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近10多年来,随着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一系列助农、惠农、工业反哺农业等政策的逐步落实,我国农村经济迅猛发展,农村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且农村市场主体、市场类型日益多元化、专业化并呈逐步完善态势。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市场除传统的“大杂烩”集贸市场外,相继出现了较为专业化的商品市场、农产品市场和服务型产品市场;同时各级供销合作社积极探索建立连锁超市等市场,现代高效、畅通的商业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银行理财业务、电子结算、金融投资等新型业务市场也开始从城市走向农村。而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不仅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土地资源、技术等要素,同时也需要金融体制的扶持和资金的有力支撑。因此,要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就要建立农村市场体制,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市场的功能。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经过多年来的演变和发展,金融体制日益成熟,各种形式的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理财机构等都相继渗入农村,这些金融产品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大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然而,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仍相对滞后,而且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农村金融市场供需严重不均衡、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恶化、农业保险不健全、政府功能缺位等现象,农村经济的发展仍然受到资金的制约,进而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目标难以实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路线,进入了相当一段时期的农业支柱工业的工业化进程,进而出现了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金融机构追逐利益撤离农村等现象,这更加剧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三农”问题,而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离不开资金支持。所以,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加大对农村经济的资本投入,才能更好地满足农村、农业、农民的金融需求。这样,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课题。而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改革发展历程来分析,农村金融市场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是农村金融市场体制不完善、政府的市场功能定位不足,进而导致了农村金融市场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不完善,极大地影响了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和新农村建设进程。因此,要想农村金融市场能够健康发展,就必须对研究解决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体制和政府市场功能定位问题而提出相应的政策意见,从而实现农村金融市场和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本文先论述了国内外学者对金融市场的研究,进而论述了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背景、历程和意义。然后从太原市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分析入手,在当前农村金融市场各项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当前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而对如何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1.1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研究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1.1.1 农村金融市场研究背景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金融市场是现代市场体系中最活跃、最有渗透力的因素。它是商品交易和生产要素交换的媒介,使资金在部门间、地区间、经济单位间流动,因而也是打破封闭、分割,促进全国统一市场形成和发展的有力工具。而经济的快速发展又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与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彼此促进和制约的一个统一体。就农村而言,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进一步研究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规律,对于促进农村金融市场更好的发挥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功能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新矛盾的不断出现,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新农村建设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这就需要农村金融市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政策、制度扶持和资金、服务支撑。2008 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要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但从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供需结构失衡、外部环境恶化,市场化不足,竞争不充分,体制不健全、经营活力不强。尤其各商业银行县域以下营业网点相继撤离农村;而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信社改革逐渐步入“深水区”,依然面临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等难题。这样在我国农村普遍出现的农民的贷款难(包括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难等问题得不到有力解决。
2 太原市农村金融市场改革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2.1 农村金融市场改革的发展历程
农村金融市场主体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竞争化的格局。四是民间信贷组织逐渐形成,政府逐步放开了对民间信用的管制,允许民间自由借贷。198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允许农民和集体的资金自由地或有组织地流动。1991年中央通过的《决定》进一步要求,各地要继续办好农村合作基金会。顺应政策支持,太原市各乡镇相继成立了农村合作基金会,同时还允许成立一些农业企业的财务公司,农民和民营中小企业集资非常活跃。到1992年末,全国建立的农村合作基金会在乡镇一级已达1.74万个,村一级达11.25万个,分别占乡镇总数的36.7%和村总数的15.4%,共筹集资金164.9亿元。1992年以后,合作基金会中的个人股金迅速增长,且个人股金分红比集体股金高。1994年开始以代管金的名义吸收短期存款,且主要向乡镇企业提供大额贷款,其存款及贷款的利率均比农信社高。这不仅改变了合作基金会的性质,也增加了潜在的风险。五是允许多种信用方式并存,融资手段多元化,主要包括存款、贷款、发行国债等。通过这次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极大地适应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需求,形成了农村金融体制与农村经济的良好互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村金融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而农村金融机构通过资金营运也有力的支持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3 太原市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调查 .... 24
3.1 太原市农村经济市场的供需现状 ....... 25
3.1.1 太原市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现状 ...... 25
3.1.2 太原市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现状 ...... 25
3.2 太原市农村金融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 ......... 27
3.2.1 农村金融市场商业化运作的矛盾突出..... 27
3.2.2 农村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的资金回流机制......... 28
3.2.3 农村金融市场生态环境恶化 ........ 28
3.2.4 金融当局忽视了对非正规金融的引导..... 29
3.2.5 农村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 ........ 29
4 解决太原市农村金融市场问题的对策研究 ...... 29
4.1 加快农村金融市场体制改革...... 30
4.2 积极推进农村金融创新系........ 31
4.3 发展新农村保险市场,健全农业保险制度 ......... 33
4.4 强化政府的功能定位.... 33
5 结论.......... 34
结论
本文在国内外金融市场理论研究和实际改革的基础上,对太原市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供给现状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并进行实际原因分析,找出了当前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以下问题:一、农村金融市场商业化运作的内在矛盾突出,太原市农村经济发展信贷市场需求面广,资金需求量大,金融机构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不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需求;二、农村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的资金回流机制;三、农村金融市场生态环境恶化;四、金融当局忽视了对非正规金融的引导、监督;五、农村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并针对太原市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相应的对策:一、加快农村金融市场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组织体系;二、积极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市场的服务体系;三、发展新农村保险市场,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四、强化政府的功能定位,尊重农村金融市场独立性。实现太原市农村金融市场改革形成一个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金融主体多元化、金融服务层次化、金融产品多样化,以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创新性金融组织为主体,以非正规金融组织为补充,各类金融组织有序竞争,充满活力的中国特色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目标;进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城镇一体化进程;最终形成太原市农村金融市场健康运行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良性循环。#p#分页标题#e#
参考文献
【1】 张杰.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结构、变迁与政策.中国人民大学版社,2003:12-45
【2】 成思危.改革与发展:推进中国农村金融.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5-40
【3】 王芳.我国农村金融需求与农村金融制度:一个理论框架.《金融研究》2005.4:18-20
【4】 谢平.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争论.《金融研究》.2001.1:1-15
【5】 肖莎,宋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1:61-68
【6】 郑良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决定必须发展合作金融.金融研究,2002(3):39-46
【7】 周小川.关于农村纪念日改革的几点思路,经济学动态,2004(8):10-15
【8】 中共中央关于男女共存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8-10-12
【9】 王玲.潍坊市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2011. 15-23
【10】 杨彩林、曾之明.深化农信社改革需要完善五大外部环境.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