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金融市场效率理念之我国金融管理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22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308101937415695
  • 日期:2013-08-09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对金融监管目标的认识和选择决定着金融监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方向,也主导着金融监管政策和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更直接影响到金融监管的有效性。随着金融监管目标的不断演进,通常认为,现代金融监管的主要目标是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保护全体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实现金融市场有序竞争和效率提高。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一直是我国金融监管的首要目标,然而这一思想下的金融监管一方面导致了金融稳定与金融市场效率之间的矛盾,容易出现过度管制压抑金融市场效率的情况,进而影响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削弱国家金融业的市场活力;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在自身发展中为了争夺客户和市场,有时候会绕过监管,影响监管的有效性,造成金融监管失灵。金融稳定与金融市场效率的国际经验表明,金融不稳定与金融市场效率低下之间有很大的关联性,提高金融市场效率是保持金融稳定的重要前提。金融稳定与金融市场效率从长期看是统一的,金融市场长期低效必然会导致金融动荡甚至金融危机。首先,一个稳定的金融环境是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基础保证。其次,金融稳定不应该成为金融监管的最终目标,而只应该是阶段性目标,金融监管的终极目标应该是金融市场效率的提高。面对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不可逆转的趋势,只有秉承效率优先、兼顾安全的监管理念,才能真正实现金融稳定与效率的统一。


1.1.2 研究意义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是整个金融体系的枢纽。金融市场具有资金敛聚、资源配置、流动性提供、风险管理、信息反映等功能。金融市场效率,是指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也即资金在融通市场上所表现出来的有效性。由于金融体系内在的脆弱性、金融行业市场的特殊性及金融市场主体行为的有限理性和金融资产价格的内在波动性,这些都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内在不稳定性,并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公平和经济大幅度波动等负面影响。因此,要求金融监管主体必须对金融市场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改变金融市场机构与系统的脆弱性,增强金融市场主体行为的理性,降低金融资产的波动性,以提高金融市场效率,增强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并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金融监管是一把“双刃剑”,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安全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加大金融市场的运行成本。金融监管过度或不力,都可能导致监管成本大于收益,从而影响金融市场效率,抑制金融市场发展。
随着 2008 年 9 月 15 日雷曼兄弟的轰然倒塌,肇始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次贷危机最终演变成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全球。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快速蔓延,沉重打击了整个世界经济。当美国、英国、欧元区、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相继陷入衰退的时候,作为当今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影响力最大的新兴经济体,我国经济也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但是,每一场危机的爆发都是全球新一轮洗牌游戏的开始,此次金融危机拉开了世界经济格局调整的序幕,瞭望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中国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经济能否成为引领后危机时代的龙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取决于金融市场效率的高低,因此,我国应确立在金融安全与稳定基础上的效率监管目标。本文在已有理论基础上,把提高金融市场效率作为金融监管的首要目标,探讨金融监管与金融市场效率之间的关系,分析金融监管对金融市场效率的影响,并提出加强金融监管以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具体对策,对提高我国金融监管有效性及金融市场效率,进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第二章 金融监管与金融市场效率相关理论综述


2.1 金融监管理论
16 世纪 50 年代以后,西欧经济体不断发展,对货币的需求迅速扩张,大量货币涌入西欧,解决了部分机构货币流通的问题。与此同时,各经济体对新的融资方式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于是近代货币信用制度产生了,集中表现为大量商业银行的兴起,多种信用工具的产生及中央银行的建立。18 世纪初,受经济危机频发的影响,监管概念打破了对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的执着膜拜,进入了经济领域。早期的经济危机主要由证券过度投机造成,如 1711 年发生的历史上第一次世界证券市场泡沫事件——“南海泡沫”事件(“泡沫经济”一词即来源于此事件)。为了规范证券市场、防止证券泡沫,英国议会于 1720 年颁布了《泡沫法案》、1733 年通过了《禁止无耻买卖股票恶习》条例,对发行主体和交易主体都进行了严格的市场监管。于是,基于信用管理的金融监管理论逐步发展起来。


2.1.1.1 货币发行管理
亚当•斯密的“真实票据”理论认为,如果银行贷款只用于生产流通的短期商业票据,就可以有效避免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此时市场能发挥其完全调节作用,无需对银行进行约束。对亚当•斯密的这一观点,桑顿在《纸币信用》一书中发表了不同观点,他认为对货币实施信用管制是必须的,真实票据的不断贴现会造成信用链条的延长及信用规模的过度扩张,此时真实票据无法保证银行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应对挤兑现象。以“真实票据”原则去发行银行券存在着发行过度的风险,因而不能放松监管。他们针对货币发行提出的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论,分别被 “银行学派”和“通货学派”继承和发展,自 1825 年开始,一直争论了 40 年,最终以“通货学派”的胜利告终,中央银行开始建立。


