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选题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王德祥(2002)认为关于金融危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将金融危机作为专题研究也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而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更是为学者提供了研究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样本。之后,虽然世界经济在1945—1973年间发生过几次经济衰退,但是衰退程度十分轻微(金德尔伯格,2007),这导致一些学者认为金融危机的恶梦己经过去,人类可以有效地防范和避免金融危机。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再次以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债务危机等不同表现形式出现在人类面前,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波及面越来越广,这直接导致了对金融危机研究的迅速增多,金融危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不断丰富和发展②。一方面,学者们开始对不同表现形式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进行探索,对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和传导渠道进行分析,对金融危机的传导结果以及危机的救助政策进行研究;另一方面,为了避免金融危机的再次到来,学者们也对金融危机的防范和预警体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遗憾的是,随着当代经济金融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在经济金融化、金融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经济主体之间金融关系复杂化和多样化的条件下,现有的金融危机理论往往无法全面而深刻地解释当代金融危机,也不能预测和防范当代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理论承需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金融危机理论包含着丰富而庞杂的内容,从形成原因到传导机制,从冲击结果到救助政策,从预警体系到危机防范,涉及到经济和金融领域方方面面的内容。其中,金融危机传导构成了金融危机理论的主体,它既联结了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和冲击结果,也奠定了金融危机救助政策和早期预警体系的理论基础。所以,笔者选择金融危机传导理论研究作为自己博士论文的选题,试图将金融危机理论研究的“灰色区”①透明化,为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提供理论指导。
1.2文献综述
一般情况下,金融危机传导分为国内传导和国际传导两个组成部分。但是,在理论和实证研究中,金融危机传导往往特指金融危机的国际传导,即金融危机通过某种传导机制和传导渠道传播到危机发生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而通常利用影响、冲击、波及等词语指代金融危机的国内传导,或者将国内传导看成是国际传导的前奏②。所以,笔者重点对金融危机国际传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进行文献综述。
1.2.1关于金融危机传导的理论研究
在金融危机国际传导的理论中,往往将与基础变量有关的传导和“纯传染”进行区分。与基础变量有关的传导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之间经济基础变量的依赖性日益加强,一国发生金融危机通过影响另一个国家的基础经济条件(国际收支)而传导到其他国家;“纯传染”是指与经济基础变量无关的金融危机传导,即金融危机不是由于一国经济基础条件发生变化而进行传导的。基于基础变量金融危机传导的研究首先体现在贸易渠道方面,主要是经典的需求理论中收入效应和价格效应在国际范围内的延伸。该理论认为一国发生金融危机导致该国国民收入和进口需求的下降,进而导致相对应出口国的出口下降,从而使危机传导到出口国;而且,一国发生金融危机通常与汇率贬值相联系,贬值导致出口增加和进口下降,同样会导致危机传导到相对应的出口国。例如,李小牧(2000)强调了国际贸易渠道在金融危机传导中的作用;Gerlach&SmetS(1995)认为对某个国家货币的成功投机导致该国实际汇率的贬值,从而提高该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另外,危机国的货币贬值会降低与其在共同市场上竞争的其他国家的出口竞争力,其他国家往往进行竞争性贬值以保持其出口份额。Huh&Kasa(2001)认为在亚洲金融危机时期东亚国家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美国的出口,因此竞争性贬值是危机传导的主要过程;Corsetti(2000)构造了由三个国家组成的“中心—周边”模型以解释竞争性贬值如何导致货币危机的传导。此外,Berger&Wagnor(2002)认为当一个国家发生货币危机时,其贸易伙伴国的工资会对此作出反应或者产生类似预期,这也会增加贸易伙伴国货币贬值的可能性。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地区之间金融联系逐步加强,金融渠道成为金融危机国际传导的重要内容。例如,Marshall(1998)利用“大量违约”和“由于信贷风险导致的对手方违约”解释金融危机传导,认为如果投资者对陷入危机的债务人或者政府存在高风险暴露,并且投资者的损失足够大,可能就导致该投资者对其交易对手方的违约,引起金融危机传导。并且,如果银行在这一债务链条之中,由于银行业的“高杠杆”、“高风险”特点,那么,违约很有可能发生。
