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高维模型的约束变量选择和条件特征筛选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51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601141530057217
  • 日期:2016-01-12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是我国最核心的问题之一,连续十几年都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列入亟待解决的问题之首,解决“三农”问题是改革的重中之重。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使得以“共享”为核心的“包容性增长”成为未来中国这几年发展的主旋律,也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价值导向。2014 年 10 月 23 日十八届四中全会也进一步指出要通过完善立法来保障公民的权利公平2,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也使权利公平被提上了重要日程。国家在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重点以公平为导向,以均衡增长为核心,实现经济的正义增长,惠及包括农村居民等弱势群体在内的所有人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保障农民的平等权利成为学术界的焦点问题。经济权利是农民的重要权利,而金融在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经济权利的保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融发展权的平等。2005 联合国“国际小额信贷年”提出建立“普惠金融体系”,主张追求金融的公平,要为被现有金融体系所排斥的对象提供相同、平等、公平的金融服务和产品,来满足他们对金融服务和产品有效需求,实现他们公平的金融发展权利。我国仍有近 8 亿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的全面健康发展需要有金融资源的支持,而大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却纷纷撤并县域以下地区经营网点,向优势产业和地区转移,使得农村地区的发展仍然受制于金融支农作用的有效发挥而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因此,通过金融公平来实现包容性增长,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更是构建和谐小康社会的关键。“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就是关注农村居民等弱势群体的发展,通过金融支持使得其逐渐摆脱贫困,实现自身的发展,最终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研究金融排斥对农民金融发展权的影响以及从村镇银行发展的角度予以保障的问题,涉及三个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内容:金融排斥、金融发展权和村镇银行发展,分别从这三个角度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梳理,能更好地把握相关研究脉络和最新动态,为论文的研究提供启示与借鉴。金融排斥的表现形式经过各国专家学者的研究不断发展完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视角也不断深化。金融排斥最早表现为地理排斥(Leyshom & Thrift,1994),英、美等发达国家的金融排斥有较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的占有率及关闭率比较高(Pollard,20056;Fuller,19987)。新西兰被关闭的金融分支机构也主要集中在农村等偏远地区(Lamer & Heron,2002)。澳大利亚的金融机构也从农村地区撤离,致使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抑制加深(Argent & Rolley,2000)。随着各国学者对金融排斥研究的深入,金融排斥的研究领域引申至地理排斥之外,开始关注营销排斥(Morrison & Brien R,2001)、微观企业的商业社群等层次,金融排斥研究也由个人、家庭领域延伸到企业、社区组织等区域。金融排斥成因研究也随着表现研究的深化而不断发展,其中,发展比较成熟的是“五维度”分析法,从价格维度、评估维度、营销维度、条件维度和自我维度五个角度对金融排斥的表现形式进行剖析(Kempson & Whyley1999)。开始关注金融排斥的过程以及排斥的具体对象(Kempson & whyley1999)。“五维度”分析方法比较成熟,应用面较为广泛,但该方法较少关注金融知识的普及以及对被排斥群体获取金融能力的影响等,可以在其基础上增加两个维度:接触排斥与效用排斥(ANZ,2004)。从金融主体的角度可以将金融排斥划分为主体排斥与结构性排斥(Cebulla,1999)两类,还可以加入“收入排斥”与“价格排斥”两个维度(Bridgeman,1999)。金融排斥产生的重要原因是因为有一部分社会群体主要是指低收入阶层的农民不能从正规金融机构的渠道获取价格较低的、公平安全的金融服务(Panigyrakis etl.,2002)。
.......


2 理论基础与理论框架


2.1 相关概念界定
要明确农村金融的内涵,首先应该明确“金融”这一词的含义。国内较为权威的词典指出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金融就是指与资金和信用有关的一切经济活动。对农村金融的理解主要有三种:一是认为农村金融就是“农村”+“金融”。这种对于农村金融的理解强调的是区域概念,指出农村金融是发生在农村地区的金融活动,是围绕农村、农业、农民进行的资金与信用合一的经济活动;二是认为农村金融就是“农户金融”。这种观点从农村金融的微观基础进行了界定,突出了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对象;三是认为农村金融就是“农业政策性金融”+“农业合作性金融”+“农业商业性金融”。这种观点从农村金融供给的角度对农村金融体系进行了全面构建。这三种观点从不同角度对农村金融进行了定义,但都没有全面、客观地揭示农村金融的本质。农村金融与城市金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农村金融改革既要看到两者的联系,整体推进两方面的改革,又要看到两者的区别,不能简单照搬城市金融改革的模式。根据现行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本研究中的农村金融是指在农村地区为“三农”发展提供资金融通的金融服务体系,农村金融的主体包括了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性组织以及商业性金融机构;其客体包括农村地区的所有居民,主要有农户和农村微小企业;其业务以涉农金融为主,也包含部分非农金融服务。
......


