协整检验的方法,对 GVAR 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 4.4 所示。从而我们确定了 GVAR 各个国家模型中存在的协整个数,模型中各国具有的协整关系个数如表 4.5 所示。 最后,对模型中的国外变量和全球变量进行弱外生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6 所示。2 个国家14的名义短期利率、2 个国家15的货币供给量变化率、3 个国家16的国际石油价格不具有弱外生性。此外,秘鲁的实际 GDP、美国的国际食物价格不具有弱外生性。 本节将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当某一国家或地区面临来自本国之外的经济变量冲击时各国的通货膨胀的运动情况17。经研究表明,通货膨胀主要通过价格传递途径、货币传递途径以及总供给-总需求传递途径传递至其他国家和地区。因此,本节同样从这 3 个传递途径进行研究。 冲击发生时,世界石油价格当即上涨 10.6%,而国际食物价格受到微弱影响,上涨 0.76%。从各国面对冲击的响应结果上看,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与国际石油价格同向变动,美国、欧元区以及日本的通货膨胀率分别增加 0.16%、0.08%和 0.04%。而石油价格对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影响会随着国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例如,巴西、智利、秘鲁、菲律宾以及泰国受到显著的正向影响,阿根廷、印度以及墨西哥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下降了0.02%。 
........
 
结论
 
目前世界处在信息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不仅使得人们的生活快捷方便,也使得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途径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动途径和机制的研究显得十分的有必要。本文通过从理论上分析通货膨胀国际传递途径和机制,应用 GVAR 模型,从实证上探究了各国通货膨胀之间的联系以及影响程度,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国际因素通过价格传递途径、货币传递途径以及总供给-总需求传递途径对一国的通货膨胀产生影响,但 3 种途径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不同。国际石油价格和国际食物价格能够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产生不同影响,国际油价的变动更加能够影响发达地区的物价水平的变化,而国际食物价格在发展中地区拥有更加强大的影响力,这一结论也验证了 Galesi 和 Lombardi(2009)的关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观点。此外,汇率因素对于通货膨胀的传递影响不显著,只一点与 Campa 和 Goldberg(2005)的研究结论相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汇率对通货膨胀传递的重要程度上升,这一点值得注意。 第二,中国的经济冲击对于美国、欧元区的通货膨胀影响较小,但来自美国和欧元区的冲击能够显著地影响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同时中国经济对在亚洲其他国家地区的通货膨胀产生显著的影响,与 Dreger 和 Zhang(2011)的研究成果相一致,同时也验证了 Galesi 和 Lombardi(2009)关于地区通货膨胀之间存在地域联系的观点。 第三,造成中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国内因素,同时国际石油价格和国际食物价格同样能够显著地影响中国的通货膨胀,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外经济因素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对中国通货膨胀增长的贡献逐渐变大,因此,需要设置预防措施,防止其对中国物价水平的过度干扰,影响经济的健康运行。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