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基于超额流动性方法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对冲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63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511301205597077
  • 日期:2015-11-27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商业银行的经营需要遵守“三性”原则,即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而流动性直接关系到安全性,在 2008 年全球爆发的金融危机中,由于次级房屋信贷出现危机,市场投资者对按揭证券信心下降,衍生品市场价格下跌,由于没有充足的现金流维持高杠杆的衍生品,造成多家银行面临严重的流动性风险,就连传统银行业也不能幸免,美国最大的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倒闭,奥卡拉国家银行、麦格利特银行等纷纷被政府关闭。可见,保持流动性对于银行资产的安全性来说至关重要。流动性也影响着盈利性,由于流动性较高的资产盈利性较差,因为安全而去保持较高的流行性,不利于银行的长远发展,最佳的方法是根据银行自身情况,保持适度流动性。国际上,巴塞尔委员会在 2000 年发布了《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稳健做法》在 2008 年金融危机后又发布了修改后的流动性监管原则——《稳健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与监管原则》,将银行流动性作了定性分析。在 2010 年发布了《第三版巴塞尔协议: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和监测的国际框架》,首次将流动性监管进行了定量约束。在 2013 年,巴塞尔委员会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并发布了《第三版巴塞尔协议:流动性覆盖率和流动性风险监测标准》。在国内,同样面临着防范系统性流动性风险的任务,2013 年所爆发的“钱荒”,正是商业银行影子银行野蛮生长带来的流动性紧缺引起的,流动性风险也被更多的提及。2014 年 2 月,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标志着我国银行业从此开始全面实施《第三版巴塞尔协议》。这对我国的银行业以及金融监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提升我国银行对流动性风险的认识和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帮助,可以有效降低因流动性引发的金融危机。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Diamond & Dibvig(1983)认为银行的挤兑是通过自我实现而实现的,包括两种均衡[1]。假设存款者相信银行会发生挤兑,那么对于该银行的每个存款者来说提款对自身而言是最优的。假设存款者不相信会有挤兑发生,那么就没有必要去提款,相对于存款者自身而言不提款是最优的[2]。因此,流动性危机产生于对银行信用的恐慌,这种恐慌具有多米诺骨牌效应,会引发一连串恐慌,但是最初的恐慌是随机发生的。这就是关于流动性风险发生的最初的经典理论。Adrian &Shin(2007)认为金融机构的杠杆具有很强的顺周期效应。他们的研究表明金融机构在经济繁荣时加大杠杆资产,而经济萧条来临时减少杠杆资产。并且当金融机构越多的资产通过公允价值方法计量,这种顺周期效应就会越明显,与此同时增加了银行业的系统风险[3]。Emmanuel Farhi & Jean Tirole(2009)则是从银行财务报表的角度进行分析,市场的低利率导致了银行财务报表中财务杠杆与期限错配的增加,这两个因素引发了银行流动性危机[4]。Franklin Allen(2010)主要从政策层面研究,由于美联储不当的货币政策,仅仅根据消费者价格指数来制定,而忽略了资产价格指数的影响。再加上全球外汇储备不均衡这个因素,分析了引发流动性危机的原因。
……….


第二章 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2.1 银行流动性及流动性风险的内涵
流动性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即从资产的角度、市场的角度和机构的角度分别阐述。从资产的角度来说,流动性是指资产迅速变现而不受损失的能力,从市场的角度来说,资产在市场内有效流通转化的能力,而机构的流动性是指企业特别是金融机构保证经营正常支付的能力[24],本文所指的流动性就是机构的流动性。在国际上,巴塞尔委员会认为流动性为银行为资产的增加而融资及在债务到期时履约的能力。流动性风险包括两个方面:交易流动性风险和融资流动性风险。交易流动性风险,是银行在缺乏流动性时,是否能以低成本的方式变卖手中的交易性资产。当一家银行持有十万股中国石化股票,它可以轻易的将这个资产转化为现金,因为在它的交易发生在成熟的交易场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有众多的交易对手在此交易,中国石化有着巨大的流通股份额,每天都会发生数以万计的交易行为。但是,当一项金融资产缺乏具有规模的交易场所进行交易,或者当资产较大,而市场内的交易量较小时,此时,资产的变现行为就会造成市场的剧烈波动,导致最终的成交价格与市场价格发生较大的偏离。融资性流动性风险,是银行在缺乏流动性时,是否能以较低成本借入资金。银行可以借入资金的途径有三种:银行间同业拆解市场,中央银行和社会公众。但是银行在短时间内通过社会公众的存款来融到大笔资金是不现实的,甚至在银行发生流动性危机的时候,这部分存款会减少。因此,银行在有流动性风险的时候需要依赖前两个途径进行融资[25]。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较为方便,但是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会不断波动,带来融资成本的不确定性,存在市场风险。图 2.1 为我国 shibor 利率近一年的走势图,可以看出波动比较剧烈,在 2013 年 6 月 20 日达到了 13.44%的最高点。
……..


