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前言
1.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关于金融时间序列数据,如单个股票价格、股票指数、债券价格、汇率、利率及各种商品价格等数据,以及它们的各种衍生产品(如远期、期货、期权等)的价格数据。这类数据有许多不同于其它类型数据的特征,金融数据的动态趋势受到很多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例如,它们的价格波动不仅受到国内外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综合作用的影响,也极易受人为短期而复杂的心理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波动性、集聚性和联动性。对这类数据所具有的独特动态特征的理论研究和经验应用越来越多,尤其是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资讯传播的高效快捷,金融数据的波动性、集聚性和联动性也越来越大。显然,对人类的影响也随之越广越深。因此,这些客观的需求也随之引起了各方面学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对于金融市场是否有效性的研究与讨论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70年代或更早,许多学者都广泛接受股票市场是有效的这一假说。Robert⑴首先对有效性市场划分为弱式和强式两者市场,而Fama?经过多年对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他提出了一个更为详细的市场有效性假说EMH(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该理论的主要内容为:所有个股和整个股票市场都能够非常快速有效地吸收可获得的所有历史信息,也即股票的价格充分反映可获得的所有历史信息。更为详细地,根据市场有效性的程度不同,把它分为三种类型:(一)弱式有效市场(Weak Form ofEfficient Market)。其意为在这样的市场中,当前的股价反映了过去的股价、成交量等相关的所有可获得的历史信息,任何投资者都不能利用过去的股价等信息进行技术分析来获得超额收益;(二)半强式有效市场(Semistrong Form ofEfficient Market),其意为在这样的市场中,当前的股价不仅反映了过去的股价、成交量等相关的所有可获得的历史信息,还反映了过去其它任何可获得的公幵信息,任何投资者都不能利用过去公开的所有信息进行技术分析和基础分析来获得超额收益;(三)强式有效市场(Strong Form of Efficient Market),其意为在这样的市场中,当前的股价不仅反映了上述两种情形的公开信息,还反映了公司内部人知道的信息。同样,不但所有的投资者都不能够通过获得任何公开信息而获得超额收益,包括利用技术分析和基础分析,而且知道内部消息的人也无法获得超额收益。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实务者对于这三种类型的有效市场进行了大量的讨论和实证研究,这些实证研究普遍地认为强式有效市场不存在于当前的任何股票市场中;有较少的研究则认为半强式有效市场存在于某些少数较为发达的股票市场中;而对弱式有效市场假说而言,则出现了较大分歧,有些研究认为存在于较为发达的股票市场中,另有些研究认为则相反。还有大量的研究认为许多非发达的股票市场是无有效的,也有一些结论是相反的。
与市场有效性假说相近似的有随机游走假说和理性预期假说REH (RationalExpectation Hypothesis)。对于随机游走假说,人们较为熟悉,而对于理性预期假说,则非经济或金融方面的研究者可能较为陌生,理性预期最早是由Muth[3]#对适应性预期(Adaptive Expectations)中的非最优特性而提出的,后经由Lucas[4]、Sargent和Wallace?等人进一步发展推广1,并逐渐形成理性预期学派而广为人知。这一假说是指人们在理性的情况下,针对某个经济现象(例如市场价格)进行的预期,他们会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所可获到的信息来作出行动而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也就是说对某个具体的主体来说可能会出现偏差,但全体平均地来说不会出现系统性的偏差,即等于条件期望,从而理性预期是准确的。这里的所可获信息既包括本身过去值的信息,也包括其它复杂因素的信息。可以这样认为,理性预期假说也是有效市场假说的基础,因为如果证券的价格没有反应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则存在尚未利用的获利机会,这样投资者会通过买卖证券获利而驱使价格达到理性预期的均衡值。而实际价格与理性预期不同完全是由于新的不可预测的随机冲击引起的。对于证券的价格而言,以上的三个假说(市场有效性、随机游走和理性预期)都意味着想基于过去所获得的所有信息来预测价格的未来趋势是徒劳的。与此同时,质疑与或否定上述三个假说的观点越来越多。随着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经济学及金融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产生了许多交叉的边缘科学,例如与这些假说相悖的行为金融学,它力图揭示金融市场中参与者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行为金融理论认为,证券的市场价格并不仅仅由证券内在价值所决定,还受到不同相关主体行为的综合复杂因素影响,即所有参与市场的相关主体心理及行为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决定和变动具有不可忽视的可能影响。因为行为金融涉及的范围很广,这里仅举两个方面进行简要地解释: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 >羊群效应(Herd Behaviors)。对于有限理性,Simon^认为现实生活中作为决策者的人是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的决策者。
第二章关于金M数据起伏波动的体制转换模型
