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历史证明,经济集聚是国家或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为国家实现新兴的工业化发展道路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业实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金融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助推器,金融业的发展状况对维持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从 20 世纪开始,随着分工与交易的逐步深化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在地域空间上出现了集聚状态。从最初的少数几家银行的集中发展到今天数以千计的各种金融机构的空间集聚,它们在一起联合提供金融服务,共同利用信息、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这导致一批全球性和地区性金融产业集聚区域的出现,如伦敦、纽约、巴黎、苏黎世、法兰克福、新加坡、东京、香港、巴林等。就世界范围而言,纽约、伦敦、东京成为三大国际性金融集聚区,无数的银行、证券、保险和投资公司等企业都把总部设立于这三大区域[1]。对于中国而言,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金融业伴随经济也有了长足的进步,金融业作为一个产业逐渐成熟。特别是中国加入 WTO 后,金融集聚现象也在中国迅速发展。以上海、北京和深圳为代表的长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内,都集聚了大量的金融企业,并随着改革开放的力度和深度的不断加大,圈内金融企业的数量也有膨胀发展的趋势。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金融集聚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变的普遍起来。
金融集聚是金融产业空间演化的结果,金融的发展总是以集聚的形式出现并形成金融中心。金融集聚发展更能提升金融的竞争力,为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贡献力量。然而,在金融集聚发展之时,我们同时也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金融市场结构和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有许多金融功能已经克服了地理空间上的限制,能够在相隔遥远的地区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实现,不再需要面对面的交易。特别是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网上银行作为传统银行业务的新载体,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可以说,区域位置、地理空间等因素在金融活动中的影响本应当被日益淡化,而现实的情况却是金融企业越来越多地集中于某一城市或城市的某一区域,形成金融产业和金融集聚区,或是区域性金融中心。特别是近些年,在中国各级政府都在制定金融发展政策,倡导建立金融中心。他们有将目标定位于国际性金融中心的城市,如北京、上海。也有将目标定位于国内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城市,如天津、武汉、沈阳等。各级行政管理者都热衷于辖区内金融业的发展,并想进一步实现区域金融的集聚。因此,有必要正视金融集聚的一些问题。我们会想金融为什么会在一区域内集聚发展,它出现的原因和机制到底是什么?我们能否用行政的手段推动其发展了?是否可以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去研究金融集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都能得以解决,那么进一步研究如何促进区域金融集聚的发展就显的有必要,并且也能为其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
对于金融集聚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初。当时经济学家 Powell(1915)在其著作中就开始有意识的关注金融空间的演化问题,在《货币市场的演进》一书中,他详细描述了伦敦的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由集中到集聚的过程。Powell 是最早关注金融集聚的学者之一。到了 20 世纪中后期,金融集聚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变得普遍起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金融集聚的研究中。通过梳理文献我们发现,不同的学者从各自的学科知识出发,如区域经济、经济地理、产业经济、信息经济等,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金融集聚现象。本文从研究的主题出发,分别从国内与国外对金融集聚的内涵和金融集聚的动因进行了文献梳理。
1.2.1 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金融集聚内涵的研究较少,理论界尚未对金融集聚给出明确的定义,因此金融集聚内涵也比较模糊。Panditetal(2001)认为金融业总是以集聚的形式出现并形成金融中心,金融中心是金融业高度集聚的产物。关于金融集聚的内涵一般散见与金融中心的研究中。最早对金融中心给出明确定义的学者是 Kindleberger(1974),他指出金融中心可以平衡资本盈余者与资本短缺者之间的关系,这不仅表现在区域系统内的投资于储蓄,还表现为地区之间的存款转移支付。Kindleberger 认为银行与金融服务中心充当了空间价值转移和交易的媒介与桥梁,而银行和高度专业化的金融中介的集聚,就形成了今天的金融中心。由 Kindleberger 对金融中心的定义,我们也可以得出金融集聚是金融中心形成的的基础,金融中心是金融集聚发展到高级化的产物,金融在区域内的集聚发展是金融中心形成的必然阶段。
国外对于金融集聚动因研究的较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金融集聚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目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理论主要包括规模经济理论、信息腹地理论和区位选择理论等。
2 区域经济学分析框架下的产业集聚机制分析
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是指由一定数量相互关联的企业与机构共同组成的产业在特定区域内的集中,以实现集聚效应的一种现象。产业集聚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一种独特方式,在经济发展初期,这种发展方式业已出现,但一直未被重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直到工业革命以后,这种发展方式才越来越受关注,现阶段产业的集聚发展,已经成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 从亚当•斯密开始到现在,对于产业集聚的研究就从未间断过。学者们一直在思考产业集聚为什么会在一区域出现,区域间产业集聚的情况为什么会不一样,如何实现区域产业的集聚发展,产业集聚发展需要考虑哪些影响因素等问题。本文围绕这些问题,将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并给予解答。在本章节,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的问题展开研究。首先是要对现有的产业集聚理论进行梳理和归纳,从中找出一定的规律;其次是分析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探析产业集聚的动因;最后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产业集聚实现的机制。
2.1 产业集聚理论及其影响因素
2.1.1 产业集聚相关理论研究
