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和监管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74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602262023377287
  • 日期:2016-02-23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在国际和各国范围内,存在一些金融机构因庞大的资产规模、紧密的网络关联、复杂业务、不可替代的功能等原因或特征,导致这类机构一旦发生风险,将通过多种渠道将风险在系统内传播,并通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整个金融系统产生系统性风险,从而对金融系统造成严重冲击并带来巨大损失。同时,这种金融系统中的系统性风险所造成的影响也会传导到实体经济,使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并最终使整个实体经济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因此,对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有效识别和有效监管,目前已成为各主要经济体及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方向。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及国际监管组织普遍认识到,在金融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要有效防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减少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已成为必然选择。在实践中,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都在致力于加强对本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并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探索,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鉴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特别是系统重要性银行对于金融体系的健康稳定以及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本次金融危机后,巴塞尔委员会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相关意见,于 2011 年发布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方法和更高损失吸收能力》报告,系统而全面地提出要从在全球跨境金融业务的活跃程度、提供金融服务的总水平、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在金融系统中的可替代性、业务、结构及运营的复杂程度等 5 个维度以及相应的 12 个指标作为评估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依据,并要求对于入选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银行每年要披露其相关评估指标。FSB 进一步提出要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实行更加严格的监管标准与要求,如包括在附加资本、信息披露、恢复计划等方面进行更严格的监管约束,防止这些银行因盲目扩张而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巨大风险,从而影响到全球经济的稳定。 
........
 
1.2 研究意义 
本文紧紧围绕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和监管这一主题展开相关研究,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方面,在我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进行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国别化和具体化研究可以进一步有效填补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相关研究的空白,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部分理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以及金融体制在诸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采用发达国家所制定的针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方法不能真实反映出发展中国家银行业的现实状况。而我国的银行体系在发展中国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结合我国银行体系的实际情况,开展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相关研究可以为今后发展中国家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相关研究提供有效借鉴和参考,也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案例经验。 另一方面,对我国银行体系中系统重要性银行进行研究有利于维护我国银行业乃至金融体系的稳定,促进宏观经济平稳健康有序发展。部分重要银行比如五大国有控股银行在我国的经济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风险溢出可能引发较大的系统性风险,从而会对整个金融体系及经济体系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银行加强研究与监管。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处于下行阶段,我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下行周期,经济持续下滑,2014 年 GDP 增长率仅为 7.4%,为近 20 年来最低点;同时,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及隐性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在此背景下,我国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增大,近两年来人民银行也提出“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原则。因此,当前对于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和监管研究,对于我国防范与化解我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促进我国金融监管改革及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2 文献回顾
 
2.1 系统性风险的相关研究 
实际上,学术界对于系统性风险的认识及如何防范系统性风险是一个渐进的认识过程,体现在初步从系统性风险的定义及传染途径的定性认识,升华到对系统性风险的定量测度及系统性风险的政策协调层面。 目前,对于系统性风险的定义较多,国内外对系统性风险的定义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表述:Rocket 和 Tirole 等(1996)认为系统性风险是单个银行机构、产品或者市场的损失所产生风险,又因经济体间的相互关联而导致这一风险在一系列机构和市场间传染,并使这种风险在相互传染中被扩大,从而影响到金融体系或经济体系。Schoenmaker(1996)认为银行系统内传染风险就是银行体系系统性风险,这种风险是由于部分银行出现财务危机,这种财务危机影响到系统内与其有业务关联的银行,使得银行系统内大量银行都产生财务危机。Kaufman 等(2003)也持相似观点,认为系统性风险是由于系统内银行间由资产负债表关系建立起来的资金链条关系受到外部冲击导致风险相互传染。这些观点认为,系统性风险是单个银行机构产生风险后将这种风险直接传染给其他银行机构,从而使整个银行系统产生类似的风险。而另外一些观点则认为,系统性风险不一定是风险的直接传染,如Kaminsky 和 Reinhart(2000)认为,银行系统性危机的发生与可观测到的宏观经济或信贷头寸关联等基本面无关,仅仅是由于风险暴露的相似性和信息溢出效应的作用,以及在金融恐慌、羊群行为、信心丧失等作用下,导致风险重估效应和间接传染发生,以至于放大了银行体系系统性风险。 
........
 