第2章金融危机与危机传导
据记载,“危机”一词起源于古希腊,其含义是区别、筛选和决断,表示病情发展到了或生或死的转折关头,也表示社会发展到了需要对不同人和物的重要性进行权衡取舍的紧要时刻①。在金融学领域,“危机”一词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危机传导”也有其特定涵义。在本章中,笔者将解释金融危机和金融危机传导的涵义,分析金融危机传导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并且阐述金融危机传导的路径和范围,为金融危机传导的理论分析奠定基础。
2.1金融危机与危机传导的涵义
金融危机被赋予现代涵义首先出现在论述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文章之中,金融危机被定义为银行体系的不稳定②。在这种观点中,如果资产市场的崩溃没有威胁到银行体系的稳定,那么资产市场的崩溃就不是金融危机。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成为当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功能不断拓展和完善,金融本身被赋予了更多的内容,金融危机所代表的涵义也远远地超过了银行体系不稳定的范畴。《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对金融危机的定义是被众多学者所接受的,它认为金融危机是“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资产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③。另外,《当代金融词典》认为货币金融危机是指由周期性经济危机或严重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事件引起的货币或金融领域的巨大动荡,分为周期性和特殊性两种类型,前者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形式,是由周期性经济危机引起的,后者是金融危机的不定期偶然形式,是由经济、政治或军事事件等特殊原因引起的。货币金融危机具有以下表现形式:(l)商业信用的缩减和强制性清理旧债;(2)在银行信用方面,银行资金呆滞,强制清理一部分银行信用,信贷资本极端缺乏,存款人从银行大量提取存款以及大批银行倒闭;(3)在金融市场上,有价证券行市急剧跌落,有价证券发行锐减;(4)在国际金融领域,国际金融关系混乱,国际收支大量逆差和资本输出减少(王益,白钦先,2000)。
第3章 封闭经济条件下的金融危机传导............ 44-63
3.1 金融危机传导的机制分析 ............44-53
3.2 金融危机传导的经验分析............ 53-63
第4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金融危机传导............63-87
4.1 基于贸易渠道的金融危机传导............ 63-72
4.1.1 贸易渠道传导的表现形式............ 63-66
4.1.2 贸易渠道的传导机制 ............66-72
4.2 基于金融渠道的金融危机传导 ............72-84
4.2.1 金融渠道传导的表现形式............ 73-76
4.2.2 金融渠道的传导机制 ............76-84
4.3 基于预期渠道的金融危机传导............84-87
第5章 早期预警体系与金融危机传导............ 87-98
5.1 早期预警体系有效性与金融危机传导............ 87-93
5.2 早期预警信号可得性与金融危机传导 ............93-98
结论
不同经济体对外部资金借入主体、依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拉丁美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在金融稳健性方面受到冲击较轻,而欧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受到冲击较为严重。拉丁美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对外部资金的依赖程度相对较小。首先,虽然,外资银行对拉丁美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国际信贷规模不断提高,其中,智利、哥斯达黎加和墨西哥外资银行信贷占GDP的比例分别达到50.5%、32.1%和27.9%①。但是,与欧洲新兴经济体相比,仍然保持较低的水平②(图8一11)。其次,在外资银行对拉丁美洲的信贷中,外资银行分支机构的信贷比重较大,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以外币标价的直接国际商业银行的贷款比重较小。再次,拉丁美洲经济体外资银行在本国的分支机构对母银行的依赖性较小,资金主要来源于本国国内,这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发达经济体国际银行流动性紧缩的影响。最后,以外币标价的直接国际商业银行贷款中,短期贷款的数量较小,这导致拉美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面临展期的风险较小,资金相对稳定。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拉美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国际银行信贷主要来自于西班牙,而不是银行体系受到严重冲击的发达经济体的商业银行,所以“共同债权人”效应在拉美地区的作用较小。#p#分页标题#e#
