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金融衍生品市场完备性文献综述
第一节 不同时期研究重点和研究成果综述
对衍生品市场完备性问题的研究,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重点,早期着重于衍生品市场有效性研究,金融衍生品市场出现后,关于定价理论、套利理论、风险控制方面的研究就越来越多。
一、 衍生品市场公平性与合法性研究
早期衍生品研究集中于期货市场,总结了期货交易历史,论述了交易所功能,权衡了改变交易所交易方法和法律条款所引起的利弊。这一时期,理论建树集中在套期保值理论、竞争性与投机性问题方面。套期保值理论认为,期货与现货是完全替代的关系,购买期货合约就等同于购买现货,因为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以相同的方向和速度运动,即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之间的差异为零(Kaldor,1939)。竞争投机问题涉及到衍生品市场的竞争性与合法性的问题,也是早期衍生品市场理论研究的重点。20 世纪初,曾有人认为投机不利于期货市场的公平竞争,应对其进行限制。但拜克里尔(Bachelier,1900)则认为,投机是期货交易的动力源。早期的理论认为,一方面投机有利于期货市场的运作,另一方面要注意对投机行为加强管理。
二、20 世纪 40-60 年代的资产组合理论研究
针对 30 年代出现的经济大萧条,上世纪 40 年代,研究者把注意力放在了期货定价上,就谷物期货交易中存在的仓储成本重点进行了研究。沃金(Working,1949)阐述了存货价格理论,该理论认为,套保者和投机者进行期货交易,同样都是为了收益最大化,只不过前者关心的不是绝对价格波动,而是相对价格变化即存在基差。布伦南(M.J.Brennan)、特尔瑟(Telser)也分别对存货供给、棉花和小麦存货与期货交易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1952 年,马柯维茨(H.Markowitz)在《资产组合的选择》论文中提出了资产组合理论,通过均值-方差模型得出了资产组合可以有效降低风险的结论,并最先将数理工具引入金融领域,奠定了证券和衍生品市场投资理论的基石(冉华,2006)。随后,有关衍生品市场的研究文章大量涌现,《美国经济评论》、《经济学季刊》、《政治经济学》等刊物刊用了大量衍生品市场研究方面的文章。随后,研究者将传统的风险规避理论和沃金的预期收入最大化理论结合起来,建立了资产组合套期保值理论(the Theory of Portfolio Hedging)。1964 年夏普(Sharpe)等人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s PricingModel,CAMP),在马柯维茨资产组合理论基础上,解决了风险资产的定价问题。现代期货理论重新定义了套期保值,进一步考察了投机对衍生品市场的作用,把传统的、局部的、静态的套期保值理论发展到了动态的套期保值理论,甚至把现货与期货也看成了资产组合来进行管理。33美国俄勒冈大学的伯瑞尔(Burrel,1951)还将心理学应用到期货市场有效性研究上。
三、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的定价与交易策略研究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对衍生品市场的功能,美国政府组织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使金融期货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运用,标志着期货理论研究进入了全新的研究阶段。国内的钱小安(1997)对金融期货的功能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理论应运方面,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推广到了跨期和连续时间的风险资产定价模型(Merton,默顿,Sharpe,夏普,1973)。1976 年罗斯(Ross)提出了套利定价模型(Abitrage Pricing Theory,APT),这是一个多因素模型,认为每一个投资者一定会利用不增加风险、但能增加收益的机会,建立套利组合。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最大的不同的是,套利定价模型特别强调了无套利均衡原则,更易于应用和检验。更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事件是欧式看涨期权定价公式的发现。1973 年,费雪•布莱克(Fischer Black)和米伦•斯科尔斯 (Myron Scholes)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期权定价与公司义务》,确立了欧式看涨期权公式。莫顿也于该年发表文章,奠定了衍生品定价的基础。36斯科尔斯和莫顿也因为发现“测量衍生工具价值新方法”而 获得了 1997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37之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 John C. Hull 对衍生证券定价的二叉树方法和随机微分方程进行了研究,Salish Neftci 也运用等价鞅测度方法对衍生证券定价进行了研究。Frank J. Fabozzi 开始引入随机过程分析期货价格,并详细研究了货币的时间价值,以及内含选择权的固定收益债券和抵押贷款债券的价格特征。Plisker 还对随机生产的存货供给理论和商品均衡价格理论进行了分析。
第二章 金融衍生品发展概况
第一节 金融衍生品的定义和分类
衍生品产生历史虽然有 4000 多年了,但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衍生品才广为人知,成为了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1982 年美国股票交易所(AMEX)与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第一次在法律诉讼文件中使用了“衍生品”这一概念,同年美国第七巡回上诉法庭第一次使用了“衍生工具”(Derivative Instruments)一词。《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产品》是金融衍生品领域的“圣经”,该书作者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的约翰•赫尔(John C. Hull)教授。在导论部分,作者把衍生品定义为:衍生品(derivative)是指由某种更为基本的变量派生出来的产品。衍生产品的标的变量常常是某种交易资产的价格。国内也有人将金融衍生品定义为:金融衍生品是指从传统金融产品中衍生而来的新型金融产品。从理论上讲,金融衍生品是根据某种相关资产的预期价格变化而进行定值的金融产品。这种相关资产可以是货币、外汇、债券、股票等金融资产,也可以是金融资产的价格(如利率、汇率、股票价格指数等)。
第三章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帕累托...................... 58-82
第一节 效率是金融衍生品市场完备性...................... 58-66
