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银行又是金融的核心。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时刻与风险相伴,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自2007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引起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9月25日华盛顿互惠银行破产,英国、冰岛、日本等国家的多家银行相继倒闭。由华尔街生成的这股风暴,迅速蔓延至英国、欧洲大陆、澳洲、甚至日韩地区,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澳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不得不多次联手行动以救市。全球的大型投资银行不断爆出巨额的亏损、各大股市也不同程度的大跌。从这次危机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商业银行风险除了来自信用风险;也产生于利率、汇率的变动等市场风险;此外还来自于资产负债不匹配而产生的流动性风险;由于操作不当或者越权操作等引起的操作风险以及声誉风险等也随时威胁到商业银行资产的安全性。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资本市场欠发达,资金的融通和调配主要依靠间接融资,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更为显著。若出现危机,不仅危及到商业银行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甚至可能危及到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管理、控制风险不只是商业银行自身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还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要求。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较低,抵御风险能力差,面对金融市场全面放开的竞争形势,提高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尤为紧迫。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最具挑战性的因素,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经营和发展的成败。
1.1.2选题的意义
本文在分析研究了银行风险管理演化的过程,阐述了当前国际活跃银行风险管理的方法,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度量、管理方法进行了研究,然后论述了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初步实践及发展方向,旨在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际分析相结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进行总体介绍,从而对构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提出几点建议。
研究意义:由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成世界金融危机,不仅有信用风险,还有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是各种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美国七年前很相似,也存在着低利率和局部市场上涨过快的问题,由于我国缺乏风险分散化机制,一旦出现问题,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可能更大。因此,我们需要借鉴国际同行对风险管理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建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尤其在金融危机的形式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1.3文献综述
商业银行风险的研究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国外关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早,从传统方法的研究转为现代模型的应用,基本形成一套较完备的风险管理理论和应用体系。我国对风险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关于风险管理的研究多是从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以各种财务指标分析为主。
(1) 国外银行风险管理的综述
国外学者对信用风险及其管理的研究综合运用了多种微观经济理论,并且设计了许多实用性的模型,国外经济学家用基于期权理论、套期保值理论、资产组合管理理论、博弈论、不完全合同理论等现代金融理论进行银行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的研究。国外学者Stiglitz,WeiSS(1981),MIShkin(1996)的研究表明,相对于贷款人,借款人对其贷款所投资的项目的风险拥有更多的信息,从而产生了信贷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因此产生。Krugman(1998)认为政府对金融中介机构的隐形担保和裙带资本主义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2金融危机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研究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为了真实、准确的反应和应对风险,不管是商业银行自身还是监管当局,都对风险度量和管理技术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国内外关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关注日益加强,先后提出了很多种信用风险的度量方法,如从传统方法的研究转为大量运用现代模型的应用,基本形成一套较完备的风险管理理论和应用体系。我国国内对风险管理的研究比较薄弱,目前我国关于我国风险管理的研究多是集中在传统方法模型及其实证。随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出台以及这次金融危机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暴露的缺点,风险管理越来越引起国际金融机构的重视,商业银行风险的度量和管理研究成为热点。
2.1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金融危机是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的形成是金融的系统性风险累积的结果。所谓系统性风险是由于实体经济因素、金融因素、外部干扰或它们的共同作用,导致金融系统的信息、支付清算和资金融通、配置等功能遭受损害,乃至系统发生崩溃,并使实体经济受到伤害的可能性。
上世纪,全球爆发了四次规模较大且较具代表性的经济金融危机,即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S0年代拉美债务经济危机和1997-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警示,以及国内各家银行面临的严峻的不良贷款问题,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在近年来也开始对银行风险进行了不少研究。
3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模型...................... 26-44
3.1 金融危机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 26-33
3.2 金融危机下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模型..................... 33-44
4 金融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44-60
4.1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检验的指标..................... 44-49