2.2 系统重要性银行和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贡献
受次贷危机的影响,贝尔斯登①、美林证券①等这些曾经的著名投资银行由于投资失败先后倒闭并被其他机构收购。由于这些大型金融机构的倒闭对整个美国及全球主要金融体系及经济体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相关国家政府的救助也花费巨大。因此,此次次贷危机使学者们开始重新审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ystemically Important Financial Institution,简称 SIFIs)②及其造成的不利影响的问题。 虽然目前对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也有不少学者及国际金融监管规则制定机构对其进行定义。2010 年 10 月,G20 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发布的《降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道德风险的政策建议及时间表》中,初步明确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概念,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是指那些在金融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倒闭可能给整个金融体系造成巨大损害,并对整个实体经济产生严重负面冲击的金融机构。进一步可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划分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G-SIFIs)和国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D-SIFIs)。由于当前对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研究与监管改革主要集中在银行业,因此,进一步可将系统重要性银行(SIBs)分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和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D-SIBs)。 
.........
 
3 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贡献 ..... 30 
3.1 实证方法和相关模型.....30
3.2 数据来源和指标变量选取.......35 
3.3 实证结果分析.....41 
3.4 稳健性检验.......56 
3.5 本章小结.........60 
4 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 ....... 61 
4.1 关于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研究.....61 
4.2 研究设计.........63 
4.3 实证结果分析.....66 
4.4 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的进一步研究.......73 
4.5 本章小结.........78 
5 现有监管体系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贡献的影响 ........ 79 
5.1 商业银行主要监管体系.........79 
5.2 研究设计.........83 
5.3 实证结果分析.....87 
5.4 稳健性检验.......94 
5.5 本章小结.........98 
 
6  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
 
6.1 国内外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现状比较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表明,从发达到发展中国家,其金融体系与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着许多缺陷。在诸多缺陷中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对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不力,使得这些金融机构成为“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机构。而对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不力不但会使这些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的道德风险攀升,还会因对这些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认识不足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不断积累,并且在金融机构之间不断酝酿发酵,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产生。虽然学术界及金融监管当局对于如何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有效监管有一些研究,但目前不管在地区层面还是国际层面对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监管标准,从而为这些全球性重要性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套利提供了足够的动力和空间。 因此,在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后,对于全球性重要金融机构的深刻反思以及探索如何对这些全球重要性金融机构进行有效监管成为学术界、各国实务界及相关国际组织关注的焦点课题,并在相关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及创造性的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首先是金融稳定理事会联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国际金融监管当局及标准制定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监管规则,并于 2008 年在戛纳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上向各国领导提交了如何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的报告,从而初步构建起如何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进行有效监管的总体框架。该监管框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以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为切入点,然后从银行业扩展到其他类型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再在此基础上将监管框架从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进一步向国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延伸和推进,从而实现国际与国内监管的双方协调、一般标准与特殊国情相适应的切实监管,从而达到实现全球金融系统稳健运行,全球经济体系健康发展的目标。 #p#分页标题#e#
........
 
结论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与监管方面的实际情况,从系统性风险贡献的视角对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进行评估与监管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结论: 首先,笔者在 Adian 和 Brunnermeier 于 2009 年(2011 年)①提出的CoVaR方法的基础上,估计出不同商业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贡献。研究发现,单个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并未与其资产规模呈现一一对应关系。这一发现实际是对银监会 2014 年颁布的《商业银行全球系统重要性评估指标披露指引》中仅仅从资产规模角度认定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的修订。 其次,笔者对商业银行对我国系统性风险贡献准确度量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遴选指标及其权重确定以及影响因素等问题,并将研究发现应用于非上市的商业银行,从而获得了多达 93 家商业银行的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排序情况,实现了指标法和市场法的科学融合,有利于更好指导我们强化商业银行特别是未上市不可获取市场数据的非上市银行的监管,抑制其系统性风险贡献,进而达到控制整个银行体系系统性风险的目的。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