第二节 帕累托最优状态与竞争均衡......................66-70
一、帕累托最优、竞争均衡、完......................66-68
二、帕累托最优、竞争均衡......................68-70
第三节 帕累托最优的条件......................70-72
一、帕累托最优的条件 ......................70
二、帕累托最优状态、一般均衡......................70-72
第四节 金融衍生品市场帕累托最优...................... 72-82
一、金融衍生品市场帕累托最优定义...................... 72
二、金融衍生品市场帕累托最优......................72-75
三、金融衍生品市场帕累托最......................75-82
第四章 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创新...................... 82-119
第一节 中国衍生品市场发展与金融深化...................... 82-92
一、中国衍生品市场在管制中创新演进 ......................82-86
二、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产品结构...................... 86-92
第二节 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非完备性表征...................... 92-119
第五章 非完备金融衍生品市场效率缺...................... 119-138
第一节 非完备性中国金融衍生品...................... 119-128
一、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微观经济...................... 120-126
二、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宏观...................... 126-128
第二节 非完备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制度...................... 128-138
结论
尽管历史上先后存在是否禁止衍生品交易、关于期货功能、风险与风险控制、是否强化场外信用衍生品监管等四次全球性的争论,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中,金融衍生品市场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尽管中国也具备了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一些条件,中国衍生品市场培育时间毕竟不长,很多领域都不规范,价值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交易成本很高、社会财富过于集中在政府手中不利于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等问题的存在,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整体上还是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建设完备性性的衍生品市场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论文的题目是《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非完备性问题研究》,实际上就是要论述帕累托最优的、竞争均衡的、具有完备性的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建设路径问题。论文采用的研究的方法主要是规范分析方法,分析完备的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应该是什么”这一规范性问题。首先是考察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发生发展历史,从理论上论证金融衍生品市场帕累托最优的存在性及其实现。其次是对照完备的帕累托最优市场制度创设标准,查找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非完备性。再次是从效率视角论述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存在非完备性的深层原因。最后是设计合意制度,促使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帕累托改进。#p#分页标题#e#
论文的展开逻辑是:首先是考察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发生发展历史,从理论上论证金融衍生品市场帕累托最优的存在性及其实现;其次是对照完备的帕累托最优市场效率和制度指标,查找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非完备性;再次是结合新制度经济学视角论述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存在非完备性的深层原因;最后是设计合意制度,促使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帕累托改进。
参考文献
[1]John C. Hull(多伦多大学): 《风险管理与金融机构》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John C. Hull(多伦多大学): 《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产品》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年.
[3]John C. Hull(多伦多大学): 《 期权与期货市场基本原理》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年.
[4]【美】斯蒂芬 A.罗斯、伦道夫 W.维斯特菲尔德、杰弗利 F. 杰富:《公司理财》,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5]黄长征: 《投机经济学》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6]江秀平 金融衍生品基础知识 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7]田文、张邦辉、汤进喜 金融衍生品的风险防范与化解,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1
[8]杨迈军、汤进喜:《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9]王学勤、张邦辉、黄一超:《世界金融衍生品市场》,北京:国物价出版社,2001
[10]胡怀邦 金融发展中的衍生市场研究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