2.2 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演进与比较
纵观全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概括而言,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资产管理理论经历了商业性贷款理论、可转换理论和预期收入理论[27]。商业贷款理论,又称真实票据理论,在 1776 年由亚当•斯密提出。当时商业银行的存款主要是活期存款,有较强的流动性,存款人对银行的经营状况较为敏感,这就要求银行要保持较高的流动性。受困于资金运用渠道有限,无法从外部金融市场购得流动性,银行主要通过发行短期自偿性贷款来解决流动性不足的问题。短期自偿性贷款是指工商企业具有自我清偿能力的贷款,具体为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常以商业票据作为抵押,并从商品销售收入中获得偿还。这一理论使得银行意识到流动性对企业的重要意义,避免的资金的盲目使用,在当时为银行的稳定经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该理论逐渐不适用于银行的经营。主要的制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该理论忽略了贷款的多样化,不能够满足企业日益多样的贷款需求。其次,忽视了对银行负债的管理。再次,从宏观上看,短期商业贷款是顺周期的,经济繁荣时,短期商业贷款增加,反之则减少,加剧了经济的波动。
…………..


第三章 超额流动性模型构建分析......13
3.1 我国银行面临的流动性现状........13
3.2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方法....17
3.3 银行超额流动性模型构建研究....22
3.4 小结.......28
第四章 我国银行基于超额流动性模型实证分析.....29
4.1 样本的选取和相关参数......29
4.2 参数的确定......32
4.3 超额流动性期权价值及其保有概率......39
4.4 超额流动性期权价值在对冲中的应用.......42
4.5 小结.......44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46
5.1 结论........46
5.2 展望.......48


第四章 我国银行基于超额流动性模型实证分析


本章以浦东发展银行为样本,对超额流动性期权定价进行实证分析,运用GARCH 模型,最大似然估计,线性趋势变量模型和规划求解程序等方法,对期权定价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并计算超额流动性总价值。对浦东银行保有超额流动性的概率进行实证分析,对超额流动性总价值在流动性对冲中的应用作探讨。


4.1 样本的选取和相关参数
由于银行是用超额流动性资产来购买未来拟投资的资产,根据假设条件,在金融环境稳定的一段时间内,金融创新还不能显著的提高银行资产组合的整体收益率[42],所以,未来银行拟投资的资产的收益率和波动率可以近似的用银行现在持有的资产组合的收益率和波动率替代。表 4.1 为浦发银行 2013 年资产负债表资产部分,可以根据这张表分析银行现在持有的资产组合情况:由表 4.1 可以看出,浦发银行高质量的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存放同业款项、拆出资金、贵金属、交易性金融资产,这几项资产都属于流动性很高,随时需要随时变现的资产。银行未来拟持有的资产包括衍生金融资产、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发放贷款和垫款、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分类为贷款和应收款类的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等七个项目,这些都是银行未来拟持有资产的可能类型,但是除了发放贷款和垫款的收益有披露,其他六项投资性资产收益率数据难以获得,考虑到发放贷款和垫款在银行投资性资产中占有绝对比重,因此,可以考虑用发放贷款和垫款的收益率近似估计银行未来拟持有资产的收益率。#p#分页标题#e#

………


结论


第一章论述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以及提出了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及如何利用金融衍生品对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进行对冲。实际上,本文通过期权定价的方式对银行的超额流动性进行定价,发现了超额流动性所具有的期权价值,这对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是有帮助的,银行可以根据超额流动性的价值,进行金融衍生品的设计,进行资金的借入和借出,例如,银行在未来需要一笔流动性资金,那么银行可以跟资金供给方签订一个远期利率协定,规定在未来以一定的利率借入这笔流动性,而利率即为资金的价格,资金供给方可以参考期权定价所得的超额流动性价值进行利率的确定。文献综述部分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分析,主要从流动性风险及其产生的原因、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研究和商业银行流动性对冲方法三方面来研究,对于流动性风险及其产生的原因,国外学者更多的是站在市场的角度进行分析,国内学者则立足国内实际情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对于流动性风险管理,国外研究已经发展到依靠动态模型进行流动性风险防范,和流动性决策。而国内研究还停留在静态的比率管理。如今金融市场瞬息万变,显然简单的静态比率管理是不够的。对于银行流动性对冲方法的研究文献还比较少,国外对于流动性对冲主要限于公司流动性对冲,鲜有银行流动性对冲研究,国内商业银行流动性对冲也是处于空白状态。第二章论述了流动性和流动性风险的概念内涵,结合了巴塞尔委员会和我国学者的观点,对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从交易性流动性风险和融资性流动性风险两方面阐述了流动性风险的内容。并且分析了商业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风险的特殊性。总而言之,商业银行面临更加严峻的流动性挑战,这就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更高的流动性管理要求。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