产业的集聚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自马歇尔以来,对产业集聚现象进行了广泛而系统的研究,产业集聚理论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目前,对于产业集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有外部经济理论、区位选择理论、社会经济网络理论、企业家精神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孵化器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创新环境理论等。为了研究的需要,本文从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的角度梳理了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按照理论提出的时间先后顺序,它们分别是外部经济理论、区位选择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和递增收益理论。这些理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对产业集聚的解释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且它们也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产业集聚的形成原因,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 区域金融集聚机制的延伸性分析...................... 31-39
3.1 金融及金融集聚的内涵界定..................... 31-33
3.1.1 金融的内涵 .....................31-32
3.1.2 金融集聚的内涵..................... 32-33
3.2 金融的特点..................... 33-35
3.2.1 金融依托实体经济而发展..................... 33-34
3.2.2 金融交易客体的权利属性..................... 34-35
3.3 金融集聚的一般机制..................... 35-39
3.3.1 金融集聚形成机制 .....................35-36
3.3.2 金融集聚发展机制 .....................36-37
3.3.3 金融集聚两机制间关系分析 .....................37-39
4 基于浙江省区域金融集聚机制的实证分析..................... 39-55
4.1 实证分析的预期目的说明 .....................39
4.2 浙江省区域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 39-45
4.3 Logistic 模型的构建及其实证检..................... 45-53
4.3.1 产业集聚Logistic 模型的推导..................... 46-49
4.3.2 样本指标及数据来源..................... 49
4.3.3 模型估计及拟合预测 .....................49-53
4.4 实证小结 .....................53-55
结论
本文认为金融集聚是产业集聚的一种表现形式,产业集聚中包含了金融集聚的有用信息。文章在第二章先对产业集聚进行了分析,在区域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得出了产业集聚的一般机理,然后以此机理为基础,将其拓展到金融领域,最终在文中第三章实现了对金融集聚机理的分析。论文在第四章又以浙江省为具体案例,实证分析了浙江省区域金融集聚的一般状况,以此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文章通过理论与实证的双重分析,现得到如下结论:#p#分页标题#e#
第一,本文认为产业集聚存在形成和发展两个机制,这两个机制的实现都是企业区位选择的结果。产业集聚作为一种现象,对于它的研究可以考虑从两个角度来进行,一种是从静态的角度来分析描述产业集聚的现状和结果,另一种是从动态的角度来分析研究产业集聚的过程和机理。本文认为从动态角度来研究,更能反映产业集聚的本质。从动态角度来看,产业集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本文分别把这个过程定义为初始集聚机制和后续集聚机制。产业集聚形成机制是在区域要素禀赋不同条件下个体理性行为选择的结果;产业集聚发展机制是建立在递增收益基础上的各种集聚或溢出效应循环累积的结果。这两个过程得以实现,全赖于微观企业主体的区位选择。
第二,以产业集聚的形成机制和发展机制为基础,并结合金融业的独特性特点,拓展得到金融集聚的形成机制和发展机制。在分析金融集聚的过程中,注意到了金融交易客体具有权利属性,正是由于金融存在这一特点,才使得金融集聚机制与产业集聚机制不尽相同。金融集聚形成机制是在区域金融资源禀赋差异条件下金融地域选择的结果;金融集聚发展机制是建立在递增收益基础上的各种正反馈效应循环累积的结果。金融集聚的形成依赖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对信息完备性的需求。金融集聚的发展得益于集聚的溢出效应。金融集聚从形成到发展,自始至终都是金融企业区位选择的结果。
第三,以浙江省为具体实例,通过统计性分析和计量分析发现,浙江省金融集聚的实际发展轨迹与理论分析相吻合,表现出阶段性和梯次性。首先浙江省高度发达的民营经济,创造了大量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因此也为浙江金融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促进了浙江省区域金融集聚的原始形成。随着经济金融水平的提高,金融机构间同业交易增多,金融发展逐渐深化,金融集聚也由形成阶段过渡到发展阶段。实证分析证明,浙江省金融规模从 1998-2008 年间在逐年增加,2002 年开始,衡量浙江省区域金融集聚度的区位熵值开始大于 1;通过 Logistic 模型对浙江省区域金融集聚发展的拟合,发现在 2004年以前浙江省金融一直处在集聚的形成阶段,2004 年到 2014 年为金融集聚的发展阶段,目前浙江省金融集聚正处于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 王力.中国区域金融中心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2] Pandilt N.R.,Gary A.S..The Dynanmic of Industrialhttps://www.51daxielunwen.com/jrbylw/ Clustering in British Financial Services[J].The service Industrial Journal,2001.
[3] Kindleberger. The Formation of Financial Centers:A Study of Comparative Economic History[M].Princeton:Pri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1.
[4] Park,Musa.Internantional Banking and Financial Centers[M],Boston:Klwer,1989.
[5] Porteous,D.J. The Geography of Finance:Spatial Dimension of Intermediary Behaviour[M].Aldershot:avebery,1995.
[6] Gehrig, T. Cities and the Geography of Financial Center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7] Zhao,X.B.,Determining Facto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inancial Centre:the Case of China[J].Geoforum,2004.
[8] David,E.P.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res:An industrial analysis[J].London Bank of England Discussion Paper ,1990.
[9] 王步芳.“干中学”与产业集群核心能力的形成[J].世界地理研究,2005(3).
[10] 连建辉,孙焕明.金融企业集群:经济性质、效率边界与竞争优势[J].金融研究,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