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政府整治国际金融危机之比对分析与启示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01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305142336185507
  • 日期:2013-05-14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导 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2008 年夏天开始,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和发展,从金融领域逐渐向实体经济蔓延深入,对全球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稳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全球经济都遭到重挫,成为自 20 世纪 30 年代“大萧条”时期以来世界金融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国际金融危机。面对前所未为的严峻冲击,中国、美国、欧盟等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政府相继出手,为应急处置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分别采取了一系列扩张性经济政策,大张旗鼓地实施反危机干预。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紧迫性和反危机行动所采取的非常规手段的空前规模成为 2008 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经济范围内的显著特征,它不仅挑战着各国政府的应急管理和宏观调控能力,同时也成为当前学术界和社会公众关注追踪的焦点之一。本文以政府治理金融危机的行为举措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三次典型的金融危机的相同点与特质,综合考虑政府干预理论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探讨如何借鉴国外政府治理历次金融危机的成功经验,理性分析我国政府在应对本次金融危机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形成有效应对金融风险和经济稳定增长的策略,并最终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型,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积极的实践价值。


二、理论意义
当前,学术界针对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研究文献丰硕,涌现出了大量的有价值的学术成果。根据 2000 年至 2011 年 1 月在 CNKI 的检索统计,以“金融危机”为题名检索结果多达 3 万余篇,其中博士论文 29 篇,硕士论文 625 篇,期刊文章 2 万余篇,但采取比较研究的文章仅 72 篇。为此,在应对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比较研究政府治理金融危机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与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尝试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世界金融史上三次典型的金融危机进行一次系统的综述,通过对历次金融危机爆发根源的分析,对主要国家和地区政府应对本轮国际金融危机所采取的非常规的政策措施的对比研究,有利于我们从诸多有关金融危机的个案中抽身出来,去探寻应对金融危机的具有共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并结合全球经济环境和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有效预防危机和充分应对危机的对策与建议。因此,本文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三、实践意义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世界各国都深受重创,其所产生的影响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料与判断,应该说,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是各国经济结构失衡及各种矛盾的体现。那么,基于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研究政府治理金融危机中的行为举措所存在的问题并构筑应对危机保持长期经济增长基础的策略,无疑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诸如为应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主要国家的政府纷纷出台救助政策,然而,这些不计后果、抛开外溢相应而不顾的政策能否带来良好的效果?在实施这一规模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时,是否存在政府错位的风险?是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失误还是金融监管的确实等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总结。本文将围绕我国政府所采取的经济刺激计划,阐释可能存在的上述问题及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制,并通过比较美、欧盟等国政府的救市行为,借鉴其合理有益的部分,以对本轮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所能带来的影响做出准确地评估,合理界定政府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应对措施范围和领域,论证政府治理金融危机应以何种方式加以展开,并以本轮危机为契机,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消除制约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影响长远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希望能够为政府有效应对金融危机提供一个有益的思考视角,这也是本文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 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于政府治理本轮金融危机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得出的观点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于一些问题的研究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一致的看法。国外学者有关政府治理金融危机的研究主要体现在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源、政府救市行为评价和对策建议等方面。Luisa Fernandez, Fadhel Kaboub 和 Zdravka Todorova 在分析次贷危机时在基于 Minsky 提出的稳定性滋生不稳定性的见解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不平等导致不稳定的观点,他们认为是所谓的住房平等(美国的一项政策)演变成了金融危机。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涨,而低收入群体实际工资却停滞不前,这些人根本无力购房,而住房平等这一政策的提出只是一种创新的金融方案使房地产开发商提供更多的新住房而导致的住房需求的急剧增长。最近十年相关金融法规的完善、美联储在泡沫危机爆发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扩张性货币政策、抵押公司和银行的激进的贷款策略以及在缺乏监管和详细固定的情况下,通过金融市场的资产债券化将这些债券卖掉的可能性加剧了住房平等的紧迫性。因此,不平等性诱发了美国次贷危机进而转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层次的结构性缺陷。①Gerald Lander et al.认为,巴塞尔Ⅱ协议规定“风险评估和适当储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银行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保证市场平稳运行,但事实上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于加强流动性管理所提出的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对策措施没有得到实施,其效果也就微乎其微。②银行监管流于形式,缺乏严格地执行力度,这也说明了银行监管体制存在严重的缺陷。M.Hellwig 指出,“美国次贷危机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是必须对审慎性监管原则进行必要的反思”。


第一章 政府干预经济的基本理论问题概述
政府干预经济的基本理论大体上经历了重商主义时期的国家干预、古典经济学的经济自由竞争、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以及新自由竞争时期的经济自由主义的发展阶段,并且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与其相适应的理论来引领和指导各国经济社会的不断革新与发展。不同的流派之间,主张纷呈。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深入了解和探究各个不同时期的政府干预经济的关系问题,以此为主线,分析不同阶段政府干预经济的优劣势,合理界定政府干预经济的边界,并对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中政府干预经济的深化做进一步的探讨,进而为我国有效应对危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一个有益的视角。


