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我国乡村金融风险问题分析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63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308111759335698
  • 日期:2013-08-11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一、导言


(一)选题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自2004年至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6年锁定三农问题,将“三农问题”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促进了农村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再生产的进行,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富裕、农村改革进步发挥着重要功能。但是,农村金融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金融支持和服务的同时,基于外部环境和内部运营因素的影响,当前农村金融中广泛存在着十分突出的风险问题,从农村金融机构角度来看,如存在着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无论从风险原因还是从风险结果来看,农村金融有着不同于城市金融的业务特殊性①,“农村金融是高成本、高风险、低收益的行业”(吴晓灵,2009)。②“因为风险和收益不匹配,所以导致大量的资金流不到农村,农村信贷需求难以满足” (高伟,2009)。③在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作为农村金融主体并且日趋商业化的农村金融机构面对农村金融的高风险、低收益、甚至亏损问题时,为了防范农村金融风险,提高整体经营绩效,追逐规模经济以及利润最大化目标,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商业化改革中开始进行业务战略转移,把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逐渐从农村金融市场撤掉分支机构,①或者控制农村金融分支机构权限、实行业务非农化②。目前农村金融普遍存在着需求大、供给不足,农户贷款难,农村金融机构贷款投放量不足等问题。“较少注意农村金融机构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效果上使农村金融出现很大问题,财务不可持续,处于需要解救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农村金融机构是不可能为三农发展做出更多贡献的”。③(周小川,2004)。
温涛(2005)指出,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处于一种非协调状况,主要表现为:农村金融运行面临外部环境和内部运营风险的约束—农村金融逐步脱离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日益缺乏金融支持—农村经济低水平发展,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呈现相互制约的恶性循环关系。农村金融风险问题的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并进一步导致金融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难以有效提升。(吴晓灵,2006)农村金融风险的客观存在不仅损害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利益,制约了农村金融的健康成长,同时也造成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农村金融机构支农作用弱化,导致了农村基本金融服务需求难以满足,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因此,研究农村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不仅有助于农村金融机构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改善经营绩效,提高整体实力,同时有助于增强农村金融支农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农村金融风险问题研究综述 
对于农村金融风险这一问题,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以及农村金融机构工作人员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目前,研究的范围主要包括金融风险生成机制理论,农村金融风险的表现及成因,防范、化解农村金融风险的设计和措施。金融风险生成机制理论主要包括对金融风险的宏观形成机制与微观形成机制的理论分析。金融风险的宏观形成机制主要是指促成金融风险的各种宏观经济和金融因素(包括经济金融体制、经济环境、经济金融政策、金融市场环境等因素)。该理论主要包括经济环境决定论和宏观经济政策论。经济环境决定论认为宏观经济变量和经济金融结构变革是导致金融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①。宏观经济政策论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各项目标之间存在矛盾,以及决策当局由于对宏观政策环境和政策条件认识的有限性往往导致政策失误或各项政策之间的混乱,其结果是给金融运行带来不稳定性②。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者认为,“中央银行没有执行有效的货币政策,导致银行的冒险经营没有被阻止,从而使其走向破产的边缘”③。金融风险的微观形成机制主要包括金融不稳定论、危机信息论和博弈论。金融不稳定论是由明基斯 1982 年在《金融不稳定假说:资本家生产和经济行为》一文中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企业和银行的行为是导致金融不稳定的主要原因,经济危机和银行危机并不是由对经济系统和金融系统的外部冲击或政策错误引起的,而是由经济和金融系统内生的”④。危机信息论主要是指 20 世纪 70、80 年代以来,信息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的兴起,为人们认识金融风险的形成提供了新的视角,尤其是金融交易中由于存在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全,从而使交易方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博弈论主要针对金融机构面临的挤兑行为来解释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斯蒂格里茨认为,银行一直面临着挤兑和周期性恐慌的困扰。商业银行面临挤兑的风险源于其把对零散储户的流动性负债转化为对借款人的非流动性的债权。如果储户的提款是随机的,而且银行可以将资产持有至其到期日收回,那么商业银行的经营是稳定的,不会面临挤兑的风险。这是因为在大数法则及正常情况下,储户的提款不会同时进行,只要商业银行有稳定的存款基础,便可以通过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储备来应付日常的提款;但是如果发生了意外事件,如存款人对银行信心的动摇,就会加快存款人的提现速度,因为对储户而言,最优的博弈策略是第一时间加入挤兑行列,由此导致银行被迫提前出售流动性低的资产来满足提款,从而招致损失,甚至是破产风险。即使存款人能够认识到如果他们不进行挤兑,银行可以把流动性低的资产持有到其到期日变现以便获得收益,这样也更有利于存款人的整体利益,但是由于每个人按着自己的利益来理性行事,挤兑行为仍然会发生,因为个体理性加总之后的结果并不能保证还是理性的,这也可以称为“囚徒困境”,经济学上也称为“合成谬误”。


