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我国乡镇金融发展之规制分析与整改设计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96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310271535225822
  • 日期:2013-10-27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第 1 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一方面,民营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一时间民营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这些企业无论规模大小,为了抓住有利时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以及保障日常资金的周转,都需要寻求一定数量的外部融资支持,产生出巨大的金融需求。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农村地区的发展,农户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投入和开销大幅度增加,客观上也需要借入资金用于发展生产以及应付日常生活周转。然而,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步伐相比,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却严重地滞后了,国有经济垄断资源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在金融领域则表现为金融资源被国有金融机构高度垄断。在以间接融资方式为主的金融体制下,在资金收益最大化原则和固有的所有制歧视的影响下,民营中小企业和农户要获得国有商业银行的融资支持十分困难,市场上存在着巨大的金融供给缺口。事实说明,单纯依赖正规金融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不能满足民营经济和农村地区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因而形成对民间金融的旺盛外部需求。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纷纷涌现出一批先富起来的民营企业主、乡镇企业家以及被征地而获得土地补偿款的农民,他们手中也积累了大量资金,迫切寻求投资获利的渠道,为民间金融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强劲的资金保障和内生动力。于是,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作为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果,民金融逐渐兴起,极大地弥补了正规金融供给的不足,缓解了市场上资金供求的矛盾,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和金融体系运行效率,促进了民营经济与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拓展了思路。目前,无论是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民间金融已经成为民营经济和广大农村地区融资需求的主要资金来源,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对我国渐进式改革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金融支持。
然而,由于组织形式不够规范、运行风险度高、政府监管措施缺位以及相关法规、制度不健全等原因,民间金融在快速成长的同时也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民间金融活动削弱了了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手段的实施效果,干扰了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另一方面,民间金融市场中的借贷纠纷、金融诈骗、非法集资和高利贷等问题尤为突出,给参与主体造成了巨大财产损失,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阻碍了民间金融的发展进程。加之意识形态领域的歧视尚未消除,因而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于民间金融的存在和发展始终采取打压和限制的态度。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并不成功,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在金融体制改革进程加速推进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对民间金融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借鉴国际经验,加强政府在金融监管和制度法规建设方面的作用,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良性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理论角度上看,研究民间金融问题的意义主要体现为三点:第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验证国内外有关民间金融问题的既有理论对于中国的适用性,从而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升传统理论对于现实的解释力和指导意义,推动金融学、新制度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等学科理论的本土化;第二,可以将中国的特有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民间金融理论,为我国民间金融的规范化发展提供理论借鉴;第三,以我国的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为背景来研究民间金融的发展问题,将会深化对诱致性金融制度变迁理论的探索,从而弥补在政府主导的强制性金融体制变迁过程中的理论创新不足。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民间金融的概念界定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民间金融组织及其活动都十分普遍,国外学者一般使用较多的是非正规金融这个概念,而多数国内文献称之为民间金融。在世界银行(1997)的研究报告中,非正规金融被定义为:游离于中央银行监督管理范围之外的金融机构和金融行为,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专业性质的金融组织和金融机构;二是金融市场上的中介服务机构;三是不从事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业务的机构。①亚洲开发银行(1990)认为,非正规金融机构是指不受金融监管当局设置的准入门槛以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利率、信贷配给等政策限制的金融机构。②Atieno(2001)认为,非正规金融是处于政府金融调控手段作用范围之外的资金融通和其他金融交易行为,与正规金融相对应。③Kropp(1996)指出,非正规金融体系不受国家信用的控制和金融法规的约束,与正规金融体系并存,但金融资源难以在两个体系之间流动,二者处于相互独立的运行状态。④Mark Schreiner(2000)将非正规金融看作是一种借贷双方之间的契约,它是基于未来资金支付承诺而制定的,其追索权并不以现行法规为依据。


第 2 章 民间金融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任何研究体系的构建都是以特定的概念为前提,以相关的理论为分析工具。对概念的界定和相关理论的阐述,不仅可以为研究提供较好的切入点,而且也能够在把握理论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形成有说服力的解释。本章对民间金融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从金融发展、信息不对称和制度变迁三个方面探究了民间金融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论证了民间金融发展的比较优势边界的存在性,分析了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之间的互补、竞争和转化关系。


2.1 民间金融的概念界定
从本文导论中关于民间金融概念界定的讨论可以看出,国内外金融组织和学者从运行方式、所有制形式、监督管理、参与主体以及服务对象等不同角度出发对于民间金融的内涵分别作了界定,在理论界尚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和权威的定义,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从原则上讲,对一类经济事物或行为进行理论上的界定,重要的是要抓住其核心的共同特征,要尽量简单明了,同时还要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实证研究的需要。本着这样一个宗旨,本文结合中国实际尝试着对民间金融的概念进行界定。基于既有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民间金融的内涵中应该体现两个主要特征:第一,民间金融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不是由政策引导的。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民间金融内生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属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范畴,是一种在客观供求矛盾刺激下民间自发组织形成的金融行为。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民营经济的飞速发展,正规金融制度供给的缺陷与不足,都是催生民间金融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动因。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民间金融能够自发产生并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它们的信息成本优势,从而更容易克服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因此,内生性是民间金融的一个重要特征,为我们分析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提供了依据。


