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我国乡村金融服务系统分析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61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301301749295020
  • 日期:2013-01-30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第1章导论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30多年前,由安徽省一个生产小组发起的农村改革掀起了全国改革开放的巨浪,使中国经济、社会、人民生活水平、国际地位等方方面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随着我国市场化的改革不断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经济的发展却被远远地甩在后面,城乡差距、工农差距不断扩大,这与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初衷大相径庭。“三农”问题逐渐成为老百姓和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发了十几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同时,30十多年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积累着种种矛盾,其中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与我国资源相对贫乏的矛盾更为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我国经济发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Zcos年金融危机和今年欧美债务危机的冲击下,国际经济的低迷,国际市场的萎缩,我国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方式面临巨大的调整,从而使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我国农村的经济建设被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扩大内需为主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把农村看作扩大内需的主要市场。通过扩大农村的消费水平及生产力水平,来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把“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放在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由此可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村加快发展,持续进步和长期繁荣的重大举措。从农村经济自身的发展来看,它也面临着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近年来,随着农副产品加工业生产的扩大、种植养殖基地的建立、农资企业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的规模越来越大。在这一阶段,农业产业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对资金的需求也进一步扩大。但是弱势的农业经济内在积累根本无法满足日益膨胀的资金需求。在这一背景下,农村金融服务延伸和拓展、提质和增效对于正入特殊发展阶段的中国农村社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建立符合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适应中国城乡一体化现化发展道路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农村金融业健康持续发展,将为根本解决农村融资难、农村贷款难、农村有效供给不足创造条件,提供新平台。同时,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有利于解决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功能弱、金融产品少、金融服务种类单一的问题,也将为探索农村现代化的道路开拓新的渠道和新的支撑体系。这将是一项具有较强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的基础研究、理论探索和实践验证。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从上世纪70年代起,国外学者开始关注农村金融问题,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大量研究。
第一,对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原因和对策进行了研究,并对欠发达国家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Mckirmon和Shaw(1973)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存在“金融压抑”,表现为政府过分干预金融,实行信用配给,人为压低利率和汇率,导致二者不能真实地反映资金和外汇的供求关系,而政府又不能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结果造成经济和金融发展的恶性循环,要消除金融奢侈,就必须实行金融深化,减少政府干预,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使实际利率为正数,有利于增加内储蓄,调动人们储蓄和投资的积极性。托马斯.郝尔曼,凯文.穆尔多克,Stiglitz(1981)等人提出了金融约束理论,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应采取金融约束政策,政府应通过控制存贷款利率、控制市场准入和直接竞争等政策,在民间部门创造租金机会,并将这些租金保留在金融部门和生产部门内,从而诱使民间部门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新结构主义学派在提出金融约束观点的同时,研究了非正规金融的作用。ColeandPark(1983),Fry(1988),Leeandhan(1990)通过实证研究,认为非正规金融在新兴国家的运行效率很搞。有较多学者对欠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金融对经济有促进作用,King和Levine(1993)等人发现,金融发展的预测值与长期经济增长之间具有相关性。Levine和Loavza(2000)认为,金融对长期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不是资本存量。
第二,对发展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进行了研究。Yaron和Jacob(1994)分析了农村金融机构不能满足农村贫困人口融资需求的原因,认为储蓄、利率、贷款偿还和抵押品要求是对农村金融机构获得成功有重要影响的因素。Binswanger和Khandker(1995)考察了印度金融体系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农业信贷对农业扩张和农村发展的作用、信贷供给的状态、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等情况。Kunjukunju和Benson(1999)分析了印度喀拉拉邦商业银行、主要信贷团体和合作组织,以及对农村发展银行的作用,考察了借款者在借款中面临的挑战、贷款用途、还款情况和信贷对借款者收入、就业和生活水平的影响。Ellinger和Hartarska(2005)认为在农村或农业市场经营的金融机构的绩效、管理和风险暴露决定了农业得到金融资本的成本,目前的监管变化、机构合并、金融创新和农业部门发生的变化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Tsai和KelleeS(2004)认为中国和印度的监管机构试图限制大多数的非正规金融,允许特定类型的微型金融机构存在。而允许特定微型金融机构的存在旨在增加低收入阶层的信贷可得性,消除他们对高利贷的依赖。然而,中国和印度农村地区微型金融机构的潜在客户依然在利用非正规金融,认为非正规金融的存在可以归结为四方面的原因:正式信贷的供给不足、地方政府执行政策能力的限制、地方市场政治和经济的分割、许多微型金融机构的制度性缺陷。Seibel和Dieter(2001)分析了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传统组织到金融机构的演进、非政府组织在推动微型金融机构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在有利的政策环境下,一些非正规金融组织深化成半正式或正式微型金融机构,这有利于金融深化、可持续性和结构升级。Braverman和HuPPi(1991)分析了赞成和反对发展中国家政府干预农村金融市场的理由、干预的原因、农村信贷项目的负面影响,并对农村金融改革提出了建议。SkeeS和Barmett(2006)考察了指数化的产品能被用于转移相关的自然灾害风险,而这种风险经常阻碍农场获得微型信贷机构的贷款。