二、农村金融风险的内涵及相关理论


(一)农村金融风险的内涵 
“考察中国农村金融产生与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农村金融是伴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演进的,其牵涉范围广袤、延绵时间久远”。①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和政界,对于农村金融理论概念却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不同的学者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农村金融是农村货币资金运动中的信用关系”(王世英,1992);“农村金融是农村这一特定领域内的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有关的各种经济活动”(张守仁等,1994);“农村金融是指农村货币资金的融通”(王绍仪,2002),②等等。根据不同学者的观点,可以认为农村金融的内涵是从区域性的角度去界定,农村金融是整个金融体系中与城市金融③相对应的概念范畴。“农村金融即农村货币资金的融通,是指在农村以及与农业密切相关的各个领域中,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而组织和调剂农村资金的活动,它以资金为实体、以信用为手段、以货币为表现形式的农村资金运动、信用活动和货币流通三者的统一。”④农村金融既属于金融范畴,作为整个金融体系的构成单元,也属于农村经济范畴,是农村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农村金融的发展既离不开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三、农村金融风险的现状.......... 20-30
    (一) 农村金融风险表现形式.......... 20-25
    (二) 农村金融风险特性 ..........25-30
四、农村金融风险原因分析 ..........30-37
    (一) 农村金融风险外部成因.......... 30-34
    (二) 农村金融风险内部成因 ..........34-37
五、农村金融风险防范措施..........37-46
    (一) 完善农村经济风险防范补偿机制.......... 37-38
    (二) 优化农村社会信用与法制环境.......... 38-40
    (三) 加强农村金融监管..........40-41
    (四) 改善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管理..........41-42
    (五) 完善农村金融机构内控建设.......... 42-43
(六) 防范农村金融风险配套措施 ..........43-46


结论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通过防范农村金融风险,来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稳健运营,同时也有助于发挥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和服务作用。本文以农村金融风险为研究对象,从狭义的、微观的农村金融风险角度、从农村金融机构的视角来展开研究的,在对农村金融风险的内涵和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分险的现状,研究了其表现形式和特性,最后从农村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运营两个因素上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成因并提出相关防范措施。主要结论有:本文将农村金融风险放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当中,认为农村金融是高风险、低收益的行业 ,因为风险和收益不匹配,所以导致大量的资金流不到农村,农村金融供给不足、支农作用弱化。农村金融风险的成因,包含外部环境和内部运营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有农业生产经营特性、农村信用、法制环境的不健全,外部监管的有效性不够;内部运营因素主要有管理经营不善、内部控制薄弱。针对农村金融风险的成因,本文提出了防范措施和建议,包括完善农村经济风险防范和补偿机制、健全农村社会信用和法制环境、提高外部监管有效性、改善农村金融机构管理经营、强化内部控制。最后,本文对促进农村金融支农作用,防范农村金融风险提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创新农村信贷融资方式、完善农村金融功能和组织体系。#p#分页标题#e#
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农村经济的发展进步,农村金融才能有良好的外部运营环境,防范农村金融风险;同时,只有农村金融的健康运行,才会更好地发挥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核心的作用,促进农村的全面进步和发展。本文对农村金融风险问题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深刻,同时未来农村金融发展还将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农村金融风险因素还在变化当中,这些问题都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晓灵.三大原因致农村金融薄弱,须加强教育和创新.2006
[2]高伟.对我国农村金融的风险分析[J].经济观察,2008,7.
[3]周小川.关于农村金融改革的几点思路[J].经济学动态.2004(8)
[4]郑振龙,陈国进.金融制度设计与经济增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5]向文华.金融自由化与金融风险相关性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6]刘海藩.中国金融问题的风险控制和化解[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7]温涛.农村金融风险控制与战略重组研究—基于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背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8]郭延安,陶永诚.现代农村金融[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9]张耀平.中国农村金融风险:问题、设计和前景[D].华中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07.
[10]张湘涛.中国农村改革研究[M],北京: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