第 3 章 中国民间金融的发展历程与概况......42
3.1 民间金融的发展历程及其政策环境变迁 .......42
3.2 改革开放后民间金融兴起的原因 ........48
3.3 民间金融的主要组织形式 ....53
3.4 民间金融规模的估算 ........61
3.5 民间金融市场的利率 ........67
3.6 民间金融的总体运行特征 ....77
第 4 章 中国民间金融发展的经济效应........83
4.2 民间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90
4.3 民间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93
第 5 章 中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98
5.1 民间金融的内在缺陷对自身发展的制约 .......98
5.2 民间金融发展的外部制约因素 ....103


结论


民间金融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成为了金融市场和金融活动中颇具影响力的一部分。我国的民间金融内生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是市场机制作用下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果,并且随着交易的日趋活跃和资金额的不断扩大,已逐渐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结构调整的推进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民间金融由于自身缺陷和外部环境的制约而带有自发性、盲目性和随意性等特点,对宏观经济运行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旦处理不当,还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甚至是社会动荡。因此,在当前我国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应重新审视民间金融的存在与发展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强对于民间金融的法律认可和保护,重视政府在引导其规范化发展中的作用,正确处理好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关系,建立健全配套制度,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促进民间金融的合法化、良性化发展,使其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民间金融全面系统的分析,得出了以下几点主要结论:#p#分页标题#e#
第一,民间金融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虽然很多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政策是造成民间金融广泛存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但这不是根本性原因。即便是在一些已经实现了金融自由化的国家和地区,民间金融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事实证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新生的金融需求与正规金融供给不足之间矛盾才是民间金融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推动力,它具有明显的内生性特点,是一种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如果政府部门仍旧对民间金融持否定态度,继续采取限制和打压政策,忽略其在某些领域的积极作用,就会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二,民间金融存在规模边界和地域人际边界。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上各有所长。正规金融在业务范围较大、金融产品种类较多时具有比较优势;相对于正规金融,民间金融在狭小范围内具有比较优势。正规金融主要依靠信贷配给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但信贷配给在规避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时存在信息处理成本过高的缺陷。民间金融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主要依靠关系型信贷。民间金融的存在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现象,而且是社会、经济各方长期博弈的结果。本文运用信息经济学原理证明了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之间最佳分界点的存在,此点即为民间金融的规模边界。这一最佳分界点表明,业务规模小于该点时,民间金融机构在经济上具有比较优势;而业务规模大于该点时,正规金融机构在经济上具有比较优势。此外,本文还从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个方面论证了民间金融有其发展的地域和人际边界,适用于人际关系相对稳定的地域空间内。
第三,民间金融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民间金融对我国经济发展既有积极影响,也存在消极影响。通过本文的深入剖析可以知道,民间金融的发展极大地弥补了正规金融供给的不足,缓解了市场上资金供求的矛盾,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和金融体系运行效率,促进了民营经济与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拓展了思路。然而,民间金融也带有先天的自发性、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给经济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民间金融活动影响了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手段的有效发挥,干扰了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另一方面,民间金融市场中的借贷纠纷、金融诈骗、非法集资和“高利贷”等问题尤为突出,给当事人造成了巨大财产损失,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第四,民间金融的发展受到自身缺陷和外部因素的双重制约。从民间金融的内在特点来看,组织形式不够规范、经营风险度较高、抗风险能力较弱、难以在规模和范围上扩大以及过于分散和隐蔽、参与主体素质较低等自身缺陷极大地束缚了民间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从民间金融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来看,政府所采取的打压和限制措施,固有体制性歧视的长期存在,缺乏应有的法律地位和认可,正规金融机构的排斥,金融监管措施的缺位以及产权、市场准入、市场退出等相关制度供给的不足,这些都使得民间金融的发展缓慢并时常出现反复,进而影响到其对于国民经济支持作用的发挥。
第五,促进民间金融发展需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多措并举。虽然民间金融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问题,对社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给我国金融市场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但是其正面效应远远大于其负面效应,打压和取缔民间金融是不现实、不可取的。因此,应本着效率优先、公平竞争、自主自愿、风险可控的原则,发挥好政府在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好民间金融的比较优势,放大其积极效应,弱化其消极影响,减少民间金融交易中的不确定性,抑制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与社会危害。首先,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高效的内、外监管体系,理顺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关系,推动民间金融走向规范化发展道路。其次,要加强民间金融配套的制度和机制建设,主要包括:财产权利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存款保险和信用担保制度、风险预警机制等。最后,还要从利率市场化改革、社会征信体系建设以及全方位服务体系构建入手,营造有利于民间金融发展的外部市场环境。
虽然本文的对我国民间金融的存在与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未来发展的目标原则和对策建议。但由于掌握的理论知识和资料的欠缺,加之笔者时间、精力和能力有限,本文对于民间金融组织的具体运作机制、民间金融的风险控制以及民间金融的演化路径等问题未能进行深入剖析,有待研究的进一步展开。


参考文献
[1] (美)罗纳德•I•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2] (美)爱德华•S•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人民出版社,1988.
[3] (美)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4] (美)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M].北京: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5] (印)阿玛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译者序言.
[6] 黄达.金融学(精编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 江曙霞.中国地下金融[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
[8] 江曙霞,杨思群主编.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9] 姜旭朝.中国民间金融研究[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10] 李建军.中国地下金融调查[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