第三章 金融监管对金融市场效率..........22-26
    3.1 金融市场效率的界定及监管......... 22-24
        3.1.1 金融市场效率的界定......... 22-23
        3.1.2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分析......... 23-24
    3.2 金融监管对金融市场效率的正面影响......... 24
    3.3 金融监管对金融市场效率的负面影响 .........24-26
第四章 基于金融市场效率的我国金融监管现状......... 26-42
    4.1 我国金融监管的发展历程及国际比较......... 26-30
    4.2 我国金融监管影响金融市场效率的现状分析......... 30-32
    4.3 我国金融监管影响金融市场效率的实证分析......... 32-40
    4.4 我国金融监管偏离金融市场效率的原因分析......... 40-42
第五章 基于金融市场效率的金融监管对策建议 .........42-48
    5.1 确立效率型监管目标.........42
    5.2 推行金融监管间接调控方式......... 42
    5.3 加强金融监管激励机制建设......... 42-44
    5.4 建立金融监管信息共享机制......... 44-46
5.5 加快金融监管国际化进程......... 46-48


结论


本文结合了金融监管和金融市场效率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将提高稳定基础上的金融市场效率作为金融监管的首要目标,揭示了金融市场效率与金融稳定的内在一致性,描述了金融监管对金融市场效率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并结合实证分析了基于金融市场效率的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最后结合我国金融监管和金融市场效率的现状提出了加强我国金融监管、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具体对策与建议。具体来说,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金融安全稳定与金融市场效率具有内在一致性。传统理念认为金融安全稳定和金融市场效率是对立的,通过对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大量研究发现,金融安全稳定与金融市场效率具有内在一致性,而非舍此即彼的关系。金融稳定是金融市场效率提高的基础,金融市场效率的提高也会促进金融稳定,保障金融安全。
2.金融监管制度的有效性对金融市场效率有直接影响,有效的监管制度可以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制度变迁理论认为,任何一种制度的变迁都是一种旧的制度均衡发展至更高层次的制度均衡,这种变迁会带来效率的提高。金融监管制度作为维护金融安全稳定、保障投资者利益及促进金融市场效率提高的重要制度安排,应该随着金融环境的变化不断提高其制度的有效性,制度有效性的不断提高会带动金融市场的发展,促进金融市场效率的提高。
3.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的结果与最终目的是提高金融市场效率。观察发达国家与地区金融监管改革的案例,金融监管当局与金融机构之间一直进行着周而复始的博弈。博弈的过程既是监管者维护金融稳定、保障投资者利益的过程,也是被监管者不断创新、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从效率角度来考察金融监管制度的变迁,我们发现变迁的最终结果和目的是促进金融市场效率的提高。#p#分页标题#e#
4.我国的金融监管重心过度倾向金融安全及稳定,严重抑制了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效率低下又造成金融不稳定。通过对国内外金融监管体制发展的比较,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在过去几十年虽然已经得到长足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重心过度倾向于金融稳定和安全,金融监管过于严格。按照金融市场效率与金融稳定的互相作用机理,严格的管制不仅造成了市场效率的低下,更会反过来影响金融的稳定,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金融监管与金融市场的双重失灵。


参考文献
[1]John Kose,Anthony Saunders and LemmaW,S. A /jrbylw/ Theory of Bank Regulation and ManagementCompensation.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00,Spring Vol. 13: 95-125
[2]Kaufman Georage G. Bank Failures, Risk and Bank Regulation. CATO Joumal, 1996,Spring/Surnmer, Vol. 16: 17-46
[3]Merton, Robert C. and Bodie, Zvi.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 FinancialEnvironment. In the Global Financial System: A Functional Perpective, Eds.: DWIGHT B.CRANTETAL.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5: 121-130
[4]Duan, Jin-Chuan, Moreau, A., Sealey,C.. Fixed-rate Deposit Insurance and Risk-shifting Behaviorat Commercial Bank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ee, 1992, Vol.16: 715-742
[5]Cordell, Lawrence R.& Kathleen Kuester King. A market evaluation of the Risk-based capitalstandards for the U.S. financial system.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ee, 1995: 531-562
[6]Hovakimian, A., and Kane E.J.. Effectiveness of Capital Regulation at U.S. Commereial Banks,1985 to 1994. Journal of Finance, February, 2000: 45-46
[7]Keeley, M.C.. Deposit Insurance, Risk, and Market Power in Banking. Ameriean EconomicReview, Vol. 80, 1990: 1182-1200
[8]Demsetz, R. S. etc.. Banks With Something to Lose: The Disciplinary Role of Franchise Value.Eeonomie Poliey Review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October, 1996: l-14
[9]Hellmann, T.E., Murdock,K. and Stiglitz,J.. Liberalization, Moral Hazard in Banking, andPrudential Regulation: Are Capital Requirerment Enough?. Ameriean Eeonomic Review, Vol. 90,2000: 147-164
[10]Campbell, T., Chan, Y.S., Marino, A. An incentive based theory of bank regulation. Joumal ofFinancial Intermcdiation. Vol, 2, 1992: 255-276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