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意义
通胀不纯粹是货币现象。提到通货膨胀,我们通常会想到弗里德曼提到的经典“通货膨胀永远是一个货币现象”,认为通货膨胀的产生是因为过多的货币追逐有限的商品,引起货币本身价值贬值的现象,所以通常认为控制通货膨胀时央行的责任。在货币经济学往后的分析中提出的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也局限于货币政策,如通过泰勒规则确定最优通胀目标。而现实中控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只是和各国的央行有关,和财政部门没有关系吗?经济学家通常给出的答案是央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控制通胀。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的表示:产出的年增长率为 x,货币供给年增长率为 y,则价格的年增长率为 y-x。支持货币数量的理论有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论等。但是这个逻辑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还取决于他们的通胀预期,因此政府仅仅通过货币政策调控货币供应量无法控制通胀,它不是政府控制通胀的唯一途径。首先从理论视角看,由于新技术的冲击,出现互联网金融等新金融产品加速资金在金融市场上的流通速度,“影子银行”的存在使得货币以各种隐性形势存在,加大政府控制货币数量的难度。财政政策决定价格理论的观点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财政干预下钉住利率的货币政策比钉住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更加有效。主流的经济学分析通常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分开考虑,但是事实上,物价的大幅波动和严重的通货膨胀光靠货币政策不但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增加通货膨胀预期。如 20 世纪 80 年代巴西等南美洲国家恶性通货膨胀,一战后欧洲五个国家和旧中国解放前的恶性通货膨胀,背后都有战后财政赤字等因素,不纯粹是个货币现象。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财政政策和通货膨胀的关系有两个维度的讨论,一种讨论财政赤字规模多大才会导致通货膨胀;另一种角度是讨论财政政策如何通过政府跨期预算约束的传导,最终决定价格。两种角度都纳入财政政策决定价格理论(The Fiscal Theory of Price Level,简称 FTPL),本文主要争对第二种情况,政府跨期预算约束满足的条件不同,使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最终决定的均衡价格也不同。财政政策的价格理论(The Fiscal Theory of Price Level,简称 FTPL)早期研究者 Leeper(1991),他首先意识到通胀永远是个货币现象的观点只能在特定条件下成立,这个条件就是积极货币政策和被动型财政政策组合①。但是一旦政策搭配出现被动型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组合时,通货膨胀主要有财政政策决定,而不是传统货币主义提到的货币政策决定价格②,Leeper 基于政策搭配的视角把这一结论定义为财政政策的价格理论③(FTPL)。Woodford(1996)则在 Leeper 的研究上,从政府预算均衡的角度,进一步把财政政策划分成李嘉图区制和非李嘉图区制④。Woodford 强调在货币政策满足自主性的前提下⑤,当实际盈余发生变动时,政府的预算约束现值实现机制有三:一是靠货币存量变动产生铸币税来弥补赤字,实现均衡。二是通过不可预期性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来减少(或者增加)政府实际负债额。三是通过政府重新发债⑥。如果政府预算方程必须成立时,财政政策必须被动满足约束条件,此时财政政策被称为李嘉图政策,对应李嘉图区制,在李嘉图区制下货币政策决定价格水平,传统的货币数量论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才成立。如果政府预算方程的约束在短期内不一定成立时,财政政策不受限制,此时财政政策定义为非李嘉图政策,对应非李嘉图区制,在该区制下财政政策决定价格水平。
......
第二章 财政政策决定价格文献综述
第一节 价格水平决定的财政理论综述
在财政决定价格理论(Fiscal theory of price level,简称 FTPL)兴起之前,所有关于价格稳定的讨论都是基于传统货币主义学派角度讨论,他们几乎没有讨论任何关于财政政策对价格的影响和决定机制。举例而言,Friedman 和 Schwartz (1963) 在“Amonetary history of theUnited States,1867-1960 ”一书中写道“通货膨胀在任何情况下总是一种货币现象”。其中用于阐述货币数量论最简化的模型就是费雪方程式 ,在假定货币流通速度 V 和资源禀赋 y 外生给定的情况下,价格水平就有货币供应量完全等比例的决定,在这种情况下,维持价格稳定当然是央行的责任。在这样的框架下当然不涉及任何关于财政政策如何影响价格水平和稳定的讨论,更谈不上讨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搭配的问题。直到在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1980 年之后)发现传统的货币数量论在实践中并不那么有说服力,才有人开始提出财政政策也在价格决定理论中起到重要作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否真的会产生扩大需求效应,巴罗对此进行讨论。李嘉图等价认为公众具有完全理性,因此在政府支出固定的情况下,税收和发国债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是等价的。巴罗认为如果李嘉图等价定理成立,那么财政赤字融资增加的债务会对应一个使得经济中利率水平不变的私人储蓄的增加,就不会产生扩张的需求效应。但是实证研究表明,储蓄的增加并不一定恰好抵消政府借债的增加,意味着举债未必中性。Barro 认为一旦政府债务的增长率超过了产出增长率,持续的赤字就会货币化从而产生通胀。Simth(1982)继续提到财政赤字的融资方式主要有两种:货币融资和债务融资。前者维持货币政策目标,属于货币主义观点;后者维持债券存量,属于债务主义观点。
.....
