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我国金融机构发展对地区经济提升之溢出效用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95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305101755425498
  • 日期:2013-05-09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1. 文献综述


1.1金融中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综述
金融中介理论最早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被学术界所关注。在此之前,金融如何影响一国经济的发展才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但是,金融中介理论的来源却是FISher在1930年提出的分离理论。Gurley和Shaw分别在1956年和1960年独立的提出了金融中介理论,这被公认为对金融中介理论的最早定义。他们指出:金融交易过程中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储蓄,而金融中介机构就是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机构,金融中介机构为储蓄者提供了一个契约型的金融资产,是联系储蓄和投资最重要的金融机构。按照他们的定义,金融中介机构就是传统的银行。而后,Benston George在1976年,Fama在1980年进一步对其理论做出了深化,这也是当今学术界对传统金融中介的定义。1997年,Freixas和Roche:将证券交易中的金融机构也包含在了金融中介的定义中去。基于以上定义,传统的金融中介观点包括以下几种:
一、Benston和Jr.Smith在1976年提出金融中介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交易成本的存在,储蓄者要出借资金,投资者要借入资金都需要在市场上付出交易成本,而金融中介机构的产生,充当了二者的桥梁,降低了交易成本。因此,金融中介的存在价值和主要任务是不断降低交易成本,他们认为,金融中介甚至可以通过跨期消费的转换来降低交易成本。
二、Diamond在1984年提出了金融中介的信息不对称理论,他认为,由于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产生了和其他市场相似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存在,使得金融中介的产生和存在成为必然。储蓄者不得不通过寻求适当的代理人来运作他们的金融资产,并通过金融中介的专业性来克服道德风险。而Leland和Pyle在1977年提出了可以通过将所筹资金投资在其熟悉或拥有更多信息的企业中去,从而阻止了逆向选择的发生。
三、Dian1Ond和Dybving在1983年证明的金融中介的流动性保险的功能。他们用D-D模型说明了,当储蓄者受到不能预料到的流动性冲击时,由于金融中介提供的金融契约的长期性,资金出借方无法随时收回资金,保证了借入者的资金运用的稳定性,即金融中介为介入者提供了风险的保障。
四、Allen和Santomero在1998年提出了著名的风险管理与参与成本论,成为金融中介理论的又一新研究方法。该方法把风险管理和参与成本作为金融中介的重要功能和产生原因。他们认为:储蓄者在市场上进行资本投资时需要面对诸如税收、财务成本、市场缺陷、资金管理水平等管理风险。而金融中介则可以通过专业的知识运作,采取资产多样化、套期保值等专业方法避免金融市场风险;其次,金融中介机构可以通过金融合作、资产转移、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法摊薄风险;最后,金融中介机构能够从更大的层面去观察分析问题,将投资者的资金运用到企业层面,因此才产生了诸如企业年金、养老金等各种新型的投资基金。在成本理论中,Allen和San切mero认为,金融中介行业的兴起解决了一般投资者在参与金融投资过程中所遇到的要花费更多精力和成本的问题。金融中介面向社会所提供的各种收益相对固定的产品和各种能降低参与成本的金融衍生品,对投资者是一种极大的吸引,由此产生的参与成本的降低正是金融中介机构存在的重要依据。
五、Seholtens和Wensveen在2000年提出了金融中介的价值增加理论。该理论完全否决了Allen和San:omer。提出的风险管理与参与成本论,他们通过考察得出:参与成本并不是解释金融市场现象的合理工具,因为参与成本解释的对象更多的是基于风险理论的金融产品。所以,金融中介的核心在与风险。金融中介的存在,并不是为了方便资金的出借方和介入人,而是为了化解金融风险,为了给储蓄者带来更多的资产投资价值。基于此,他们还对以往的金融中介理论提出了较为详细的修改意见。他们把金融中介看成是动态的而不是传统的静态的,把金融中介的功能定义为市场的金融服务提供者而不是传统的储蓄者与投资人之间的中间人,把金融中介传统的成本控制改为价值创造。可以说,Scholtens和Wensveen的学说开始将金融中介的静态观点向动态观点转移,功能观有异曲同工之处。
上述这些理论,都是从结构上来定义金融中介的,因此,被成为金融中介的“机构观”。然而,理论界对金融中介的定义从未达成一致,其争沦的焦点主要在金融中介的功能上,因此,金融中介的“功能观”应运而生,这些观点主要从金融中介的功能上来对其做出定义。所谓“功能观”就是将金融中介所具有的功能作为研究对象,认为金融中介的功能比金融中介本身更为稳定,金融中介应随其功能的定位而改变。这种观点来源于Merton在1995年提出的理论,他认为金融中介要放到金融市场中去研究,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互为补充并能各自促进对方的发展。可以说,金融中介“功能观”的提出,是金融中介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它跳出了原有的把金融中介放在在金融机构系统中思考的固有思路。Merton提出传统金融中介从简单的银行业发展到今天的包含银行、保险、信托以及其他各种间接融资机构,其原因在于现有的金融体系需要金融机构发生这样的改变,或者说,金融的功能变化促使了金融中介机构的这种变化的产生,而这种变化也因为现有科技水平的提高得以实现。