4.2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缺陷..................... 49-51
4.3 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管理不足..................... 51-52
4.4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管理不到位..................... 52-54
4.5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 54-56
4.6 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管理面临挑战 .....................56-57
4.7 我国商业银行国别风险的管理需要强..................... 57-60
5 建议及结论..................... 60-68
5.1 商业银行的对策..................... 60-61
5.2 人民银行的对策 .....................61-62
5.3 银监会的对策..................... 62-64
5.4 完善法律政策..................... 64-65
5.5 结论 .....................65-68
结论
本次金融危机给各国商业银行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引发了全球银行业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深刻反思。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参与国际市场的程度还不深,境外资产比重较小,且实行的是分业经营,以及监管当局审慎监管政策的有效实施,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直接冲击并不大,但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进程,我国商业银行涉足国际金融市场尤其是深入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市场,金融国际化程度将会进一步加强,此次金融危机所起的作用更多的是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借鉴和警示作用。因此,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迫切需要我国商业银行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风险管理,从而适应新的金融环境对银行业防范风险、稳健经营的要求。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加强对房贷的控制。美国发生次贷危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金融机构将大量贷款贷给了那些信用品质极低的借款人。随着房价的下跌和利率的增加,这些借款人的还贷负担大大加重而不能按期偿还贷款。导致次级房贷大比例地转化为坏帐。在我国由于个人征信系统还很不完善,也存在不少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者信用度不高甚至信用极低的情况。近年来,为扩大盈利水平,抢占市场份额,各商业银行纷纷鼓励分支机构大力发展住房抵押贷款业务。擅自降低贷款标准和担保条件,向高风险、低信用的客户提供消费贷款,加大了潜在风险。在房地产市场价格总体上涨时期,这种潜在风险在过高的房价掩盖下不会暴露出来,但是如果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出现逆转,其潜在的风险必然会暴露。因此,国内银行应着力提高个人房贷资产质量,完善个人征信系统,建立有效的贷款控制检查系统,不断规范贷款操作流程,才能有效地预防房贷风险。
第二,控制金融衍生品。美国“次级债危机”中,金融衍生品明显起了放大器的作用,不但在美国国内市场加剧了住房抵押贷款信用风波的程度,还将美国本土的信用风险扩大到了世界范围,使债市的风险蔓延到了股市和商品市场。因此要加强监管,以促进其健康稳定发展:一方面,由监管机构对金融衍生品市场准人、信息披露、检查监督等方面实施系统风险监控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强化各类规范的协调性和可操作性,建立完善的风险监管制度和监管体系,保障整体金融市场的安全和稳定;另一方面,制定针对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监管指引,明确对被监管机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监管要求,以引导和监督其审慎经营、及时控制风险。#p#分页标题#e#
第三,调整自身经营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我国商业银行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要。调整经营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就是要从高资本占用型业务向低资本占用型业务转变,加快形成资本节约型的业务发展模式;就是要从传统融资中介向全能型金融服务中介转变,改变存贷利差收入占比偏重局面,加快形成多元化的盈利增长格局;就是要从本土传统商业银行向全球化大型金融集团转变,加快形成跨境、跨市场的经营格局,真正建成一家具有强大综合金融服务能力的跨国金融机构,走上一条总资产规模并不无限扩大,但盈利却可持续增长的发展之路,全面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第四,商业银行应推进渠道结构调整。渠道是商业银行相对于其他金融企业最大的优势。在继续扩大电子银行业务量的同时,持续加大电子银行产品创新力度,拓展手机银行在新兴移动互联网终端上的应用,更加重视激活活跃客户,将更多客户彻底从柜面引导到电子银行渠道,从源头上进一步分流柜面压力。注重营业网点与自助设备、电子渠道的整合互动,提升各类渠道的交叉销售与协同服务功能;注重网点硬件建设与软实力建设的有机结合,探索构建网点业务运营新模式,推进网点由业务操作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形成强大的渠道竞争力。
第五,商业银行应该推进综合化经营。这次金融危机没有改变国际金融业综合化发展的大趋势,与国际大型金融集团相比,与我国经济发展需求相比,我国银行业综合化经营还刚起步。同时,近年来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呈快速发展之势,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比重逐年上升。但由于我们的业务结构与国际大银行存在明显差异,尤其是一些非银行牌照类业务收入或是偏少,或是尚未开展,导致非利息收入水平距国际大银行的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要彻底改变信贷利差收入为主要来源的盈利模式,还在于拓展新的业务空间。
参考文献
1IntemationalMonetaryFund:Global Finaneial/jrbylw/ Stability RePort,2008.4.
2philippeJorion,《风险价值VAR》,中信出版社,2005
3Altman等,《演进着的信用风险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4Hoe Eeand Kee Rui Xiong:Apers Peetiveon the Sub Prime Crisis inanee&DeveloPment,2008
5DongJisheng:CreditSuPPo:Meehanism of Credit Rationing and Economie Growth.Journalof Systems Seieneeand Information,2005(2)
6〔德」诺贝尔特•马太斯克: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市场混乱及其对策建议财经科学,2008年第11期
7美彼得罗斯著、刘元等译《商业银行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8布莱恩.科伊尔著,周道平等译.信用风险管理.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9约翰.B.考埃特著,石晓军等译.演进中的信用风险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10迪米特里.N.克拉法著,纂相译.信用衍生产品和风险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