第2章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理论基础


2.1国际农村金融三大流派理论发展
农村经济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其作用越来越明显,从其他国家农业发展经验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农村金融体制建设。在一些农村金融发展比较好的国家,普遍建立起了包括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以及农村保险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体制,建立起了支持农村建设资金循环的长效机制,较好地支持了农村和农业发展,维护了广大农民利益。农村金融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现代金融发展理论及政策主张在农村金融的深化和推广应用的表现。到目前为止,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农村金融理论主要有三个:农业补贴信贷论、农村金融市场理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第3章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作用机制....................... 28-37
    3.1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内涵与特征...................... 28-31
    3.2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 31-32
    3.3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作...................... 32-36
    3.4 小结 ......................36-37
第4章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历史演进 ......................37-53
    4.1 发达国家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 37-43
    4.2 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 43-47
    4.3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和评价...................... 47-50
        4.3.1 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过程 ......................47-49
        4.3.2 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 49-50
    4.4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困境 ......................50-52
    4.5 小结...................... 52-53
第5章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 53-69
    5.1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供给分析...................... 53-60
        5.1.1 涉农贷款的供给分析...................... 53-57
        5.1.2 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分析...................... 57-60#p#分页标题#e#
    5.2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60-63
    5.3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供...................... 63-68
5.4 小结 ......................68-69


结论


第一,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日益突出,农村领域对于经济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但是农村金融市场却出现了供给趋于萎缩甚至资金“抽血”的威胁,甚至一些地区出现了正规金融供给的真空状态。一方面,整个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着正规金融机构单一化和垄断化的趋势,非正规金融抑制严重,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呈现多层次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这种状况造成了农村金融制度出现了严重的制度非均衡问题。
第二,由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扩大了对农村金融的需求,政府必须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使之能达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均衡,这里的均衡不是西方经济学纯粹市场经济供求均衡那样,均衡就是供给等于需求,不均衡则在市场的作用下达到均衡。中国的经济由于是政府主导,实行宏观调控为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国家财政政策的倾斜和税收的优惠,离不开财政部、中央银行、银监会等出台的优惠政策和措施,这些也是影响供求均衡的中国特色因素。
第三通过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我们认识到: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失衡是由于我国的原有金融体制结构、产权体系、土地制度以及渐进式的改革方式共同影响的结果,因此,要实现我国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就要从体制和机制积极推进农村金融创新,构建多层次、竞争性、富于活力和效率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把金融的市场调节和政府的政策扶持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更要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本文基于此,提出了构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总体框架与实施步骤和措施,既要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多样化农村金融服务,还要改革农村有关金融制度,促使非正规金融机构功能的有效发挥,并使其成为正规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促进正规金融体系和非正规金融体系的良性发展、互为补充协调。同时,为农村金融体系的功能发挥创造更好的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本文在最后从信用环境建设、政策环境建设、监管环境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对农村信用服务支撑平台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和资本[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
[2]爱德华5.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3]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供求特征及均衡供求的路径选择[M]中国农村经济,2001.
[4]谢平.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的争论[M].金融研究,2001(01).
[5]丁长发.农村金融三大流派理论述评[M].时代金融,2010(3):26-8.
[6]马忠富.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成本及制度创新[M].金融研究,2001(4):11-3.
[7]凌涛.探索农村金融改革新思路—也谈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的争论,金融研究[J].2001(7):60-6.
[8]Tremblay.合作制还是商业化:信用合作社资本结构创新的实证分析[M],金融研究,2002(1):23-4
[9]谢庆健,褶保金,应瑞瑶等.改革中求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股份制改造个案研究一一以常熟市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为例[M].金融研究,2002(2):70-9.
[10]于海.中外农业金融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