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意义
利率是现代经济和金融的核心,利率的走势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从而对整个国家的经济造成巨大影响。正因为利率在现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长久以来一直被各国政府严格控制。1970 年之前,我国的存贷款利率除了偶尔由央行调整外,基本保持稳定。1970 年以后,世界各国的金融自由化改革悄然兴起,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在 1986 年年初率先完成了利率市场化。2012 年 6 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降息,其中对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进行了调整这一点非常值得大家注意。央行决定金融机构将执行 1.1 倍的上限存款利率,0.7 倍的下限贷款利率,这改变过去“存款利率无浮动”的局面;2013年 7 月 20 日,央行宣布取消 0.7 倍贷款利率下限,由银行金融机构自主决定贷款利率水平,至此,中国人民银行全面放开了对贷款利率的管制;2014 年 11 月22日起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存款基准利率 1.2 倍”。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空间进一步拓宽,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踏入了核心阶段。利率市场化打破了一些金融机构的垄断地位,导致大型商业银行要在固有盈利模式以及业务结构上进行创新。随着一些优秀的商业银行相继上市,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综合素质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本文选择中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行五大国有银行;以及平安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招行四家典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以北京银行为代表的城市商业银行,这十家上市银行年报的进行研究。最终选取 2011 年至2013 年连续三年的数据,从而对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的盈利能力水平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研究。再使用压力测试检测利率风险给商业银行的经营情况和盈利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带来的潜在威胁,文章结尾得出最有利于我国银行健康发展的合理化政策建议。
........
1.2 研究内容、结构与方法
本文的结构一共分为六个章节,首先是导论部分,主要说明了文章的选题背景以及选题意义,简单概括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目前所处阶段,介绍本文所用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构,归纳总结了相关国内外参考文献。第二部分主要概括总结利率的定义和符合中国国情的利率市场化定义,介绍我国自改革开放之后利率市场化的发展沿革情况。第三部分主要概括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盈利模式,并用总资产收益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成本收入比率和净息差对各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进行测量。第四部分是从正反两方面阐述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波动各种可能结果。第五部分是本文的实证分析部分,采用压力测试的检测方法,验证了利率风险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可能带来的极端风险,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初步的分析。第六部分是基于在前几章研究分析的结果,给出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定与发展给出可行性建议。
.......
第 2 章 利率市场化概述
2.1 利率市场化定义
利率,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利率并不是天然产生的,而是在社会经济由自然经济向商品货币经济的逐渐过渡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地被人类社会理解和接受的。至今在伊斯兰世界中,利息仍然是不能够存有的。伊斯兰银行以分红方式替代利息,从而为了避免违反《古兰经》的相关规定。马克思的《资本论》提到“借入者和贷出者的双方都是把同一货币额作为资本支出的。但它只有在后者手中才执行资本的职能。同一货币额作为资本对两个人来说取得了双重的存在,这并不会使利润增加一倍。它所以能对双方都作为资本执行职能,只是由于利润的分割。其中归贷出者的部分叫做利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马克思认为利息算作是利润的一部分,属于借出货币资本的资本家与从事实业生产的资木家之间的利润分配,西方学者对利率的认识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利率市场化也叫利率自由化,是指利率不再由政府直接管控,而是由金融市场资金需求和供给关系决定,也是利率放松管制的过程。它主要包括利率决定市场化和管理市场化,对应的理论有利率决定理论和金融发展理论,其中,金融发展理论解释了利率结构和管理的市场化。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在金融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调节作用。而且利率市场化本质上是利率的决定完全交给市场看不见的手来调节,从而达到资金配置不断调整和完善优化的过程。但是利率市场化并不是说政府对于利率的调整全部不加干预,中央银行仍可以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影响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最终达到影响其他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定价的目的。利率市场化不是政府或者央行不可以干预利率的形成,是换一种方式监管利率在合理范围内浮动。央行的角色更多的是保证金融大环境的稳定健康,为商业银行的经营保驾护航。其他监管机构可以从巴塞尔协议中核心资本的要求出发,将商业银行可能出现得风险控制到最低。
........
2.2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1992年召开,在会上提出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该决定明确表示我国未来利率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的市场利率管理体系。6人民币的市场化是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先机,而且要顺利地完成利率市场化,就必须要有一个有足够健全、完善、高效的金融市场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媒介。1996年,我国政府宣布完全解除同业拆借利率上限,正式实行同业拆借的市场化,拆借资金的利率可以由拆借资金双方根据供求情况自主协调确定。此后,我国开始逐渐地放松了对利率管制,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改革措施。在十六届三中全会的通知中有关《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明确“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由此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开始到2015年初已经达到由银行自主决定贷款利率水平,贷款利率全面自由定价;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上限可以是存款基准利率的 1.2倍,这一局面来之不易,风风雨雨经过三十多年。
..........
第 3 章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17
3.1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分类.......17
3.2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指标分析......21
3.2.1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指标选择..........21
3.2.2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指标分析..........24
第 4 章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30
4.1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机遇........30
4.2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31
第 5 章 基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压力测试.........34
5.1 压力测试理论综述.......34
5.2 利率风险压力测试的分析..........38
第 5 章 基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压力测试
5.1 压力测试理论综述
5.1.1 压力测试的定义
压力测试的概念虽然早已出现,但是在金融范畴内的定义仍然存有很多不同版本。最先在 1995 年国际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组织 (IOSCO)首先先提出压力测试这一概念:压力测试——假设金融市场在极端不利的状况下,金融机构可能出现的风险,从而分析这种极端风险对资产组合的影响效果,如利率、汇率大幅波动抑股市大幅震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国际清算银行(BIS)则把压力测试的概念归纳为用于评估金融系统内部在罕见但仍然可能发生的宏观经济冲击下脆弱点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从压力测试的概念中我们能够分析得出,压力测试最应该关注的方面分别是:一是压力测试的主要目的是是对金融系统稳定性的测量和评估;二是压力来源方向是哪,来源大部分是宏观经济的冲击。在我国银监会制定的《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相关规定中,将压力测试定义为:“一种以定量分析为主的风险分析方法,通过测算银行在遇到假定的小概率事件等极端不利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损失,分析这些损失对银行盈利能力和资本金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对单家银行、银行集团和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做出评估和判断,并采取必要措施”。
.........
结论
根据第三章分析结果商业银行成本收入比普遍在百分之三十左右,而且传统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要低于新晋崛起股份制商业银行,但是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过高。因此控制经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利差是商业银行生存的命脉,在存款利率未能全面放开之前,要想在众多同质化竞争的银行中吸纳更多的存款,只能依靠新建营业网点,在数量上规模上取胜。这方面五大国有大型银行具有先天优势,但是这种不计成本且未经过前期市场调查的盲目扩张,给银行带来额外存贷款利差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了员工工资的大幅增加,营业网点本身的运营费用激增。这些额外的开支给商业银行经营带来沉重的负担,并且会把好不容易增加的利差收入消耗抵消掉。因此,银行应该争取把自身庞大的组织结构变得尽量扁平化,精简部门结构,在保证各个营业网点高效有序的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前提下,加强对员工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大对员工业务水平的考核,只有考核通过之后才准许其上岗,这样就不会存在客户在网点办理业务等待时间过长,或者因为柜员自身业务不熟练导致客户要办业务没有办成,产生不必要的纠纷。而且一些简单的业务比如:小额存取款、转账查账、信用卡还款、交水电煤气电话等费用、银行应当培养引导客户使用自助银行和网络银行办理,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节约客户的宝贵时间,更加能够降低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成本,一举两得。#p#分页标题#e#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