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金融控股公司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机制和效率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17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210181454224716
  • 日期:2012-10-17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1引言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从现实角度看,随着全球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发展,主要国家的金融体系先后由分业经营模式转向综合经营模式。在向综合经营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各个国家因为自身混业经营模式和发展道路的差异,综合经营模式存在以下两类:一类一直推崇实行以全能银行为核心的混业经营,代表国家有法国、荷兰、德国;一类选择金融控股公司这一创新的组织形式,代表国家或地区有美国、日本、我国台。尽管我国金融业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政策,但在世界金融业由分业经营走向综合经营,外资金融集团不断进入国内市场的大背景下,我国也在逐步构建金融控股公司,实行多元化经营。同时,2011年国家发布的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到在深化金融机构改革时要“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 [2]。
目前,虽然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也没有明确界定金融控股公司,但事实上己存在不同类型的金融控股公司[3],比如中信集团,平安集团,光大集团等。这些金融控股公司辖下都涉及了银行、保险、证券等核心金融机构,以及信托、基金等其他金融类事业。从理论角度看,伴随着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的兴起,资本配置的有效性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焦点。这一方面由于内部资本市场具有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外部交易成本等作用,因而被认为可以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另一方面代理问题、影响成本等因素的存在也使得内部资本市场在内部资本配置方面的低效率甚至是无效率。但纵观已有的研究,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的探讨一直集中于多元化的实业企业集团中。而金融控股公司通过控股银行、保险、证券等多个金融机构,在逐步发展的混业经营趋势下,正如多元化的实业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也逐渐成型。如今我国通过政府批准、海外设立、实业渗入、地方组建等不同方式形成的金融控股公司初步成型。而结合兴起的内部资本市场理论,内部资金通过在金融控股公司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子公司和子公司之间运作而形成的内部资本市场对于金融控股公司起着重要作用。


2理论基础及相关文献综述


内部资本市场理论,是本文研究金融控股公司内部资本市场的基本支撑点。它的研究源于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交易成本理论。因此文献综述部分将遵循内部资本市场理论"?金融控股公司内部资本市场的思路,对已有的文献进行回顾。


2.1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研究综述
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综述中,主要就该理论的概念提出、效率予以介绍。
2.1.1内部资本市场概念
Alchian[8] (1969)最早提出内部资本市场(Internal Capital Markets, ICM)的概念。在研究通用电气案例时,他认为企业与外部资本市场的摩擦和矛盾是内部资本市场产生的主要原因,企业构建内部资本市场的关键是因为内部资本市场可以避免许多投资项目信息的披露。Alchian认为内部资本市场与传统意义上的资本市场相比一个最大优点是“通过内部资本市场可以获得较为对称或廉价的信息”,并把通用电气公司价值增长的原因归功于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以及较高的配置效率。Williamson[9](1975)认为内部资本市场的形成是当企业拥有多个业务部门时,企业集团会将内部资源集中企业重新分配,将资源更多的分配给投资机会多、经营业绩好的部门用来提高企业内部资源的利用效率,各部门为了得到更多企业的资源进行激烈的内部竞争而导致的。他批判了企业和外部资本市场无摩擦的假定,认为在企业内部资本市场中,资金收入并非自动流向其生产部门,而是通过内部竞争加以分配,分配的标准是资金的投资收益率,得出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比企业外部资本市场具有优势。


2理论基础及相关文献...........................7
2.1内部资本市场理论.........................7
2.2金融控股公司内部资本.........................9
2.3本文研究的可行.........................12
3金融控股公司内部资本市场.........................13
3.1要素分析.........................13
3.2特征分析.........................15
3.3运作方式.........................18
4金融控股公司内部资本市场.........................25
4.1 构建模型初步设想.........................25
4.2模型数据选取和.........................30
4.3面板数据实证分析.........................32


5结论


5.1本文结论
首先,本文先从要素分析、特征分析、运作方式三方面理论分析金融控股公司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机制基础,其次实证研究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效率。实证部分本文选择14家台湾金融控股公司,39个子公司得到388组观测值构建面板数据模型,通过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对金融控股公司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机制下的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论证实了金融控股公司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性,金融控股公司及其间的子公司的确存在相互的资金流动,印证了理论部分对金控公司内部资本市场的探讨。但金控公司的内部资金流动更多地体现在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资金配置,而子公司则缺少自身增加投资的动力,更多地依赖母公司。同时金控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并非基于后者的最优投资机会,不符合内部资本市场挑选竞争者情形,即金融控股公司并非总是向投资机会更大的子公司予以投资。这表明,从台湾地区金融控股公司样本数据看来,子公司的投资机会好坏并不完全作为金控公司对子公司进行投资的主要考量因素,当子公司投资机会增加时,母公司会相应追加投资;在其余子公司有更好的投资机会时,母公司也并不降低对该子公司的投资。因此就实证结论不能得出金融控股公司内部资本市场有效率的结论,但却能得出母公司基于整体发展规划,谋求子公司均衡发展的结论。
其次,本文在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方法构建的模型上引入了控制变量,金融控股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和多元化经营程度,进一步分析在此情形下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效率和影响。实证结论表明,控制变量的引入并未影响前述的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判断。两控制变量一定程度说明公司的负债情况和多元化程度。金控公司在较高的负债水平下,仍然注意对子公司投资的追加,而多元化经营程度越低,则提高对子公司的投资额度。但是据实证结果也注意到两控制变量的影响程度并不显著。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