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政策变迁视野之我国农村金融风险分析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83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307201728515646
  • 日期:2013-07-20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第一章 导论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新世纪,农村金融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在推动农业发展、维护农村稳定以及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政府也在“十一五”规划及多年的一号文件中指出大力发展农村金融的重要性,并对农村金融的改革提供了一个纲领性的指导意见。在农村金融不断发展的同时,农村金融风险也悄然而生,并在不断汇集。因此,在推动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健康发展离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于农村金融风险的管理。如果我们对农村已存在或潜在的金融风险不进行及时有效的防范和化解,那么,极有可能导致局部金融危机的爆发。由于金融风险的高度传染性,局部的金融危机很可能引发成全局性的金融动荡,进而影响到中国经济、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稳定。因此,必须做好农村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工作,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一、选题背景


(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取得进展,并不断恢复发展。各类金融机构不断改革,以农村信用社为代表的众多金融机构不断开拓农村市场,成为农村金融发展的主力军;而以四大国有银行为代表的一些金融机构则开始逐渐退出农村市场。此外,邮政储蓄、非正规金融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呈多样化的趋势。1986 年底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将邮政储蓄业务法定为邮政企业的业务之一,从而使邮政储蓄遍布全国,成为在农村中开展储蓄业务的一支重要力量。政策性银行成立。根据国务院的决定,专门负责管理农副产品收购贷款等业务的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于 1994 年 6 月组建,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非正规金融不断发展。它是由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按照自愿互利、有偿使用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一些组织。贷款对象主要是村内或乡内的农户,额度较小。这与我国实行农村家庭联产责任制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
1999 年,中国人民银行同年开始在江苏省进行农信社改革试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全面拉开。当前,农村信用社已经成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中坚力量,为我国农村、农业的发展提供总量最大的贷款,是农村金融的中流砥柱。通过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农村金融机构职能的转变与改革,在农村金融体制方面,逐渐形成了包括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和其他形式金融在内的农村信贷供给体系。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截至 2007 年末,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总资产已达 5.6 万亿元,其向农户发放的贷款余额也达到 1.2万亿元,农户贷款覆盖面为 32.8%,已有超过 3 亿农民从中受惠1。农村金融改革方面,中央始终坚持创新与发展。无论是 2004 年“一号文件”中“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的表述,还是 2005 年“一号文件”中“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的表述以及 2006 年对农村金融改革的具体安排,都紧紧围绕着体制的创新,不断推进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模式的转变,以更好地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十七大报告中,也提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推动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维护农村金融体系的稳定,以对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长久的资金支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可以说,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政策支持和历史机遇。


第二章 制度变迁与金融风险的关联性分析


第一节 制度变迁相关理论介绍
科斯(1995)认为,“产权是一种权利。人们所享有的权利,包括处置这些桌椅的权利。”《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对产权也有明确的定义,认为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物品的经济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一个完整的产权包括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它的内涵有以下几个方面:(1)产权是与财产有关的,具有排他性的权利。诺思(1991)认为:“产权的本质是一种排他性的权利,在暴力方面具有优势的组织处于界定和行使产权的权利,产权的排他对象是多元的,除开一个主体外,其他一切个人和团体都在排斥对象之列。”(2)产权是可以交易的权利。产权经济学认为(刘凡,刘允斌,2002),产权的基本功能包括约束功能、激励功能、外部性内部化和资源配置功能。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产权制度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具有很大的激励功能,同时,产权越明晰,产权的激励功能就越高,反之则越低;与产权激励功能相对应的是产权的约束功能,它表明一种产权的责任约束,即在界定产权时,不仅要明确当事人的利益,而且要明确当事人的责任,形成产权主体的约束机制,提高产权的运行效率;完善的产权制度能够有利于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外部性问题内部化,降低交易费用;合理的产权制度,是生产资源有效使用和优化配置的基础。
科斯定理提出了制度选择或安排的经济学原则,推动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由于存在交易成本,人们便可以用给出交易成本定义的方法来定义各种特殊经济体制的交易成本,认识比较不同经济体制的运行成本,为不同制度安排的比较和选择提供更多的方案。以往经济学家并没有发现经济制度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原因在于没有找到可以理解制度地位和作用的经济学方法。此外,科斯定理坚持了现实主义原则,再现了现实世界的丰富多彩,避免了单纯逻辑推论可能造成的疏漏。现代产权理论进一步认为,在一个国家有效的产权制度在另一个国家未必有效,国家通过产权的界定和保护试图实现两个目的:一是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使社会总产出最大化;二是通过产权的明确界定使国家的收益最大化或成本支出最小化,消除由于模糊产权可能给国家带来的潜在成本。