这一章节首先引入时间序列局部高低点的定义,这些局部高低点列刻画了整个序列起伏波动的动态特征。然后分别提出了与局部高低点有关的两个体制转换模型,即依赖于局部高低点的趋势转换模型和基于牛熊交替转换的局部高低点模型。为了模拟投资策略更接近于实务操作,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把局部高低点进行牛熊环境条件下的体制转换建模研究,但它略去对局部趋势进行建模,因为在实务操作中,只需要确定当前证券数据是否处于局部高低点即可判断趋势的方向,这是最重要的,而对于局部趋势的大小则关注次之。在此两小节部分,详细介绍了两模型的一些动态特征和参数估计的方法,为下两个章节的应用铺垫了理论基础。最后是本章的一个小结和讨论。
第三章局部高低点的趋势转换模型........... 32
3.1 引言 ..........32
3.2数据 ..........33
3.3估计及非对称性检验 ..........36
3. 3.1交替的局部离低水平模型..........38
3.4预測及评价.......... 42
3.4.1預測方向的评价.......... 43
3.4.2預測大小.......... 45
3.5小结与讨论.......... 48
第四章能否战胜市场基于牛熊体制转换.......... 49
4.1 引言.......... 49
4.2数据 ..........50
4.3估计及经验.......... 53
4. 3.1估计..........53
4. 3. 2牛簾效应栓验.......... 55
4.4应用于投资实务.......... 56
4. 4.1 投资策略..........57
4. 4. 2投资策略实施.......... 58
4. 5投资策略评价.......... 61
4.5.1投资策略的共同点.......... 62
4. 5. 2投资策略的不同点.......... 63
4. 6小结与讨论.......... 65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67
5.1 总结 ..........67
5. 2展望.......... 67
结论
本文对金融数据的起伏波动特征(主要由局部高低点来刻画)进行建模研究受启发于经济周期的波动理论和技术分析中的波浪理论、趋势理论。这一起伏波动的动态特征不仅仅体现于受极易受人为因素影响的金融经济等金融时间序列数据中,也广泛存在于其它类型的时间序列等数据中,对此动态特征建模具有非常重要理论价值及广泛的应用价值。我们认为,本文提出的两类体制转换模型,即依赖于局部高低点的趋势转换模型和基于牛熊体制转换的高低点模型,较好地刻画了这一起伏波动的动态特征,更好地克服了以往大多数时间序列模型所体现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缺点。因为第一个模型的体制变换吸收了过去局部高低点列的信息,这些信息是影响整个时间序列局部趋势转换的关键子信息,体现了过去全局性的部分信息,而且这些点列本身也是前后依赖的、集聚的,体现了波动的集聚性。因此,此模型本质上是时变门限体制转换模型,这是不同于各类体制转换模型,如固定门限体制转换模型、光滑体制转移模型、马尔科夫体制转换模型及依赖于(部分)持续期的马尔科夫体制转换模型,也不同于各类均值回复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它不但吸收了过去近期局部信息,而且吸收了过去较远的、反映全局特征的关键子信息,这是本文的最大创新之处。而第二个模型是在第一个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吸收了更大的牛熊环境信息,对这些局部高低点列进行了分类建模而己,这样更能反映真实的动态过程特征,更接近于金融实务投资。
参考文献
[1] Robert A. Levy, The Theory of Random Walk: A Survey of F indings. The AmericanEconomist. 1967,11(2), p.34-48
[2] Fama E. 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 A Review of Theory and Eirpirical Work.Journal of Finance, 1970,25(2),p.383-417.
[3] Muth, JohnR, Rational E3q)ectations and the Tteory of Price Movements.Econometrica. 1961,29(3), p.315-35.#p#分页标题#e#
[4] Lucas, Robert, E?q)ectations and the Neutrality of Money. Journal of EconomicTheory. 1972,4(2),p. 103-124.
[5] Thomas J. Sargent and Neil /jrbylw/ Wallace, Rational Expectations and the Dynamics ofHyperinflatio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1973,14(2), p.328-350,
[6] Herbert Simon, Models of Bounded Rationality. MTT Press. 1982
[7] Engle, Robert F.,Auto 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 skedasticity with Estimates ofthe Variance of United Kingdom Inflation Econometrica. 1982,50,p.987-1007.
[8] Boilers lev, T., Generalized Auto 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 Journalof Econometrics. 1986,31,p.307-327.
[9] Boilers lev, T” A Conditionally Heteroskedastic Time Series Model for SpeculativePrices and Rates of Retura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87,69,p.542-547.
[10] Glosten, L. fL,R., Jagannathan, and D. E. Runkle.,On the Relation betweenE?q)ected Value aixi the Volatility of the Nominal Excess Return on Stocks. The Journalof Finance. 1993,48(5), p.1779-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