2.1.2金融中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综述
金融中介发展状况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出现较早。1969年,Goldsm就通过运用相关数据,对金融中介机构做出如下假定:金融中介所创造的资金和金融中介的发展水平是正相关的,金融中介的发展水平可以用金融中介创造的资产和全社会创造的产值和服务的比值来衡量。Goldsmith运用相关计量模型,检测出了金融中介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不显著。其后的1993年,,RobertKing和RoSSLevine对Goldsfnith的模型进行了修正,他们对模型进行了控制变量的处理,把资本积累、劳动生产率等因素考虑进模型中,并提出了一系列衡量金融中介的指标,对计量模型再次做了实证检验。其结果证实:金融中介的作用在于克服了市场交易成本,金融中介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1989年,世界银行曾对金融中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给予了强烈的关注。在其年报中,明确的罗列了金融中介理论的进展,并对金融中介对经济增长作用做出了评析。报告中提出金融中介在发展中国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出现较迟,并且我国研究者更注重整个金融系统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专业研究金融中介对经济影响的文献不多。最早对其关注的可查到的学者是葛兆强,他在1997年提出了长期以来我国对金融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未将金融制度考虑进去,其原因在于传统的经济理论对制度无法量化。但金融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金融制度的健全,不但可以提高金融中介机构的资本存量,促进储蓄向投资的快速转化,加强对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同时,葛兆强还对技术促进金融中介发展的机制做出了说明,并提出了科技成果转化、金融生产制度创新等都能促进经济的发展。1997年,王广谦提出金融体系对经济发生作用的机制在于要素投入量和对其使用效率的提高,并且对这种贡献做出了量化分析。


3. 金融中介溢出效应与地区经济发展..................25-38
    3.1 金融中介的定义 .................25-27
    3.2 金融的集聚和扩散 .................27-28
    3.3 金融中介发展的溢出效应 .................28-30
    3.4 金融中介发展溢出的条件分析................. 30-31
    3.5 金融中介发展溢出对流入地经济增长................. 31-34
    3.6 金融中介发展溢出的具体形式................. 34
    3.7 我国区域间金融要素流动的分解................. 34-38
        3.7.1 信贷资金的跨区域流动 .................34-36
        3.7.2 金融人才的跨区域流动 .................36-38
4. 我国金融中介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溢出作用................. 38-49
    4.1 空间计量方法简介................. 38-39
    4.2 金融中介发展的空间依赖检验................. 39-46
        4.2.1 指标选取 .................39-40
        4.2.2 空间依赖检验 .................40-46
    4.3 空间模型的建构和估计................. 46-49
5. 金融中介发展导致的溢出效应实证分析................. 49-64
    5.1 实证检验对象的选取 .................49-51
    5.2 上海金融中介发展对长三角地区溢.................51-55
    5.3 四川金融中介发展对西南地................. 55-59
    5.4 实证结果分析................. 59-60#p#分页标题#e#
    5.5 文章结论................. 60-61
    5.6 政策建议................. 61-63
5.7 尚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63-64


结论


从传统理论上讲,某地金融中介的发展对周边经济同时存在着集聚和扩散效应,本文基于篇幅原因,只对金融中介发展产生的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并做实证分析,重点测度金融中介发展的三个指标(结构指标、规模指标和效率指标对周边经济的影响,从而测度金融中介发展溢出效应的大小。从全国范围来看:首先,我国金融中介发展在地理上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具备金融中介发展相关性的省区占全部省区的大多数,说明我国金融中介的溢出效应在大部分省区是存在的。其次,我国金融中介发展对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区域贷款余额占全国总贷款余额的比例,即信贷资本占比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效果最大,这与我国现阶段间接融资金融中介机构过于依赖信贷比值的现状是一致的,同时也反映出我国金融中介机构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各种利差仍是维持正常运转和产生利润的最重要手段,我国金融中介机构尚未进入以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为核心竞争力的高级阶段。
分区域而言,金融中介发展产生溢出效应较为明显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我国经济发达区域,尤以北京、天津最为突出,京津区域的金融中介集聚扩散效应在华北、东北区域表现的相当突出,基本形成了以京津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金融集聚区域。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北京作为我国各大金融中介的首选总部所在地,集聚了全国的金融中介资源。相对而言,上海的辐射力度较小,其原因在于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直接融资市场上的作用远大于其在间接融资市场上的作用。而大部分中西部省份,金融中介发展的集聚扩散作用则不如东部地区那么明显。其次,我国金融中介发展集聚扩散程度在增强,尤其是金融中介发展程度高的区域,如北京;但某些金融中介发展水平居中的省份,特别是中部省份,其集聚扩散能力反而在减弱,这表明,我国金融中介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金融中介分布不合理,金融资源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条块分割,金融中介分布格局急需调整。


参考文献
[1] Patrick HT.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jrbylw/ growth in undeveloped countries [J].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1966, 34(4): 174-189
[2] Stiglitz J E. Credit Markets and the Control of Capital [M].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Banking, 1985, (17): 133-152.[
[3] Ronald Mckinnon. The Order of Economic Liberalization: Financial Control in the Transitionto a Market Economy [M].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3.
[4] Levine, Ross.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Views and Agenda” [J]. Journalof Economic Literature.1996, (6): 655-726.
[5] Amel.D.F. Determinants of Profits of Local Markets 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J].European Review of Economic History, 1997, (12): 59-78.
[6] Boot AW, Thakor AV. Financial System Architecture [J].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1997,(10): 693-733.
[7] Wenger E, Kaserer C. The German System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 Model Which ShouldNot Be Imitated In Black [M]. New York: North-Holland Press, 1998: 41-78.
[8] Levine, Ross. The Legal Environment, Banks, and Long-run Economic Growth [J]. Journal ofMoney, 1998, (30): 596-620.
[9] Boyd John H, Smith Braced. The evolution of debt and equity markets in economicdevelopment [J].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1998, (12): 19-60.
[10] Rajan RG. Financial Systems,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Growth [D]. University of Chicago,1999: 131-135.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