第三章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 38-54
    第一节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 38-49
        一、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交易成本........... 38-40
        二、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制度环境........... 40-43
        三、利益主体的博弈 ...........43-49
    第二节 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分析........... 49-54
第四章 制度变迁下的我国农村金融风险演变........... 54-94
    第一节 从1978 到1993 年........... 54-64
        一、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过程 ...........54-59
        二、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农村金融风险........... 59-64
    第二节 从1993 年至2002 年........... 64-77
        一、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过程...........64-69
        二、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农村金融风险 ...........69-77
    第三节 2002 年至今:我国农村金融风险........... 77-94
        一、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过程........... 77-82
        二、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农村金融风险........... 82-94
第五章 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与金融风险的一般机理........... 94-108
    第一节 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演变历程分析........... 94-99
        一、市场风险大量存在 ...........94-98
        二、制度风险不断变幻 ...........98-99
    第二节 制度变迁与农村金融风险关系分析........... 99-102
        一、制度与农村金融风险 ...........99-101
        二、环境变化与农村金融风险 ...........101-102
        三、利益主体的博弈行为与农村金融风险........... 102
第三节 我国农村金融的制度变迁-风险模型........... 102-108


结论


农村金融体系是一个多方参与的系统,不仅仅包括合作金融、商业金融,还有政策性金融,以及农业保险和存款保险等金融组织的存在,正是多元化经营主体的存在,使得农村金融风险得以有效分散,避免风险的不断汇聚和集中,从而保持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这也决定了我国农村金融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组织体系,否则就难以生存和实现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尽快理顺、完善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管理体制,加快金融系统多层次联合的步伐,着力解决风险管理中的难点问题。特别是在农业保险和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方面。因此,我国应加快建立健全各类保险制度,加强保险方面的立法,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农业保险和存款保险的发展。当然,风险管理制度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有一个过程,我们应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实际,以及国家大政方针的要求出发,统筹安排,推动农村金融系统的建设。#p#分页标题#e#
各国金融发展的实践表明,大多数国家都对农村金融发展进行必要的引导。很多农村金融组织要实现真正的自我管理之前,往往都要依靠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帮助。因此,在我国进行农村金融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应在改革方案的设计上大力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正确地选择“合理引导”和“适时退出”的方式及时机,同时还要在政策上给予农村金融组织一定支持,如实行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政策,甚至可以直接出资支持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和发展,从而保证农村金融体系正常运行,促进农村金融组织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爱德华•S•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年版。
[2]安菁蔚,任大鹏:《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法律思考》,《中国农村观察》,2005年第 4 期。
[3]爱德华•爱特曼等:《演进着的信用风险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4]安东尼•科因等著:《利率风险的控制与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年版。
[5]安辉:《现代金融危机生成的机理与国际传导机制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
[6]巴曙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年版。
[7]白世春:《信用悖论在险价值与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内部模型研究》,《济南金融》,2003 第 5 期。
[8]彼得•罗斯:《商业银行管理》,经济学科出版社,2000 年版。
[9]步新:《金融风险的成因与防范对策》,《甘肃金融》,2000 第 4 期。
[10]曹芳:《关于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农业经济问题》,2004 第7 期。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