第二节 财政政策决定价格的实证综述
对于 FTPL 的实证检验本质上是根据经济状况和一国制度,对财政政策区制进行判断,目前关于 FTPL 实证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Canzoneri,Cumby 和 Diba(简称 CCD 方法)采用的二变量 VAR 法,研究正向的盈余冲击如何传递和影响未来的债务水平。在此基础上Creel and Bihan 纳入结构性盈余和周期性盈余数据进行改进,该方法被主流经济学家接受,本文对此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并且第四章的实证分析采用改进后的 CCD 方法。识别问题首先起于 Bohn(1998)的文章,其方法是直接对债务和初始盈余做回归,发现两者之间有显著的正向相关性,他认为这意味着财政政策自动满足政府代际预算约束条件,判定财政政策是李嘉图区制。但是当考虑人们的理性预期效应时,政府债务对未来盈余作出反应时,也有能出现债务和初始盈余正相关,此时财政政策是非李嘉图区制。所以,虽然Bohn 简单地用债务和初始盈余正向回归方法不足以判定财政政策区制。Canzoneri,Cumby 和 Diba 在 2001 年 AER 上给出了著名的 CCD(以三人名字首字母命名)检验方法。用美国 1991-1995 年的数据对盈余和负债进行 VAR 检验发现两者之间负相关,对此作者判断期间的数据更加符合 R 区制。
.......
第三章 中国通胀的“财政病”.... 23
第一节 中国 1978 年后的通胀和宏观调控...... 23
第二节 中国通胀的财政因素和政策演变....... 25
第四章 中国财政政策决定通胀的实证检验.... 35
第一节 本文采用的模型理论....... 35
一、基本模型设定....... 35
二、财政区制的划分..... 36
三、用 CCD 方法判断财政政策区制........ 37
四、用 Creel 法引入结构性数据判断区制....... 37
第二节 中国财政政策的区制研究........ 39
一、中国 1979-2012 年的财政政策区制判断..... 39
二、金融危机下的财政政策区制判断...... 45
第三节 本章小结....... 51
第五章 主要结论和政策启示...... 52
第一节 本文结论....... 52
第二节 新常态下的政策搭配....... 53
第四章 中国财政政策决定通胀的实证检验
第一节 本文采用的模型理论
R 区制是指财政当局有一个长远的计划,通过调整未来的公共开支和税收来满足预算约束平衡。因此任意价格和利率水平引起的名义量的变化都通过财政政策来调整实际变量,使得预算约束始终维持不变。NR 区制是指财政当局不考虑预算预算和清偿力的问题,而是根据政治或者其他经济目标来调控财政政策,这样为了保持预算约束等式成立,必须通过价格的“跳跃”了实现。总之,在 NR 区制中,价格是由财政政策的清偿力(即实际盈余)来决定;在 R 区制中,价格是由传统的费雪方程式来决定。Leeper(1991)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放在一起,从政策搭配的角度讨论价格决定问题,Leeper 认为只有当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积极和消极混合搭配才能得到一条稳定的价格路径,否则就会出现超级通胀等不稳定的现象。第一种情况是积极的货币政策和消极的财政政策搭配,即上文讨论的 R 区制,在该区制中货币政策有主动权,财政政策被动,传统的货币数量论在该区制内成立。第二种情况是消极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搭配,即上文讨论的 NR 区制,在该区制中财政政策主动货币政策被动,财政政策决定价格理论成立。一个 NR 区制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搭配的例子是:假如通胀水平高于目标通胀率,央行就有责任通过各种手段降低利率来抑制债券的过热增长。#p#分页标题#e#
......
结论
关于中国通货膨胀有很多解释,本文从财政政策的视角解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通货膨胀,得出的结论有: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财政政策接近非李嘉图区制,该区制中财政政策占主导,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的正向盈余冲击有财富效应。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财政政策对价格水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发现 1979 年至今的六次通胀背后都有扩张性财政政策、主导的诱因,弥补从货币政策角度无法较好地解释通货膨胀的缺陷(回顾第一章图 1-1,我们发现货币数量无法较好地诠释通货膨胀原因)。这基本符合中国国情,从 1984 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才真正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1995 年开法律意义上确立央行地位,独立实施货币政策20。货币政策从属于财政政策的历史使得中国的政策性质有财政主导的特点。央行逐步实施独立货币政策后,符合 NR 区制的假设前提,在财政政策积极扩张的同时,大量文献表明货币政策在被动配合,所以有理由判断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财政政策区制更加接近非李嘉图区制。本文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历次通胀进行回顾,并对其背后的财政因素进行逐一分析,从中国历次通货膨胀的治理政策来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拉动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导致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和预期性通货膨胀,因此在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选择上往往采用紧缩的财政政策,非李嘉图区制中,紧缩的财政政策比紧缩的货币政策治理通胀更加有效。实践中,中国政府多次采用短期紧缩的财政政策搭配短期紧缩的货币政策治理通胀,能在短期内控制通货膨胀。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