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相关理论概述
1.1 基本概念
1.1.1 区域经济区
全俄经济区划委员会最早从经济学角度来界定区域的概念:“区域是国家的一个特殊的经济上尽可能完整的地区,这种地区由于自然特点、以往的文化积累和居民及其生产活动能力的结合而成为国民经济总链条中的一个环节①”。而区域经济,抛开地理位置的因素,是一定区域内相互关系的经济共同体。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一国之内的区域经济,如我国的珠三角、长三角或西部地区等;第二个层面是超越国家界限由几个国家构成的,世界范围内的区域经济,如欧盟经济区、东北亚经济区等;第三个层面是几个国家部分地区共同构成的区域经济,如最新形成的金砖五国——非洲国家经济区。
1.1.2 区域金融
区域金融的定义为一个国家金融体系运行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表现为具有不同形态、不同层次的相对集中的若干金融区的金融活动,是区域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国家国民经济体系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体系直接反映出经济的区域性特点,其本身亦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据研究表明②,区域金融理论的基本构成包括如下方面: 一是金融发展水平与金融结构差异。这是构成金融体系运行差异最为关键的因素。金融发展水平是从量上反映区域金融差异的问题,比如金融资产总量。金融结构是从质上反映区域金融差异问题,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工具、融资机制等。二是吸纳与扩散能力差异。金融区域以金融中心为核心,金融中心吸纳扩散能力的强弱是决定金融区域空间外延、 层次地位差异、金融资源空间流动以及区域金融结构变动的重要因素。三是区域环境的差异。拥有与经济发展最广泛联系的金融业,受特定区域内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最大,环境被视作区域金融发展的基础。四是区域金融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及行为能力的差异。由于经济主体的利益需求差异驱动,不同的经济行为与区域金融运行的差异化由此趋向多元化。区域金融对区域经济产生很强的推动作用。通过政府对金融活动的规范干预与引导,刺激区域的投资,从而带动特定区域经济的增长。主要运行途径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提高储蓄率,随着金融的稳 健发展与储蓄率的稳步提高,可用于经济发展的资金随之充裕;二是提高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比率,将资金的利用率与市场中货币的流通速度提高;三是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健康的金融机制将减少缺乏市场竞争力与低资本收益率投资项目的资金占有,优化资本配置。四是金融发展通过提高金融体系自身的运行效率,为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1.1.3 区域经济一体化
伴随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与联系日趋紧密,每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其它区域的经济活动,区域之间的互动合作机制广泛的存在,区域合作的强度、深度决定于经济活动的交往广度和深度。“区域合作通常是指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经济合作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是区域经济条件的差异和区域分工的普遍存在①”。对于区域合作的内涵与外延,有以下理解:“区域经济合作是指自然人、法人、经济组织、行业协会、地区政府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在生产领域中以生产要素的移动和重新配置为主要内容而进行的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区域合作是当今区域经济发展的普遍形式,一般没有主权让渡,也没有组织和机构,没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共同目标②”。汤山文认为:“区域经济合作是生产社会化和地区分工协作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区域经济专业化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民经济横向联合的一种形式。是指不同地区的经济主体为了各自经济利益的增长,防止或尽量减少相互之间的经济利益损害,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区域与区域之间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生产要素在区域之间优化配置和重新组合,各个经济组织之间进行联合与协作的区域经济行为过程。区域之间的合作是区域资源重新配置的重要途径,它是区域经济发展中获得广泛重视的一种区域经济组织形式,也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普遍的一种经济现象③”。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产业经济一体化,指产业内部通过兼并重组等形式,追求经营规模化、竞争规范化的产业整合模式,以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二是基础设施一体化,各地区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经济发展受到瓶颈制约,实行区域间资源共享、公共产品共建,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与投资效率。三是市场一体化,产业一体化过程实现了产品市场一体化,而生产要素的流动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通过建立共同的生产要素市场,消除不同区域间生产要素、技术水平差异及行政障碍,使劳动力、资本及各种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达到优化配置的目的。四是投资一体化,这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通过制定统一的投资政策,指导区域成员的投资行为,从而提高重大项目的投资效益,防止盲目、重复投资,造成资源浪费。五是完全的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在前期可能只有某一方面的协作,如产业联合或投资联合等。完全的经济一体化需要让渡一定的地方权力,服从联合体共同的利益决策,实行统一规划,共同管理,成员之间有相同的经济政策环境等。
第 2 章 深港金融合作的背景和现状
2.1 深港区域金融一体化的历史背景
香港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港口,地处亚洲航运和国际贸易的中心位置。1978 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后,伴随日益密切的经贸关系,深港两地及时抓住深圳设立经济特区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相互毗邻的独特优势,加强两地经济的合作与交流,形成了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两地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据,互补互利、相互依存的合作关系。双方的经济合作关系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上世纪 70 年代末至 90 年左右。初始时期的合作主体模式是双方以出口为导向、加工制造为基础的“产业垂直”合作。这一时期,在比较利益的导引、国家激励政策的吸引下,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大批北移到深圳及珠三角。深圳则大力实施“两头在外,大进大出,以进养出”的经济发展方针,依靠地价低、工资低、成本低,来吸引正处于产业结 构转换进程中的港资企业。第二阶段,是 1990 至 1997 年。拓展时期深港两地经济实力均有提升,双方在持续维持初始经济合作态势的基础上,经济合作扩展到高科技产业、商贸旅游、金融地产等不同领域,从产业合作的拓展到交通能源、城市及口岸基础设施 等城市对接上的功能全面合作。