与拉美不同,欧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完全呈现另一种情况。首先,从外国银行向国内银行和外资银行分支机构的跨国信贷看,欧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远远高于拉丁美洲和亚洲的水平,说明外国银行向欧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银行贷款的比重很大(图8-12)。其次,从外资银行资产占GDP的百分比看,欧洲新兴经济体该比率明显高于拉丁美洲、亚洲以及非洲和中东的水平(图8-11),说明在欧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外资银行在银行体系中的作用很大,是贷款发放的主力。据统计,克罗地亚、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立陶宛、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的外资银行资产占据银行体系总再次,外资银行的资金来源不是欧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居民存款,而是来自于外资银行母银行的贷款,导致这些经济体对外资银行母银行的依赖性很强。根据资料显示,在危机之前,波罗的海沿岸经济体(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以及乌克兰、俄罗斯和匈牙利等经济体的贷款/GDP增长明显超过存款/GDP的增长(Galesi&Sgherri,2009),说明支持国内贷款增长的因素不是国内存款的增加。最后,欧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国际银行信贷来源十分集中。从图8-13可以看出,奥地利、比利时、瑞典、意大利、德国、法国、荷兰和瑞士是欧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主要债权国,并且中东欧国家的银行债务集中于奥地利、意大利和德国,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银行债务集中于瑞典,独联体国家的银行债务集中于奥地利、德国、法国和意大利,这导致欧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容易受到“共同债权人”效应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YOKOYAMA M, KWON G S, OKANO T, et al. Preparation /jrbylw/ of micelle-formingpolymer-drug conjugates [J]. Bioconjug. Chem., 1992, 3: 295-301.
[2] TIAN J, CHEN H, ZHUO L, et al. A highly selective, cell-permeable fluorescentnanoprobe for ratiometric detection and imaging of peroxynitrite in living cells [J].Chem. Eur. J., 2011, 17: 6626-6634.
[3] WU W C, CHEN C Y, TIAN Y, et al. Enhancement of aggregation-inducedemission in dye-encapsulating polymeric micelles for bioimaging [J]. Adv. Funct.Mater., 2010, 20: 1413-1423.
[4] LI K, PAN J,. FENG S S, Generic strategy of preparing fluorescentconjugated-polymer-loaded poly(dl-lactide-co-glycolide) nanoparticles fortargeted cell imaging [J]. Adv. Funct. Mater., 2009, 19: 3535-3542.
[5] OW H, LARSON D R, SRIVASTAVA M, et al. Generic strategy of preparingfluorescent conjugated-polymer-loaded poly(dl-lactide-co-glycolide)nanoparticles for targeted cell imaging [J]. Nano Lett., 2005, 5: 113-117
[6] LI Z F, RUCKENSTEIN E. Water-soluble poly(acrylic acid) grafted luminescentsilicon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use as fluorescent biologicalstaining labels [J].Nano Lett., 2004, 4: 1463-1467.
[7] GAUCHER G, DUFRESNE M H, SANT V P, et al. Block copolymer micelles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drug delivery [J]. J. control.release., 2005, 109: 169-188.
[8] XU J P, JI J, CHENW D, et al. Novel biomimetic polymersomes as polymertherapeutics for drug delivery [J]. J. control. release., 2005, 107: 502-512.
[9] KWONA G, NAITOB M, YOKOYAMAC M, et al. Block copolymer micelles fordrug delivery: loading and release of doxorubicin [J]. J. control. Res., 1997, 48:195-201.
[10] GAO Z, EISENBERG A. A model of micellization for block copolymers insolutions [J]. Macromolecules, 1993, 31: 7353-7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