2.2 相关理论基础
“金融资源”概念最早是由戈德史密斯(1955)提出,但没有对金融资源的内涵进行界定,其理论含义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我国的金融学家白钦先在《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导论》(1998)中对金融资源的概念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他认为金融本质上就是一种资源,但与自然资源相比,金融资源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资源,它的特殊性体现在金融既能用于配置其他资源,又能成为其他资源所配置的对象。金融资源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核心金融资源。这一层是金融资源的最核心、最基础的部分,主要包括广义的货币资本或资金。货币资源是金融体系运行的基本条件,也是金融活动中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整个金融体系的核心。第二层是实体金融资源。这一层次是金融资源的中间层部分,主要包括了正式和非正式的金融机构以及传统和衍生的金融工具两个部分,其中金融机构包括了银行等正式金融机构和民间信贷等非正式金融机构等各种类型,而金融工具的主要形式有传统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两种。金融组织是货币资金运行的外部环境,而金融工具是货币资金运动的载体,是整个金融体系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第三层是功能金融资源。这是最高层次的金融资源,它是指基础性的核心金融资源同实体层金融金融资源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在核心性资源和实体性资源基础下的发挥金融总体功能的作用。金融资源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既取决于核心金融资源的充足情况和实体金融资源的运行状况,也取决于金融资源总体功能发挥的大小情况。
.......


3 村镇银行缓解金融排斥......27
3.1 金融排斥与农民金融发展权......27
3.2 村镇银行对金融排斥、农民金融发展权的影响.........36
4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45
4.1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界定..........45
4.2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46
4.3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47
5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实证分析........56
5.1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分析.......56
5.2 村镇银行发展对农村经济影响实证分析..........60
5.3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水平实证分析 .... 67
5.4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现存问题与原因解析 ......... 79


7 缓解金融排斥、保护农民金融发展权视角下的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体系


7.1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两步走”战略
村镇银行的建立能有效缓解农村金融排斥问题,使偏远地区农村居民可以享受金融发展的平等权利,促进农村经济的和谐发展。但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的种种问题,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借鉴国外中小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现实要求和特点,村镇银行的发展应走实施“两步走”战略,在法治基础上实现市场、银行和政府等多元主体协作的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并逐步建成“统一领导、多元投资、差异经营、风险可控的农村社区银行”发展道路。社区银行在美国非常普遍,美国社区银行的资产总额约占全美银行资产总额的20%,其中 61%的社区银行经营业绩都比较好。但即便如此,美国也没有形成一种被广泛接受和认可的社区银行的界定方法。目前,对社区银行的界定主要有三种方法:一种是将规模作为界定的标准。许多市场参考者都将资产在 10 亿美元以下的银行划为社区银行;另一种加入了区域限制,认为判别社区银行的标准是规模小、经营业务多在社区银行所处的地区;还有一种是根据社区银行的独有特征来判定,将规模小、经营区域受限制、提供传统银行服务和使用关系性融资的银行划为社区银行。综合上面的判定方法,我们可以把农村社区银行定义为,在农村社区内设立并经营的,为农村社区居民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满足农村社区经济发展需要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农村社区银行的主要特点有:市场定位于农村社区中的普通农户和中小企业等社区居民。发展社区银行的宗旨就是为市场经济中的弱势群体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因此,农村社区银行的主要贷款对象是农村社区的中小企业和普通农户,致力于满足农村社区主体的金融需求。#p#分页标题#e#

........


结论


在普惠金融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民金融发展权、金融排斥和村镇银行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指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保障农民平等的金融发展权,而金融排斥的现实存在使农民被排斥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村镇银行的推出则可以有效缓解农村地区的金融排斥,保障农民的金融发展权。本文构建出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北省为样本地区,对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当前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1)普惠金融是对现有金融体系的反思,是未来金融改革尤其是农村金融改革的方向。普惠金融理论把农民金融发展权、金融排斥和村镇银行发展三者有机联系起来:维护农民金融发展权是普惠金融的核心目标,金融排斥是普惠金融提出的现实原因,村镇银行是实现普惠金融的有效途径。通过“六维度”法分析得出,农村地区金融排斥在地理排斥、条件排斥、价格排斥、评估排斥、市场营销排斥以及自我排斥等方面都表现明显。村镇银行的推出确实从不同纬度缓解了农村地区的金融排斥,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对于缓解我国农村金融排斥问题、保障农民金融发展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综合国际微型金融机构的经验以及村镇银行经营的实际情况,我们从银行的资源配置水平、风险控制水平、盈利发展能力和区域环境影响等四个方面选取典型指标对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进行衡量,建立了衡量和评价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北省为样本地区,对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村镇银行目前发展势头良好,营业网点逐年增加、存贷款规模增长迅猛,盈利能力较强;村镇银行的出现对湖北省农村经济的增长的确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村镇银行目前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是基本可持续的,且发展势头良好。村镇银行的设立,对于扩大农村金融覆盖面、增加农村金融供给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村镇银行不“村镇”、偏离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主发起行绝对控股、村镇银行沦为发起行的分支机构,经营网点单一、社会公信度较低,经营业务种类较少、创新能力不足,经营风险较大、风险控制能力不够,政策支持不足、配套政策不到位等问题,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