第一节 政府干预经济的内涵分析与理论演进


一、 政府干预经济的内涵分析
对于政府干预经济这一理论和实践双关的课题,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进行了比较深入而富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政府干预作为一个专业名词,在诸如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领域迄今尚未形成一个共识,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其研究的成果也不尽相同,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萨缪尔森在其《经济学》一书中深入阐释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目标和宗旨,并给出了具有较高价值和指导意义的见解。他认为,“政府对市场经济主要行使三项职能:一是通过促进竞争、控制诸如污染这类外部性问题,以及提供公共品等活动来提高经济效率;二是通过财政税收和预算支出等手段,向某些团体进行有倾斜的收入再分配,从而增进公平;三是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在鼓励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失业和降低通货膨胀”。德国经济学家迪特尔 格罗塞尔通过对政府干预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后,提出“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政府干预包含了政府对契约自由的一切干预,亦即政府干预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重新分配利益和好处而修正法律规定的调节政策”。


第三章 我国治理国际金融危机的举措..................... 47-51
    第一节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47-48
        一、社会发展影响深远..................... 47
        二、实体经济受到冲击..................... 47-48
        三、虚拟经济直接受挫 .....................48
    第二节 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回顾 .....................48-49
        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48
        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48-49
        三、其他相关的救市措施..................... 49
    第三节 我国治理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组..................... 49-51
        一、救市政策有一定的道德风险 .....................49
        二、扩大内需计划效果仍不明显..................... 49-50#p#分页标题#e#
        三、政府救市行为程序需要考量..................... 50-51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51-53


结论


本文通过对美国、欧盟和我国政府的救市政策的梳理和分析都是非常初步的,鉴于各国政府所采取的救市政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和效用还未完全得以体现,现在就断然提出一些比较准确且能为较多人所认可的结论是不易的。但是,通过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观察和思考,比较容易发现各国政府在应对此次危机的过程中其决策和判断有诸多失误,也存在自相矛盾之处。不过,各国救市政策的积极效果比较显著。通过对政府干预经济基本理论问题的梳理和各国救市举措的绩效分析,试提出如下两方面的参考建议:
第一,保持政府宏观调控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平衡。透视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中政府的救市举措,我们深深地意识到,政府并是万能的,其对市场的干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各国政府大规模的救市举措实施后,其救市绩效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和思考。同时,需要对政府救市的时机、规模、范围等进行谨慎地思考和分析,救市举措一旦不当,就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更严重地会导致金融机构和个人的道德风险的发生。政府治理金融危机要把非常规的应急措施、市场机制与中长期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关键在于重拾并树立公众信心,合理引导其预期,进而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的目的。为此,需要着重对以下几个问题加以考量:其一是恰当处理应对危机中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其二是政府救市行为与道德风险问题;其三是政府救市与金融监管的重构问题;其四是政府救市与国家竞争能力的提升以及持续发展问题。同时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为提升我国政府应对和处理突发金融事件的危机管理能力,可考虑形成制度化的涵盖财政应急资金来源、财政介入的程序与方式方法以及需要采取的其他配套政策措施等等。
第二,政府治理国际金融危机需要遵循程序原则和法治原则。要有效地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企稳回暖和不断发展,前提是定位合理,判断准确,措施得当。纵观各国政府在应对本轮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对金融机构采取了救助的举措,这表明政府充分地发挥了其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职责,但是恰恰由于政府大包大揽的救市行为,在更大程度上助推了金融机构对高风险的投资活动更加偏好,如此一来,它们就会在不断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了投资者和储户的利益,这也就为下一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埋下了极大地隐患。其实,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并向纵深发展,其结果就是要惩罚那些贪婪的置他人利益于不顾的银行家,但是,政府不合理的(或过度的)干预就阻碍了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的发挥。理性分析政府治理国际金融危机所采取的举措中存在的问题并考察其政策组合效果,科学论证政府救市行为应以何种方式展开,这就需要政府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措施的过程中集思广益、科学论证和民主决策。此外,我国政府在治理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应在遵循程序原则和法治原则的前提下,可考虑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放松政府规制的底线:一方面是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框架范围内,允许行政自由裁量的,政府应选择最有利于相对人的方式实施行政行为。另一方面是尽快清理法律以外的行政许可审批等限制性程序,使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社会管理职能限于现行法律的规定和授权,以真正体现转型期我国建设法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的理念。
综上,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可谓自大萧条时期以来最为严重、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危机,各国政府在治理此次危机过程中所采取的救市举措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深度上都属罕见的。但全球性金融危机肯定会再次发生,待下一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时同样会面临着对政府救市行为以及救市过程中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关系等问题的思考,不过,无论是从理论的角度还是从历史的角度抑或是理论和历史综合的视角,都无法明确界定政府干预的底线与市场机制的边界,这就需要我们不懈地进行跟踪、探讨和思考。


参考文献
1、常巍、薛誉华著:《金融危机再思考》,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 年版。
2、刘厚金著:《我国政府转型中的公共服务》,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8 年版。
3、吴易风著:《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 年版。
4、田春生、郝宇彪著:《国际金融危机:理论与现实的警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年版。
5、李成勋著:《世界金融风暴的袭击和我们的对策》,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9年版。
6、何秉孟著:《美国经济与金融危机解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年版。
7、何帆著:《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与世界》,中信出版社 2010 年版。
8、朱民著:《改变未来的金融危机》,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9 年版。
9、张银杰著:《宏观经济理论与实践新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版。
10、丰海英著:《政府经济行为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7 版。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