第 3 章 深港金融合作的优势和问题....... 17
3.1 深港金融合作的优势分析......... 17
3.1.1 地缘优势分析 ....... 17
3.1.2 政策制度优势分析 ......... 18
3.1.3 资源互补优势分析 ......... 19
3.2 深港金融合作存在的问题 ........ 19
3.2.1 合作目标不一致 ..... 20
3.2.2 人民币区域化未完全实现......... 20
3.2.3 现行制度与金融创新的矛盾 ....... 22
第 4 章 深港区域金融合作新方向......... 24
4.1 深港金融合作的路径选择 ........ 24
4.2 深港金融合作的政策解读 ........ 24
4.3 深港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 ........ 27
4.3.1 跨境金融产品创新......... 27
4.3.2 双向投融资创新..... 28
结论
第一, 从各项研究及历史经验来看,深圳和香港的次区域金融合作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然结果,深圳和香港的每一项金融改革和创新,都离不开深港金融合作的背景。首先,是双方良好的经济基础。香港是深圳的贸易伙伴,也一直是深圳的境外资金来源地。其次,深港经济金融互补性强。一方面香港金融业要走出经济金融困境必须依托经济保持强劲增长的内地市场。另一方面,加强深港金融合作是深圳金融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渠道。此外,深港金融合作空间巨大、前景广阔。香港作为亚州最重要的金融中心货币可自由兑换,将是国际资金进入内地、提供中资企业上市集融资的重要载体。而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成立,也为深港更好的作为一个整体发挥巨大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整个珠三角、甚至整个内地金融服务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拥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第二,从深港金融合作发展历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集中在两地的支付结算层面,货币流通受限,资本不能自由流动,合作范围较窄。第二阶段,两地金融系统不断分层次联动,在货币、资本、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各领域逐步开拓合作渠道、发展合作内容。第三阶段,深圳和香港作为经济共同体,一体化程度进一步加强,尤其在跨境人民币合作、跨境投融资方面,越来越紧密不可分,区域一体性的优势更加明显。2012 年 6 月,前海一揽子先行先试政策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支持前海构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和“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为前海金融开发开放和深港的新一轮金融大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p#分页标题#e#
第二, 深港金融合作虽然成绩显著,但潜力还没有得到最大的发挥,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深港两地合作交流有限,合作目的不完全一致,两地机构互设、人才引进方面的政策各有要求,相互的优惠倾斜仍然不够,双方的逐利性、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对全面合作性有一定限制。此外,人民币国际化缓慢也是两地进行合作的大障碍。虽然双方在跨境人民币结算、贷款、投资几方面相继出台了试点办法,但是大多数集中在机构方面,且额度及适用范围都做了极其严格的约束规定,影响面、惠及面很窄,应用的效果有待提高。人民币不能自由流通会影响资金使用效率、外资投资热情,跨境衍生产品的缺失也不能够满足现阶段境内外企业和个人的实际金融需求,一定程度上变相壮大了两地的“地下金融”。最后是两地政策和创新的矛盾。香港和深圳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奉行的是完全不同的金融制度。区域金融合作是一项技术、专业性都很强的业务合作,需要两地制定开展金融合作的制度安排,而不同的经济制度规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双方的合作,产生了“制度成本”。
第三, 要解决深港两地金融合作面临的问题,比较快捷有效的方式就是划定一个特殊的区域,制定特殊的方案,实行特殊的政策,于是前海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应运而生。前海将深港优势融合在一起,以试点、创新为关键词,服务实体经济为最终目的,走上历史的舞台。前海正大力推进开展场外交易市场、金融业综合经营、资本开放和利率汇率机制市场化等金融体制改革和业务模式创新。加快推进两地银行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试点,利用香港低成本人民币资金来支持前海开发重点产业。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结算基础设施,支持跨国企业在前海设立全球结算中心。此外,争取更多前海地区企业和金融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拓宽实体产业领域债务及融资渠道。鼓励银行机构通过金融产品、 业务流程及内部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加大对区域内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及专业服务等产业的信贷支持。
参考文献
[1]黄道平,曾爱婷,杨代平:《粤港金融合作与发展的战略思考》,金融调研,2002 年 6 月,第 17 卷第 3 期
[2]丘永诒:《发挥优势 加强合作 共求发展》,南方金融,1986 年第 3 期
[3]王尊祜:《关于粤港金融合作的几点看法》,广东金触,1997 年第 7 期
[4]李文勤:《借鉴香港经验,把深圳办成区域性金融中心》,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 年第 3 期
[5]周娜:《借力香港深圳谋划国家级金融中心》,民营经济报,2007 年 10 月 A03版
[6]钟华:《论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中香港的角色》,硕士学位论文,2005 年 4月
[7]汤文山:《论深港经济合作的寻优选择》,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年 3月
[8]芦天宇:《内地与香港的金融合作》,财经纵横,2008 年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区域金融合作相关问题研究》,南方周末,2006 年第 12 期
[9]胡振国:《深港经济合作研究》,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年 4 月
[10]王亚蓓:《试论泛珠三角区域金融合作》,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年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